格物致知学说的兴起 司马光:《致知在格物论》一“格,犹扦也, 御也。能托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矣’ 程颐:“学莫大于知本末始终。致知格物 所谓本也,始也;治天下国家,所谓末 也,终也。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穷理然后足以致知,不穷则不能致也
格物致知学说的兴起 司马光:《致知在格物论》—“格,犹扞也, 御也。能扞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矣” 程颐: “学莫大于知本末始终。致知格物, 所谓本也,始也;治天下国家,所谓末 也,终也。……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穷理然后足以致知,不穷则不能致也。
朱熹:《补大学致知格物传》 6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 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 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 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 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 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 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 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 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朱熹:《补大学致知格物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 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 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 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 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 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 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 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 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格物致知”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表 现 医不通道,无以知造化之机,道不通医 无以尽养生之理。然欲学此道者,必先 立其志。志立则格物,物格则学专。学 虽专也,必得师匠,则可入其门矣。 (金)宋云公《伤寒类证·序》 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 之学,可俾《尔雅》、 《诗疏》之缺”。 6 医者贵在格物。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凡例》
“格物致知”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表 现 “医不通道,无以知造化之机,道不通医, 无以尽养生之理。然欲学此道者,必先 立其志。志立则格物,物格则学专。学 虽专也,必得师匠,则可入其门矣。 ” —(金)宋云公《伤寒类证·序》 “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 之学,可俾《尔雅》、《诗疏》之缺” 。 “医者贵在格物。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凡例》
格物在致知: extension of knowledge laying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ings scire[拉丁语]-->science 沿着这样的方向,中国能否走向 近代科学呢?
格物在致知: extension of knowledge laying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ings scire [拉丁语] --->science 沿着这样的方向,中国能否走向 近代科学呢?
三、迈向近代科学的蹒跚脚步 中国古代具有如此辉煌的科技成就,也有了 哲学层面的理论思考,但是: 中国为什么没能走进近代科学呢?
三、迈向近代科学的蹒跚脚步 中国古代具有如此辉煌的科技成就,也有了 哲学层面的理论思考,但是: 中国为什么没能走进近代科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