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以成百物”一从单质到化合物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它平它谓之和, 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 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 以成百物。 9 一《国语·郑语》:史伯与郑桓公的对话
“杂以成百物”—从单质到化合物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 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 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 以成百物。 ” —《国语·郑语》:史伯与郑桓公的对话
4、演化观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 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 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99 一《荀子王制》
4、演化观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 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 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 —《荀子·王制》
一个有趣的比较 亚里士多德(320BC) 荀子(200BC) 植物:生长灵魂 水与火:气 动物:生长灵魂十感情 植物:气十生 灵魂 动物:气十生十知 人:生长灵魂十感情 人: 气十生+知+义 灵魂十理性灵魂
一个有趣的比较 亚里士多德(320BC) 植物:生长灵魂 动物:生长灵魂+感情 灵魂 人 :生长灵魂+感情 灵魂+理性灵魂 荀子(200BC) 水与火:气 植物: 气+生 动物: 气+生+知 人: 气+生+知+义
造物无主,而物各自造 -晋代郭象(252-312)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 《庄子寓言》 注意:达尔文的进化论一《物种起源》 (1859):万物本是同一种类,后来逐渐变 成不同形态的各类,但又不是一开始就同时 变成了现在的各种各类,而是一代一代演化 (相禅)的
“造物无主,而物各自造” —晋代郭象(252-312)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 ” —《庄子·寓言》 注 意 : 达 尔 文 的 进 化 论 — 《 物 种 起 源 》 (1859):万物本是同一种类,后来逐渐变 成不同形态的各类,但又不是一开始就同时 变成了现在的各种各类,而是一代一代演化 (相禅)的
5、方法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 一《中庸》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礼记大学》
5、方法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 ” —《中庸》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 —《礼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