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编简介 黄敏 男,教授,1955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现任大连医科大学副 校长,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全国医学高职高专 规划教材编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国 外医学》免狡分册常务编委,《中华医学研究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 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委员,辽宁省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31年,近年主持各类科研基金10项,其中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自然科学基金8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 0多篇,先后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 三等奖等3项。 郭晓奎 男,1964年9月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 院副院长,医学科学研究院研究组组长(PD,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主任/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教有与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做 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从事教学工作至今26年。获得省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教学 成果奖3项,发表国际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呵 全国教有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会优 秀教师,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以及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 人等
前 2012年2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北京召开了以“5+3”为主 体的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暨教材建设工作会议,启动了全国高等学校第八轮五年制本科临床 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的全面修订工作。本着全面落实“"5+3”临床医学教改方案,适应医疗卫生体 制改革的要求,在遵循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日标的同时,注意与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国家执 业医师考试相衔接,适应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需求。 根据北京会议精神,以及兄弟院校使用《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后的意见和教学体会,我们 对第8版教材的内容,编排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讨论和修订,本着不断更新与完善的宗旨,对第7 版教材作了部分整合与精选,补充了近年发展较快且成熟的新成就,对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了拆分,将消毒灭菌相关内容调整到细菌的生理部分:将病原微生物实验 室生物安全内容作为附录放在全书最后:增加近年出现的传统病原微生物重大疫情(新肠道病 毒EV71),新发传染病及新近确立的新病原体(新型布尼亚病毒)片鉴于GBV和TTV与病毒性肝 炎病因学关系不确定而单独成节:更新和修订了部分概念和知识点,如疫苗的分类名称、朊蛋白 的致病性和埃博拉病毒等内容。 本书沿用了上一版的基本框架,以绪论,细菌学篇、病毒学篇,真菌学篇及附录的顺序进行编 排。兼顾知识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在深度和难度的总体把握上略高于第7版教材整体水平。重 要概念、原理及重点内容仍以黑体字加粗显示,非基础知识及研究进展等拓展知识还以小字第 排。本教材还配备习题集和网络增值服务 木版《医学微生物学》修订的顺利完成是全国医学院校交流与合作的结晶,得到了人民卫生 出版社的积极支持,编写队伍老中青结合,覆盖面广,同时也得到了微生物学界前辈们的热心指 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恳请”大师 生与读者批评指正。但愿木教材可作为学习者开启医学微生物学的一把钥匙,不断获得新的启 迪,开启新的领域。 李凡徐志凯 2013年2月
绪论 1 第一节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1 第二节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2 第三节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3 第一篇细南学9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9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0 第三节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21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23 第二节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24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27 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30 第五节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32 第六节细菌的分类39 第三章噬菌体 43 第一节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43 第二节毒性噬菌体4 第节温和噬菌体45 第四节噬菌体的应用46 3
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47 第一节细菌基因组47 第二节细菌基因突变 51 第三节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53 第四节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57 第五章 细菌的耐药性 59 第一节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59 第二节细菌的耐药机制 61 第三节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63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64 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64 第二节细菌的致病作用66 第三节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73 第四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77 第五节医院感染80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83 第一节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83 第二节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87 第三节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89 第八章球菌 91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91 第二节链球菌属 96 第三节肠球菌属 102 第四节奈瑟菌属 第九章肠杆菌科 108 第一节埃希菌属 109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