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社会医学的相关学科了解一、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是从预防医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预防医学侧重自然和生物环境致病因素及防治对策;社会医学侧重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二、社区医学:重点研究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与管理,与社会医学相比,社区医学比较具体,更具有实践性。学科性质:社会医学:属于医学分支,属医学范畴医学社会学:是社会学分支,属社会科学范畴起源背景社会医学: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医学社会学:在社会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研究对象社会医学:从医学角度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医学社会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医学领域中的社会环境社会状况等。卫生管理学:以前密不可分,现在已成为独立学科、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强调个体。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之一为社会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强调群体。【本讲课程的小结】通过对社会医学绪论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医学这门学科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及相关理论。对此门学科有较全面的了解。教学效果良好,准备充分,授课内容结合当前社会事件,有一定的启发性。【本讲课程的作业】课后认真复习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2.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3
5 第四节 社会医学的相关学科 一、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是从预防医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预防医学侧重自然 和生物环境致病因素及防治对策;社会医学侧重社会因素的致病作 用。 二、社区医学:重点研究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与管理,与社会医学相比,社区医学 比较具体,更具有实践性。 学科性质: 社会医学:属于医学分支,属医学范畴 医学社会学:是社会学分支,属社会科学范畴 起源背景 社会医学: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医学社会学:在社会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研究对象 社会医学:从医学角度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医学社会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医学领域中的社会环境社会状况等。 卫生管理学:以前密不可分,现在已成为独立学科、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强调个体。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之一为社会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强调群体。 了解 【本讲课程的小结】 通过对社会医学绪论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医学这门学科的产生背景及发 展过程,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及相关理论。对此门学科有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效果良好,准备充分,授课内容结合当前社会事件,有一定的启发性。 【本讲课程的作业】 课后认真复习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2.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课程名称:《社会医学》第1周,第2讲次摘要第二章医学模式;第一节医学模式的概念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医学模式的演变第三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了解医学模式的概念尤其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和积极性。1.掌握医学模式及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健康新概念、疾病谱的概念。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影响3.了解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及历史上的儿种主要医学模式。【重点】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难】点】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医学模式是人类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这种高度概括、抽象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既表现了医学的总体结构特征,又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观点、医学模式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是以医学为对象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即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疾病和死亡的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科学馆。本章需掌握医学模式的发展历史,重点需要了解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和对现代医学活动的指导意义。【板书“社会模式”】【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医学模式的概念一、概念【板书“概念”】模式:数理逻辑概念即用一系列公式来表达形式逻辑理论。后引入各学科,成为总总掌握结各学科世界观和方法论了的核心。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的总体认识,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解释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与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总体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历史上一定医学模式不仅与一定的社会因素相关,而且与医学社会化程度想适应,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实践证明,医学模式的确立和演变,终将对医学科学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在总体上产生积极的影响。6
6 课程名称:《社会医学》 第 1 周,第 2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医学模式; 第一节 医学模式的概念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演变 第三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了解医学模式的概念尤其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和积极性。 1.掌握医学模式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健康新概念、疾病谱的概念。 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影响; 3.了解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及历史上的几种主要医学模式。 【重 点】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 【难 点】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医学模式是人类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于疾 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这种高度概括、抽 象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既表现了医学的总体结构特征,又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 观点、医学模式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是以医学为对象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即人们 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疾病和死亡 的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科学馆。本章需掌握医学模式的发展历史,重点需 要了解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和对现代医学活动的指导意义。 【板书“社会模式”】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一节 医学模式的概念 一、概念 【板书“概念”】 模式:数理逻辑概念即用一系列公式来表达形式逻辑理论。后引入各学科,成为总 结各学科世界观和方法论了的核心。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 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的总体认识, 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解释 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与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和 方法。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总体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历史上一定医学模式不仅与 一定的社会因素相关,而且与医学社会化程度想适应,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实践证 明,医学模式的确立和演变,终将对医学科学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在总体上产生 积极的影响。 掌握
二、医学模式的特点【板书“特点”】掌握(一)社会性: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二)普遍性:任何人都受其影响(健康观、疾病观等)(三)广泛性:影响无所不在(四)渐进性:表现为动态地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学等的发展密切相关。(五)稳定性:稳定与发展并存三、医学模式发展对医学影响:【板书“对医学的影响”】了解(一)个体医学与群体医学的关系先个体后群体,随着医学发展二者融合和转化(二)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影响人群健康与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也有社会、心理因素。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三)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关系(五)医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六)疾病防治与增进健康的关系疾病防治是增进健康的手段,而增进健康是疾病防治的目的。现代医学模式提供由疾病防治到增进健康的全面综合概念。对提出大卫生观理论指导。(七)医学科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的关系卫生事业的发展除依靠医学科学技术进步,还必须依靠卫生管理科学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卫生事业服务。第二节医学模式的演变【板书“演变”】了解医学模式转变是一个漫长、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在新旧医学模式转换阶段,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相互渗透是难免的。它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遣神罚。因此人们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祈祷。如:“巫医”等二、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宗教是对自然力的屈服,并将其神秘化的结果:医学是对自然力的征服,并将其明朗化的结果。如古希腊医学,中医学等对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水平提高,人类对健康与疾病有了初步的观察和了解,得病便去寻找医生对症治疗,并把健康与疾病和人类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观察和思考。三、机械论的医学模式:欧洲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兴起实验科学,法国科学家笛卡儿和拉美特利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观点。实验科学、医学分科等有了打发展。在此影响下先后提出血液循环、细胞病理等学说。四、生物医学模式19世纪下半叶,实验科学的发展和微生物的发展,促进了生物科学的长足进步,医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生理、病理、免疫等生物科学体系形成。使人从生物医学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认为健康就要维持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7
7 二、医学模式的特点 【板书“特点”】 (一)社会性: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普遍性:任何人都受其影响(健康观、疾病观等) (三)广泛性 :影响无所不在 (四)渐进性:表现为动态地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学等的发展密 切相关。 (五)稳定性:稳定与发展并存 三、医学模式发展对医学影响: 【板书“对医学的影响”】 (一)个体医学与群体医学的关系 先个体后群体,随着医学发展二者融合和转化 (二)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 影响人群健康与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也有社会、心理因素。要正确处理 好二者的关系。 (三)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关系 (五)医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六)疾病防治与增进健康的关系 疾病防治是增进健康的手段,而增进健康是疾病防治的目的。现代医学模式提 供由疾病防治到增进健康的全面综合概念。对提出大卫生观理论指导。 (七)医学科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的关系 卫生事业的发展除依靠医学科学技术进步,还必须依靠卫生管理科学的发展, 才能更好地为卫生事业服务。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演变 【板书“演变”】 医学模式转变是一个漫长、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在新旧医学模式转换 阶段,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相互渗透是难免的。它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因此人们主要依赖: 求神问卜、祈祷。如:“巫医”等 二、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宗教是对自然力的屈服,并将其神秘化的结果;医学是对自然力的征服,并将 其明朗化的结果。如古希腊医学,中医学等对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随着生产 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水平提高,人类对健康与疾病有了初步的观察和了解,得病便 去寻找医生对症治疗,并把健康与疾病和人类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观察和思考。 三、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欧洲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兴起实验科学,法国科学家笛卡儿 和拉美特利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观点。实验科学、医学分科等有了打发展。在此 影响下先后提出血液循环、细胞病理等学说。 四、生物医学模式: 19 世纪下半叶,实验科学的发展和微生物的发展,促进了生物科学的长足进步, 医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生理、病理、免疫等生物科学体系形成。使人从生物医学 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认为健康就要维持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 之间的动态平衡。 掌握 了解 了解
生物医学模式的最大缺点: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忽视了心理与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STD,Aids,自杀,精神病等。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现代医学模式由恩格尔(Engel)提出,又称恩格尔模式第三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健康观【板书“现代医学模式”】一、产生背景:(一)疾病谱和死因普改变,疾病谱变化使人们认识到许多慢性病与自然和社会环了解境关系密切,人类的某些行为及生活方式可以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使机体患病。(二)健康需求提高,需求多样化:生活日益多样化,不满足对疾病的防治,而是要求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增进健康、合理营养,社会适应,平衡的心理、健康的心态等。1.健康的概念是一个动态过程:2.希望得到生理、心理服务:在机构内、院外的服务:医疗技术,社会、社区服务和家庭服务:3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医疗、保健和健康服务;4健康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三)医学社会化:社会保健功能,医学的社会化。要求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四)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认识到医学的分工协作、从个体转移「了解到群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网络化服务形式。二、内容:【板书“现代医学模式内容”】(一)布鲁姆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强调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了解群的健康、精神和体质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影响健康因素是:环境、遗传、行为和生活方式及医疗卫生服务(二)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修正和补充提出卫生服务与卫生政策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三)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首先提出该模式。宏观到微观(社会政策---基因)图2-4和5,了解病人、病人生活环境、医疗保健体系因素。(四)按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群疾病与健康的主要因素是: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吸烟、酗酒等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服务因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了解三、对医学学科发展的影响(一)对临床医学发展的影响1.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2.医学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人为中心转变①医学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提供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②病人有感情的需要③病人拥有相同的尊严和权利④病人有自身的个性特征8
8 生物医学模式的最大缺点: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忽视了心理与社会因素的致 病作用。STD, Aids,自杀,精神病等 。 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 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 现代医学模式由恩格尔(Engel)提出,又称恩格尔模式 第三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板书“现代医学模式”】 一、产生背景: (一)疾病谱和死因普改变,疾病谱变化使人们认识到许多慢性病与自然和社会环 境关 系密切,人类的某些行为及生活方式可以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使机体 患病。 (二)健康需求提高,需求多样化:生活日益多样化,不满足对疾病的防治,而是 要求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增进健康、合理营养,社会适应,平衡的心 理、健康的心态等。1.健康的概念是一个动态过程;2.希望得到生理、心理 服务;在机构内、院外的服务;医疗技术,社会、社区服务和家庭服务;3.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医疗、保健和健康服务;4 健康需求日益多样化,多 元化。 (三)医学社会化:社会保健功能,医学的社会化。要求预防、医疗、保健、康复、 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的服务。 (四)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认识到医学的分工协作、从个体转移 到群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网络化服务形式。 二、内容:【板书“现代医学模式内容”】 (一)布鲁姆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强调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因素,对人 群的健康、精神和体质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影响健康因素是:环境、遗传、 行为和生活方式及医疗卫生服务 (二)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修正和补充 提出卫生服务与卫 生政策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三)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 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首先提出该模 式。宏观到微观(社会政策-基因 )图 2-4 和 5,了解病人、病人生活环境、 医疗保健体系因素。 (四)按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群疾病与健康的主要因素是: 1.环境因素 2.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吸烟、酗酒等 3.生物遗传因素 4.医疗服务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三、对医学学科发展的影响 (一)对临床医学发展的影响 1.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 2.医学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人为中心转变 ①医学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提供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②病人有感情的需要 ③病人拥有相同的尊严和权利 ④病人有自身的个性特征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3.医学服务从针对个体向针对个体、家庭与社区的转变掌握4.医学服务模式从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向的转变①病人教育②早期诊断③健康危险因素评价④人群健康筛查与群防群治(二)对预防医学发展的影响1.推动了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2.新的健康观促进了预防医学向更高层次发展3.建立“高危”的概念:高危环境、高危因素、高危人群4.建立三级预防策略: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服务的影响了解卫生服务范围扩大:由治疗服务→预防服务生理服务→心理服务院内服务→院外服务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五、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了解(一)、重视人文社科的教育(二)、加强在职教育了解六、对卫生决策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改善全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本讲课程的小结】本章课程主要介绍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及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现在医学模式对当代医学行为的指导意义。教学效果良好,能有效结合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讲课程的作业】课后认真复习1.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2.现代社会医学的产生背景和指导意义9
9 3.医学服务从针对个体向针对个体、家庭与社区的转变 4.医学服务模式从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向的转变 ①病人教育 ②早期诊断 ③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④人群健康筛查与群防群治 (二)对预防医学发展的影响 1.推动了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 2.新的健康观促进了预防医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3.建立“高危”的概念:高危环境、高危因素、高危人群 4.建立三级预防策略: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 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服务的影响 卫生服务范围扩大: 由治疗服务→预防服务 生理服务→心理服务 院内服务→院外服务 技术服务→社会服务 五、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一)、重视人文社科的教育 (二)、加强在职教育 六、对卫生决策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改善全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 掌握 了解 了解 了解 【本讲课程的小结】 本章课程主要介绍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及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现在医学 模式对当代医学行为的指导意义。 教学效果良好,能有效结合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讲课程的作业】 课后认真复习 1.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 2.现代社会医学的产生背景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