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第一单元复习 作者:张安新 学校:枣庄35中 时间:2013.4.23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与词语 2、理解每篇诗文所抒发的具体的思想感情 3、默写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投放目标; 第一单元复习 二、学习目标投放 1、文章出处、体裁、作者介绍 2、重点字词 3、各课学习心得 4、优美句段赏析 5、对应练习 三、合作探究 1、按课文顺序,各组展开对文本的探究 a、文章出处、体裁、作者介绍 、重点字词
课 题:第一单元复习 作者:张安新 学校:枣庄 35 中 时间:2013.4.23 复习目标: 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与词语 2、 理解每篇诗文所抒发的具体的思想感情 3、 默写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投放目标; 第一单元复习 二、学习目标投放: 1、文章出处、体裁、作者介绍 2、重点字词 3、各课学习心得 4、优美句段赏析 5、对应练习 三、合作探究; 1、按课文顺序,各组展开对文本的探究 a、文章出处、体裁、作者介绍 b、重点字词
C、各课学习心得 d、优美句段赏析 2、质疑 a、组间交流展示 b、组间补充、共评 四、练习: (一)填空 1.《长江》是我国作家( 的一篇( (体裁),这是 种介于( )和 )之间的文体,兼有二者的特点。 2.袁鹰,原名(),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 散文集《》《》《 》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 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3.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 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 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现任台湾中山 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 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因而被台湾 诗坛称为“回头浪子”。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 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 》、《 》,《万圣节》、《白玉苦瓜》 等十余种。 4.光未然(1913-2002),原名( ),湖北光化人。20世纪30 年代投身文艺运动。1935年发表抗日爱国歌词《》,广为流传。 1939年创作著名的《 》歌词,由冼星海谱曲,是有国际影响 的杰作。著有诗集《五月花》《惜春时》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玫瑰()曙天()吹拂()哺育() 舢板()驳船()堆栈()铆()偌() 大蓦()地简陋()浸淫()()饕餮() ()磅礴()()戛()然矜()持
c、各课学习心得 d、优美句段赏析 2、质疑: a、组间交流展示 b、组间补充、共评 四、练习: (一)填空 1.《长江》是我国作家( ) 的一篇( )(体裁),这是 一种介于( ) 和 ( ) 之间的文体,兼有二者的特点。 2.袁鹰,原名( ),又名田钟洛,1924 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 散文集《 》《 》《 》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 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3.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 年入金陵大学外语 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 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 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现任台湾中山 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 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因而被台湾 诗坛称为“回头浪子”。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 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 《 》、《 》、《 》,《万圣节》、《白玉苦瓜》 等十余种。 4. 光未然(1913-2002),原名( ),湖北光化人。20 世纪 30 年代投身文艺运动。1935 年发表抗日爱国歌词《 》,广为流传。 1939 年创作著名的《 》歌词,由冼星海谱曲,是有国际影响 的杰作。著有诗集《五月花》《惜春时》。 (二) 给加点的字注音 玫瑰( ) 曙天( ) 吹拂( )哺育( ) 舢板( ) 驳船( ) 堆栈( ) 铆( ) 偌( ) 大 蓦( )地简陋( ) 浸淫( )( )饕餮( ) ( )磅礴( )( ) 戛( )然 矜( )持
(三)课文重点知识回顾 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2.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 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 春”不矛盾吗? 3.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 4.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这两组对比为了 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5.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 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什么? 6.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 7.“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 篮”和“屏障”? 五谁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谁能为他排忧解难。 五、 六达标测试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潸然()如履平地( 狂1an()qie意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照耀得你向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愈, B、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伐子 C、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D、可以看出不曾有过的矜持。 3、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2分) (1)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 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三)课文重点知识回顾 1. 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2. 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 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 春”不矛盾吗? 3. 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 4. 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这两组对比为了 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5. 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 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什么? 6.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 7.“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 篮”和“屏障”? 五 谁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谁能为他排忧解难。 六达标测试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潸然( ) 如履平地( ) 狂 lán( ) qiè意(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照耀得你向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愈。 B、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伐子。 C、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D、可以看出不曾有过的矜持。 3、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2 分) ⑴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 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五、质疑:
(2)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 在公园人工湖上的渡艇上戏弄着微波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B.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C.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D.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5、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三国演义》中有个望梅止渴的故事:曹操带兵来到一个没有水的地 方。士兵们口渴难忍,叫苦不迭,对找到水源失去了信心。曹操心生 计,说:“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梅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士兵 听了,都流出了口水,不再喊渴,终于走出了那个鬼地方 6、口语交际:(2分) 有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了一个丰盛的晚宴。席间有一青年在大文豪 面前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天才,好像自己天南海北样样通晓,大有 不可一世的气概。起初,萧伯纳闭口不言,洗耳恭听。后来,愈听愈 觉得不是滋味。后来,他终于忍不住了,便开口说道:“年轻的朋友 只要我们两人联合起来,世间的事情就无一不晓了。”那人惊讶地说: “未必如此吧!”萧伯纳说:“怎么不是,你是这样地精通世界万物, 不过,尚有一点欠缺,就是不知夸夸其谈会使丰盛的佳肴也变得谈而 无味,而我刚好明了这一点,咱俩合起来,岂不是无一不晓了吗?” 萧伯纳的言外之意:
⑵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 在公园人工湖上的渡艇上戏弄着微波。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B.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C.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D.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5、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分) 《三国演义》中有个望梅止渴的故事:曹操带兵来到一个没有水的地 方。士兵们口渴难忍,叫苦不迭,对找到水源失去了信心。曹操心生 一计,说:“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梅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士兵 听了,都流出了口水,不再喊渴,终于走出了那个鬼地方。 6、口语交际:(2 分) 有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了一个丰盛的晚宴。席间有一青年在大文豪 面前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天才,好像自己天南海北样样通晓,大有 不可一世的气概。起初,萧伯纳闭口不言,洗耳恭听。后来,愈听愈 觉得不是滋味。后来,他终于忍不住了,便开口说道:“年轻的朋友, 只要我们两人联合起来,世间的事情就无一不晓了。”那人惊讶地说: “未必如此吧!”萧伯纳说:“怎么不是,你是这样地精通世界万物, 不过,尚有一点欠缺,就是不知夸夸其谈会使丰盛的佳肴也变得谈而 无味,而我刚好明了这一点,咱俩合起来,岂不是无一不晓了吗?” 萧伯纳的言外之意:
7、语文活动探究:走进图书馆(4分) (1)在“走进图书馆”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求某一小组借阅 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请你说说查找的方法。 (2)活动中,老师要求探究《朝花夕拾》反映的主题,你如果是小组组 长,将如何安排这次活动? (3)走进图书馆,小刚看到高高的书架,密密的书册,优点不知如何是 好。假如你要向他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说? (注意:内容要切合作品本身特点) (4)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海盗’生活”的精彩片段之后,句 子“林子里弥漫着深沉的静寂和安详,给人一种甜蜜的安泰与和平的 感觉。没有一片叶子在颤动,没有一丝声音干扰大自然的沉思,一滴 滴露珠凝在树叶和青草上”深深感染了小刚同学,他想做读书卡片, 该怎样设计?(至少含3个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 黄河颂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7、语文活动探究:走进图书馆(4 分) ⑴在“走进图书馆”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求某一小组借阅 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请你说说查找的方法。 ⑵活动中,老师要求探究《朝花夕拾》反映的主题,你如果是小组组 长,将如何安排这次活动? ⑶走进图书馆,小刚看到高高的书架,密密的书册,优点不知如何是 好。假如你要向他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说? (注意:内容要切合作品本身特点) ⑷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海盗’生活”的精彩片段之后,句 子“林子里弥漫着深沉的静寂和安详,给人一种甜蜜的安泰与和平的 感觉。没有一片叶子在颤动,没有一丝声音干扰大自然的沉思,一滴 滴露珠凝在树叶和青草上”深深感染了小刚同学,他想做读书卡片, 该怎样设计?(至少含 3 个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 (一) 黄河颂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