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的运行管理 1.格栅间 (1)过栅流速的控制合理控制过格栅流速,使格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拦截作用,保 持最高的拦污效率。一般来讲,污水过栅越缓慢,拦污效果越好,但当缓慢至砂在栅前渠道 及格栅下沉积时,过水断面会缩小,反而使流速变大。污水在栅前渠道流速一般应控制在 04一08m/s,过栅流速应控制在06~1.0m/s。具体控制指标,视处理厂调试运营后根 据来水污物组成、含砂量等实际情况确定。根据多年来的运营经验,有的污水处理厂污水中 含有大粒径砂粒较多,即使控制在0.4m/s,仍有砂在格栅前的渠道内沉积,多数城市污水 中砂粒径在o.lmm左右,即使格栅前渠道内流速控制在0.3m/s,也不会产生积砂现象。 些处理厂来水中绝大部分污物的尺寸比格栅栅距大得多,此时过栅流速达到12m/s也能保 证好的拦污效果。运行人员将根据运转实践中摸索出本厂最佳的过栅流速控制范围 污水流量从厂内设置的超声波流量计液位计抄报,水深由液位计测取。 (2)栅渣的清除及时清除栅渣,保证过栅流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清污次数太′ 栅渣将在格栅上长时间附着.使过栅断面减少,造成过栅流速增大,拦污效率下降。格栅若 不及时清污,导致阻力増大,会造成流量在每台格栅上分配不均匀,同样降低拦污效率。因 此,操作人员应将每一台格栅上的栅渣及时清除。值班人员都应经常到现场巡检,观察格栅 上栅渣的累积情况,并估计栅前后液位差是否超过最大值,做到及时清污。超负荷运转的格 栅间,尤应加强巡检。值班人员注意摸索总结这些规律,以提高工作效率 (3)定期检查渠道的沉砂格栅前后渠道内积砂与流速有关外,还与渠道底部流水面的 坡度和粗糙度等因素有关系,应定期检查渠道内的积砂情况,及时清砂并排除积砂原因 (4)格栅除污机的维护管理格栅除污机系本污水处理厂内最易发生故障的设备之 巡查时应注意有无异常声音,栅耙是否卡塞,栅条是否变形,并应定期加油保养,具体维护 方案详见本章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小节 (5)卫生与安全污水在长途输送过程中易腐化,产生的硫化氢和甲硫醇等恶臭有毒气 体将在格栅间大量释放出来。在半敞开的格栅间内,恶臭强度一般在70~90个臭气单位, 最高可达130多个臭气单位。建在室内的格栅间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夏季应保证每小时换气 ⑩0次以上。必要时可在上游主干线内采取一些简易的通风或曝气措施,降低格柵间的恶臭 强度。采取上述控制恶臭的措施,主要为了值班人员的身体健康,又能减轻硫化氢对除污设 备的腐蚀。 另外,对清除的栅渣应及时运走并立即处置,以防止腐败后产生恶臭,即使很少的一点 栅渣腐败后,也能在较大空间产生强烈的恶臭。栅渣堆放处要经常淸洗。栅渣压榨机排除的 压榨液因含有较高的恶臭物质,操作人员应及时用管道导入污水渠道中,严禁经明沟漫流至 地面。 (6)分析测量与记录值班人员记录每天发生的栅渣量。根据栅渣量的变化,间接判断 格栅的拦污效率。当栅渣比历史记录减少时,应分析格栅是否运行正常。 2.进水泵房 集水井污水进入集水井后流速放慢,一些泥砂会沉积下来,使有效池容减少,影 响水泵的正常工作。因此集水井要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清理。清池工作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问 题。在干管内腐败的污水会带入有毒气体,在池内沉积的污泥也会厌氧分解产生出有毒气 体,甚至会产生出甲烷等可燃气体。清池时,先停止进水,用泵排空池内存水,然后强制通 风,方可下池工作。注意:操作人员下池以后,通风强度可适当减小,但绝不能停止通风, 因为池内积泥的厌氧分解并役停止,还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不断产生并释放出来。每个操作 人员在池下工作时间不可超过30min (2)泵组的运行调度泵组的运行操作应考虑以下几项原则。第一是保证来水量与抽升
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的运行管理 1.格栅间 (1) 过栅流速的控制 合理控制过格栅流速,使格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拦截作用,保 持最高的拦污效率。一般来讲,污水过栅越缓慢,拦污效果越好,但当缓慢至砂在栅前渠道 及格栅下沉积时,过水断面会缩小,反而使流速变大。污水在栅前渠道流速一般应控制在 0.4 一 0.8m/s,过栅流速应控制在 0.6~1.0m/s。具体控制指标,视处理厂调试运营后根 据来水污物组成、含砂量等实际情况确定。根据多年来的运营经验,有的污水处理厂污水中 含有大粒径砂粒较多,即使控制在 0.4m/s,仍有砂在格栅前的渠道内沉积,多数城市污水 中砂粒径在 0.1mm 左右,即使格栅前渠道内流速控制在 0.3m/s,也不会产生积砂现象。一 些处理厂来水中绝大部分污物的尺寸比格栅栅距大得多,此时过栅流速达到 1.2m/s 也能保 证好的拦污效果。运行人员将根据运转实践中摸索出本厂最佳的过栅流速控制范围。 污水流量从厂内设置的超声波流量计液位计抄报,水深由液位计测取。 (2) 栅渣的清除 及时清除栅渣,保证过栅流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清污次数太少, 栅渣将在格栅上长时间附着.使过栅断面减少,造成过栅流速增大,拦污效率下降。格栅若 不及时清污,导致阻力增大,会造成流量在每台格栅上分配不均匀,同样降低拦污效率。因 此,操作人员应将每一台格栅上的栅渣及时清除。值班人员都应经常到现场巡检,观察格栅 上栅渣的累积情况,并估计栅前后液位差是否超过最大值,做到及时清污。超负荷运转的格 栅间,尤应加强巡检。值班人员注意摸索总结这些规律,以提高工作效率。 (3) 定期检查渠道的沉砂 格栅前后渠道内积砂与流速有关外,还与渠道底部流水面的 坡度和粗糙度等因素有关系,应定期检查渠道内的积砂情况,及时清砂并排除积砂原因。 (4) 格栅除污机的维护管理 格栅除污机系本污水处理厂内最易发生故障的设备之一, 巡查时应注意有无异常声音,栅耙是否卡塞,栅条是否变形,并应定期加油保养,具体维护 方案详见本章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小节。 (5) 卫生与安全 污水在长途输送过程中易腐化,产生的硫化氢和甲硫醇等恶臭有毒气 体将在格栅间大量释放出来。在半敞开的格栅间内,恶臭强度一般在 70~90 个臭气单位, 最高可达 130 多个臭气单位。建在室内的格栅间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夏季应保证每小时换气 l0 次以上。必要时可在上游主干线内采取一些简易的通风或曝气措施,降低格栅间的恶臭 强度。采取上述控制恶臭的措施,主要为了值班人员的身体健康,又能减轻硫化氢对除污设 备的腐蚀。 另外,对清除的栅渣应及时运走并立即处置,以防止腐败后产生恶臭,即使很少的一点 栅渣腐败后,也能在较大空间产生强烈的恶臭。栅渣堆放处要经常清洗。栅渣压榨机排除的 压榨液因含有较高的恶臭物质,操作人员应及时用管道导入污水渠道中,严禁经明沟漫流至 地面。 (6)分析测量与记录 值班人员记录每天发生的栅渣量。根据栅渣量的变化,间接判断 格栅的拦污效率。当栅渣比历史记录减少时,应分析格栅是否运行正常。 2.进水泵房 (1) 集水井 污水进入集水井后流速放慢,一些泥砂会沉积下来,使有效池容减少,影 响水泵的正常工作。因此集水井要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清理。清池工作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问 题。在干管内腐败的污水会带入有毒气体,在池内沉积的污泥也会厌氧分解产生出有毒气 体,甚至会产生出甲烷等可燃气体。清池时,先停止进水,用泵排空池内存水,然后强制通 风,方可下池工作。注意:操作人员下池以后,通风强度可适当减小,但绝不能停止通风, 因为池内积泥的厌氧分解并役停止,还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不断产生并释放出来。每个操作 人员在池下工作时间不可超过 30min。 (2)泵组的运行调度 泵组的运行操作应考虑以下几项原则。第一是保证来水量与抽升
量一致。如果来水量大于抽升量,上游没有及时采取溢流措施,则可能淹泡格栅间:反之来 水量小于抽升量,则可能使水泵处于干运坏设备转状态,损。第二是应保持集水池的高水位 行,这样可降低泵的扬程,在保证抽升量的前提下降低能耗。第三控制水泵的开停次数不 要过于频繁,否则易损坏电机并降低使用寿命。第四是泵房内每台机组投运次数及时间保持 基本均匀。因为每台泵的吸口都对应着集水池内的一部分容积,如果某台长时间不投运,集 水池内对应的部分将成为死区,会导致泥砂沉积。 运行人员应参照初步的运行调度方案,并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总结经验, 找到最佳的运行调度方案 潜污泵的维护与管理详见本章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小节 3.沉砂池 对于高效沉淀池一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沉砂池的功能由高效沉淀池取代,所以不单独设 沉砂池。而对于水解(酸化)一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为避免砂在水解(酸化)池内沉积,必 须设置沉砂池。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曝气沉砂池和旋流沉砂池是用得较多的池型,但由于 现在大多污水处理厂采用缺氧+好氧工艺来除磷脱氮,所以采用曝气沉砂池会使水中溶解氧 升高,不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所以现在采用旋流沉砂池较多。旋流沉砂池是利用砂的重力 在旋转状态下沉降的原理工作。日常管理维护主要是控制沉砂池的流速、搅拌器的转速:沉 砂池上的浮渣定期清除,以免产生臭气,影响美观;操作人员对沉砂池作连续测量并记录每 天的除砂量,要对沉砂池的除砂效果做出评价,并反馈给运行调度。 4.高效沉淀池 高沉淀效池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砂粒和悬浮物。 (1)配水多个沉淀池并列运行时,应将污水水量均匀分配到各池,以充分发挥各池的 能力,并保持同样的沉淀效果。如果水量分配均匀时,发现各池沉淀效果有明显差异,在无 其他原因时,可适当改变各池分担的流量,提高各池和整个系统出水水质 (2)巡视定时观察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如出水浊度、泥面高度、沉淀的悬浮物状态, 水面浮泥或浮渣情况等,检査各管道附件、排泥刮渣装置是否正常。 (3)出水堰观察出水堰堰口是否保持水平,各堰出流是否均匀,堰口是否严重堵塞。 必要时应调节堰板的安装状况,或在堰口设置调节块,或堰前设置挡板均衡出流量。 4)污泥排出根据沉淀池污泥产量和贮泥时间,应及时排出污泥,泥斗积泥太多会发 生污泥腐败和反硝化等异常现象,排泥过多使泥水浓度太稀,使污泥的含水率提高。一般情 况下初沉池污泥存积时间可长些,每日排泥一次。 ()消除浮渣浮渣过多,会影响出水水质,尤其是初沉池过多大的浮渣会影响刮渣机 行,必须保证刮渣机正常运行,去除浮渣,必要时应人工清除 (6)设备维护应定期或视需要对金属部件或没备进行防锈处理或维修。 (7)运行测试 ①污水悬浮物浓度通过测定进出水的悬浮物浓度即可知沉淀池的去除率。 ②污水的BOD、COD浓度计算沉淀池的BOD、COD去除率,并比较进出水的BOD /COD值。 ③污泥的SⅤ和固体浓度测定沉淀污泥的性能和数量,如MLⅤSS/MLSS (8)沉淀池的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①出水带有大量悬浮颗粒 原因水力负荷冲击或长期超负荷,因短流而减少了停留时间,以至絮体在沉降前即流 出出水堰 解决办法均匀分配水力负荷:调整进水、出水设施不均匀,减轻冲击负荷影响,有利 于克服短流:投加絮凝剂,改善某些难沉淀悬浮物的沉降性能,如胶体或乳化油颗粒的絮
量一致。如果来水量大于抽升量,上游没有及时采取溢流措施,则可能淹泡格栅间;反之来 水量小于抽升量,则可能使水泵处于干运坏设备转状态,损。第二是应保持集水池的高水位 运行,这样可降低泵的扬程,在保证抽升量的前提下降低能耗。第三控制水泵的开停次数不 要过于频繁,否则易损坏电机并降低使用寿命。第四是泵房内每台机组投运次数及时间保持 基本均匀。因为每台泵的吸口都对应着集水池内的一部分容积,如果某台长时间不投运,集 水池内对应的部分将成为死区,会导致泥砂沉积。 运行人员应参照初步的运行调度方案,并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总结经验, 找到最佳的运行调度方案。 潜污泵的维护与管理详见本章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小节。 3.沉砂池 对于高效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沉砂池的功能由高效沉淀池取代,所以不单独设 沉砂池。而对于水解 (酸化)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为避免砂在水解 (酸化) 池内沉积,必 须设置沉砂池。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曝气沉砂池和旋流沉砂池是用得较多的池型,但由于 现在大多污水处理厂采用缺氧+好氧工艺来除磷脱氮,所以采用曝气沉砂池会使水中溶解氧 升高,不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所以现在采用旋流沉砂池较多。旋流沉砂池是利用砂的重力 在旋转状态下沉降的原理工作。日常管理维护主要是控制沉砂池的流速、搅拌器的转速;沉 砂池上的浮渣定期清除,以免产生臭气,影响美观;操作人员对沉砂池作连续测量并记录每 天的除砂量,要对沉砂池的除砂效果做出评价,并反馈给运行调度。 4.高效沉淀池 高沉淀效池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砂粒和悬浮物。 (1) 配水 多个沉淀池并列运行时,应将污水水量均匀分配到各池,以充分发挥各池的 能力,并保持同样的沉淀效果。如果水量分配均匀时,发现各池沉淀效果有明显差异,在无 其他原因时,可适当改变各池分担的流量,提高各池和整个系统出水水质。 (2) 巡视 定时观察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如出水浊度、泥面高度、沉淀的悬浮物状态, 水面浮泥或浮渣情况等,检查各管道附件、排泥刮渣装置是否正常。 (3) 出水堰 观察出水堰堰口是否保持水平,各堰出流是否均匀,堰口是否严重堵塞。 必要时应调节堰板的安装状况,或在堰口设置调节块,或堰前设置挡板均衡出流量。 (4) 污泥排出 根据沉淀池污泥产量和贮泥时间,应及时排出污泥,泥斗积泥太多会发 生污泥腐败和反硝化等异常现象,排泥过多使泥水浓度太稀,使污泥的含水率提高。一般情 况下初沉池污泥存积时间可长些,每日排泥一次。 (5) 清除浮渣 浮渣过多,会影响出水水质,尤其是初沉池过多大的浮渣会影响刮渣机 的运行,必须保证刮渣机正常运行,去除浮渣,必要时应人工清除。 (6) 设备维护 应定期或视需要对金属部件或没备进行防锈处理或维修。 (7) 运行测试 ① 污水悬浮物浓度 通过测定进出水的悬浮物浓度即可知沉淀池的去除率。 ② 污水的 BOD、COD 浓度 计算沉淀池的 BOD、COD 去除率,并比较进出水的 BOD /COD 值。 ③ 污泥的 SV 和固体浓度 测定沉淀污泥的性能和数量,如 MLVSS/MLSS。 (8) 沉淀池的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① 出水带有大量悬浮颗粒 原因 水力负荷冲击或长期超负荷,因短流而减少了停留时间,以至絮体在沉降前即流 出出水堰。 解决办法 均匀分配水力负荷;调整进水、出水设施不均匀,减轻冲击负荷影响,有利 于克服短流;投加絮凝剂,改善某些难沉淀悬浮物的沉降性能,如胶体或乳化油颗粒的絮
凝;调整进入初沉池的剩余污泥的负荷 ②出水堰脏且出水不均 原因污泥粘附、藻类长在堰上,或浮渣等物体卡在堰口上,导致出水堰脏,甚至某些 堰口堵塞导致出水不均。 解决办法经常清除出水堰口卡住的污物:适当加药消毒阻止污泥、藻类在堰口的生长 积累。 ③污泥上浮 原因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有机质腐败。 解决办法保证正常的贮泥和排泥时间:检査排泥设备故障;清除沉淀池内壁,部件或 某些死角的污泥。 ④浮渣溢流 原因浮渣去除装置位置不当或去除频次过低,浮渣停留时间长。 解决办法维修浮渣刮除装置:调整浮渣刮除频率;严格控制浮渣的产生量 ⑤污泥管道或设备堵塞 原因初沉池污泥中易沉淀物含量高,而管道或设备口径太小,又不经常工作造成的。 解决办法设置淸通措施:增加污泥设备操作频率;改进污泥管道或设备。 ⑥刮泥机故障 原因刮泥机因承受过高负荷等原因停止运行。 解决办法缩短贮泥时间,降低存泥量:检査刮板是否被砖石、工具或松动的零件卡 住;及时更换损坏的连环、刮泥板等部件;防止沉淀池表面积冰:调慢刮泥机的转速。 5.水解(酸化)池 (1)运行机理水解(酸化)工艺属于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技术范畴,污水由反应器底 部进入,通过污泥床,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截留下来的物 质在大量水解一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 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如有机酸类)。 (2)水解(酸化)池的启动水解(酸化)池的启动是其达到设计要求后正常运行的前 期工作,是反应器中缺氧或兼氧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过程,会直接影响水解(酸化)系统能 否顺利投入使用及其运行效果。 启动一般采用同类污泥接种,一般温度适宜时启动时间约2~6周不等。 a.接种接种是向水解酸化池中接入厌氧、缺氧以及好氧代谢的微生物菌种。若不接 种,靠反应器本身积累的微生物量来启动将需要比接种长3~5倍的时间。 ①接种物来源接种物主要来源于各种污泥,如现有污水处理厂厌氧、缺氧或好氧反 应器的污泥,下水道、化粪池、河道或污水池塘等处积沉的污泥以及农村沼气池内的底泥 ②接种物的基本要求水解(酸化)反应降解是各种类群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对接种物有以下要求。 (a)必须含有适应于一定废水水质特征的微生物种群; (b)所接入的微生物(或污泥)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谢活性 c)污泥所含的微生物数量应较多,且各种微生物比例应协调 例如,接种污泥中厌氧水解菌(纤维分解菌)的含量较高时,对于有机物的水解(酸 化)效果就较好,能够缩短启动时间,提高有机物的水解降解率 接种微生物可通过纯种培养获得,但对于工业废水处理至今尚属困难之事,实用中一般 采用以上自然或人工富集的污泥作为接种物来源 ③接种方法采集接种污泥时,应注意选用生物活性高的、相对密度大的污泥,同时 应除去其中夹带的大颗粒固体和漂浮杂物
凝;调整进入初沉池的剩余污泥的负荷。 ② 出水堰脏且出水不均 原因 污泥粘附、藻类长在堰上,或浮渣等物体卡在堰口上,导致出水堰脏,甚至某些 堰口堵塞导致出水不均。 解决办法 经常清除出水堰口卡住的污物;适当加药消毒阻止污泥、藻类在堰口的生长 积累。 ③ 污泥上浮 原因 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有机质腐败。 解决办法 保证正常的贮泥和排泥时间;检查排泥设备故障;清除沉淀池内壁,部件或 某些死角的污泥。 ④ 浮渣溢流 原因 浮渣去除装置位置不当或去除频次过低,浮渣停留时间长。 解决办法 维修浮渣刮除装置;调整浮渣刮除频率;严格控制浮渣的产生量。 ⑤ 污泥管道或设备堵塞 原因 初沉池污泥中易沉淀物含量高,而管道或设备口径太小,又不经常工作造成的。 解决办法 设置清通措施;增加污泥设备操作频率;改进污泥管道或设备。 ⑥ 刮泥机故障 原因 刮泥机因承受过高负荷等原因停止运行。 解决办法 缩短贮泥时间,降低存泥量;检查刮板是否被砖石、工具或松动的零件卡 住;及时更换损坏的连环、刮泥板等部件;防止沉淀池表面积冰;调慢刮泥机的转速。 5.水解 (酸化) 池 (1) 运行机理 水解 (酸化) 工艺属于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技术范畴,污水由反应器底 部进入,通过污泥床,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截留下来的物 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 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如有机酸类)。 (2) 水解 (酸化) 池的启动 水解 (酸化) 池的启动是其达到设计要求后正常运行的前 期工作,是反应器中缺氧或兼氧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过程,会直接影响水解 (酸化) 系统能 否顺利投入使用及其运行效果。 启动—般采用同类污泥接种,一般温度适宜时启动时间约 2~6 周不等。 a.接种 接种是向水解酸化池中接入厌氧、缺氧以及好氧代谢的微生物菌种。若不接 种,靠反应器本身积累的微生物量来启动将需要比接种长 3~5 倍的时间。 ① 接种物来源 接种物主要来源于各种污泥,如现有污水处理厂厌氧、缺氧或好氧反 应器的污泥,下水道、化粪池、河道或污水池塘等处积沉的污泥以及农村沼气池内的底泥。 ②接种物的基本要求 水解 (酸化) 反应降解是各种类群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对接种物有以下要求。 (a) 必须含有适应于一定废水水质特征的微生物种群; (b) 所接入的微生物 (或污泥) 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谢活性; (c) 污泥所含的微生物数量应较多,且各种微生物比例应协调。 例如,接种污泥中厌氧水解菌 (纤维分解菌) 的含量较高时,对于有机物的水解 (酸 化) 效果就较好,能够缩短启动时间,提高有机物的水解降解率。 接种微生物可通过纯种培养获得,但对于工业废水处理至今尚属困难之事,实用中一般 采用以上自然或人工富集的污泥作为接种物来源。 ③ 接种方法 采集接种污泥时,应注意选用生物活性高的、相对密度大的污泥,同时 应除去其中夹带的大颗粒固体和漂浮杂物
接种量依据处理对象水质特征、接种污泥水质特征、接种污泥性能,水解(酸化)池容 积、启动运行条件等来决定。一般来说加大接种量有利于缩短启动时间。若按容积比计算, 投加的接种污泥量一般为10%~30%。若按接种后的混合液wsS计,接种污泥量按5 Okgvss/m3. 接种部位应在反应装置底部,尽量避免接种污泥在接种和启动运行时流失。对于某些填 料的厌氧反应装置,启动时甚至可以将填料取出,在另外的污泥池中预先挂膜,然后装入反 应装置中。 b.启动的基本方式当反应器中接种污泥投足后,控制污水、废水分批进料,启动运 行初期水解缺氧反应装置间歇运行的方法。每批废水进入后,反应装置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缺 氧代谢(或通过回流装置适时进行循环搅拌),让接种污泥或增殖的污泥暂时聚集,或附着 于填料表面,而不是随水分流失。经若干天(所需时间随水质和接种污泥浓度而变)缺氧反 应后,大部分有机物被分解后,再进第二批废水。在分批进水间歇运行时,可逐步提高进水 的浓度或工业废水的比例,可逐步缩短反应的时间,直至最后完全适应污水、废水水质并连 续运行。 c.影响启动的因素影响启动的因素,除接种污泥以外,还有污水、废水的水质特征、 有机质负荷和有毒污染物质、环境条件、填料种类、回流等 ①废水性质包括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构成与浓度、pH值、营养物质等。 废水中有机物质(易降解性的)浓度对于缺氧水解反应器的启动是有影响的,合适的浓 度能使微生物污泥迅速絮凝形成,形成足够浓度和活性的微生物污泥,缩短启动的时间。 尽管缺氧水解微生物对C、N、P营养的要求不如好氧微生物严格,但对于某些成分过 于单纯的工业废水,在启动时仍应通过添加相宜的污水或营养物质,协调进水中C、N、P 等的营养平衡。 对于酸性或强碱性的工业废水,在启动中首批投料时,甚至在启动的前阶段,必须调节 废水的pH值至中性或偏碱性,才能免去再调pH值的过程。物料的缓冲性能有助于保持消 化液的适宜酸碱度,从而为在较高的有机物质负荷下启动提供有利条件,以利缩短启动的 时间。 ②有机质负荷有机质负荷常常成为影响启动的关键因素。启动过程中,有机质负荷 过高,导致挥发性有机酸过量积累,消化液pH值下降过度就会使启动停滞或破坏。反之, 有机质负荷太低,则会降低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从而使启动的时间延长。 控制有机质负荷的要领为“有节”、“有进”。有节,指有节制地递增有机质负荷,以免 在超负荷冲击下,使启动遭受挫折,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有进,则指把握时机,及时递增有 机质负荷,以期尽快地完成启动过程。 控制好有机质负荷,可以缩短启动的时间过程,提高启动的成功率以及系统的运行效 率。可以避免因需要重复启动所造成的运行费用损失,时间上的延误,排除那种虽运行平 稳,但效率不很高的状况,提高整个缺氧反应过程的稳定性。 ③水温废水温度是影响启动的重要因素,因为温度直接影响微生物代谢和增殖速率, 影响微生物的负荷能力,故温度降低会使启动时间延长。另外水温也会影响污泥黏附成团的 速率 ④出水回流缺氧反应器的出水以一定的回流比返回反应器,可以回收部分流失的污 泥及出水中的缓冲性物质,可以平衡反应器中水的pH值,有利于加速富集,缩短启动所需 时间。在启动时出水是否回流,与反应器类型很有关系。一般,附着型的反应装置,因填料 具有一定拦截作用,不必再加回流。悬浮型反应装置启动时,污泥絮凝不好易于流失,可适 当用出水回流。 ⑤其他对于填料型水解缺氧反应器,填料附着性能会影响挂膜的快慢,因而影响启
接种量依据处理对象水质特征、接种污泥水质特征、接种污泥性能,水解 (酸化) 池容 积、启动运行条件等来决定。一般来说加大接种量有利于缩短启动时间。若按容积比计算, 投加的接种污泥量一般为 10%~30%。若按接种后的混合液 VSS 计,接种污泥量按 5~ 10kgVSS/m3。 接种部位应在反应装置底部,尽量避免接种污泥在接种和启动运行时流失。对于某些填 料的厌氧反应装置,启动时甚至可以将填料取出,在另外的污泥池中预先挂膜,然后装入反 应装置中。 b.启动的基本方式 当反应器中接种污泥投足后,控制污水、废水分批进料,启动运 行初期水解缺氧反应装置间歇运行的方法。每批废水进入后,反应装置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缺 氧代谢 (或通过回流装置适时进行循环搅拌) ,让接种污泥或增殖的污泥暂时聚集,或附着 于填料表面,而不是随水分流失。经若干天 (所需时间随水质和接种污泥浓度而变) 缺氧反 应后,大部分有机物被分解后,再进第二批废水。在分批进水间歇运行时,可逐步提高进水 的浓度或工业废水的比例,可逐步缩短反应的时间,直至最后完全适应污水、废水水质并连 续运行。 c.影响启动的因素 影响启动的因素,除接种污泥以外,还有污水、废水的水质特征、 有机质负荷和有毒污染物质、环境条件、填料种类、回流等。 ① 废水性质 包括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构成与浓度、pH 值、营养物质等。 废水中有机物质 (易降解性的) 浓度对于缺氧水解反应器的启动是有影响的,合适的浓 度能使微生物污泥迅速絮凝形成,形成足够浓度和活性的微生物污泥,缩短启动的时间。 尽管缺氧水解微生物对 C、N、P 营养的要求不如好氧微生物严格,但对于某些成分过 于单纯的工业废水,在启动时仍应通过添加相宜的污水或营养物质,协调进水中 C、N、P 等的营养平衡。 对于酸性或强碱性的工业废水,在启动中首批投料时,甚至在启动的前阶段,必须调节 废水的 pH 值至中性或偏碱性,才能免去再调 pH 值的过程。物料的缓冲性能有助于保持消 化液的适宜酸碱度,从而为在较高的有机物质负荷下启动提供有利条件,以利缩短启动的 时间。 ② 有机质负荷 有机质负荷常常成为影响启动的关键因素。启动过程中,有机质负荷 过高,导致挥发性有机酸过量积累,消化液 pH 值下降过度就会使启动停滞或破坏。反之, 有机质负荷太低,则会降低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从而使启动的时间延长。 控制有机质负荷的要领为“有节”、“有进”。有节,指有节制地递增有机质负荷,以免 在超负荷冲击下,使启动遭受挫折,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有进,则指把握时机,及时递增有 机质负荷,以期尽快地完成启动过程。 控制好有机质负荷,可以缩短启动的时间过程,提高启动的成功率以及系统的运行效 率。可以避免因需要重复启动所造成的运行费用损失,时间上的延误,排除那种虽运行平 稳,但效率不很高的状况,提高整个缺氧反应过程的稳定性。 ③ 水温 废水温度是影响启动的重要因素,因为温度直接影响微生物代谢和增殖速率, 影响微生物的负荷能力,故温度降低会使启动时间延长。另外水温也会影响污泥黏附成团的 速率。 ④ 出水回流 缺氧反应器的出水以一定的回流比返回反应器,可以回收部分流失的污 泥及出水中的缓冲性物质,可以平衡反应器中水的 pH 值,有利于加速富集,缩短启动所需 时间。在启动时出水是否回流,与反应器类型很有关系。一般,附着型的反应装置,因填料 具有一定拦截作用,不必再加回流。悬浮型反应装置启动时,污泥絮凝不好易于流失,可适 当用出水回流。 ⑤ 其他 对于填料型水解缺氧反应器,填料附着性能会影响挂膜的快慢,因而影响启
动时间。填料的填充量、是否分层或错层等也对启动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悬浮型水解缺氧反应器,可以适当投加无烟煤或微小沙砾或絮凝剂,促进污泥的颗 粒化 水力负荷对启动过程有一定影响,水力负荷过高,可能会造成污泥大量流失:水力负荷 过低,又不利于对污泥的筛选。一般在启动初期可选低的水力负荷,经过数周后可以递增水 力负荷,并维持平稳 d.启动障碍的排除 在启动过程中,常遇到的障碍是超负荷所引起的消化液ⅤFA浓度上升、pH值降低,使 厌氧反应效率下降或停滞,即酸败。解决的办法是:首先暂停进料以降低负荷,待pl值恢 复正常水平后,再以较低的负荷开始进料。若pH值降低幅度太大,可能需外加中和剂。负 荷失控严重,临时调整措施无效时,就需重新投泥,重新进水启动 (3)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 a.运行控制指标 ①有机物降解指标COD、BOD等的去除率 ②出水水质指标出水VFA、pH值、SS等。 ③运行负荷测试并控制正常的污泥负荷、容积负荷、水力负荷。 ④温度控制反应较稳定的水温 ⑤生物相可不定期检验污泥的生物相。 b.维护与管理 ①保证配水及计量装置的正常 ②冬季做好对加热管道与换热器的清通与保温,防止进出水管、水封装置的冻结 ③每隔一定时间清除浮渣与沉砂。 c.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保持水解(酸化)池污泥区泥床高度基本恒定和污泥区有较高的污泥浓度(20g/L ②保持水解(酸化)池排泥系统畅通,若发生排泥不畅与淤堵现象,应安排人员及时 疏通 ③污泥排放采用定时排泥,日排泥次数控制到1~2次 ④根据污泥液面检测仪和污泥面高度确定排泥时间,矩形水解(酸化)池采用排泥沿 池纵向多点排泥 ⑤由于反应器底部可能会积累颗粒和细小砂粒,应间隔一段时间从下面排泥,以避免 或减少在反应器内积累的沙砾 d.严格控制水解(酸化)池出水悬浮物SS含量 ①采用水解(酸化)一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为避免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次数过于频 繁,防止生物膜流失和运营成本增加,应控制水解酸化池悬浮物SS含量小于100mgL,并 保持相对稳定 ②及时清除水解(酸化)池液面浮泥,以防止浮泥带入下级曝气生物滤池 ③严格保证水解(酸化)池进水(泥)、配水(泥)均匀,定期梭査浮渣挡板运行状况, 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④如遇到下雨、暴雨天气,严格控制进水水量,并加强维护次数 6.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属于生物膜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的核心,也即主处理工艺 曝气生物滤池的池型结构及处理原理可详见其他章节。 (1)挂膜使具有代谢活性的微生物污泥在处理系统中滤料上固着生长的过程称之为 挂膜。挂膜也就是生物膜处理系统中膜状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过程
动时间。填料的填充量、是否分层或错层等也对启动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悬浮型水解缺氧反应器,可以适当投加无烟煤或微小沙砾或絮凝剂,促进污泥的颗 粒化。 水力负荷对启动过程有一定影响,水力负荷过高,可能会造成污泥大量流失;水力负荷 过低,又不利于对污泥的筛选。一般在启动初期可选低的水力负荷,经过数周后可以递增水 力负荷,并维持平稳。 d.启动障碍的排除 在启动过程中,常遇到的障碍是超负荷所引起的消化液 VFA 浓度上升、pH 值降低,使 厌氧反应效率下降或停滞,即酸败。解决的办法是:首先暂停进料以降低负荷,待 pH 值恢 复正常水平后,再以较低的负荷开始进料。若 pH 值降低幅度太大,可能需外加中和剂。负 荷失控严重,临时调整措施无效时,就需重新投泥,重新进水启动。 (3) 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 a.运行控制指标 ① 有机物降解指标 COD、BOD 等的去除率。 ② 出水水质指标 出水 VFA、pH 值、SS 等。 ③ 运行负荷 测试并控制正常的污泥负荷、容积负荷、水力负荷。 ④ 温度 控制反应较稳定的水温。 ⑤ 生物相 可不定期检验污泥的生物相。 b.维护与管理 ① 保证配水及计量装置的正常。 ② 冬季做好对加热管道与换热器的清通与保温,防止进出水管、水封装置的冻结。 ③ 每隔一定时间清除浮渣与沉砂。 c.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 保持水解 (酸化) 池污泥区泥床高度基本恒定和污泥区有较高的污泥浓度(20g/L)。 ② 保持水解 (酸化) 池排泥系统畅通,若发生排泥不畅与淤堵现象,应安排人员及时 疏通。 ③ 污泥排放采用定时排泥,日排泥次数控制到 1~2 次。 ④ 根据污泥液面检测仪和污泥面高度确定排泥时间,矩形水解 (酸化) 池采用排泥沿 池纵向多点排泥。 ⑤ 由于反应器底部可能会积累颗粒和细小砂粒,应间隔一段时间从下面排泥,以避免 或减少在反应器内积累的沙砾。 d.严格控制水解 (酸化) 池出水悬浮物 SS 含量 ① 采用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为避免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次数过于频 繁,防止生物膜流失和运营成本增加,应控制水解酸化池悬浮物 SS 含量小于 100mg/L,并 保持相对稳定。 ② 及时清除水解 (酸化) 池液面浮泥,以防止浮泥带入下级曝气生物滤池。 ③ 严格保证水解 (酸化) 池进水 (泥) 、配水 (泥)均匀,定期梭查浮渣挡板运行状况, 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④ 如遇到下雨、暴雨天气,严格控制进水水量,并加强维护次数。 6.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属于生物膜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的核心,也即主处理工艺。 曝气生物滤池的池型结构及处理原理可详见其他章节。 (1) 挂膜 使具有代谢活性的微生物污泥在处理系统中滤料上固着生长的过程称之为 挂膜。挂膜也就是生物膜处理系统中膜状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