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XX XXX CCS P 55 备粲号:XX-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 XXX-200X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computation on allowable permitted assimilative capacity of water bodies (报批稿) 200XXX—XX发布 200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ICS XX.XXX CCS P 55 备案号:XXXXX—2006 S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 XXX—200X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computation on allowable permitted assimilative capacity of water bodies (报批稿) 200X—XX—XX 发布 200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前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水利技术 标准编写技术规定》(SL1-202),制定《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共7章22节111条和1个附录,主 要技术内容有 总则和术语 适用范围和基本程序; 一设计水文条件及计算方法; 数学模型计算法的计算条件、模型、参数和方法 污染负荷计算法的计算条件和方法; 合理性分析与检验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一平程晓冰袁弘任石秋池 穆宏强刘平敖良桂吴国平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朱党生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金玲
前 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水利技术 标准编写技术规定》(SL 1-2002),制定《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共 7 章 22 节 111 条和 1 个附录,主 要技术内容有: ——总则和术语 ——适用范围和基本程序; ——设计水文条件及计算方法; ——数学模型计算法的计算条件、模型、参数和方法; ——污染负荷计算法的计算条件和方法; ——合理性分析与检验。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一平 程晓冰 袁弘任 石秋池 穆宏强 刘 平 敖良桂 吴国平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朱党生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金 玲 I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程序 4 4河流纳污能力数学模型计算法 4.1一般规定 4.2基本资料调查收集 4.3污染物的确定 4.4设计水文条件 , , 4.5河流零维模型 8 4.6河流一维模型… 4.7河流二维模型 4.8河口一维模型 5湖(库)纳污能力数学模型计算法 10 5.1一般规定 10 5.2基本资料调查收集…… 5.3污染物的确定……… 5.4设计水文条件 12 5.5湖(库)均匀混合模型 12 5.6湖(库)非均匀混合模型 5.7湖(库)富营养化模型 13 5.8湖(库)分层模型
目 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程序 ……………………………………………………………4 4 河流纳污能力数学模型计算法 ……………………………………6 4.1 一般规定………………………………………………………6 4.2 基本资料调查收集……………………………………………6 4.3 污染物的确定…………………………………………………7 4.4 设计水文条件…………………………………………………8 4.5 河流零维模型…………………………………………………8 4.6 河流一维模型…………………………………………………8 4.7 河流二维模型…………………………………………………9 4.8 河口一维模型 ………………………………………………9 5 湖(库)纳污能力数学模型计算法………………………………10 5.1 一般规定 ……………………………………………………10 5.2 基本资料调查收集 …………………………………………11 5.3 污染物的确定 ………………………………………………12 5.4 设计水文条件 ………………………………………………12 5.5 湖(库)均匀混合模型 ……………………………………12 5.6 湖(库)非均匀混合模型 …………………………………12 5.7 湖(库)富营养化模型………………………………………13 5.8 湖(库)分层模型……………………………………………13 i
6水域纳污能力污染负荷计算法 6.1一般规定 6.2基本资料调查收集 14 6.3污染物的确定 15 6.4实测法 15 6.5调查统计法… ………15 6.6估算法 7合理性分析与检验 18 附录数学模型及参数 条文说明
6 水域纳污能力污染负荷计算法……………………………………14 6.1 一般规定 ……………………………………………………14 6.2 基本资料调查收集 …………………………………………14 6.3 污染物的确定 ………………………………………………15 6.4 实测法 ………………………………………………………15 6.5 调查统计法 …………………………………………………15 6.6 估算法 ………………………………………………………16 7 合理性分析与检验…………………………………………………18 附录 数学模型及参数 ………………………………………………20 条文说明 ………………………………………………………………34 ii
总则 1.0.1为规范全国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技术要求、基本程序和方 法,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等已划定 水功能区的地表水域。尚未划定水功能区的水域可参照执行 1.0.3水域纳污能力应按不同的水功能区确定计算方法。开发 利用区和缓冲区水域纳污能力主要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法,保护区 和保留区水域纳污能力主要采用污染负荷计算法。 1.0.4本规程主要引用以下标准 《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 3839-8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 以上标准被修订时,应执行最新版本 1.0.5水域纳污能力计算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还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全国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技术要求、基本程序和方 法,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等已划定 水功能区的地表水域。尚未划定水功能区的水域可参照执行。 1.0.3 水域纳污能力应按不同的水功能区确定计算方法。开发 利用区和缓冲区水域纳污能力主要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法,保护区 和保留区水域纳污能力主要采用污染负荷计算法。 1.0.4 本规程主要引用以下标准: 《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 3839-8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 278-2002) 《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98) 以上标准被修订时,应执行最新版本。 1.0.5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还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