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污水、城市污水以及与城市污水相近的工业废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 的话,其挂膜过程一般采用直接挂膜法 直接挂膜法即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水温、溶解氧等)和水质条件(pH值,BOD、C/ N等)下,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该过程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滤池中连续鼓入空 气的情况下,每隔半小时泵入半小时污水,空塔水流速控制在1.5m/h以内:第二阶段同样 是在滤池中连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连续泵入污水,使空塔水流速逐渐从1.5m/h增加到设 计流速。第一阶段一般需要10~15d时间,第二阶段一般需要8-10d时间,这两阶段完后 就可以完成挂膜过程 对于不易生化处理的一些工业废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为了保证挂膜的顺利进 行,可以通过预先培养和驯化相应的活性污泥(或类似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然后再投入到 曝气生物滤池中进行挂膜,即分布挂膜法。具体做法是先用生活污水或其与工业废水的混合 污水培养出活性污泥,将该污泥和适量的工业废水放入一循环池中,从此池用泵打入生物滤 池中,出水或反冲洗污泥回流入循环池。待滤料表面挂膜后,可以直接通水运行或继续循环 运行,随着膜厚度的增长,可以逐步增大工业废水的比例,直至完成挂膜过程。 (2)运行控制 a.布水与布气对于生物滤池处理设施,为了保证其微生物膜的均匀增长,防止污泥 堵塞滤料,保证处理效果的均匀,应对滤池均匀布水和布气。由于设计上不可能保证布水和 布气的绝对均匀,运行时应利用布水、布气系统的调节装置,调节各池或池内各部分的配水 或供气量,保证均匀布水、布气 由于生物滤池采用滤头布水,所以滤头的堵塞会使污水在滤料层中分配不均,结果滤料 层受水量影响发生差异,会导致微生物膜的不均匀生长,进一步又会造成布水布气的不均 匀,最后使处理效率降低。为防止布水管和滤头的堵塞,必须提高预处理设施对油脂和悬浮 物的去除率;保证通过滤头有足够的水力负荷。 对于布气系统,由于曝气生物滤池采用不易堵塞的单孔膜曝气器,所以在运行中被大量 堵塞的几率不大,如有堵塞,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空气阀门,使供气匀,并可用曝气器冲 洗系统进行冲洗 B、滤料 ①预处理对于滤池中的生物滤料,在被装入滤池前需对其进行分选、浸洗等预处理,以提 高滤料颗粒的均匀性,并去除尘土等杂质 ②运行观察与维护生物滤料在曝气生物滤池中正常运行时,应定期观察生物膜生长和脱膜 情况,观察其是否被损害。有很多原因会造成微生物膜生长不均匀,这会表现在微生物膜颜 色、微生物膜脱落的不均匀性上,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应及时调整布水布气的均匀性,并调 整曝气强度来予以纠正。 由于滤料容易堵塞,可能需要加大水力负荷或空气强度来冲洗。在某些情况下,如水温 或气温过低,需要增加保温措施。另外,由于滤池反冲洗强度过大时有可能会使少量滤料流 失,所以每年定期检修时需视情况给予添加 C、生物相观察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膜外观粗糙,具有粘性,颜色是泥土褐色, 厚度约300~400um 滤池中滤料上生物膜的生物相特征与其他工艺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微生物种类和分布 方面。一般来说,由于水质的逐渐变化和微生物生长环境条件的改善,生物膜系统存在的微 生物种类和数量均较活性污泥工艺大,尤其是丝状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种类增加,厌氧 菌和兼性菌占有一定比例。在分布方面的特点,主要是沿生物膜厚度和进水流向呈现出不同 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滤料层的下部(对于上向流)、滤料层的上部(对于下向流)或生物膜 的表层,生物膜往往以菌胶团细菌为主,膜也较厚;而在滤料层的上部(对于上向流)、滤料
对于生活污水、城市污水以及与城市污水相近的工业废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 的话,其挂膜过程一般采用直接挂膜法。 直接挂膜法即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 (水温、溶解氧等) 和水质条件 (pH 值,BOD、C/ N 等) 下,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该过程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滤池中连续鼓入空 气的情况下,每隔半小时泵入半小时污水,空塔水流速控制在 1.5m/h 以内;第二阶段同样 是在滤池中连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连续泵入污水,使空塔水流速逐渐从 1.5m/h 增加到设 计流速。第一阶段一般需要 l0~15d 时间,第二阶段一般需要 8—10d 时间,这两阶段完后 就可以完成挂膜过程。 对于不易生化处理的一些工业废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为了保证挂膜的顺利进 行,可以通过预先培养和驯化相应的活性污泥 (或类似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然后再投入到 曝气生物滤池中进行挂膜,即分布挂膜法。具体做法是先用生活污水或其与工业废水的混合 污水培养出活性污泥,将该污泥和适量的工业废水放入一循环池中,从此池用泵打入生物滤 池中,出水或反冲洗污泥回流入循环池。待滤料表面挂膜后,可以直接通水运行或继续循环 运行,随着膜厚度的增长,可以逐步增大工业废水的比例,直至完成挂膜过程。 (2) 运行控制 a.布水与布气 对于生物滤池处理设施,为了保证其微生物膜的均匀增长,防止污泥 堵塞滤料,保证处理效果的均匀,应对滤池均匀布水和布气。由于设计上不可能保证布水和 布气的绝对均匀,运行时应利用布水、布气系统的调节装置,调节各池或池内各部分的配水 或供气量,保证均匀布水、布气。 由于生物滤池采用滤头布水,所以滤头的堵塞会使污水在滤料层中分配不均,结果滤料 层受水量影响发生差异,会导致微生物膜的不均匀生长,进一步又会造成布水布气的不均 匀,最后使处理效率降低。为防止布水管和滤头的堵塞,必须提高预处理设施对油脂和悬浮 物的去除率;保证通过滤头有足够的水力负荷。 对于布气系统,由于曝气生物滤池采用不易堵塞的单孔膜曝气器,所以在运行中被大量 堵塞的几率不大,如有堵塞,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空气阀门,使供气匀,并可用曝气器冲 洗系统进行冲洗。 B、滤料 ①预处理 对于滤池中的生物滤料,在被装入滤池前需对其进行分选、浸洗等预处理,以提 高滤料颗粒的均匀性,并去除尘土等杂质。 ②运行观察与维护 生物滤料在曝气生物滤池中正常运行时,应定期观察生物膜生长和脱膜 情况,观察其是否被损害。有很多原因会造成微生物膜生长不均匀,这会表现在微生物膜颜 色、微生物膜脱落的不均匀性上,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应及时调整布水布气的均匀性,并调 整曝气强度来予以纠正。 由于滤料容易堵塞,可能需要加大水力负荷或空气强度来冲洗。在某些情况下,如水温 或气温过低,需要增加保温措施。另外,由于滤池反冲洗强度过大时有可能会使少量滤料流 失,所以每年定期检修时需视情况给予添加。 C、生物相观察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膜外观粗糙,具有粘性,颜色是泥土褐色, 厚度约 300~400μm。 滤池中滤料上生物膜的生物相特征与其他工艺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微生物种类和分布 方面。一般来说,由于水质的逐渐变化和微生物生长环境条件的改善,生物膜系统存在的微 生物种类和数量均较活性污泥工艺大,尤其是丝状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种类增加,厌氧 菌和兼性菌占有一定比例。在分布方面的特点,主要是沿生物膜厚度和进水流向呈现出不同 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滤料层的下部(对于上向流)、滤料层的上部(对于下向流)或生物膜 的表层,生物膜往往以菌胶团细菌为主,膜也较厚;而在滤料层的上部(对于上向流)、滤料
层的下部(对于下向流)或生物膜的内层,由于有机物浓度梯度的变化,生物膜中会逐渐出现 丝状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多,但生物量及膜的厚度减少。 水质的变化会引起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在进水浓度增高时,可看到原有 特征性层次的生物下移的现象,即原先在前级或上层的生物可在后级或下层中出现。因此, 可以通过这一现象来推断污水有机物浓度和污泥负荷的变化情况。 d.生物相观测一镜检 ①原理生化法处理废水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是处理废水的主体,微生 物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演变情况,直接反映处理状况。利用显微镜观察微 生物的状态来监视废水处理的运行状况,以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早采取措施,保证稳定 运转,提高处理效果。 ②设备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计数板、生物膜样品 ③步骤压片标本的制备取接触氧化池混合液I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 液中污泥较少,可待其沉淀后,取沉淀污泥一小滴加到载玻片上: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 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在加盖玻片时使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轻轻 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在制作填料上生物膜标本时,可用镊子从填料上刮取一小块生物膜,用蒸馏水稀释成菌 液。再制成标本 显微镜观察 低倍显微镜观察生物相的全貌,要注意观察污泥絮粒的大小、污泥结构的松紧程度、 菌胶团和丝状菌的比例及其生长状况。加以记录和做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 动状况。对其主要种类进行计数 用高倍镜观察,可进一步看清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要注意原生动物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如钟虫内是否存在食物胞、纤毛环的摆动情况等。观察菌胶团时,则应注意胶质的厚簿、色 泽、新生菌胶团出现的比例。观察丝状菌苗体内是否有类脂类物质和硫粒积累,以及丝状菌 生长、细胞的排列和运动特征,以判断丝状细菌的种类,并进行记录。 微型动物的计数 取曝气池混合液于烧杯内,用玻璃棒轻轻搅匀。如混合液浓,可稀释后再观察。 取洗净的滴管1支(滴管每滴水的体积应预先标定,一般每滴水的体积约为0.05mL), 吸取搅匀的混合液,加1滴到计数板的中央方格内,然后加上一块洁净的大号盖玻片使其四 周正好搁在计数板四周凸起的边框上 用低倍镜进行计数。注意所滴加液体不一定布满整个100方格,在显微镜下计数时只 要把充有污泥混合液的小方格挨着次序依次计数即可 同时须记录各种动物的活动能力、状态等。若是群体,则需将群体上的个体分别计数。 ·计算设在一滴水中测得钟虫50只,每滴样品的体积经1:1稀释,则每毫升混合 液中含钟虫数应为50X50X2=2000只 结果生物相概貌包括生物膜厚度、颜色、结构松紧、丝状菌多少、游离细菌多少 微型动物主要类群及多少。微型动物计数结果,记录在表6-2中。表6-2微型动物计数 结果记录表 。动物名称。每滴混合液的个数每毫升混合液的个数状态描述
层的下部(对于下向流)或生物膜的内层,由于有机物浓度梯度的变化,生物膜中会逐渐出现 丝状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多,但生物量及膜的厚度减少。 水质的变化会引起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在进水浓度增高时,可看到原有 特征性层次的生物下移的现象,即原先在前级或上层的生物可在后级或下层中出现。因此, 可以通过这一现象来推断污水有机物浓度和污泥负荷的变化情况。 d.生物相观测—镜检 ①原理 生化法处理废水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是处理废水的主体,微生 物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演变情况,直接反映处理状况。利用显微镜观察微 生物的状态来监视废水处理的运行状况,以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早采取措施,保证稳定 运转,提高处理效果。 ②设备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计数板、生物膜样品。 ③步骤 压片标本的制备 取接触氧化池混合液 l 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 液中污泥较少,可待其沉淀后,取沉淀污泥一小滴加到载玻片上;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 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在加盖玻片时使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轻轻 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在制作填料上生物膜标本时,可用镊子从填料上刮取一小块生物膜,用蒸馏水稀释成菌 液。再制成标本。 显微镜观察 低倍显微镜 观察生物相的全貌, 要注意观察污泥絮粒的大小、污泥结构的松紧程度、 菌胶团和丝状菌的比例及其生长状况。加以记录和做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 动状况。对其主要种类进行计数。 用高倍镜观察,可进一步看清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要注意原生动物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如钟虫内是否存在食物胞、纤毛环的摆动情况等。观察菌胶团时,则应注意胶质的厚簿、色 泽、新生菌胶团出现的比例。观察丝状菌苗体内是否有类脂类物质和硫粒积累,以及丝状菌 生长、细胞的排列和运动特征,以判断丝状细菌的种类,并进行记录。 微型动物的计数 ·取曝气池混合液于烧杯内,用玻璃棒轻轻搅匀。如混合液浓,可稀释后再观察。 ·取洗净的滴管 1 支(滴管每滴水的体积应预先标定,一般每滴水的体积约为 0.05mL), 吸取搅匀的混合液,加 1 滴到计数板的中央方格内,然后加上一块洁净的大号盖玻片使其四 周正好搁在计数板四周凸起的边框上。 ·用低倍镜进行计数。注意所滴加液体不一定布满整个 100 方格,在显微镜下计数时只 要把充有污泥混合液的小方格挨着次序依次计数即可。 同时须记录各种动物的活动能力、状态等。若是群体,则需将群体上的个体分别计数。 ·计算 设在一滴水中测得钟虫 50 只,每滴样品的体积经 1 :1 稀释,则每毫升混合 液中含钟虫数应为 50X 50X2=2000 只 ·结果 生物相概貌包括生物膜厚度、颜色、结构松紧、丝状菌多少、游离细菌多少、 微型动物主要类群及多少。微型动物计数结果,记录在表 6—2 中。表 6-2 微型动物计数 结果记录表 动物名称 每滴混合液的个数 每毫升混合液的个数 状态描述
(3)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a.溶解氧为了实现硝化、反硝化,必须在各段滤池中连续测定溶解氧数值,并加以 控制调节。在DC、N滤池中的曝气阶段需要不断调节溶解氧水平,使溶解氧达到较高水平 (约2-3mgO/L),通过溶解氧(DO)在线检测仪表测定滤池出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并反 馈至PLC控制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变频器从而改变风机的转速来达到目的;而DN滤池反 硝化必须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而在有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过程就停止,所以运行中应使滤池 中溶解氧浓度达到较低水平(约02~0.5rmgO2/L) b.滤料更新更换因曝气生物滤池需定期进行反冲洗,滤料会因反冲洗强度控制不当 或磨损等原因而少量流失或损耗,故要定期根据填料损耗程度和处理水质状况进行适量补 充,该过程一般集中在每年大修时进行 c反冲洗在曝气生物滤池运行中,随着运行的进行,滤料上生长的微生物膜渐渐增 厚,在增厚初期,有利于去除率的提高:而在增厚到一定程度时,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并开 始有一定程度的脱落。正常运行时,微生物膜的厚度一般应榨制在300~400μm,此时生物 膜新陈代谢能力强,出水水质好。当膜的厚度超过这一范围时:①氧的传递速率减小,微生 物吸收的氧量过低,影响微生物的增殖,生物膜活性变差,同时又抑制丝状菌的生长,结果 使去除能力降低,出水水质变坏;②传质速度减缓,使微生物吸收有机物浓度过低,造成营 养不足。此外,进水中的颗粒物质被截留在滤池的滤料空隙中,同时,过量生长的微生物也 聚集在生物曝气滤池表面和填料的空隙中。随着处理过程的持续运行,填料的空隙度减小, 这时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加大了滤池的水头损失,最后总的水头损失可能达到或接近使设计 流量通过生物曝气滤池所必须的水头或是出现颗粒穿透。在这种情况下,曝气生物滤池即应 停止运行并进行反冲洗 反冲洗是维持曝气生物滤池功能的关键,其基本要求是在较短的反冲洗时间内,使填料 得到适度的清洗,恢复滤料上微生物膜的活性,并将滤料截留的悬浮物和老化脱落的微 生物膜通过反冲洗而排出池外。反冲洗的质量对出水水质、工作周期、运行状况的影响很大。 反冲洗程序为先单独用空气进行反冲洗,然后再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停止清洗30s 最后用水清洗。在进水管、出水管、曝气管、反冲洗水管和空气管道上均安装有自动阀门, 并通过微机对整个反冲洗过程进行自动程序控制。 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周期必须根据出水水质、滤料层的水力损失,出水浊度综合而 定,并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程序控制。对于城市生活污水,一般情况下通常运行24-48h反冲 洗一次,而且在多格滤池并联运行的情况下,反冲洗过程是依次单格进行,从而保证了整个 处理系统不受影响而能顺利工作。一般来说.反冲洗用水量为进水水量的7%-10%,反 冲洗排水中平均TSS浓度为500~650mg/L,反冲洗时气速为60~90m/h 对曝气生物滤池,控制好气、水反冲洗强度显得尤为重要,过低达不到冲洗的目的,过 高会使生物膜严重脱落,并造成填料的破损、流失及増加不必要的反冲洗耗水量、耗电量。 反冲洗滤层的膨胀率较小,约为10%左右 (4)滤池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a、气味对于曝气生物滤池,当进水有机物浓度过高或滤料层中截留的微生物膜过多 时,滤料层内局部会产生厌氧代谢,有可能会产生异味,解决办法如下。 ①减少滤池中微生物膜的积累,让生物膜正常脱膜并通过反冲洗排出池外 ②保证曝气设施的正常工作 ③避免高浓度或高负荷污水的冲出。 B、生物膜严重脱落在滤池正常运行过程中,微生物膜的不正常脱落是不允许的, 产生大量的脱膜主要是水质原因引起的,如抑制性或有毒性污染物浓度太高或pH值突变等
(3)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a.溶解氧 为了实现硝化、反硝化,必须在各段滤池中连续测定溶解氧数值,并加以 控制调节。在 DC、N 滤池中的曝气阶段需要不断调节溶解氧水平,使溶解氧达到较高水平 (约 2—3mgO2/L),通过溶解氧(DO)在线检测仪表测定滤池出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并反 馈至 PLC 控制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变频器从而改变风机的转速来达到目的;而 DN 滤池反 硝化必须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而在有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过程就停止,所以运行中应使滤池 中溶解氧浓度达到较低水平(约 0.2~0.5 rmgO2/L)。 b.滤料更新更换 因曝气生物滤池需定期进行反冲洗,滤料会因反冲洗强度控制不当 或磨损等原因而少量流失或损耗,故要定期根据填料损耗程度和处理水质状况进行适量补 充,该过程一般集中在每年大修时进行。 c 反冲洗 在曝气生物滤池运行中,随着运行的进行,滤料上生长的微生物膜渐渐增 厚,在增厚初期,有利于去除率的提高;而在增厚到一定程度时,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并开 始有一定程度的脱落。正常运行时,微生物膜的厚度一般应榨制在 300~400μm,此时生物 膜新陈代谢能力强,出水水质好。当膜的厚度超过这一范围时:①氧的传递速率减小,微生 物吸收的氧量过低,影响微生物的增殖,生物膜活性变差,同时又抑制丝状菌的生长,结果 使去除能力降低,出水水质变坏;②传质速度减缓,使微生物吸收有机物浓度过低,造成营 养不足。此外,进水中的颗粒物质被截留在滤池的滤料空隙中,同时,过量生长的微生物也 聚集在生物曝气滤池表面和填料的空隙中。随着处理过程的持续运行,填料的空隙度减小, 这时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加大了滤池的水头损失,最后总的水头损失可能达到或接近使设计 流量通过生物曝气滤池所必须的水头或是出现颗粒穿透。在这种情况下,曝气生物滤池即应 停止运行并进行反冲洗。 反冲洗是维持曝气生物滤池功能的关键,其基本要求是在较短的反冲洗时间内,使填料 得到适度的清洗,恢复滤料上微生物膜的活性,并将滤料截留的悬浮物和老化脱落的微 生物膜通过反冲洗而排出池外。反冲洗的质量对出水水质、工作周期、运行状况的影响很大。 反冲洗程序为先单独用空气进行反冲洗,然后再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停止清洗 30s, 最后用水清洗。在进水管、出水管、曝气管、反冲洗水管和空气管道上均安装有自动阀门, 并通过微机对整个反冲洗过程进行自动程序控制。 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周期必须根据出水水质、滤料层的水力损失,出水浊度综合而 定,并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程序控制。对于城市生活污水,一般情况下通常运行 24—48h 反冲 洗一次,而且在多格滤池并联运行的情况下,反冲洗过程是依次单格进行,从而保证了整个 处理系统不受影响而能顺利工作。 一般来说.反冲洗用水量为进水水量的 7%一 l0%,反 冲洗排水中平均 TSS 浓度为 500~650mg/L,反冲洗时气速为 60~90m/h。 对曝气生物滤池,控制好气、水反冲洗强度显得尤为重要,过低达不到冲洗的目的,过 高会使生物膜严重脱落,并造成填料的破损、流失及增加不必要的反冲洗耗水量、耗电量。 反冲洗滤层的膨胀率较小,约为 10%左右。 (4)滤池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a、气味 对于曝气生物滤池,当进水有机物浓度过高或滤料层中截留的微生物膜过多 时,滤料层内局部会产生厌氧代谢,有可能会产生异味,解决办法如下。 ①减少滤池中微生物膜的积累,让生物膜正常脱膜并通过反冲洗排出池外; ②保证曝气设施的正常工作; ③避免高浓度或高负荷污水的冲出。 B、生物膜严重脱落 在滤池正常运行过程中,微生物膜的不正常脱落是不允许的, 产生大量的脱膜主要是水质原因引起的,如抑制性或有毒性污染物浓度太高或 pH 值突变等
解决办法是必须改善水质,使进入滤池的水质基本稳定。 C、处理效率降低当滤池系统运行正常,且微生物膜生长情况较好,仅仅是处理效率 有所下降,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是水质的剧烈变化或有毒污染物质的进人造成的,而可能是进 水的p值、溶解氧、水温、短时间超负荷运行所致。对于这种现象,只要处理效率降低的 程度不影响出水水质的达标排放,即可不采取措施,过一段时间便会恢复正常:若出水水质 影响达标排放,则需釆取一些局部调整措施加以解决,如调节进水的pH值、调整供气量 对反应器进行保温或对进水进行加热等 D、滤池截污能力下降滤池运行过程中,当反冲洗正常,但滤池的截污能力下降, 这种情况可能是预处理效果不佳,使得进水中的SS浓度较高所引起的,所以此时必须加强 对预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E、进水水质异常 ①进水浓度偏高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如果出现,应当通过加大曝气量和曝气时间 来保持污泥负荷的稳定性。 ②进水浓度偏低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暴雨天气,应当通过减少曝气力度和曝气时 间来解决,或雨污水直接通过超越管外排, F、出水水质异常I ①出水带泥、水质浑浊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生物膜厚度太厚,反冲洗强度过高 或冲洗次数过频。 当生物膜长到一定厚度(300~400μm),立即进行反冲。 ·反冲洗强度过高或次数过频,导致微生物流失,处理效率下降。解决办法是控制 水解酸化池出水SS,减少反冲洗次数,调整反冲洗合适强度。 ②水质发黑、发臭 ·水质发黑、发臭的原因可能是溶解氧不够,造成污泥厌氧分解,产生HS气体。 解决办法是加大曝气量,提高溶解氧的含量即可。 ·可能局部布水系统堵塞,造成局部缺氧。解决办法,检修或加以反冲强度 G、出水呈微黄色主要原因是DN滤池进水槽化学除磷的加药量太大,铁盐超标 减]小加药量即可。I 7.风机房 (1)风机房的日常管理维护 ①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中滤池的供氧一般采用离心鼓风机,但因离心鼓风机的风量 特别大,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停地运转,因此风机房内要保持卫生,防止灰尘和其他细小的碎 物被吸人风机内,从而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转,并缩短风机的使用寿命。所以风机房的门窗或 吸]风口要装上纱窗、纱门或采用强制通风 ②正常运行时,风机房内的温度特别高,不利于风机的降温。因此,风机房面积不 能,过小,并加强通风,而且运行时使百叶窗打开透气。 (2)离心鼓风机的日常管理离心鼓风机实质上是一种变流量恒压的装置,其流量 大,而风压恒定,管理维护特别复杂,而且特别重要。具体的管理维护见本章设备的运营管 理与维护小节。 8.加药间、污泥脱水间 理/的(1)加药间加药间是污水处理厂的重要部门,应设有专人负责管理维护。污水处 J加药间主要用于给污泥脱水提供药剂,以及为了化学除磷而配制或投加药剂。 a用于污泥脱水 ①一般来说,未经过消化的污泥其脱水性能较差,所以每天工作之前都应取待处理 的污泥测定比阻
解决办法是必须改善水质,使进入滤池的水质基本稳定。 C、处理效率降低 当滤池系统运行正常,且微生物膜生长情况较好,仅仅是处理效率 有所下降,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是水质的剧烈变化或有毒污染物质的进人造成的,而可能是进 水的 pH 值、溶解氧、水温、短时间超负荷运行所致。对于这种现象,只要处理效率降低的 程度不影响出水水质的达标排放,即可不采取措施,过一段时间便会恢复正常;若出水水质 影响达标排放,则需采取一些局部调整措施加以解决,如调节进水的 pH 值、调整供气量、 对反应器进行保温或对进水进行加热等。 D、滤池截污能力下降 滤池运行过程中,当反冲洗正常,但滤池的截污能力下降, 这种情况可能是预处理效果不佳,使得进水中的 SS 浓度较高所引起的,所以此时必须加强 对预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I E、进水水质异常 ①进水浓度偏高 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如果出现,应当通过加大曝气量和曝气时间 来保持污泥负荷的稳定性。 ②进水浓度偏低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暴雨天气,应当通过减少曝气力度和曝气时 间来解决,或雨污水直接通过超越管外排。 F、出水水质异常 I ①出水带泥、水质浑浊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生物膜厚度太厚,反冲洗强度过高 或冲洗次数过频。 ·当生物膜长到一定厚度(300~400μm),立即进行反冲。 ·反冲洗强度过高或次数过频,导致微生物流失,处理效率下降。解决办法是控制 水解酸化池出水 SS,减少反冲洗次数,调整反冲洗合适强度。 ②水质发黑、发臭 ·水质发黑、发臭的原因可能是溶解氧不够,造成污泥厌氧分解,产生 H2S 气体。 解决办法是加大曝气量,提高溶解氧的含量即可。 ·可能局部布水系统堵塞,造成局部缺氧。解决办法,检修或加以反冲强度。 G、出水呈微黄色 主要原因是 DN 滤池进水槽化学除磷的加药量太大,铁盐超标, 减]小加药量即可。 I 7.风机房 (1)风机房的日常管理维护 ①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中滤池的供氧一般采用离心鼓风机,但因离心鼓风机的风量 特别大,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停地运转,因此风机房内要保持卫生,防止灰尘和其他细小的碎 物被吸人风机内,从而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转,并缩短风机的使用寿命。所以风机房的门窗或 吸]风口要装上纱窗、纱门或采用强制通风。 I ②正常运行时,风机房内的温度特别高,不利于风机的降温。因此,风机房面积不 能,过小,并加强通风,而且运行时使百叶窗打开透气。 (2)离心鼓风机的日常管理 离心鼓风机实质上是一种变流量恒压的装置,其流量 大,而风压恒定,管理维护特别复杂,而且特别重要。具体的管理维护见本章设备的运营管 理与维护小节。 8.加药间、污泥脱水间 (1)加药间 加药间是污水处理厂的重要部门,应设有专人负责管理维护。污水处 理厂的加药间主要用于给污泥脱水提供药剂,以及为了化学除磷而配制或投加药剂。 a 用于污泥脱水 ①一般来说,未经过消化的污泥其脱水性能较差,所以每天工作之前都应取待处理 的污泥测定比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