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代表大会决议目录………………………………………… 294 3.代表大会各项决议的总提纲 ……………………………… 295 4.代表大会决议草案 ……………………………………… 301 1.关于孟什维克或新火星派的瓦解行为的决议………………… 301 2.关于普列汉诺夫在党内危机中的行为的决议………………… 302 3.关于新火星派的根本立场的决议 …………………………… 303 4.关于社会民主党内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的决议 …………… 304 对党章中关于中央机关一项的修改(2月) …………… 305-307 关于公社的演讲提纲(2—3月)………………………… 308-311 起义的战斗协议和建立战斗委员会(2—3月)………… 312-313 《警察司司长洛普欣的报告书》小册子序言(2—3月) …314-317 他们想骗谁?(3月2日〔15日〕)………………………… 318-320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3月2日〔15日〕) ……… 321-323 无产阶级和农民(3月10日〔23日〕) …………………… 324-329 论巷战(公社的一个将军的意见)(3月10日〔23日〕)……… 330-331 第一步(3月10日〔23日〕) ……………………………… 332-337 关于党纲的历史(3月10日〔23日〕)…………………………… 338 关于我们的土地纲领(给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信) (3月16日〔29日〕) …………………………………… 339-343 波拿巴分子的鬼把戏(3月16—17日〔29—30日〕) …344-348 第二步(3月23日〔4月5日〕)…………………………… 349-353 欧洲资本和专制制度(3月23日〔4月5日〕)…………… 354-361 1789年式的革命还是1848年式的革命?(3—4月) … 362-364 告全党书(3月底—4月初)……………………………… 365-366 目 录 5
2.代表大会决议目录………………………………………… 294 3.代表大会各项决议的总提纲 ……………………………… 295 4.代表大会决议草案 ……………………………………… 301 1.关于孟什维克或新火星派的瓦解行为的决议………………… 301 2.关于普列汉诺夫在党内危机中的行为的决议………………… 302 3.关于新火星派的根本立场的决议 …………………………… 303 4.关于社会民主党内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的决议 …………… 304 对党章中关于中央机关一项的修改(2月) …………… 305-307 关于公社的演讲提纲(2—3月)………………………… 308-311 起义的战斗协议和建立战斗委员会(2—3月)………… 312-313 《警察司司长洛普欣的报告书》小册子序言(2—3月) …314-317 他们想骗谁?(3月2日〔15日〕)………………………… 318-320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3月2日〔15日〕) ……… 321-323 无产阶级和农民(3月10日〔23日〕) …………………… 324-329 论巷战(公社的一个将军的意见)(3月10日〔23日〕)……… 330-331 第一步(3月10日〔23日〕) ……………………………… 332-337 关于党纲的历史(3月10日〔23日〕)…………………………… 338 关于我们的土地纲领(给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信) (3月16日〔29日〕) …………………………………… 339-343 波拿巴分子的鬼把戏(3月16—17日〔29—30日〕) …344-348 第二步(3月23日〔4月5日〕)…………………………… 349-353 欧洲资本和专制制度(3月23日〔4月5日〕)…………… 354-361 1789年式的革命还是1848年式的革命?(3—4月) … 362-364 告全党书(3月底—4月初)……………………………… 365-366 目 录 5
附 录 《旅顺口的陷落》一文提纲(1904年12月21日 〔1905年1月3日〕以后) ………………………… 367-369 《工人民主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一文材料 (1905年1月11日〔24日〕以前)………………… 370-376 1.工人民主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 ……………………………… 370 2.关于同自由派的协议 ……………………………………… 372 3.社会民主派与自由派 ……………………………………… 374 《从民粹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一文材料 (1月11日〔24日〕以前)……………………………… 377-378 《最初的几点教训》一文提纲(2月1日〔14日〕以前)…… 379-383 1.提纲草稿 ………………………………………………… 379 2.提纲 ……………………………………………………… 381 《我们是否应当组织革命?》一文提纲 (2月1日和8日〔14日和21日〕之间)………………… 384-385 《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材料(2月) ……………… 386-396 1.《动员无产阶级的军队》一文笔记(不晚于1月24日 〔2月6日〕)……………………………………………… 386 2.《当务之急》一文提纲(2月1日〔14日〕和23日 〔3月8日〕之间) ………………………………………… 389 3.《当务之急》一文的修改提纲(2月15日〔28日〕 和3月5日〔18日〕之间) ………………………………… 391 4.《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的笔记和提纲(2月15日〔28日〕 和3月5日〔18日〕之间) ………………………………… 392 5.《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要点(2月15日〔28日〕和 6 列 宁 全 集 第 九 卷
附 录 《旅顺口的陷落》一文提纲(1904年12月21日 〔1905年1月3日〕以后) ………………………… 367-369 《工人民主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一文材料 (1905年1月11日〔24日〕以前)………………… 370-376 1.工人民主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 ……………………………… 370 2.关于同自由派的协议 ……………………………………… 372 3.社会民主派与自由派 ……………………………………… 374 《从民粹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一文材料 (1月11日〔24日〕以前)……………………………… 377-378 《最初的几点教训》一文提纲(2月1日〔14日〕以前)…… 379-383 1.提纲草稿 ………………………………………………… 379 2.提纲 ……………………………………………………… 381 《我们是否应当组织革命?》一文提纲 (2月1日和8日〔14日和21日〕之间)………………… 384-385 《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材料(2月) ……………… 386-396 1.《动员无产阶级的军队》一文笔记(不晚于1月24日 〔2月6日〕)……………………………………………… 386 2.《当务之急》一文提纲(2月1日〔14日〕和23日 〔3月8日〕之间) ………………………………………… 389 3.《当务之急》一文的修改提纲(2月15日〔28日〕 和3月5日〔18日〕之间) ………………………………… 391 4.《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的笔记和提纲(2月15日〔28日〕 和3月5日〔18日〕之间) ………………………………… 392 5.《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要点(2月15日〔28日〕和 6 列 宁 全 集 第 九 卷
3月5日〔18日〕之间) …………………………………… 395 《无产阶级和农民》一文提纲(3月10日〔23日〕以前) … 397-398 注释 …………………………………………………… 399-439 年表 …………………………………………………… 440-467 插 图 1904年列宁《关于成立多数派委员会常务局的通知》 手稿第1页 …………………………………………………… 51 1904年列宁《关于党内状况的报告提纲》手稿 ……………………… 81 1904年12月22日(1905年1月4日)载有列宁《专制制度和无产 阶级》一文(社论)的布尔什维克报纸《前进报》第1版 ………… 109 1905年列宁《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手稿第1页 ……………… 279 目 录 7
3月5日〔18日〕之间) …………………………………… 395 《无产阶级和农民》一文提纲(3月10日〔23日〕以前) … 397-398 注释 …………………………………………………… 399-439 年表 …………………………………………………… 440-467 插 图 1904年列宁《关于成立多数派委员会常务局的通知》 手稿第1页 …………………………………………………… 51 1904年列宁《关于党内状况的报告提纲》手稿 ……………………… 81 1904年12月22日(1905年1月4日)载有列宁《专制制度和无产 阶级》一文(社论)的布尔什维克报纸《前进报》第1版 ………… 109 1905年列宁《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手稿第1页 ……………… 279 目 录 7
前 言 本卷收载列宁1904年7月底至1905年4月初即俄国第一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前后所写的著作。 20世纪初,俄国也象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资本主 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的一 环。俄帝国主义的特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 度方面的极端严重的农奴制残余交织在一起。这种农奴制残余阻 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受到特别残酷的剥削,使农民 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使非俄罗斯民族受到沉重的压迫。在 1899—190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下,俄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境况更 加恶化。大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数剧增,工人家庭陷于饥寒交 迫之中。农民经常遭受破产,过着更是难于忍受的贫困和饥饿的生 活。地主的压迫、资本家的压迫、民族的压迫同沙皇专制制度的暴 虐结合在一起,使得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和劳 动人民的切身利益迫切要求推翻沙皇政府。在城市中频繁发生政 治罢工和游行示威。1900—1904年俄国共发生1034次工人罢工。 从1904年夏季开始的罢工浪潮席卷了彼得堡、伊万诺沃- 沃兹涅 先斯克和下诺夫哥罗德,并波及高加索。从1904年11月起,许多 城市举行了反对日俄战争的游行示威。12月发生的巴库工人大罢 工,有5万人参加,引起了若干城市的同情罢工。这一切显示了俄 Ⅰ
前 言 本卷收载列宁1904年7月底至1905年4月初即俄国第一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前后所写的著作。 20世纪初,俄国也象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资本主 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的一 环。俄帝国主义的特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 度方面的极端严重的农奴制残余交织在一起。这种农奴制残余阻 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受到特别残酷的剥削,使农民 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使非俄罗斯民族受到沉重的压迫。在 1899—190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下,俄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境况更 加恶化。大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数剧增,工人家庭陷于饥寒交 迫之中。农民经常遭受破产,过着更是难于忍受的贫困和饥饿的生 活。地主的压迫、资本家的压迫、民族的压迫同沙皇专制制度的暴 虐结合在一起,使得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和劳 动人民的切身利益迫切要求推翻沙皇政府。在城市中频繁发生政 治罢工和游行示威。1900—1904年俄国共发生1034次工人罢工。 从1904年夏季开始的罢工浪潮席卷了彼得堡、伊万诺沃- 沃兹涅 先斯克和下诺夫哥罗德,并波及高加索。从1904年11月起,许多 城市举行了反对日俄战争的游行示威。12月发生的巴库工人大罢 工,有5万人参加,引起了若干城市的同情罢工。这一切显示了俄 Ⅰ
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一个阶级和其他阶级一起同沙皇政府对 峙。农民也纷纷起来斗争。1900—1904年在俄国农村地区发生的 骚动共670次,比过去10年多2倍。农民拒交官府的苛捐杂税,抢 夺甚至焚烧地主庄园,砍伐地主的森林。俄国边疆地区的被压迫民 族的民族解放运动趋于炽烈。资产阶级和自由派地主对政府的不 满也在增强。1904年1月开始的日俄战争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而沙皇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的惨败又使专制制度受到极严 重的打击。1905年1月9日(星期日),彼得堡14万多工人组成和 平的游行队伍前往冬宫向沙皇呈递请愿书。沙皇军队奉命对手无 寸铁的工人和他们的妻儿子女进行镇压,打死打伤数千人,史称 “流血星期日”。1月10日,彼得堡继续发生工人同军队的武装冲 突,莫斯科开始了总罢工。沙皇政府的血腥罪行激起了全国工人群 众向沙皇专制制度斗争,抗议罢工遍及全国。仅1905年1月就有 44万工人参加罢工,比过去10年的罢工总人数还多。事变急剧发 展,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了。 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的政治领 导。但由于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形成的多数派 (布尔什维克)和少数派(孟什维克)在会后尖锐对立,俄国无产阶 级政党未能得到巩固,未能使自己的队伍真正团结起来,未能采取 统一的行动。这样,党对革命运动的领导遭到削弱,党在群众中的 工作蒙受损失。列宁把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党内出现的这一危机 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三阶段是党内生活的最困难阶段,这时, 危机已严重到几乎使整个党的工作陷于停顿,党的中央机关在党 的大多数工作者中没有应有的威信,到处出现的双重组织彼此在 工作上互相牵制,党不能得到无产阶级的信任。危机的第四阶段发 Ⅱ 列 宁 全 集 第 九 卷
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一个阶级和其他阶级一起同沙皇政府对 峙。农民也纷纷起来斗争。1900—1904年在俄国农村地区发生的 骚动共670次,比过去10年多2倍。农民拒交官府的苛捐杂税,抢 夺甚至焚烧地主庄园,砍伐地主的森林。俄国边疆地区的被压迫民 族的民族解放运动趋于炽烈。资产阶级和自由派地主对政府的不 满也在增强。1904年1月开始的日俄战争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而沙皇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的惨败又使专制制度受到极严 重的打击。1905年1月9日(星期日),彼得堡14万多工人组成和 平的游行队伍前往冬宫向沙皇呈递请愿书。沙皇军队奉命对手无 寸铁的工人和他们的妻儿子女进行镇压,打死打伤数千人,史称 “流血星期日”。1月10日,彼得堡继续发生工人同军队的武装冲 突,莫斯科开始了总罢工。沙皇政府的血腥罪行激起了全国工人群 众向沙皇专制制度斗争,抗议罢工遍及全国。仅1905年1月就有 44万工人参加罢工,比过去10年的罢工总人数还多。事变急剧发 展,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了。 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的政治领 导。但由于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形成的多数派 (布尔什维克)和少数派(孟什维克)在会后尖锐对立,俄国无产阶 级政党未能得到巩固,未能使自己的队伍真正团结起来,未能采取 统一的行动。这样,党对革命运动的领导遭到削弱,党在群众中的 工作蒙受损失。列宁把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党内出现的这一危机 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三阶段是党内生活的最困难阶段,这时, 危机已严重到几乎使整个党的工作陷于停顿,党的中央机关在党 的大多数工作者中没有应有的威信,到处出现的双重组织彼此在 工作上互相牵制,党不能得到无产阶级的信任。危机的第四阶段发 Ⅱ 列 宁 全 集 第 九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