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心态 晚唐诗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 生活于这样时代的诗人,他们的思想、心态与艺 术追求,与他们的前辈中唐诗人已有所不同。 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 “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 发,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 但到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们 则已深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 伤感的色调。韩愈有《盆池》五首诗,其二云: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从今有雨 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而李商隐的《宿骆 氏亭怀崔雍崔衮》云:“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 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 声。”“来听萧萧打叶声”与“留得枯荷听雨 声”,分别反映了两种心态。前者可看作萧散中 尚未失去自信心的象征,后者则可看作落寞感伤 而失去希望的标志。而两者也不妨作为中、晚唐 两代诗人心理的反映。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 韩滉《文苑图》(晚唐) 晚唐的诗歌总体面貌上已与前此诗歌有着不的特 征
晚唐诗人心态 晚唐诗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 生活于这样时代的诗人,他们的思想、心态与艺 术追求,与他们的前辈中唐诗人已有所不同。 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 “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 发,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 但到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们 则已深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 伤感的色调。韩愈有《盆池》五首诗,其二云: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从今有雨 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而李商隐的《宿骆 氏亭怀崔雍崔衮》云:“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 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 声。”“来听萧萧打叶声”与“留得枯荷听雨 声”,分别反映了两种心态。前者可看作萧散中 尚未失去自信心的象征,后者则可看作落寞感伤 而失去希望的标志。而两者也不妨作为中、晚唐 两代诗人心理的反映。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 晚唐的诗歌总体面貌上已与前此诗歌有着不的特 征。 韩滉《文苑图》(晚唐)
晚唐诗歌的别样美丽 关于晚唐诗歌,过去评价一直较低。宗白华先生说:“历史说明自中唐以后,唐朝 向衰亡的途上走去,藩镇跋扈,宦官窃柄,内乱外患,相逼而至,在这样国运危险万分 之际,晚唐诗人应该怎样本着杜少陵的非战文学,积极的反对内战!应该怎样继着初唐 盛唐诗人的出塞从军的壮志,歌咏慷慨的民族诗歌!然而事实是使我们失望的!晚唐的 诗坛充满着颓废、堕落及不可救药的暮气;他们只知道沉醉在女人的怀里,呻吟着无聊 的悲哀。”(《美学散步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其实这种看法是偏颇的 晚唐的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但却决非一片荒芜,不可救药的颓 废,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李商隐有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 原》)。如果说晚唐是唐王朝的黄昏,那么,晚唐诗歌也仍有它落日前的余晖、晚霞,所 辉映出的美丽。 在晚唐,盛中唐的各种流派、风格、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和中唐相比,晚唐政治 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李商隐 杜牧为晚唐诗人之翘楚。他们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 气氛,但无论表现内容还是创作艺术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 图、韩偓、郑谷等诗人,在艺术方面也都各有所突破和创新。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 中等,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自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 义 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落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故淡泊情怀与艳情绮思的主题在晚 唐诗坛便十分流行。而艳情绮思的题材,在词这一新起的艺术形式中表现得更为充分。 到了五代时期,词迅速发展,为后来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晚唐诗歌的别样美丽 关于晚唐诗歌,过去评价一直较低。宗白华先生说:“历史说明自中唐以后,唐朝 向衰亡的途上走去,藩镇跋扈,宦官窃柄,内乱外患,相逼而至,在这样国运危险万分 之际,晚唐诗人应该怎样本着杜少陵的非战文学,积极的反对内战!应该怎样继着初唐、 盛唐诗人的出塞从军的壮志,歌咏慷慨的民族诗歌!然而事实是使我们失望的!晚唐的 诗坛充满着颓废、堕落及不可救药的暮气;他们只知道沉醉在女人的怀里,呻吟着无聊 的悲哀。”(《美学散步·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其实这种看法是偏颇的。 晚唐的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但却决非一片荒芜,不可救药的颓 废,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商隐有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 原》)。如果说晚唐是唐王朝的黄昏,那么,晚唐诗歌也仍有它落日前的余晖、晚霞,所 辉映出的美丽。 在晚唐,盛中唐的各种流派、风格、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和中唐相比,晚唐政治 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李商隐、 杜牧为晚唐诗人之翘楚。他们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 气氛,但无论表现内容还是创作艺术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 图、韩偓、郑谷等诗人,在艺术方面也都各有所突破和创新。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 中等,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自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 义。 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落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故淡泊情怀与艳情绮思的主题在晚 唐诗坛便十分流行。而艳情绮思的题材,在词这一新起的艺术形式中表现得更为充分。 到了五代时期,词迅速发展,为后来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杜牧生平及其诗文创作() 杜牧与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翘楚,代表着晚唐诗歌的最高成 就。二人在文学史上齐名并称,世称“小李杜”。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一 n个世代为官的官僚家庭。远祖为西晋名将杜预,祖父为中唐名相杜 佑,父亲杜从郁也曾官至驾部员外郎。杜牧童年,父祖在时,生活 富裕而快乐。杜佑樊川别墅(后世因称杜牧为“杜樊川”)在长安城南, 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牧常至园中嬉戏。不过,在杜牧十岁时 杜佑去世,其父杜从郁也在此后不久故去,家道因此中衰,日益贫 困。“长兄以驴游丐于亲旧”,他与弟弟杜觊过着“食野蒿藿,寒 无夜烛”的生活(《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 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读《尚书》、《诗经》、《左传》、《国语》、十 三代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二十三岁时,作《阿房宫赋》,借古讽今,讽刺唐敬 宗沉溺声色游乐。上书昭义节度使刘悟,劝其讨伐河北叛镇朱克融、王廷凑、史宪臣, 并望他们不要骄纵。举进士前,他还写了《燕将录》、《同州登澄城县户工仓尉厅壁 记》、《感怀诗》,抒发他对政治时事、民间疾苦的感慨。 唐文宗大和二年二月,二十六岁的杜牧进士及第。同年三月,又应制举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这是杜牧进入 仕途之始
杜牧生平及其诗文创作(一) 杜牧与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翘楚,代表着晚唐诗歌的最高成 就。二人在文学史上齐名并称,世称“小李杜”。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一 个世代为官的官僚家庭。远祖为西晋名将杜预,祖父为中唐名相杜 佑,父亲杜从郁也曾官至驾部员外郎。杜牧童年,父祖在时,生活 富裕而快乐。杜佑樊川别墅(后世因称杜牧为“杜樊川”)在长安城南, 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牧常至园中嬉戏。不过,在杜牧十岁时, 杜佑去世,其父杜从郁也在此后不久故去,家道因此中衰,日益贫 困。“长兄以驴游丐于亲旧”,他与弟弟杜觊过着“食野蒿藿,寒 无夜烛”的生活(《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 》)。 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读《尚书》、《诗经》、《左传》、《国语》、十 三代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二十三岁时,作《阿房宫赋》,借古讽今,讽刺唐敬 宗沉溺声色游乐。上书昭义节度使刘悟,劝其讨伐河北叛镇朱克融、王廷凑、史宪臣, 并望他们不要骄纵。举进士前,他还写了《燕将录》、《同州登澄城县户工仓尉厅壁 记》、《感怀诗》,抒发他对政治时事、民间疾苦的感慨。 唐文宗大和二年二月,二十六岁的杜牧进士及第。同年三月,又应制举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这是杜牧进入 仕途之始
杜牧生平及其诗文创作(=) 进入仕途不久,杜牧就辗转于幕府之间,达十年之久。这段时期,杜牧除了大中九年曾入 京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大部分时间都是任职幕僚。先是大和二年十月入沈传师幕,出任江 西观察使团练巡官。大和四年,又随沈传师至宜歙观察使幕中。大和七年又受牛僧孺之聘,任 淮南节度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游宴。 在“十年为幕府吏”期间,杜牧时常感到失望,便以落魄公子、风流文人的身份,流连于 酒市妓楼。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式的放荡形骸,所谓“嗜 酒好睡,其癖已痼”(《上李中丞书》)式的懒散颓废,与他心中时时想参政治世的雄心壮志, 正好完整地表现了杜牧的心灵。 开成二年(837)起,杜牧曾任京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三年。从 武宗会昌三年(842)起,杜牧历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即他 所谓“三守僻左,七换星霜”(《上吏部高尚书状》)。杜牧之由京官出任地方官,可能是受到 李党党魁李德裕的排挤。李德裕对杜的用兵方略多所采纳,但却不用其人。原因大约与杜为人 倜傥,不拘礼法,又交好牛党有关。大中三年(849),杜牧任司勋员外郎(时人称之为杜司 勋),史馆修撰,四年迁吏部员外郎,出守湖州,五年又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六年迁中 书舍人,冬,病日沉重,自觉不久于人世,乃作墓志铭,自叙生平。不久辞世。终年五十岁。 杜牧一生,尽管未能在政治上尽展其襟抱,却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 受其祖父的影响,他颇重经世致用之学,平生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均颇 有见地。他在《上李中丞书》中说自己对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 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都很有研究,著有《原十六卫》、《罪 攻 言》、《战论》、《守论》等论兵之作,又曾注《孙子》,这些可以看出其祖作 父重经世实用的家学传统对他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当然也影响到了他的文学 创作
杜牧生平及其诗文创作(二) 进入仕途不久,杜牧就辗转于幕府之间,达十年之久。这段时期,杜牧除了大中九年曾入 京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大部分时间都是任职幕僚。先是大和二年十月入沈传师幕,出任江 西观察使团练巡官。大和四年,又随沈传师至宣歙观察使幕中。大和七年又受牛僧孺之聘,任 淮南节度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游宴。 在“十年为幕府吏”期间,杜牧时常感到失望,便以落魄公子、风流文人的身份,流连于 酒市妓楼。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式的放荡形骸,所谓“嗜 酒好睡,其癖已痼”(《上李中丞书》)式的懒散颓废,与他心中时时想参政治世的雄心壮志, 正好完整地表现了杜牧的心灵。 开成二年(837)起,杜牧曾任京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三年。从 武宗会昌三年(842)起,杜牧历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即他 所谓“三守僻左,七换星霜”(《上吏部高尚书状》)。杜牧之由京官出任地方官,可能是受到 李党党魁李德裕的排挤。李德裕对杜的用兵方略多所采纳,但却不用其人。原因大约与杜为人 倜傥,不拘礼法,又交好牛党有关。大中三年(849),杜牧任司勋员外郎(时人称之为杜司 勋),史馆修撰,四年迁吏部员外郎,出守湖州,五年又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六年迁中 书舍人,冬,病日沉重,自觉不久于人世,乃作墓志铭,自叙生平。不久辞世。终年五十岁。 杜牧一生,尽管未能在政治上尽展其襟抱,却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 受其祖父的影响,他颇重经世致用之学,平生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均颇 有见地。他在《上李中丞书》中说自己对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 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都很有研究,著有《原十六卫》、《罪 言》、《战论》、《守论》等论兵之作,又曾注《孙子》,这些可以看出其祖 父重经世实用的家学传统对他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当然也影响到了他的文学 创作
杜牧诗歌创作成就 杜牧一生所作诗文数量很多。约在大中六年,他生病时,曾将自己平生所作诗 文作了一次全面的检阅,烧掉了大部分作品。现存的集子是他的外甥裴延翰所编, 共二十卷。其中诗文可靠者共四百五十篇,名《樊川文集》。有清人冯集梧注本, 称《樊川诗集注》,通行本为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杜牧的诗歌,成就突出。这与他在诗歌创作上独特的追求是分不开的。他在文 学上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四大家,在诗中曾说:“李杜浩泛泛,韩柳摩 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尽管如此,在创作上他却走的是自己的道路。 其《献诗启》文曾云:“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 处于中间。”他的目标是“高绝”,要一空依傍,独辟蹊径。所说的“不务奇 z数 丽”,可能是指李贺的诗风,而“不涉习俗”,大概是之 点(2大上不面于时尚,不因袭方。处于中间”,就是要在创作 元、白的诗风,“不今不古 保它成 从杜牧的创作来看,他确实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城 平消他很强调创作的内容,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 善空 求以佑 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杜牧追求的是一种 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他不满当时诗坛的绮靡倾向, 但亦多绮情柔思,故而其诗能在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 部 流美之致。 A 年姑沈
杜牧诗歌创作成就 杜牧一生所作诗文数量很多。约在大中六年,他生病时,曾将自己平生所作诗 文作了一次全面的检阅,烧掉了大部分作品。现存的集子是他的外甥裴延翰所编, 共二十卷。其中诗文可靠者共四百五十篇,名《樊川文集》。有清人冯集梧注本, 称《樊川诗集注》,通行本为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杜牧的诗歌,成就突出。这与他在诗歌创作上独特的追求是分不开的。他在文 学上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四大家,在诗中曾说:“李杜浩泛泛,韩柳摩 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尽管如此,在创作上他却走的是自己的道路。 其《献诗启》文曾云:“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 处于中间。”他的目标是“高绝”,要一空依傍,独辟蹊径。所说的“不务奇 丽”,可能是指李贺的诗风,而“不涉习俗”,大概是之 元、白的诗风,“不今不古,处于中间”,就是要在创作 上不囿于时尚,不因袭古人。 从杜牧的创作来看,他确实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很强调创作的内容,主张 “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 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杜牧追求的是一种 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他不满当时诗坛的绮靡倾向, 但亦多绮情柔思,故而其诗能在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 流美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