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促使人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华人世界的凝聚力。实事求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试卷 是地说,目前真正能将华人世界联系在一起的,除了黄皮肤、黑眼睛和华语之外, 可能更多的是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应当说,这种历史文化的认同在所 的华人,特别是海外华侨的心中,都是时刻存在的。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种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认同感的强弱程度是不同的:当中国国力十分虚弱时,这种认同感是潜在的,甚至 150分钟。 被掩藏了起来:当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时,这种认同感则会强烈地表现出来。海外 注意事项: 有不少华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感情,或者有着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目涂写 “国学热”的出现和升温,除了国内的自发因素外,也与海外一些华人的推动有着 很大的关系。这是一件有益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事情 卡上 总之,对于当前的“国学热”,应该抱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应该意 3.回答1~6题、13~1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识到这种文化现象更多的代表的是一种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兴趣,不会从本质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 上改变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应该看到国学研究的振兴和绵延 号。写在本试卷和 更多的应该依靠国学的自身价值、舆论的正确引导和研究者的兴趣,而非其它 4.本卷共18小题,除1~6、13~15题外,均需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选自张未波《“国学热”的文化透视》)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作者对“国学热”的看法和态度的一项是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机读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A.“国学热”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众多文化潮流中的一支,完全不必担心“国 学热”的出现会改变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I卷阅读题 B.着眼现今,真正有国学基础知识的人或真正懂国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甲必考题 以应该鼓励人们真正静下心来读书 C.目前国内“国学热”的出现和升温,跟国内的自发因素和海外一些华人的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推动都有很大的关系,有益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 D.对于当前的“国学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抱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该从它自身发展的特性上去进一步认识它 一谈到“国学热”,很多人不由得会想到历史上的文化复古。那么,时下的“国 2.根据原文内容,能够证明“国学热”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 学热”是否是一种文化复古现象?表面上像,其实不然。这样认为主要是因为经过 同”一项是 近百年的发展、变迁,中国的社会文化已经与以前有很大差别。历史的车轮已驶入 A.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海外华人对中国历史和 21世纪,中国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的轨道。此时,国际化浪潮汹涌澎湃,社会信息 文化的认同感也进一步增强 传递日益便捷,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可以说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世纪。在这文化交流 B.“国学热”的出现和升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这种历史文化认同感增强 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下,“国学热”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众多文化潮流中的一支,完 的一个重要标志 全不必担心“国学热”的出现会改变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更何况现在真正有 C.海外华人提倡国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促进人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 国学基础知识的人或真正懂国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而不是越来越多。在浮躁之气 了解,也是为了增强华人世界的凝聚力 十分盛行的情况下,如果有人能真正静下心来读书,无论是读现代的书或古代的书 D.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种历史文化认同感得强弱程度是不同的,只有当中国 都是我们应该鼓励的 的影响日益扩大时,这种认同感才会强烈地表现出来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海外华人对中国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也进一步增强。“国学热”的出现和升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 A.时下的“国学热”是一种表面上像其实不太像的文化复古现象,因为经过 说是这种认同感增强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考察“国学”倡导者的文化背景,应当 近百年的发展、变迁,现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已经与以前有很大差别。 说这些人对“国学”的认知并不一致,甚至是参差不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 B.应该提倡静下心来读书,读读现代的书或古代的书,这对于改变浮躁之气 们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一致的。他们提倡国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 日益盛行,而真正学习国学、懂得国学的人却是逐渐减少的现实会大有益
绝密★启用前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回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 卡上。 3.回答 1~6 题、1 3~15 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机读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 号。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上无效。 4.本卷共 18 小题,除 1~6、13~15 题外,均需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机读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一谈到“国学热”,很多人不由得会想到历史上的文化复古。那么,时下的“国 学热”是否是一种文化复古现象?表面上像,其实不然。这样认为主要是因为经过 近百年的发展、变迁,中国的社会文化已经与以前有很大差别。历史的车轮已驶入 21 世纪,中国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的轨道。此时,国际化浪潮汹涌澎湃,社会信息 传递日益便捷,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可以说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世纪。在这文化交流 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下,“国学热” 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众多文化潮流中的一支,完 全不必担心“国学热”的出现会改变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更何况现在真正有 国学基础知识的人或真正懂国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而不是越来越多。在浮躁之气 十分盛行的情况下,如果有人能真正静下心来读书,无论是读现代的书或古代的书, 都是我们应该鼓励的。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海外华人对中国 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也进一步增强。“国学热”的出现和升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 说是这种认同感增强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考察“国学”倡导者的文化背景,应当 说这些人对“国学”的认知并不一致,甚至是参差不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 们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一致的。他们提倡国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 促使人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华人世界的凝聚力。实事求 是地说,目前真正能将华人世界联系在一起的,除了黄皮肤、黑眼睛和华语之外, 可能更多的是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应当说,这种历史文化的认同在所有 的华人,特别是海外华侨的心中,都是时刻存在的。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种 认同感的强弱程度是不同的:当中国国力十分虚弱时,这种认同感是潜在的,甚至 被掩藏了起来;当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时,这种认同感则会强烈地表现出来。海外 有不少华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感情,或者有着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 “国学热”的出现和升温,除了国内的自发因素外,也与海外一些华人的推动有着 很大的关系。这是一件有益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事情。 总之,对于当前的“国学热”,应该抱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应该意 识到这种文化现象更多的代表的是一种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兴趣,不会从本质 上改变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应该看到国学研究的振兴和绵延, 更多的应该依靠国学的自身价值、舆论的正确引导和研究者的兴趣,而非其它。 (选自张未波《“国学热”的文化透视 》)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作者对“国学热”的看法和态度的一项是 A.“国学热” 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众多文化潮流中的一支,完全不必担心“国 学热”的出现会改变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B.着眼现今,真正有国学基础知识的人或真正懂国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所 以应该鼓励人们真正静下心来读书。 C.目前国内“国学热”的出现和升温,跟国内的自发因素和海外一些华人的 推动都有很大的关系,有益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 D.对于当前的“国学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抱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 应该从它自身发展的特性上去进一步认识它。 2.根据原文内容,能够证明“国学热”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 认同”一项是 A.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海外华人对中国历史和 文化的认同感也进一步增强。 B.“国学热”的出现和升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这种历史文化认同感增强 的一个重要标志。 C.海外华人提倡国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促进人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 了解,也是为了增强华人世界的凝聚力。 D.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种历史文化认同感得强弱程度是不同的,只有当中国 的影响日益扩大时,这种认同感才会强烈地表现出来。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时下的“国学热”是一种表面上像其实不太像的文化复古现象,因为经过 近百年的发展、变迁,现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已经与以前有很大差别。 B.应该提倡静下心来读书,读读现代的书或古代的书,这对于改变浮躁之气 日益盛行,而真正学习国学、懂得国学的人却是逐渐减少的现实会大有益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历史中单的支他相图是同的而真能溶人批界联系在但起的 A.改交趾道御史 改:改任 B.趣言之 趣:通“促”,赶快 是这种认同感。 D.作者主张要持有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当前的“国学热”,强调了“国 C.比王指挥诣狱还 比:等到 学热”代表的是一种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不会造成文化复古。 D.褒表忠节 节:节约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①诏求直言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0④ B.②⑤⑥C.①②⑥D.①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 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 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 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土扑以念瓜,肋 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 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 时勉叩头曰:“臣吉谅阴中不宣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 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 (宋)刘克庄 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8.本诗第二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运用比喻手法,寓意丰富,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 请简要分析。(5分) 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9.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有人指控本诗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而被罢黜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 史称“落梅诗案”。请分析尾联中诗人是如何“讪谤当国”的。(6分) 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处。 C.那些倡导“国学”的人和海外华人对“国学”的认识并不一致,但是他们 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都是认同的,而真正能将华人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正 是这种认同感。 D.作者主张要持有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当前的“国学热”,强调了“国 学热”代表的是一种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不会造成文化复古。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 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 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 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 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 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 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 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 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 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 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 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 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 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 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 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 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 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 有删节) [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交阯道御史 改:改任 B.趣.言之 趣:通“促”,赶快 C.比.王指挥诣狱还 比:等到 D.褒表忠节. 节:节约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 )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 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落 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8.本诗第二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运用比喻手法,寓意丰富, 请简要分析。(5 分) 9.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有人指控本诗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而被罢黜, 史称“落梅诗案”。请分析尾联中诗人是如何“讪谤当国”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猿猱欲度愁攀 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 援。(李白《署道难》 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2)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 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 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 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 选考题 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 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11、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 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 (1)下列对小说有关 恰当的两项是(5分) 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 A.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 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 B.“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我”,策划 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 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 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 C.“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 是想搞 “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 D.“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 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噢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 E.“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 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 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 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廊里有笑声 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 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 3)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 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好处。(6分)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 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一一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 (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 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 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 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 的看法。(8分) 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 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 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 援。(李白《署道难》) ( 2 ) 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 , _________________ 。 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 , 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___;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甚于死者,__ 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 玩 笑 [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 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 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 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 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 “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 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 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 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 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廊里有笑声 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 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 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 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 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 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 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 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 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 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 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 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 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 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 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 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 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 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 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 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 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 B.“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我”,策划 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 C.“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 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 D.“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 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 E.“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 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分) (3)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 好处。(6 分) (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 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 的看法。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知舂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 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题。(25分) 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 “山水城市”。在钱学森的倡议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中 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已然殒世,但是,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必将是中国科 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 学技术史上的一颗明星—一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2.23亿公里的“钱学森星 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 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 年轻学者张沁文于1980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 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 叻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 也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 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 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一一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 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 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一—震天动 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 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合型的科学家 }转星移,岁月不居,钱老走完了他的近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他 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 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 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査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 民族永远珍惜,我们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真正体味他对中国的重要价 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 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 两项是(5分) 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 A.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 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 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 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20世纪80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 B.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 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 科学革命 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 C.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马克思 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晢学”和 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D.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 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 想无禁区。他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 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 自然哲学,也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 E.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它们本身 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一一科学革命。” 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他同时又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 (2)结合全文,钱学森给后人留下了怎样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6分) 学,不能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说,中医是“前科学”,即尚待进入科学技 术体系的知识。他甚至在1981年《自然杂志》第4卷第7期题为《开展人体科学 (3)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6分) 的基础研究》一文中提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 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现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而它们本 (4)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 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大”的作品一一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 1958年3月1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 这些是不够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并说说对你的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已然殒世,但是,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必将是中国科 学技术史上的一颗明星——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 2.23 亿公里的“钱学森星”一 样,长久闪耀在苍穹。 在中国,钱学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 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 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 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 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 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 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 合型的科学家 。 1950 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 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 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 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 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 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 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 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 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 “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 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 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 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他同时又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 学,不能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说,中医是“前科学”,即尚待进入科学技 术体系的知识。他甚至在 1981 年《自然杂志》第 4 卷第 7 期题为《开展人体科学 的基础研究》一文中提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 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现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而它们本 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1958 年 3 月 1 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 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 及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 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 “山水城市”。在钱学森的倡议下,1993 年 2 月 27 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 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中 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 城市不该是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 年轻学者张沁文于 1980 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 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 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 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 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 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钱老走完了他的近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他 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 民族永远珍惜,我们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真正体味他对中国的重要价 值。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 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B.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 —科学革命。 C.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马克思 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 D.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 想无禁区。他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 自然哲学,也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E.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它们本身 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2)结合全文,钱学森给后人留下了怎样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6 分) (3)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6 分) (4)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 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 这些是不够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并说说对你的启示。(8 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根据所给的文字的意思,将空白处补足。注意内容的彼此衔接和修辞手法的恰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当运用。(6分) A.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 舂天最美是黎明。天空染着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的彩云,地上的花儿慢 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慢醒来,开始了新的一天 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 高山仰止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山,成群结队的大雁,归心急切,比翼高翔,那 C.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 叫声感动了多少迁客骚人 光明的前途 冬天最美是 D.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 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六、写作(60分)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1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A.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体系,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 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 材料1著名养生专家张悟本在湖南卫视讲绿豆能治百病,结果引发绿豆抢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 购潮。此说明显违背科学常识,张悟本也被查处 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题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 材料2日本地震引发核电站泄漏,有谣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辐射,引发多 农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个省市地区出现抢购碘盐现象。专家称,盲目食用碘盐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 D.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年奋斗版《牡丹亭》,全国巡演近百场 还有害身体健康 场场98%以上的座位爆满,贏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 1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淮北,是依托煤炭发展起来的城市。 材料3今年农历三月三与清明是同一天,不少地方盛传这两天撞在一起不 ②吃腊八粥。粥由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多种食材熬制成,祈求来 吉利,吃核桃、枕红布可避邪,于是桃罐头和红布热销。专家认为,该传言带有迷 年五谷丰登。农村人家往往还要在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寓意消 信色彩,是对节气和民俗的误解 灭危害庄稼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稼的麻雀) ③熬岁。全家人欢聚而坐,吃菜喝酒吃年夜饭,讲家史话家常祝福新年。近年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 来,全家看春晚也成了很多家庭熬岁的首选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一方水土一方习俗,我们所要介绍的煤城的春节习俗,自然有着它的独特魅 ⑤祭灶。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 俗,或者只是趨味罢了。街面上售卖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据说 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 A.②8①④ B.①④⑤③②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16.最近,在某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一家公司招聘高尔夫球童,短短时 间内已有上百名“天之骄子”(大学生)前来排队竞聘。对此,网友们议论纷 纷。请在论坛上发表留言,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40字以内(包括标点)。(5
第 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 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 高山仰止。 C.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 光明的前途。 D.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 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 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体系,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 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 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题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 农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D.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年奋斗版《牡丹亭》,全国巡演近百场, 场场 98%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 1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淮北,是依托煤炭发展起来的城市。 ②吃腊八粥。粥由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多种食材熬制成,祈求来 年五谷丰登。农村人家往往还要在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寓意消 灭危害庄稼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稼的麻雀)。 ③熬岁。全家人欢聚而坐,吃菜喝酒吃年夜饭,讲家史话家常祝福新年。近年 来,全家看春晚也成了很多家庭熬岁的首选。 ④一方水土一方习俗,我们所要介绍的煤城的春节习俗,自然有着它的独特魅 力。 ⑤祭灶。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 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街面上售卖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据说 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 A.②③⑤①④ B. ①④⑤③② C.②⑤③①④ D. ①④②⑤③ 16.最近,在某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一家公司招聘高尔夫球童,短短时 间内已有上百名“天之骄子”(大学生)前来排队竟聘。对此,网友们议论纷 纷。请在论坛上发表留言,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 40 字以内(包括标点)。(5 分) ___________ _ 17.根据所给的文字的意思,将空白处补足。注意内容的彼此衔接和修辞手法的恰 当运用。(6 分) 春天最美是黎明。天空染着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的彩云,地上的花儿慢 慢醒来,开始了新的一天。 夏天最美是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山,成群结队的大雁,归心急切,比翼高翔,那 叫声感动了多少迁客骚人。 冬天最美是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材料 1 著名养生专家张悟本在湖南卫视讲绿豆能治百病,结果引发绿豆抢 购潮。此说明显违背科学常识,张悟本也被查处。 材料 2 日本地震引发核电站泄漏,有谣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辐射,引发多 个省市地区出现抢购碘盐现象。专家称,盲目食用碘盐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 还有害身体健康。 材料 3 今年农历三月三与清明是同一天,不少地方盛传这两天撞在一起不 吉利,吃核桃、枕红布可避邪,于是桃罐头和红布热销。专家认为,该传言带有迷 信色彩,是对节气和民俗的误解。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