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无锡市南长区初三一模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跻(j)身 坦荡如砥(di) B.自诩(x) 趁(chen)热打铁 C.粗犷(gung) 驰(ch)名中外D.镌(juin)刻不省(xing)人世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位著名的企业家虽然开办了该市第一家外来打工者子弟学校,但这对10万多名外来打工 者的子女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B.乌鲁木齐市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使那些劣质 产品在劫难逃 C.这位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十分热心,特别好为人师, 常帮助青年教师。 D.当我国羽坛健儿在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 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3.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鮮鲜肥滋味之享。 A.支:通“肢 B.汤:热水 寓:住 D.再:第二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青青瓦房,那崎岖的石板街道,那山 城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B.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在6年间,我国的航天技术实现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 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 C.事实证明,忽视汉语教学不仅造成了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汉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 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D.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个性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 雕塑所欠缺的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歌颂大自然,歌颂 童心,歌颂母爱,成为诗歌主题 《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误 闯白虎堂”等情节也都耳熟能详。该书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贵的神奇小 说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011 年无锡市南长区初三一模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3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 ...的一组是(3 分) ( ) A.跻(jī)身 坦荡如砥(dǐ) B. 自诩(xǔ) 趁(chèn)热打铁 C.粗犷(guǎng) 驰(chí)名中外 D. 镌(juàn)刻 不省(xǐng)人世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这位著名的企业家虽然开办了该市第一家外来打工者子弟学校,但这对 10 万多名外来打工 者的子女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 B.乌鲁木齐市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使那些劣质 产品在劫难逃 ....。 C.这位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十分热心,特别好为人师 ...., 经常帮助青年教师。 D.当我国羽坛健儿在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 发出振聋发聩 ....的欢呼声。 3.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A.支:通“肢” B. 汤:热水 C.寓:住 D. 再:第二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青青瓦房,那崎岖的石板街道,那山 城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B.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在 6 年间,我国的航天技术实现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 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 C.事实证明,忽视汉语教学不仅造成了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汉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 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D.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个性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 雕塑所欠缺的。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歌颂大自然,歌颂 童心,歌颂母爱,成为诗歌主题。 B.《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误 闯白虎堂”等情节也都耳熟能详。该书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贵的神奇小 说”。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 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 写成的,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使我们记住了那位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保尔。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别出心裁, 。罗丹曾经解释说 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 ①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 ②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 ③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像 ④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 ⑤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 ⑥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A.④③②①⑥⑤B.⑤④①⑥②③C.④②①⑥⑤③D.⑤②①⑥③④ 、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3分) 湖州歌(其六) 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②。 注:①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②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 郡一级行政单位。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7.赏析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1分) (2)这首诗如何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分) (二)(12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②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 公叔座为中庶子③。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日:“公叔病,有如不可 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日:“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不语。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日:“今 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 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注:①卫:国名。②庶孽:嫡长子孙以外的旁系别枝。③中庶子:西周时置有“庶子官”,掌诸
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 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 写成的,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使我们记住了那位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保尔。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 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别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罗丹曾经解释说, 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 ①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 ②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 ③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像 ④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 ⑤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 ⑥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A.④③②①⑥⑤ B.⑤④①⑥②③ C.④②①⑥⑤③ D.⑤②①⑥③④ 二、阅读与赏析(共 49 分) (一)(3 分) 湖州歌(其六)①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②。 注:①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②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 郡一级行政单位。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7.赏析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如何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 分) 商君者,卫①之诸庶孽②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 公叔座为中庶子③。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 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不语。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 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 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注:①卫:国名。②庶孽:嫡长子孙以外的旁系别枝。③中庶子:西周时置有“庶子官”,掌诸
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 8.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策之不以其道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扶苏以数谏故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商鞅年轻时喜好刑名之学,受到公孙座的赏识。 B.魏惠王想重用商鞅,但是公孙座极力反对,并以死要挟。 C.公孙座认为商鞅是个人才,进谏魏惠王如果不重用商鞅就把他杀了 D.商鞅临危不乱、不惧生死,没有听取公孙座让其赶快逃跑的建议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②会座病 ③且见禽 ④岂不悖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2分) 译 (2)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2分) (三)(4分) 植物生产塑料 ①如今利用玉米或者甘蔗等农产品为原料所制成的“聚乳酸”塑料,已经开始在不同的工业 领域得到应用。但是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制造的塑料比较,利用植物制造的这种聚乳酸塑料,成 本较高,而且在60°℃左右就会变形。由于存在这些缺点,这种材料至今难以普及。尽管如此,人 们还是非常看好聚乳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以植物作为原料,有可能为解决世界面临 的化石燃料枯竭这一大难题作出巨大贡献。 ②聚乳酸是种在地球环境下容易被生物分解的塑料。所谓“容易被生物分解″,就是说这 种塑料不久就会被微生物降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近年来,全世界都十分重视对废 物再生利用,如何处理那些无法再生利用的塑料垃圾,始终是困惑着人们的难题。大量使用能够 被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为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这个难题提供了希望。 ③某公司在2005年1月推出了一种其外壳使用了聚乳酸的笔记本电脑。据该公司的发言人 介绍,这种聚乳酸是用玉米制成的,由于在其中掺入了一种叫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保证了这种 新材料具有同传统的塑料外壳样的耐热性。 ④在医学领域,研究人员十分看重聚乳酸材料能够在人体内被分解和吸收的生物特性,因此, 对它进行了积极的临床实用研究。例如,如果把聚乳酸用作医治骨折的结合材料,那么,随着断 处的愈合,聚乳酸会逐渐被分解,最终完全消失。而且,聚乳酸分解以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无害物质,它们被代谢后排岀体外,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目前,这种聚乳酸已经被制 成医疗器具,用于医疗实践中 12.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什么“人们非常看好聚乳酸”所制成的塑料?(2分)
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 8.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策之不以其道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扶苏以数谏故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商鞅年轻时喜好刑名之学,受到公孙座的赏识。 B. 魏惠王想重用商鞅,但是公孙座极力反对,并以死要挟。 C.公孙座认为商鞅是个人才,进谏魏惠王如果不重用商鞅就把他杀了。 D.商鞅临危不乱、不惧生死,没有听取公孙座让其赶快逃跑的建议。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_________ ②会.座病 __________ ③且见禽. _________ ④岂不悖.哉 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 分) (1)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2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2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4 分) 植物生产塑料 ①如今利用玉米或者甘蔗等农产品为原料所制成的“聚乳酸”塑料,已经开始在不同的工业 领域得到应用。但是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制造的塑料比较,利用植物制造的这种聚乳酸塑料,成 本较高,而且在 60℃左右就会变形。由于存在这些缺点,这种材料至今难以普及。尽管如此,人 们还是非常看好聚乳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以植物作为原料,有可能为解决世界面临 的化石燃料枯竭这一大难题作出巨大贡献。 ②聚乳酸是一种在地球环境下容易被生物分解的塑料。所谓“容易被生物分解”,就是说这 种塑料不久就会被微生物降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近年来,全世界都十分重视对废 物再生利用,如何处理那些无法再生利用的塑料垃圾,始终是困惑着人们的难题。大量使用能够 被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为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这个难题提供了希望。 ③某公司在 2005 年 1 月推出了一种其外壳使用了聚乳酸的笔记本电脑。据该公司的发言人 介绍,这种聚乳酸是用玉米制成的,由于在其中掺入了一种叫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保证了这种 新材料具有同传统的塑料外壳一样的耐热性。 ④在医学领域,研究人员十分看重聚乳酸材料能够在人体内被分解和吸收的生物特性,因此, 对它进行了积极的临床实用研究。例如,如果把聚乳酸用作医治骨折的结合材料,那么,随着断 处的愈合,聚乳酸会逐渐被分解,最终完全消失。而且,聚乳酸分解以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无害物质,它们被代谢后排出体外,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目前,这种聚乳酸已经被制 成医疗器具,用于医疗实践中。 12.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什么“人们非常看好聚乳酸”所制成的塑料?(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可能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这一大难题作出巨大贡献”一句中,“有可能”能否 删去,为什么?(2分) 分 ①偶翻典籍,读到苏轼的《留侯论》,苏老先生用“能忍″概括岀张良⑩的性格特征,由此推 论 出“能忍”是事业上成功的秘诀。对此高见,我委实不敢苟同 ②诚然,在一定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人的确需要一种“"能忍”的精神。文天祥“隐忍以行” 将以有为"。朱自清忍饥挨饿,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 ③然而,世间也有许多事情,都是断然忍不得的。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忍无可忍。闻一多 面对特务的屠刀,拍案而起。孙中山率先革命,不能自忍。鲁迅呼号呐喊,其情何忍? ④所以,把事业成功的关键归之于“能忍”,这太偏颇 ⑤朝更代易,处于当今社会,居然有人气度恢宏,不该忍而“忍”之,路见不平,绕道而行 面对不法之徒,忍气吞声,噤若寒蝉,美其名日:“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⑥如此之“忍”,我想,若苏老先生地下有知,定会大声疾呼,不能滥“忍 ①张良: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 14.本文作者所阐明的观点是什么?(1分) 1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3分) 16.“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你的体会。(2分) (五)(14分)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 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 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 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②我毎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 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 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 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 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可能 ...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这一大难题作出巨大贡献”一句中,“有可能”能否 删去,为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6 分) ①偶翻典籍,读到苏轼的《留侯论》,苏老先生用“能忍”概括出张良①的性格特征,由此推 论 出“能忍”是事业上成功的秘诀。对此高见,我委实不敢苟同。 ②诚然,在一定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人的确需要一种“能忍”的精神。文天祥“隐忍以行”、 “将以有为”。朱自清忍饥挨饿,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 ③然而,世间也有许多事情,都是断然忍不得的。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忍无可忍。闻一多 面对特务的屠刀,拍案而起。孙中山率先革命,不能自忍。鲁迅呼号呐喊,其情何忍? ④所以,把事业成功的关键归之于“能忍”,这太偏颇。 ⑤朝更代易,处于当今社会,居然有人气度恢宏,不该忍而“忍”之,路见不平,绕道而行, 面对不法之徒,忍气吞声,噤若寒蝉,美其名曰:“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⑥如此之“忍”,我想,若苏老先生地下有知,定会大声疾呼,不能滥“忍”。 注:①张良: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 14.本文作者所阐明的观点是什么?(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你的体会。(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4 分)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 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 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 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②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 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 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 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 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③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 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 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 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 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 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 合总无凊”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 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毎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 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 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 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 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 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 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 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 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 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岀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 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岀来的牵牛。我虔 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 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17.作者为什么在第①段叙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2分) 18.文章前后两次描写老友在花园侍弄花草,写法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9.说说第③段“我焉得不‘蹭’呢”中的“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3分) 20.怎样理解第④段画线句中“浅显而实深刻”在文章中的意思是?(2分) 21.从全文看,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寂寞”之情的?(4分)
③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 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 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 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 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 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 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 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 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 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 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 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 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 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 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 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 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 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 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 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17.作者为什么在第①段叙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前后两次描写老友在花园侍弄花草,写法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说说第③段“我焉得不‘蹭’呢”中的“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怎样理解第④段画线句中“浅显而实深刻”在文章中的意思是?(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全文看,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 “寂寞”之情的?(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