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 在阳光里”?因为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 物融为了一体。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 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现了作者 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讲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这说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挨挨挤挤,一个 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 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 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川 “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 子,十分生动形象。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为什么会有这种“自 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 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 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 “穿着雪白的衣裳” 4昆虫备忘录汪曾祺 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髙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 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
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 在阳光里”?因为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 物融为了一体。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 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现了作者 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讲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这说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1.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挨挨挤挤,一个 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 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 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 “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 子,十分生动形象。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为什么会有这种“自 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 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 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 “穿着雪白的衣裳”。 4 昆虫备忘录 汪曾祺 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 年 3 月 5 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 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
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 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语文园地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妤,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年一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 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 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释义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 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赏析: 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 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 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 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 “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 色相烘染而提髙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鄰粼。 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 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 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第二单元 5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 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 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语文园地一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曽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 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 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释义: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 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赏析: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 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 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 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 “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 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 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 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第二单元 5 守株待兔 选自《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 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