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实录 班级:南京市溧水实验学校九年级(五)班 授课人:诸定国 时间:2007年2月4日 整理ε根据录音整理 师:在大家仔细阅读了《孔乙己》一文后,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一个的孔乙己。 (教师板书)请大家用一个词评价孔乙己。 生1:-个好喝懒做的孔乙己,我用“好喝懒做”评价孔乙己。 师:何以见得? 生1:小说中第5小节中写道:"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师ε“好喝懒做ˆ一词揭示了孔乙己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好喝″,另一方面是“懒做 我们先说说孔乙己的“好喝”。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文中一个结论性的语句,我们能不能 再从小说中找出具体的信息来表现孔乙己的“好喝”与“懒做”呢? 生2:文章第4、5、6小节就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形;第11小节又一次写到了 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可见他是“好喝”。 师:说得有道理。他在小说中第一次出场时付账是怎样的情形,后来呢? 生2:第一次是“便排出九文大钱”,后来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师ε“排”是一种怎样的动作?“摸″又是怎样的动作呢?哪个同学能够为大家模仿模仿? 一名学生模仿,许多学生笑 师ε大家是觉得诸老师让这位同学模仿孔乙己的动作这样的教学好笑呢,还是领略到鲁迅先 生用词精妙而会心一笑呢? 生3:我觉得孔乙己的动作可笑,从中也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很可笑。 第1页共11页
第 1 页 共 11 页 《孔乙己》教学实录 班级:南京市溧水实验学校九年级(五)班 授课人:诸定国 时间:2007 年 2 月 4 日 整理:根据录音整理 师:在大家仔细阅读了《孔乙己》一文后,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一个 的孔乙己。 (教师板书)请大家用一个词评价孔乙己。 生 1:一个好喝懒做的孔乙己,我用“好喝懒做”评价孔乙己。 师:何以见得? 生 1:小说中第 5 小节中写道:“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师:“好喝懒做”一词揭示了孔乙己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好喝”,另一方面是“懒做”。 我们先说说孔乙己的“好喝”。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文中一个结论性的语句,我们能不能 再从小说中找出具体的信息来表现孔乙己的“好喝”与“懒做”呢? 生 2:文章第 4、5、6 小节就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形;第 11 小节又一次写到了 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可见他是“好喝”。 师:说得有道理。他在小说中第一次出场时付账是怎样的情形,后来呢? 生 2:第一次是“便排出九文大钱”,后来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师:“排”是一种怎样的动作?“摸”又是怎样的动作呢?哪个同学能够为大家模仿模仿? 一名学生模仿,许多学生笑。 师:大家是觉得诸老师让这位同学模仿孔乙己的动作这样的教学好笑呢,还是领略到鲁迅先 生用词精妙而会心一笑呢? 生 3:我觉得孔乙己的动作可笑,从中也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很可笑
师:性格怎样可笑 生3:他略有几个钱,就在人们面前炫耀,“排”出九文大钱,显示出其傲慢神情,显示出“财 大气粗”的神情,也表现他看不起短衣帮,其实也未必比他们有钱。而“摸”则显示出 他的困窘,他没钱的时候就“摸”出四文大钱,说明他底气不足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再探究一下,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时,用“摸”还有没有 其他的原因? 生4:我认为“摸”字可以表现出孔乙己的钱不多了,如果钱多,一把就可以掏出来,用不 生5:我认为用“摸”可以和身着衣服有关,孔乙己钱不多,这四文钱,我想嗜酒如命的孔 乙己一定是视若珍宝,一定要深藏,他一定会藏在破夹袄的最保险的口袋里,干万不要 丢掉呀。(大家笑) 师:你这样说,倒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80年代,诸老师去南京读书里,带了些钱,我母亲 就将钱用针缝在裤子一个很深的口袋里。(学生笑)那个时代人们物质缺乏,因而格外 珍惜。这可以作为你的理解的一种注释吧 生6:我觉得可能还与他用手走来有关系,小说中写道“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 的”,你想,他用手走这么长时间,手会发麻,掏钱也不利索,只能慢慢地“摸”了 师:你思考得很深入,分析得十分细致。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一字传神,从这两个词中,我 们体会到先生的语言表现力 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说文中两处提到了孔乙己到店中喝酒,我觉得喝两次酒也不能说他“好喝 呀?我们能不能再找一找文中能够体现孔乙己的“好喝″语句呢? 第2页共11页
第 2 页 共 11 页 师:性格怎样可笑? 生 3:他略有几个钱,就在人们面前炫耀,“排”出九文大钱,显示出其傲慢神情,显示出“财 大气粗”的神情,也表现他看不起短衣帮,其实也未必比他们有钱。而“摸”则显示出 他的困窘,他没钱的时候就“摸”出四文大钱,说明他底气不足。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再探究一下,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时,用“摸”还有没有 其他的原因? 生 4:我认为“摸”字可以表现出孔乙己的钱不多了,如果钱多,一把就可以掏出来,用不 着摸。 生 5:我认为用“摸”可以和身着衣服有关,孔乙己钱不多,这四文钱,我想嗜酒如命的孔 乙己一定是视若珍宝,一定要深藏,他一定会藏在破夹袄的最保险的口袋里,千万不要 丢掉呀。(大家笑) 师:你这样说,倒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 80 年代,诸老师去南京读书里,带了些钱,我母亲 就将钱用针缝在裤子一个很深的口袋里。(学生笑)那个时代人们物质缺乏,因而格外 珍惜。这可以作为你的理解的一种注释吧。 生 6:我觉得可能还与他用手走来有关系,小说中写道“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 的”,你想,他用手走这么长时间,手会发麻,掏钱也不利索,只能慢慢地“摸”了。 师:你思考得很深入,分析得十分细致。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一字传神,从这两个词中,我 们体会到先生的语言表现力。 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说文中两处提到了孔乙己到店中喝酒,我觉得喝两次酒也不能说他“好喝” 呀?我们能不能再找一找文中能够体现孔乙己的“好喝” 语句呢?
生7:我从“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中可以看出,孔乙己经常到店喝 生8:我从“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毎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中的“每每”一词,也可以看 出孔乙己经常到店喝酒。 生9:第10节中掌柜的“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一句中也可以看出:掌柜发现孔乙己长久没 有来,从反面突出了孔乙己经常来 生10:第11节中,“"听得一个声音”“却很耳熟”,“耳熟”一词也可以反映出孔乙己经常到 店喝酒。 生11:我觉得第8节中的“有几回”也可以折射出孔乙己经常到店,这一段说明小孩子围着 孔乙己要茴香豆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师:大家读得很细,我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的阅读,就应当提倡这样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文本,才能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领会作品的情感。那么小说 中何处体现了他的“懒做”呢? 生12:第4节中写道“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就体现了他的“懒 做 生13:他不愿做事,“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后来偷丁举人家的书,也能说明这一点。 师:诸老师想问一句,他为什么会“好喝懒做”呢?或者说,什么原因使他变成一个“好喝 懒做”的人呢?这其中折射出他怎样的性格? 生14:我觉得孔乙己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人,一个一心想向上爬的人 师:何以见得? 第3页共11页
第 3 页 共 11 页 生 7:我从“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中可以看出,孔乙己经常到店喝 酒。 生 8:我从“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中的“每每”一词,也可以看 出孔乙己经常到店喝酒。 生 9:第 10 节中掌柜的“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一句中也可以看出:掌柜发现孔乙己长久没 有来,从反面突出了孔乙己经常来。 生 10:第 11 节中,“听得一个声音”“却很耳熟”,“耳熟”一词也可以反映出孔乙己经常到 店喝酒。 生 11:我觉得第 8 节中的“有几回”也可以折射出孔乙己经常到店,这一段说明小孩子围着 孔乙己要茴香豆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师:大家读得很细,我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的阅读,就应当提倡这样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文本,才能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领会作品的情感。那么小说 中何处体现了他的“懒做”呢? 生 12:第 4 节中写道“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就体现了他的“懒 做”。 生 13:他不愿做事,“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后来偷丁举人家的书,也能说明这一点。 师:诸老师想问一句,他为什么会“好喝懒做”呢?或者说,什么原因使他变成一个“好喝 懒做”的人呢?这其中折射出他怎样的性格? 生 14:我觉得孔乙己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人,一个一心想向上爬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15: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终于″一词说明他一直想“进学″,说明他想搏 个功名 生16:他一直穿着长衫,尽管“又脏又破”,“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师: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16:长衫是读书人的标志,是有身份的标志,他不愿脱下那件长衫,是说明他不想承认自 己贫穷窘迫的生活状态,不愿意与短衣帮为伍。可见他想进入上层社会,在这一个点与 范进是相似的。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孔乙己与范进接受了相同的教育,他们有着相同追求—获取功名 所不同的是,范进在这场搏杀中成功了,社会少了一个腐儒,多了一个贪官污吏。而孔 乙己则沦落下去。诸老师毎每读《孔乙己》,常常这样想:孔乙己终其-一生,他也不愿 意脱下他的长衫,可是最后他不得不脱下,因为残废的他,怎么也不用穿长衫了;他一 生都想踱进咸亨酒店,坐下来喝酒,他终于坐下来喝酒了,只是他永远站不起了。这是 多么可悲的事呀。 还有谁补充? 生17:我觉得他与小说中的“我”的一段对话,也折射出他一心向上爬的性格。 师:请作一点分析。 生17:小说第17节中说“记着!这些字应当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他好为 人师,教小伙计一个字,本也无可厚非,但偏偏要他“记着”,目的是为了做掌柜时用, 这就不妥了。 师:经过大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了孔乙己那热衷功名的性格,但为什么说这一性格是其“好 第4页共11页
第 4 页 共 11 页 生 15: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终于”一词说明他一直想“进学”,说明他想搏一 个功名。 生 16:他一直穿着长衫,尽管“又脏又破”,“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师: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 16:长衫是读书人的标志,是有身份的标志,他不愿脱下那件长衫,是说明他不想承认自 己贫穷窘迫的生活状态,不愿意与短衣帮为伍。可见他想进入上层社会,在这一个点与 范进是相似的。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孔乙己与范进接受了相同的教育,他们有着相同追求——获取功名。 所不同的是,范进在这场搏杀中成功了,社会少了一个腐儒,多了一个贪官污吏。而孔 乙己则沦落下去。诸老师每每读《孔乙己》,常常这样想:孔乙己终其一生,他也不愿 意脱下他的长衫,可是最后他不得不脱下,因为残废的他,怎么也不用穿长衫了;他一 生都想踱进咸亨酒店,坐下来喝酒,他终于坐下来喝酒了,只是他永远站不起了。这是 多么可悲的事呀。 还有谁补充? 生 17:我觉得他与小说中的“我”的一段对话,也折射出他一心向上爬的性格。 师:请作一点分析。 生 17:小说第 17 节中说“记着!这些字应当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他好为 人师,教小伙计一个字,本也无可厚非,但偏偏要他“记着”,目的是为了做掌柜时用, 这就不妥了。 师:经过大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了孔乙己那热衷功名的性格,但为什么说这一性格是其“好
喝懒做”的原因呢?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18:我是这样理解的:正是因为他热衷功名,所以他一直想考一个秀才,甚至想考一个举 人什么的,就如同范进一样,所以他考了许多年,“终于没有进学”,长期的赶考生涯让 他丧失了营生的能力,所以他就只能“好喝懒做”了。 师:我同意你所说的客观上他渐渐地丧失了谋生能力,那他如果主观上想去营生,慢慢也可 以“营生”呀。你们看看,孔乙己具不具有“营生”的能力或者先决条件? 生19:应该有的,他字写得好,可以帮人家抄书;再者,反映那个时代生活的文学作品,特 别是影视作品中,像孔乙己这样会写字的人,还可以帮别人代写书信。我想他应当能够 独立谋生 生20:他身材高大,做苦力也行,身材高大的人,不应该养不活自己。 师:你说的有道理。这么说长期的备考生活使得他“营生”能力下降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 的是他本身就不想去参加体力劳动,或者做代写书信一类的事,这就说明 生18:他好面子,好虚荣,以参加劳动为耻。 师:你这样说,加上你前面所说,这样的分析就全面了。他“好喝懒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他 所受的教育是以体力劳动为耻,他的思想就是“万般皆下品,唯为读书高”,他根本就 看不起体力劳动者。正是因为如此,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就不可避免 大家讨论讨论:孔乙己的悲剧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生21:他死了。 生22:应该说是“可能死了 师:你们俩人的意见不是差不少吗? 第5页共11页
第 5 页 共 11 页 喝懒做”的原因呢?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 18:我是这样理解的:正是因为他热衷功名,所以他一直想考一个秀才,甚至想考一个举 人什么的,就如同范进一样,所以他考了许多年,“终于没有进学”,长期的赶考生涯让 他丧失了营生的能力,所以他就只能“好喝懒做”了。 师:我同意你所说的客观上他渐渐地丧失了谋生能力,那他如果主观上想去营生,慢慢也可 以“营生”呀。你们看看,孔乙己具不具有“营生”的能力或者先决条件? 生 19:应该有的,他字写得好,可以帮人家抄书;再者,反映那个时代生活的文学作品,特 别是影视作品中,像孔乙己这样会写字的人,还可以帮别人代写书信。我想他应当能够 独立谋生。 生 20:他身材高大,做苦力也行,身材高大的人,不应该养不活自己。 师:你说的有道理。这么说长期的备考生活使得他“营生”能力下降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 的是他本身就不想去参加体力劳动,或者做代写书信一类的事,这就说明—— 生 18:他好面子,好虚荣,以参加劳动为耻。 师:你这样说,加上你前面所说,这样的分析就全面了。他“好喝懒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他 所受的教育是以体力劳动为耻,他的思想就是“万般皆下品,唯为读书高”,他根本就 看不起体力劳动者。正是因为如此,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就不可避免。 大家讨论讨论:孔乙己的悲剧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生 21:他死了。 生 22:应该说是“可能死了”。 师:你们俩人的意见不是差不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