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系统应具有以下三项主要功能:0水量保障。及时可靠地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用水量,及时可靠地收集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天和雨水并输送到指点地点。2)水质保障。向指定用水地点和用户供给符合质量要求的水及按有关水质标准将废水排入受纳水体。【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废水排放标准)3)水压保障。为用户提供标准的用水压力,排水系统具有足够的高程和压力,顺利排入受纳水体。必要时用水泵提升高程,或者通过跌水消能设施降低高程,以保证系统的通畅和稳定
给水排水系统应具有以下三项主要功能: 1)水量保障。及时可靠地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用水量,及时 可靠地收集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和雨水并输 送到指点地点。 2)水质保障。向指定用水地点和用户供给符合质量要求的水 及按有关水质标准将废水排入受纳水体。【国家饮用水水 质标准、废水排放标准】 3)水压保障。为用户提供标准的用水压力,排水系统具有足 够的高程和压力,顺利排入受纳水体。必要时用水泵提升 高程,或者通过跌水消能设施降低高程,以保证系统的通 畅和稳定
给水排水系统子系统划分图1.2给水排水系统示意图21-取水系统:2-给水处理系统;3-给水管网系统;4-排水管网系统:河流5-废水处理系统;6-排放系统。S图1.2给水排水系统示意图1-取水系统:2-给水处理系统;3-给水管网系统;4-排水管网系统:河流5-废水处理系统;6-排放系统。S
给水排水系统子系统划分 1)原水取水系统 包括水源地(如江河等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复用水资源)、取水设施、 提升设备和输水管渠等。 2)给水处理系统 包括各种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的水质处理设备和构筑物。工业用水一 般有冷却、软化、淡化、除盐等工艺和设施。 3)给水管网系统 包括输水管渠、配水管网、水压调节设施(泵站、减压阀)及水量调节设施 (清水池、水塔等)等,又称为输水与配水系统。 4)排水管网系统 包括收集与输送管渠、水量调节池、提升泵站及附属构筑物(如检查井、跌水 井、水封井、雨水口等)等。 5)废水处理系统 包括各种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的水质净化设备。常用物理处理工艺有 格栅、沉淀、曝气、过滤等,常用化学处理工艺有中和、氧化等,常用生物处 理工艺有活性污泥处理、生物滤池、氧化沟等。 6)排放和重复利用系统 包括废水受纳体和最终处置设施,如排放口、稀释扩散设施、隔离设施和废水 回用设施等。 图1.2 给水排水系统示意图 1-取水系统; 2-给水处理系统; 3-给水管网系统; 4-排水管网系统; 5-废水处理系统; 6-排放系统。 图1.2 给水排水系统示意图 1-取水系统; 2-给水处理系统; 3-给水管网系统; 4-排水管网系统; 5-废水处理系统; 6-排放系统
1.2城市用水量和用水量变化1.2.1城市用水量分类和用水量定额口城市用水量主要分类:1)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包括机关、学校、医院等)2):3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5市政用水量,主要指道路和绿地浇酒用水量:6)未预见用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上述各类用水量总和。综合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公共设施用水量之和。用水量标准:不同类别的用水量可以采用有关设计规范规定的用水量指标进行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城市用水量计算: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用水人口、水资源状况城市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回用水率等因素计算确定
1.2 城市用水量和用水量变化 1.2.1 城市用水量分类和用水量定额 o 城市用水量主要分类: 1)居民生活用水量; 2)公共设施用水量(包括机关、学校、医院等) ; 3)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 4)消防用水量; 5)市政用水量,主要指道路和绿地浇洒用水量; 6)未预见用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 o 城市综合用水量:上述各类用水量总和。 o 综合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公共设施用水量之和。 o 用水量标准:不同类别的用水量可以采用有关设计规范规定的用水 量指标进行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3-2006)】 o 城市用水量计算: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用水人口、水资源状况、 城市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 回用水率等因素计算确定
城市生活用水量定额1、特大城市人口《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p16100万及以上;表1.1居民生活用水定额L/(人·d)大城市人口50城市规模100万;中、小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用水情况中、小城市人口不满分区平均日平均日最高日平均日最高日最高日50万。180~270140~210160~250120~190140~230100~1702、一区:湖北、湖南一江西、浙江、福建、广70~120二140~200110~160120~18090~140100~160东、广西、海南、上海江苏、安徽、重庆;三140~180110~150120~16090~130100~14070~110二区:四川、贵州、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表1.2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人·d)山西、河南、山东、宁城市规模大城市中、小城市特大城市夏、陕西、内蒙古河套用水情况以东、甘肃黄河以东地分区平均日最高日平均日最高日平均日最高日区;三区:新疆、青海、西170~280240~390190~310220~370260~410210~340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150~240110~180二150~240170~260130~210190~280甘肃黄河以西的地区。三130~230100~170170~270140~230150~250120~200
城市生活用水量定额 1、特大城市人口 100 万及以上; 大城市人口 50 - 100 万; 中、小城市人口不满 50 万。 2、一区:湖北、湖南、 江西、浙江、福建、广 东、广西、海南、上海、 江苏、安徽、重庆; 二区:四川、贵州、云 南、黑龙江、吉林、辽 宁、北京、天津、河北、 山西、河南、山东、宁 夏、陕西、内蒙古河套 以东、甘肃黄河以东地 区;三区:新疆、青海、西 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 甘肃黄河以西的地区。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p16
1.2.2用水量表达和用水量变化系数(1)用水量的表达用水量是随时间变化的,设计用水量按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值计算如下:1)平均日用水量:Qad规划年限内,用水量最多的年总用水量除以用水天数。作为水资源规划和确定城市设计污水量的依据;2)最高日用水量:Qd用水量最多的一年内,用水量最多的一天的总用水量。作为取水工程和水处理工程规划和设计的依据:3)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除以24小时:4)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Q用水量最高日的24小时中,用水量最大的一小时用水量。作为给水管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依据。(2)用水量变化系数1)用水量日变化系数,记作Kd:= 365KQ式中Qd一一最高日用水量,m3/d;Qy一一全年用水量,m3/a
1.2.2 用水量表达和用水量变化系数 (1)用水量的表达 用水量是随时间变化的,设计用水量按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值计算如下: 1)平均日用水量: Qad 规划年限内,用水量最多的年总用水量除以用水天数。作为水资源规划 和确定城市设计污水量的依据; 2)最高日用水量: Qd 用水量最多的一年内,用水量最多的一天的总用水量。作为取水工程和 水处理工程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3)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除以24小时; 4)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Qh 用水量最高日的24小时中,用水量最大的一小时用水量。作为给水管网 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2)用水量变化系数 1)用水量日变化系数,记作Kd: 式中 Qd――最高日用水量,m3/d; Qy――全年用水量,m3/a。 y d d Q Q K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