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人像1、能力目标:掌握头部的骨骼和肌肉对外部形态的影响和不同的素描表现技法,提高人像的写生能力,对人体结构有所研究,较好地完成习作,进一步提高敏锐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设计表现力。2、知识目标:研究头部形体结构和运动规律,清楚头部的头骨和肌肉对外形的影响,理解人体的比例关系和对衣纹的影响,人像的构图特点和各种表现技法所营造的画面氛围。第一课:头像写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一、教学内容1、素描的起源①远古时期素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②二十世纪素描:(丢勒、荷尔拜因等)③西方素描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原苏联教育体制。2、素描的概念素描一词来自法文,它是与色彩绘画相对而言的绘画总称。是指用单一的颜色在平面的底画上研究表现,客观物象各种造型因素和艺术感受的绘画。3、素描的分类①按功能分类:表现性素描和实用性素描。②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民族和流派,将素描分:古典素描、东方素描、现代素描。③按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分为:以线为主的结构素描和以调为主的明暗素描结构素描:是以线来塑造物体,在观察中不是看明暗的表象,而是从内部结构入手。在表现手法上,追求在片面中组织线、点、面的节奏和韵律,涌现的穿插组合和轻重、粗细、疾缓等的变化,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阿尔图,康勃夫。中国的线描等
素描人像 1、能力目标: 掌握头部的骨骼和肌肉对外部形态的影响和不同的素描表现技法,提高人像的写生能力,对人体 结构有所研究,较好地完成习作,进一步提高敏锐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设计表现力。 2、知识目标: 研究头部形体结构和运动规律,清楚头部的头骨和肌肉对外形的影响,理解人体的比例关系和 对衣纹的影响,人像的构图特点和各种表现技法所营造的画面氛围。 第一课:头像写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一、教学内容 1、素描的起源 ①远古时期素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 ②二十世纪素描:(丢勒、荷尔拜因等) ③西方素描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原苏联教育体制。 2、素描的概念 素描一词来自法文,它是与色彩绘画相对而言的绘画总称。是指用单一的颜色在平面的底画上研 究表现,客观物象各种造型因素和艺术感受的绘画。 3、素描的分类 ① 按功能分类:表现性素描和实用性素描。 ②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民族和流派,将素描分:古典素描、东方素描、现代素 描。 ③ 按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分为:以线为主的结构素描和以调为主的明暗素描。 结构素描:是以线来塑造物体,在观察中不是看明暗的表象,而是从内部结构入手。在表现手法 上,追求在片面中组织线、点、面的节奏和韵律,涌现的穿插组合和轻重、粗细、疾缓等的变化, 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阿尔图,康勃夫。中国的线描等
明暗素描:采用明暗调子来塑造物体。适宜于表现一定光线下面的物体形象,不同性质感、色度以及空间距离等,使画面更加具体。其实,具有更加好的视觉效果。可以归纳为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五调子;高光、半明部、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4、讲述正确的观察方法;5、演示正确的绘画步骤;6、质感、量感、虚实、空间感的表现;7、头像写生。头部的骨骼和肌肉对外部形态的影响,头像的比例和透视特点,不同人种、性别、年龄头部结构的变化和差异,不同的素描表现技法二、课时安排本时段为二周,28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学分析:重点、难点:头像的比例和透视特点,不同人种、性别、年龄头部结构的变化和差异,精神气质的表现。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材料和作品范画学生:模特和绘画器具。教学策略:理论讲授、演示、作品分析、巡回辅导。教学程序设计:1、讲授与素描人像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处理手段。如头部骨骼、肌肉,比例关系,构图要求,深入刻画的方法及要领,表现方法,画法和明暗调子的处理。2、男青年头像写生。青年人头部的造型特征与比例关系。处理好体积、光感、空间感及色调关系。3、女青年头像写生。青年人头部的造型特征与比例关系。处理好体积、光感、空间感及色调关系。4、老年人头像写生。老年人由于肌肉萎缩和皮肤的松弛,使五官比例发生改变,处理好体积、光感、空间感及色调关系,人像精神气质的表达
明暗素描:采用明暗调子来塑造物体。适宜于表现一定光线下面的物体形象,不同性质感、色度 以及空间距离等,使画面更加具体。其实,具有更加好的视觉效果。 可以归纳为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 五调子;高光、半明部、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 4、讲述正确的观察方法; 5、演示正确的绘画步骤; 6、质感、量感、虚实、空间感的表现; 7、头像写生。头部的骨骼和肌肉对外部形态的影响,头像的比例和透视特点,不同人种、性别、年 龄头部结构的变化和差异,不同的素描表现技法 二、课时安排 本时段为二周,28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头像的比例和透视特点,不同人种、性别、年龄头部结构的变化和差异,精神气质的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材料和作品范画 学生:模特和绘画器具。 教学策略:理论讲授、演示、作品分析、巡回辅导。 教学程序设计: 1、讲授与素描人像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处理手段。如头部骨骼、肌肉,比例关系,构图要求,深入刻 画的方法及要领,表现方法,画法和明暗调子的处理。 2、男青年头像写生。青年人头部的造型特征与比例关系。处理好体积、光感、空间感及色调关系。 3、女青年头像写生。青年人头部的造型特征与比例关系。处理好体积、光感、空间感及色调关系。 4、老年人头像写生。老年人由于肌肉萎缩和皮肤的松弛,使五官比例发生改变,处理好体积、光 感、空间感及色调关系,人像精神气质的表达
5、通过范图的讲解与学生作品的比较,启发学生怎样达到理想的效果。6、通过示范,让学生更形象、生动的掌握绘画的过程和技法的应用,画面的效果处理。第二课:半身像写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一、教学内容1、讲述正确的观察方法;2、演示正确的绘画步骤;3、质感、量感、虚实、空间感的表现;4、半身像写生。(1)、人物的比例及三体积关系。(2)、构图和人物动态的把握,形体的塑造方法。(3)、皮肤质感及衣纹质感的表现。(4)、准确刻画出该人物的精神气质。(5)、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不同的情调、趣味和形式美感。(6)、人的肌肉与骨骼的形状与表现。二、课时安排本时段为两周,28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学分析:重点、难点:1、人物不同动态的把握。2、人的肌肉与骨骼的形状与表现。3、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不同的情调、趣味和形式美感。4、画中人物神态的处理教学准备:
5、通过范图的讲解与学生作品的比较,启发学生怎样达到理想的效果。 6、通过示范,让学生更形象、生动的掌握绘画的过程和技法的应用,画面的效果处理。 第二课:半身像写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一、教学内容 1、讲述正确的观察方法; 2、演示正确的绘画步骤; 3、质感、量感、虚实、空间感的表现; 4、半身像写生。 (1)、人物的比例及三体积关系。 (2)、构图和人物动态的把握,形体的塑造方法。 (3)、皮肤质感及衣纹质感的表现。 (4)、准确刻画出该人物的精神气质。 (5)、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不同的情调、趣味和形式美感。 (6)、人的肌肉与骨骼的形状与表现。 二、课时安排 本时段为两周,28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1、人物不同动态的把握。 2、人的肌肉与骨骼的形状与表现。 3、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不同的情调、趣味和形式美感。 4、画中人物神态的处理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材料和作品范画学生:写生模特和绘画器具。教学策略:理论讲授、演示、作品分析、巡回辅导。教学程序设计:1、讲授与素描人像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处理手段。如人体的骨骼、肌肉,比例关系,半身像的构图要求和表现重点,深入刻画的方法及要领,表现方法,画法和明暗调子的处理。2、半身像写生。理论讲授半身像的写生特点,男青年半身像写生(扮一运动姿态)。讲授构图要求,深入刻画的方法及要领,表现方法,动态的把握,形体的塑造方法。半身像的造型特征与比例关系。处理好体积、光感、空间感及色调关系。人像精神气质的表达。3、通过范图的讲解与学生作品的比较,启发学生怎样达到理想的效果。4、通过示范,让学生更形象、生动的掌握绘画的过程和技法的应用,画面的效果处理。第三课:全身像写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一、教学内容1、讲述正确的观察方法;2、演示正确的绘画步骤;3、质感、量感、虚实、空间感的表现;4、全身像写生。(1)、人物的比例及三体积关系。(2)、构图和人物动态的把握,形体的塑造方法。(3)、皮肤质感及衣纹质感的表现。(4)、准确刻画出该人物的精神气质。(5)、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不同的情调、趣味和形式美感(6)、通过衣纹表现肌肉与骨骼的形状二、课时安排
教师:教学材料和作品范画 学生:写生模特和绘画器具。 教学策略:理论讲授、演示、作品分析、巡回辅导。 教学程序设计: 1、讲授与素描人像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处理手段。如人体的骨骼、肌肉,比例关系,半身像的构图要 求和表现重点,深入刻画的方法及要领,表现方法,画法和明暗调子的处理。 2、半身像写生。理论讲授半身像的写生特点,男青年半身像写生(扮一运动姿态)。讲授构图要 求,深入刻画的方法及要领,表现方法,动态的把握,形体的塑造方法。半身像的造型特征与比例 关系。处理好体积、光感、空间感及色调关系。人像精神气质的表达。 3、通过范图的讲解与学生作品的比较,启发学生怎样达到理想的效果。 4、通过示范,让学生更形象、生动的掌握绘画的过程和技法的应用,画面的效果处理。 第三课:全身像写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一、教学内容 1、讲述正确的观察方法; 2、演示正确的绘画步骤; 3、质感、量感、虚实、空间感的表现; 4、全身像写生。 (1)、人物的比例及三体积关系。 (2)、构图和人物动态的把握,形体的塑造方法。 (3)、皮肤质感及衣纹质感的表现。 (4)、准确刻画出该人物的精神气质。 (5)、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不同的情调、趣味和形式美感。 (6)、通过衣纹表现肌肉与骨骼的形状。 二、课时安排
本时段为两周,28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学分析:重点、难点:1、经营画面,深入刻画的方法及要领,表现方法。2、动态的把握,形体的塑造方法。3、衣纹及质感的处理。4、把握人物的比例及三体积关系。5、处理好人物与环境道具之间的关系6、准确刻画出该人物的精神气质。7、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形式美感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材料和作品范画学生:写生模特和绘画器具。教学策略:1、讲授与素描全身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处理手段。2、通过范图的讲解与学生作品的比较,启发学生怎样达到理想的效果。3、通过示范,让学生更形象、生动的掌握绘画的过程和技法的应用,画面的效果处理。教学程序设计:1、理论讲授全身像的写身特点,立势男青年全身像写生(短期作业)。讲授构图要求,深入刻画的方法及要领,表现方法,动态的把握,形体的塑造方法。2、立势提篮少女全身像写生(短期作业)。构图和人物动态的刻画,衣纹及质感的处理。3、带环境女青年坐姿全身像写生,把握人物的比例及三体积关系,准确刻画出该人物的精神气质处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4、坐姿身穿藏袍的藏族老头手夹香烟状全身像,生动的刻画老年人的皮肤质感及衣纹质感,处理好动态,准确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
本时段为两周,28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1、经营画面,深入刻画的方法及要领,表现方法。 2、动态的把握,形体的塑造方法。 3、衣纹及质感的处理。 4、把握人物的比例及三体积关系。 5、处理好人物与环境道具之间的关系 6、准确刻画出该人物的精神气质。 7、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形式美感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材料和作品范画 学生:写生模特和绘画器具。 教学策略: 1、讲授与素描全身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处理手段。 2、通过范图的讲解与学生作品的比较,启发学生怎样达到理想的效果。 3、通过示范,让学生更形象、生动的掌握绘画的过程和技法的应用,画面的效果处理。 教学程序设计: 1、理论讲授全身像的写身特点,立势男青年全身像写生(短 期作业)。讲授构图要求,深入刻画的方法及要领,表现方法,动态的把握,形体的塑造方法。 2、立势提篮少女全身像写生(短期作业)。构图和人物动态的刻画,衣纹及质感的处理。 3、带环境女青年坐姿全身像写生,把握人物的比例及三体积关系,准确刻画出该人物的精神气质, 处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4、坐姿身穿藏袍的藏族老头手夹香烟状全身像,生动的刻画老年人的皮肤质感及衣纹质感,处理好 动态,准确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