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 概述·分期(后) 在农村地区,自明中期以来的大规模土地兼并现象 也日益严重,社会变得日益动荡不宁。 由于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由于“富民”的大量出 现,权势与财富大致相对应的社会结构已遭到严重破 坏。权力阶层当然不甘心于此,他们凭借权力占取超 常财富的欲望不断膨胀。这样,由他们所承担的国家 政治机能自然受到破坏,使得国家机器因腐败而失去 它的有效性。所以,明王朝所面临的,是一种政治制 度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根本性危机。最终,由于政 治腐败和大饥荒所激起的农民起义,加上关外满洲军 事集团的压力,摧垮了明王朝的统治
明代文学 概述·分期(后) 在农村地区,自明中期以来的大规模土地兼并现象 也日益严重,社会变得日益动荡不宁。 由于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由于“富民”的大量出 现,权势与财富大致相对应的社会结构已遭到严重破 坏。权力阶层当然不甘心于此,他们凭借权力占取超 常财富的欲望不断膨胀。这样,由他们所承担的国家 政治机能自然受到破坏,使得国家机器因腐败而失去 它的有效性。所以,明王朝所面临的,是一种政治制 度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根本性危机。最终,由于政 治腐败和大饥荒所激起的农民起义,加上关外满洲军 事集团的压力,摧垮了明王朝的统治
明代文学 概述·分期(后) 它既不为统治者自身所 更不为市民阶层和受到商品经济熏陶淘的文 化人所信奉。它 于是就出现了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李蛰。李贽的学说,吸收了玉守仁 学说君甚 思 两家所包容 要在阶层部 远不能为这 整的出发点 变革的要求。作为中国 对 快天度 李贽的学说主要包含这 鼠反众*待拿毒个在后块权利的态蓬书含耿中还))表
明代文学 概述·分期(后) 在明代后期这样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思想界的斗争也显得格外尖锐。 这时,以抑制人性、否定人欲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道德,已经在极大程度 上失去了它的号召力和真实性。 它既不为统治者自身所遵行,更不为市民阶层和受到商品经济熏陶的文 化人所信奉。它仅仅是强加于社会的统治力量和封建统治的道义合理性 的说明。而社会本身的历史性进步,已经到了对这种旧的价值体系从根 本上提出挑战的时候。 于是就出现了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李贽。李贽的学说,吸收了王守仁 学说(尤其是王学中王畿一支)和禅宗思想的若干成分,但远不能为这 两家所包容。和王守仁主要站在统治阶层内部进行道德调整的出发点不 同,李贽的思想鲜明地代表了社会变革的要求。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对 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提出全面批判的人物,李贽的学说主要包含这样一 些内容:首先是比前人更为彻底的反权威精神。他说:“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焚书·答耿中丞》)表 现出反对偶像崇拜、要求尊重个性和个人权利的态度
明代文学 李贽 李贽(1527-1602年),号卓 吾,又号宏浦、温陵居士,泉州晋 江(今属福建)人。李贽自幼丧母 性格倔强难化,儒释道均不信,自 称“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 学先生尤恶。”七岁随父读书 十岁离家自谋生活,二十六岁中举 人,此后便不再科考。三十岁被选 做河南辉县教谕,以后做了二十多 年小官,历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北 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云 南姚安知府。五十四岁时毅然辞官。 做官时,坚持正义,常和长官意见 不和,屡遭困厄。他曾自述:“余 唯以不受管束之故,受尽磨难。 生坎坷,将大地与墨,难尽写也!
明代文学 李贽 ◼ 李贽(1527 —1602年),号卓 吾,又号宏浦、温陵居士,泉州晋 江(今属福建)人。李贽自幼丧母, 性格倔强难化,儒释道均不信,自 称“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 学先生尤恶。 ”七岁随父读书,二 十岁离家自谋生活,二十六岁中举 人,此后便不再科考。三十岁被选 做河南辉县教谕,以后做了二十多 年小官,历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北 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云 南姚安知府。五十四岁时毅然辞官。 做官时,坚持正义,常和长官意见 不和,屡遭困厄。他曾自述: “ 余 唯以不受管束之故,受尽磨难。一 生坎坷,将大地与墨,难尽写也!
明代文学 概述·分期(后) 明代后期文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理论上的自觉 性。在晚明的文学理论中,李贽的“童心说″”也具有 重要的先导意义。后袁宏道又倡为“性灵说”。他提 出“以出自性灵者为真诗”。与前者相类似的理论 是尊“情”反“理″。在明代中期,从李梦阳提出 “缔其情真”(《林公诗序》),到徐渭提岀“古人 之诗本乎情”(《肖甫诗序》),对“情”的重视已 相当普遍。而晚明文人更多从情、理对立的角度肯定 情的价值功用。冯梦龙则对六经提岀特殊的解说: 六经皆以情教也。”汤显祖也坚决反对以“理”格 情
明代文学 概述·分期(后) 明代后期文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理论上的自觉 性。在晚明的文学理论中,李贽的“童心说”也具有 重要的先导意义。后袁宏道又倡为“性灵说”。他提 出“以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与前者相类似的理论 是尊“情”反“理”。在明代中期,从李梦阳提出 “缔其情真”(《林公诗序》),到徐渭提出“古人 之诗本乎情”(《肖甫诗序》),对“情”的重视已 相当普遍。而晚明文人更多从情、理对立的角度肯定 情的价值功用。冯梦龙则对六经提出特殊的解说: “六经皆以情教也。”汤显祖也 坚决反对以“理”格 “情”
明代文学 概述·分期(后) 晚明诗歌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以袁宏道为中心的 公安派”。这一派继承徐渭的方向,强调性情之真 力排复古模拟的理论,要求诗歌创作应时而变,因人 而异。继公安派而起的“竟陵派″,提倡幽僻孤峭的 风格,实已是压抑和郁暗的心理表现,所以缺乏生气。 晚明散文—特别是所谓“小品”,在文学史上 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这个时期的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 言”和“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都在各自领域中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明代文学 概述·分期(后) ◼ 晚明诗歌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以袁宏道为中心的 “公安派”。这一派继承徐渭的方向,强调性情之真, 力排复古模拟的理论,要求诗歌创作应时而变,因人 而异。继公安派而起的“竟陵派”,提倡幽僻孤峭的 风格,实已是压抑和郁暗的心理表现,所以缺乏生气。 ◼ 晚明散文——特别是所谓“小品”,在文学史上 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 这个时期的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 “三言”和“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都在各自领域中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