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 朱元璋 ■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 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 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 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 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 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 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 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 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咀 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 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 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 度狐社区
明代文学 朱元璋 ◼ 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 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 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 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 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 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 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 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 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 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 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 称为 “洪武之治 ”。葬于明孝 陵
明代文学 概述·思想文化特征 在思想文化方面,他实行了严厉的控制。程朱理学 继续被尊奉为官方学说,这一学派的儒家经典注本被 当作士子日常的功课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而在科举中 自明初至成化年间逐渐形成固定程式、规定字数、要 求只能“代古人语气为之”(《明史选举志》)而 绝不许自由发挥的八股文,更强化了对文人思想的禁 锢。与此相配合的,是残酷的高压手段。在中国的文 化传统中,土向来有“隐”的权利,而朱元璋钦定的 《大诰》却规定 中士夫不为君用”者,“罪至 抄劉”—抄没家产并诛杀(《明史刑法志》) 从而彻底取消了土大夫与政权游离的选择
明代文学 概述·思想文化特征 在思想文化方面,他实行了严厉的控制。程朱理学 继续被尊奉为官方学说,这一学派的儒家经典注本被 当作士子日常的功课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而在科举中, 自明初至成化年间逐渐形成固定程式、规定字数、要 求只能“代古人语气为之”(《明史·选举志》)而 绝不许自由发挥的八股文,更强化了对文人思想的禁 锢。与此相配合的,是残酷的高压手段。在中国的文 化传统中,士向来有“隐”的权利,而朱元璋钦定的 《大诰》却规定,“寰中士夫不为君用”者,“罪至 抄劄”——抄没家产并诛杀(《明史·刑法志》), 从而彻底取消了士大夫与政权游离的选择
明代文学 概述·思想文化特征 离启箐时大类煮备京就是图不鉴餐身1 的文字狱。如 授林元亮北平府学订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桂林府 蒋质,都 热笔的表章中有歌颂皇帝为天下作则 统统处死。然而这种荒诞 的行为实有其深刻的用意:唯有种不要句理电 无从辩解的杀戮,才彻底显示 文的绝对性,而造成 巨大的威慑。如果说,宋代的文化专制已相当发展 大夫人管情表星车读到男驾 目标的理想品格。而明朝自其立国之初,就从根本上塑 文人的奴性品格
明代文学 概述·思想文化特征 高启等一大批著名文人就是因为不愿与政权合作而 被杀的。同时,朱元璋还制造了许多起看来是莫名其妙 的文字狱。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北平府学训导赵伯 宁、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桂林府学训导蒋质,都因他 们执笔的表章中有歌颂皇帝为天下“作则”一类字样, 被认为“则”是影射“贼”,统统处死。然而这种荒诞 的行为实有其深刻的用意:唯有这种不需要任何理由、 无从辩解的杀戮,才彻底显示出皇权的绝对性,而造成 巨大的威慑。如果说,宋代的文化专制已相当发展,那 么至少士大夫的人格在表面上还是得到了尊重,所以他 们能够以“气节”自励,维持士以求“道”为最终人生 目标的理想品格。而明朝自其立国之初,就从根本上塑 造文人的奴性品格
明代文学 概述·思想文化特征 明成祖自“靖难之役”中夺得政权,迁都北京,继续推行由太祖确立 的治国方针。永乐年间郑和受遣七下“西洋”,远抵波斯湾的霍木兹 确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而且先于哥伦布、麦哲伦航海许多年。 但是,撇开成祖的主要目的是否为搜寻失踪了的建文帝不论,这一次航 海也带有过于强烈的“宣示国威”的用意,它在开辟海上交通、发展国 际贸易方面的应有的价值受到了限制,这样的远航也因此未能继续下去 农业经济的自足性和封建统治者的保守心理使中国在历史机缘的大门前 停止了脚步。 明代文学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前期: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约120年 中期:弘治到隆庆(14881572)约80余年 后期:万历到崇祯末年(1573-1644)约70余年 章培恒、洛玉明《中国文学史》
明代文学 概述·思想文化特征 明成祖自“靖难之役”中夺得政权,迁都北京,继续推行由太祖确立 的治国方针。永乐年间郑和受遣七下“西洋”,远抵波斯湾的霍木兹, 确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而且先于哥伦布、麦哲伦航海许多年。 但是,撇开成祖的主要目的是否为搜寻失踪了的建文帝不论,这一次航 海也带有过于强烈的“宣示国威”的用意,它在开辟海上交通、发展国 际贸易方面的应有的价值受到了限制,这样的远航也因此未能继续下去。 农业经济的自足性和封建统治者的保守心理使中国在历史机缘的大门前 停止了脚步。 明代文学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前期: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约120年 中期:弘治到隆庆(1488—1572)约80余年 后期:万历到崇祯末年(1573—1644)约70余年 ——章培恒、洛玉明《中国文学史》
明代文学 概述·分期(前) 优杀务朝星文学虫上一照姐当漫长的衰微洽落的时期元 所形成的自由活跃的文学风气在明初以残的政 沣段所保障的严厉的思艰统治下旱然而正。法武士年被 明的文人 而同样的是由元入明的宋濂,则因积极参与新朝文化规制 的设记 明史》本 方面对杨维桢保看看好评似对元的文学木无留恋 由明主朝冷为支卡的美官添虚的练 文学观。而后 为 这种诗,以对皇帝的阿谀奉承和道德说教为主要 不仅缺芝真情实感,物且缺芝宋人的 此期的著名作 品立集中在元明之际,《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
明代文学 概述·分期(前) 前期是文学史上一段相当漫长的衰微冷落的时期。元 代末年所形成的自由活跃的文学风气,在明初以残酷的政 治手段所保障的严厉的思想统治下戛然而止。洪武七年被 腰斩的高启,唱出了由元入明的文人们内心中的无穷悲凉。 而同样的是由元入明的宋濂,则因积极参与新朝文化规制 的设计而成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本传)。他一 方面对杨维桢保留着若干好评,似对元末的文学不无留恋, 但更主要的,是继承程朱理学的“文道合一”说,重新建 立了由明王朝的政治权力所支持的、代表官方态度的道统 文学观。而后是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的盛行。 这种诗歌,以对皇帝的阿谀奉承和道德说教为主要特点, 不仅缺乏真情实感,而且缺乏宋人的气节。此期的著名作 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 出现在这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