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实验指导书 2.台秤应经常校验,以保证称量的精度。称量得出的数值,必须扣除储水瓶(筒)的重量。用蒸发 专用台秤时,读数直接为适用于20cm口怪器具的mm值:用普通台秤(单位:克)时须最后将重量(克 从《气象常用表》(第二号)第八表中折合成mm值。 4)维护 ()每次巡视仪器时,注意清除承水器、储水瓶内的昆虫、尘土、树叶等杂物。 (2)定期检查雨量器的高度、水平,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纠正:如外筒有漏水现象, 应及时修理或撤换。 (③)承水器的刀刃口要保持正圆,避免碰撞变形 2.虹吸式雨量计测定降水量 虹吸式雨量计(见图2)由承水器、浮子室、自记钟、虹吸管等组成。 1)安装 安装在观测场内水泥或木底座上,并用三根纤绳拉紧。保持器口水平,距地高度以仪 器自身高度为准 按下列顺序安装内部机件:(®)将浮子室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使导管的漏斗刚好在承水 器流入管的下端,用特制的螺钉将浮子室固定在座板上:b)将自记纸卷在钟筒上,把钟简 套入钟轴,注意钟筒的小齿轮要与钟轴座上的大齿轮衔接好,(©)把虹吸管短端插入浮子室 的侧管里(内有橡皮垫圈),用连接螺帽固定。(d)自记笔尖注好墨水,在虹吸管下放置盛水 器。 使用前的调节和检查:仪器各部分安装完毕后,按顺序进行调节和检查:()调整零点, 往承水器里倒水,直到虹吸管挂水为止:待排水完毕,自记笔若不停在自记纸零线上,就要 拧松笔杆固定蝶钉,把笔尖调至零线再固定好。b)用10m清水,缓缓注入承水器,注意 自记笔尖移动是否灵活;如摩擦太大,要检查浮子顶端的直杆能否自由移动,自记笔右端的 导轮或导向卡口是否能顺者支柱自由滑动。(©)继续将水 注入承水器,检查虹吸管位置是否正确。一般可先将红吸 }一东水醛 管位置调高些,待10m水加完,自记笔尖停留在自记纸 10nm刻度线时,拧松同定虹吸管的连接螺相,将虹吸管 轻轻往下插,直到虹吸作用恰好开始为止,再周定好连接 白记的 螺帽。此后,重复注水和调节几次,务必使虹吸作用开始 时自记笔尖指在10mm处,挂水完毕时笔尖指在零线上。 子 2)观测和记录 自记记录供无翻斗式遥测雨量计的台站,整理各时雨 量及挑选极值用。遇固态降水,凡是随降随化的,仍照常 盛水器 读数和记录。否则,应将承水器口加盖,仪器停止使用(并 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待有液态降水时再恢复记录。 图2虹吸式雨量计
工程水文学实验指导书 自记纸的更换:(④无降水时,自记纸可连续使用8-10天,用加注1mm水量的办法来 拾高笔位,以免每日迹线重选。(b)有降水(自记迹线上升≥0.lmm)时,必须换纸。自记记 录开始和终止的两端须作时间记号,可轻抬固定在浮子直杆上的自记笔根部,使笔尖在自记 纸上划一短垂线:若记录开始或终止时有降水,则应用铅笔作时间记号。(©)当自记纸上有 降水记录,但换纸时无降水,则在换纸前应作人工虹吸(注水入承水器产生虹吸),使笔尖回 到自记纸“0”线位置。若换纸时正在降水,则不作人工虹吸。 自记纸的整理:(a)时间差订正。凡24小时内自记钟计时误差达一分钟或以上时自远 纸均须作时间差订正。)按上升迹线计算出两个正点记号间水平分格线实际上升的格数, 即为该时降水量。如换纸时有降水,致使换纸时间内的降水未记录上,这一部分量应作为 换纸所在时段里的降水量。没有上升迹线的各时段空白,(©)降苞时耪自记迹线读取各时降 水量,但应在自记纸背面注明降雹起止时间(夜间不守班的站,夜间降雹可只注明情况),(@ 在降水微小的时候,自记纸上的迹线上升缓慢,只有在累积量达0.05mm或以上的那个小时, 才计算降水量。其余不足0.05mm的各时栏空白, 3)维护 )在雨季,每月应将盛水器内的自然排水进行1-2次测量,并将结果记在自记纸背面, 以备使用资料时参考。如有较大误差且非自然虹吸所造成,则应设法找出原因,进行调整或 修理。 b)在初结冰前,应把浮子室内的水排尽,冰冻期长的地区,应将内部机件拆回室内保 ©)虹吸管与浮子室侧管连接处应紧密衔接,虹吸管内壁和浮子室内不得沾附油污,以 防止漏水或漏气而影响正常虹吸。 d浮子直杆与浮子室顶盖上的直柱应保持清洁,无锈蚀物:两者应保持平行,以减小 摩擦,避免产生不正常记录。 )其它同雨量器见有关规定。 3.雪深和雪压的测定 雪深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cm为单位,取整数:雪 压是单位面积(cm上的积雪重量,以gc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当台站四周视野地面被雪(包括米雪、霰、冰粒)覆盖超过一半时要 观测雪深:在规定的日子当雪深达到或超过Sm时要观测雪压。 测定雪深用量雪尺或普通米尺:测定雪压用体积量雪器或称雪器。 1)观测地段的选择 雪深、雪压的观测地段,应选择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 入冬前,应将选定的地段平整好,清除杂草,并作上标志。 2)量雪尺 y 图5量雪尺 4
工程水文学实验指导书 (1)量雪尺是一木制的有cm刻度的直尺(见图5,或用普通米尺。 (2)观测和记录 )符合观测雪深的日子,每天8时在观测地点将量雪尺垂直地插入雪中到地表为止(勿 插入土中),依据雪面所遮掩尺上的刻度线,读取雪深的cm整数,小数四舍五入。使用普 通米尺时,若尺的零线不在尺端,雪深值应 注意加上零线至尺端距离的相当cm数值。 b)每次观测须作三次测量,记入观测 簿相应栏中,并求其平均值。三次测量的地 点,彼此相距应在10米以上(丘陵、山地台 站因地形所限,距离可适当缩短),并作出标 记,以免下次在原地重复测量。 c)平均雪深不足0.5cm记o:没有积雪 时,雪深栏空白。若8时未达到测定雪深的 图7称雪器 标淮,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测定标准时,侧应在14时或20时补测一次:测定方法同上述规定, 记录记在当日雪深栏,并在备注栏注明。 山若台站四周积雪面积过半,但观测地段因某种原因而无积雪,则应在就近有积雪的 地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雪深(雪压同)。如因吹雪或其它原因使观测地段的积雪高 低不平时,应尽量选样比较平坦的雪面来测定。 丘陵、山地的台站四周积雪达到记录积雪标准,但由于地形影响,测站附近已无积雪 存在时,雪深不测量(香压同),相应栏空白,但应在备注栏注明。 4.体积量雪器 1)体积量雪器(见图6)是测量雪压用的一种仪器。由一内截面积为100m的金属简、 小铲、带盖的金属容器和量杯组成。 2)观测和记录 观测要求:(a)每月5,10, 15,20,25日和月末最后一天, 若雪深已达5cm或以上时,在雪 深观测(或补测)后,就在观测雪深 的地点附近进行雪压观测,雪深不 足5cm时,不观测雪压,如在规 定的观测日期,雪深不足5cm(或 无积雪),而在随后的共它日子里, 雪深达5cm或以上,或者在前 天观测后,又因降雪,使雪深在 图6体积量雪器
工程水文学实验指导书 日间增加了5cm或以上时,则均须在该日8时观测(或补测)雪深后,补测雪压。6)观测雪 压应取三个样本,并求其平均值,作为该次雪压值。为避免下次在原地重复取样,应在取过 样本的地点作出标记 雪压的测定和计算:观测前半小时,把量雪器拿到室外。取样前,应把量雪器清理干 争。取样时,拿住把手,将量雪器垂直地插入雪中,直到地面。然后拨开量雪器方的雪 把小铲沿量雪器口插入,连同量雪器一起拿到容器上,再抽出小铲,使雪样落入容器内, 加盖拿回室内。等雪融化后,再用量杯测定其容量。 取样时,要注意清除样本中夹入的泥土、杂草。所取样本不应包括雪下地面上的水层 和冰层,但应包括积雪面上或积雪层中的冰层。有这种情况时应在观测簿备注栏中注明。 当雪深超过取样的量雪器金属筒高度时,应分几次取样。在取上层雪样时,注意不要破 坏下层雪样。 雪压计算公式为:p(g/cm)=10 M为样本重量(克),分母100为量雪器内截面积(m。 例:某样本经融化后,水的容积等于440cm。因1cm的水等于1克重,M=440× 1=4,所.雪压n-4gm. 记录时,将M值记入观测薄当日样木重量栏(见附表):p值记入雪压栏,取一位小数: 三次平均值填入平均栏中。 (3)维护 每次观测后,必须将仪器擦净,并防止金属筒的刀刃口变形、变钝 5.称雪器 1)称雪器(见图)是由带盖的圆筒、科和小铲组成的一种测量雪压的仪器。 2)观测和记录 观测要求:同体积量雪器。 雪压的测定和计算:观测前半小时,把称雪器拿到室外。每次取样前应先清洁称雪器 检查秤的零点,把带盖的空圆简挂在秤钩上,使秤锤上的刻线与秤杆上的零线吻合。这时秤 杆应当水平,平衡标志是秤杆上的指针与提手正中缺口相合,如果秤的零点不准时,须移动 秤锤位置,使它平衡,并把秤锤的新位置作为零点。 取样时,将圆筒(锯齿形的一端)向下垂直插入雪中,直到地面。然后拨开圆筒一边的雪。 把小铲插到圆简底沿下面,连同圆简一起拿起,再将简翻转,擦净粘在简外的雪,把筒挂在 秤钩上,移动秤缝,直到秤杆水平为止,读出秤锤准线对应于秤杆上的刻度数,取一位小数。 取样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体积量雪器同。 g1cm)=-50x5.9=m 雪压计算公式: 350 6
工程水文学实验指导书 S为称雪器圆筒内截面积(50cm: m为秤杆刻度数: M为样本重量(g。因秤杆上每一刻度单位(即十个小格)等于50g,故M值用秤杆刻 度数m乘50而得。 例:某样本秤杆刻度数m=5.9,则 雪压 pg1cm2)=50x5.9 50 =5.9(g1cm2) 记录时,可将m值(秤杆刻度数)直接填入观测簿雪压栏,并求其三次平均值填入平均栏 样本重量栏空白不填。 3)维护 观测后必须将仪器擦净,秤杆上的两个三棱刀要经常保持清洁,涂油防锈,注意维护 锯齿圈,防止变形。 四、蒸发量观测 小型水面蒸发器和E601B型水面 蒸发器是观测水面蒸发量的仪器,水 文气象部门均可使用: 1.小型蒸发器 小型蒸发器(见图8)为一口径 20cm、高约10cm的金属圆盆,口缘 图8小型蒸发器及蒸发罩 镶有内直外斜的刀刃形铜圈,器旁有一倒水小咀。为了防止鸟兽饮水,器口附有一个上端向 外张开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 1)安置 在观测场内的安置地点竖一圆柱,柱顶安一圈架,将蒸发器安放其中。蒸发器口缘保 持水平,距地面高度为70cm。冬季积雪较深地区的安置同雨量器。 2)观测和记录 每天20时进行观测,测量前一天20时注入的20mm清水(即今日原量)经24小时蒸发 剩余的水量,记入观测薄余量栏。然后倒掉余量,重新量取20mm(干燥地区和干燥季节须 量取30mm)清水注入蒸发器内,并记人次日原量栏。蒸发量计算式如下: 燕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蒸发器内的水量全部蒸发完时,记为P200(如原量为300mm,记为>300)。此种情况应 避免发生,平时要注意燕发状况,增加原量。 结冰时用称量法测录,共它季节用杯量法(用和蒸发器口径相配合的量杯)或称量法均 可。称量后应补足20mm的水量. 如结冰后有风沙,在观测时,应先将器内冰面上积存的尘沙清扫出去,然后称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