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临考前复习建议 泗洪县教育局教硏室秦昌利 还有两周就要中考了,各门学科均已进入复习冲刺阶段。语文学科分值大, 面又广,复习起来似乎千头万绪,任务尤为繁重。最后10天,一些学校多不再 安排教师上课,而是采取老师辅导、学生自习的复习形式。那么学生在中考前最 后两周应该怎么进行语文复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 我认为,主要做到“回归知识点”与“突出重点板块训练”和“清理知识点 个方面。 回归知识点 回归知识点是指依据本市制订的《2007年初中语文毕业暨升学考试说明 全面梳理考点和知识点 因为我们至少已经经过两轮复习(1、分册复习;2、专题复习;3、模拟试 卷复习),在大综合练习后,学生需要一次回归,这时学校安排自习,目的就是 让我们同学回归课本,回归知识点 例如,在回归“诗歌欣赏”这一专题时,我们同学要马上意识到 中考时的诗歌鉴赏题,大多选用课外短小精悍、写景抒情的绝句,考査内容 主要包含:一是诗歌语言的赏析;二是艺术形象的赏析;三是思想内容和情感态 度的赏析;四是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赏析。它一般采用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 重在检测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首要环节—-诗歌语言。我们可先从关键词语入手,体会诗歌语言准确性 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如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数量词的运用 等,去品味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 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如李 白《望天门山》一诗,“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断”“开”,就形象地写出了 江水的声势浩大,而“碧水东流”和“两岸青山”中的“碧”“青”,则使人联 想到佳木葱茏、江水碧绿的图景 其次——作品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过把握形象 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尤其是要学会体 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诗中所谓的 “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第三——表达技巧,包括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 衬托、对比等),②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欲 扬先抑、以小见大等),③表现技巧(以及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 抒胸臆等),以此来分析含义,探究作用。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就是以夸 张的手法(“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来衬托 诗人内心的孤寂、高洁。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④ 最后-—-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赏析时,我们 可以从主旨句、情感句入手分析概括,也可以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 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人生哲理;可以从诗歌的具体内容、诗歌类别如写景类(山 水、草木、花鸟、明月),抒情类(思乡怀人、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爱国优民、 怀古伤今、热爱自然)还是哲理类入手,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也可以从 诗人或豪放或婉约的语言风格入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2006年杭州市中考卷(诗歌鉴赏部分)题解:
1 中考语文临考前复习建议 泗洪县教育局教研室 秦昌利 还有两周就要中考了,各门学科均已进入复习冲刺阶段。语文学科分值大, 面又广,复习起来似乎千头万绪,任务尤为繁重。最后 10 天,一些学校多不再 安排教师上课,而是采取老师辅导、学生自习的复习形式。那么学生在中考前最 后两周应该怎么进行语文复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 法。 我认为,主要做到“回归知识点”与“突出重点板块训练”和“清理知识点” 三个方面。 一、回归知识点 回归知识点是指依据本市制订的《2007 年初中语文毕业暨升学考试说明》 全面梳理考点和知识点。 因为我们至少已经经过两轮复习(1、分册复习;2、专题复习;3、模拟试 卷复习),在大综合练习后,学生需要一次回归,这时学校安排自习,目的就是 让我们同学回归课本,回归知识点。 例如,在回归“诗歌欣赏”这一专题时,我们同学要马上意识到: 中考时的诗歌鉴赏题,大多选用课外短小精悍、写景抒情的绝句,考查内容 主要包含:一是诗歌语言的赏析;二是艺术形象的赏析;三是思想内容和情感态 度的赏析;四是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赏析。它一般采用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 重在检测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首要环节----诗歌语言。我们可先从关键词语入手,体会诗歌语言准确性、 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如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数量词的运用 等,去品味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 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如李 白《望天门山》一诗,“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断”“开”,就形象地写出了 江水的声势浩大,而“碧水东流”和“两岸青山”中的“碧”“青”,则使人联 想到佳木葱茏、江水碧绿的图景。 其次----作品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过把握形象 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尤其是要学会体 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诗中所谓的 “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第三-----表达技巧,包括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 衬托、对比等),②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欲 扬先抑、以小见大等),③表现技巧(以及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 抒胸臆等),以此来分析含义,探究作用。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就是以夸 张的手法(“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来衬托 诗人内心的孤寂、高洁。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④ 最后----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赏析时,我们 可以从主旨句、情感句入手分析概括,也可以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 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人生哲理;可以从诗歌的具体内容、诗歌类别如写景类(山 水、草木、花鸟、明月),抒情类(思乡怀人、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爱国优民、 怀古伤今、热爱自然)还是哲理类入手,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也可以从 诗人或豪放或婉约的语言风格入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2006 年杭州市中考卷(诗歌鉴赏部分)题解: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绦(tao):丝带。 (1)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那些特 回归知识点:要从“诗歌语言”范围,联系生活经验,“早春杨柳”用 “碧玉”“绿丝绦”来形容,它的特点很明显是:嫩绿柔美 (2)“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回归知识点:考表达技巧中“修辞方法”,对名句稍作分析就知道,该句 用比喻一-“似”,把春风比作神奇的剪刀,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 地描绘出来了,突出春风给大地万物带来了活力。 2006年宿迁市中考卷(诗歌鉴赏部分)题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①这首诗写景很别致,能体现“小”的景物有哪些?(2分) ②请你说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比喻义。(2分) 答案:大家都知道。①泉眼、细流、小荷、尖尖角,小池(题目)一一作品形象 中事物形象 ②比喻新人崭露头角或新生事物刚刚出现。一-表达技巧 2006年南通市中考卷(诗歌鉴赏部分)题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①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 、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②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 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6.不设统一答案。①(准确体现原诗的意思,1分;语言具体形象,1分。 共2分)示例: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 轻轻悠悠,悄无声息;柔和煦暖的斜阳下,池边的绿树将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晶莹 剔透的水面上,风姿绰约,媚态可掬。池水无声人有情,好一幅小巧精致、柔美
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 分)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绦(tāo):丝带。 (1)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那些特 征? 回归知识点:要从“诗歌语言”范围,联系生活经验,“早春杨柳”用 “碧玉”“绿丝绦”来形容,它的特点很明显是:嫩绿 柔美 (2)“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回归知识点:考表达技巧中“修辞方法”,对名句稍作分析就知道,该句 用比喻---“似”,把春风比作神奇的剪刀,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 地描绘出来了,突出春风给大地万物带来了活力。 2006 年宿迁市中考卷(诗歌鉴赏部分)题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 分)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①这首诗写景很别致,能体现“小”的景物有哪些?(2 分) ②请你说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比喻义。(2 分) 答案:大家都知道。①泉眼、细流、小荷、尖尖角,小池(题目)----作品形象 中事物形象 ②比喻新人崭露头角或新生事物刚刚出现。---表达技巧 2006 年南通市中考卷(诗歌鉴赏部分)题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①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 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②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 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6.不设统一答案。①(准确体现原诗的意思,1 分;语言具体形象,1 分。 共 2 分)示例: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 轻轻悠悠,悄无声息;柔和煦暖的斜阳下,池边的绿树将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晶莹 剔透的水面上,风姿绰约,媚态可掬。池水无声人有情,好一幅小巧精致、柔美
和谐的宜人画面!②(赏析角度合理,1分;语言流畅,清楚明白,1分。共2 分)。示例:这两句诗选景角度巧妙自然,极富生活情趣。一个“才露”,一个 “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学生在梳理出知识点后,很容易在相应的知识范围内找到答题点,而不是漫 无边际地乱答。 回归知识点很重要,在经过大量训练之后,回归课本能够使学生从课本中找 到回答题目的内容,因为任何中考题,其实都能够从课本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答案 第二阶段:突出重点板块训练。 这个阶段主要针对中考试卷模式设计板块教学,即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理 解、作文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的复习,除了识字写字、名句默写外,还有口语交际、名著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具体的考试内容包括汉字书写、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词语、语言修改(改错字、病句等)、仿句、文学常识(名著)、古诗文名句积累 拟写新闻标题、广告语、对联、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综合学习探究、图表评析、 信息筛选等。 这一板块考査的特点有:1、体现综合性,把相关的基础知识整合起来考查, 而不是孤立地考查某些知识点,重在考查学生理解、感悟、表达的基本能力(《07 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中:第1题一个语段写汉字,名句中仍会有提供情景性默 写如3,第三题修改病句放在一段话中,第五题现不同科目的综合等);2、体现 实践性。不是考名词术语而是设计结合语文实践的试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文 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四参与手抄报设计,读图题,口语交际题); 3、命题更注重人文性,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心他人, 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具开放性,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设定 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4、考题形式多样,命题往往提供多种语言 环境,可多角度切入。答案不唯一,鼓励有创意的设计和表达 根据以上特点,复习时可作具体要求具体应对。挑选易错字反复练习,落实 到笔头。句句落实,篇篇过关。再如病句的辨识和修改,关键是了解几种常见的 错误类型,遇到具体问题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名著阅读以课内为主,让学生了解 内容、主要人物及其思想性格、作品价值等。这一板块应设立相应的专题进行复 习。每个专题精选各种题型,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突出一个难点来说: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 【考查内容】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着重考查学生 在具体交际情景中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命题方向】以纸笔测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尽可能地创设 接近真实的交际情境。 【考点链接】 口语交际的知识与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听话,二是说话。具体包含以 下几种形式:一是生活情景对话,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下说话的能力,这是考 查的重点;二是论辨性质的口语,其实也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的口语表达;三是观 察漫画,或提供材料,让考生辨析正误,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演讲类口语交际题 也有部分省搞听力测试,通过听力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3 和谐的宜人画面! ②(赏析角度合理,1 分;语言流畅,清楚明白,1 分。共 2 分)。示例:这两句诗选景角度巧妙自然,极富生活情趣。一个“才露”,一个 “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学生在梳理出知识点后,很容易在相应的知识范围内找到答题点,而不是漫 无边际地乱答。 回归知识点很重要,在经过大量训练之后,回归课本能够使学生从课本中找 到回答题目的内容,因为任何中考题,其实都能够从课本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答案 的。 第二阶段:突出重点板块训练。 这个阶段主要针对中考试卷模式设计板块教学,即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理 解、作文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的复习,除了识字写字、名句默写外,还有口语交际、名著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具体的考试内容包括汉字书写、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词语、语言修改(改错字、病句等)、仿句、文学常识(名著)、古诗文名句积累、 拟写新闻标题、广告语、对联、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综合学习探究、图表评析、 信息筛选等。 这一板块考查的特点有:1、体现综合性,把相关的基础知识整合起来考查, 而不是孤立地考查某些知识点,重在考查学生理解、感悟、表达的基本能力(《07 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中:第 1 题一个语段写汉字,名句中仍会有提供情景性默 写如 3,第三题修改病句放在一段话中,第五题现不同科目的综合等);2、体现 实践性。不是考名词术语而是设计结合语文实践的试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文 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四参与手抄报设计,读图题,口语交际题); 3、命题更注重人文性,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心他人, 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具开放性,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设定 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4、考题形式多样,命题往往提供多种语言 环境,可多角度切入。答案不唯一,鼓励有创意的设计和表达。 根据以上特点,复习时可作具体要求具体应对。挑选易错字反复练习,落实 到笔头。句句落实,篇篇过关。再如病句的辨识和修改,关键是了解几种常见的 错误类型,遇到具体问题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名著阅读以课内为主,让学生了解 内容、主要人物及其思想性格、作品价值等。这一板块应设立相应的专题进行复 习。每个专题精选各种题型,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突出一个难点来说:口语交际 一、口语交际 【考查内容】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着重考查学生 在具体交际情景中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命题方向】以纸笔测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尽可能地创设 接近真实的交际情境。 【考点链接】 口语交际的知识与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听话,二是说话。具体包含以 下几种形式:一是生活情景对话,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下说话的能力,这是考 查的重点;二是论辨性质的口语,其实也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的口语表达;三是观 察漫画,或提供材料,让考生辨析正误,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演讲类口语交际题; 也有部分省搞听力测试,通过听力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中考语文的口语交际题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听力题,考査听记能力,分为辨识型和理解型。辨识型听力题即分 辨字词的读音、句子的重音、相关内容或写作方法等,通常用选择题,答案往往 是唯一的;理解型听力题要求学生听某句话写出言外之意,或者听一段话后,归 纳要点。此类题往往是主观题,开放题 第二类是对话题,题面设计为一种或几种对话情景,要求学生依据情景答题, 可分为单一型对话题和复合型对话题。单一对话:即题面设计某一种情景,要求 考生以自己或以情景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或对某一件事、某个人说出简明、得体 的话来。常见的方式有:劝说式、辩论式、访谈式、推荐式等。复合型对话:即 试题要求考生面对同一情境中的不同对象或不同情境中同一个对象或不同情境 中的不同对象说出应说的话。 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即 有内容:③言之有“序”,即说明有合理的顺序;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解题 的基本技巧:①读通情境,抓住中心;②领会意图,设身处地;③注意礼貌,语 言得体。此外,还要注意试题字数的限制:既要阐述清自己的观点,还要贴切到 位 其中,解答听力题,听第一遍要专心致志,记住要点;听第二遍要适当记录, 听完后再答题。解答对话题,要分析试题所设计的情景(对话的话题、时间、地 点、场合);要注意对象的身份、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等;还要紧扣题干,揣 摩说话人的语气和内容。 【考题分析】 例1、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谢绝邀请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摩黛 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 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 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2006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是一道较有特色的分析题,着重考査学生的领悟、表达能力。根 据题干中的提醒(“谢绝邀请”、“委婉、得体”),解答时应仔细揣摩黛玉的回话 中包含的意思;①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②申述了自己尽快离去的正当、充分 的理由:③表示改日一定从命,请求对方谅解。黛玉的回话显得十分委婉、得体, 得到了主人(邢夫人)的理解和尊重 例2、下午第三节课,班上张伟同学肚子疼痛厉害,王明和李强连忙将他送 到市中心医院。经医生诊断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需立即动手术,手术费为2000 元。王明和李强商量先打电话通知张伟父母,然后再跟自己父母打电话。请你根 据以上情境,设计出两次电话的内容(称呼及部分内容已给出),要求语言简洁明 了 ①王明给张伟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叔叔(阿姨),我是张伟的同学, (以上填写内容不超过30字) ②王明给自己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爸爸(妈女 ,(以上 填写内容不超过15字)(2006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考査学生根据情境说话的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
4 中考语文的口语交际题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听力题,考查听记能力,分为辨识型和理解型。辨识型听力题即分 辨字词的读音、句子的重音、相关内容或写作方法等,通常用选择题,答案往往 是唯一的;理解型听力题要求学生听某句话写出言外之意,或者听一段话后,归 纳要点。此类题往往是主观题,开放题。 第二类是对话题,题面设计为一种或几种对话情景,要求学生依据情景答题, 可分为单一型对话题和复合型对话题。单一对话:即题面设计某一种情景,要求 考生以自己或以情景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或对某一件事、某个人说出简明、得体 的话来。常见的方式有:劝说式、辩论式、访谈式、推荐式等。复合型对话:即 试题要求考生面对同一情境中的不同对象或不同情境中同一个对象或不同情境 中的不同对象说出应说的话。 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即 有内容;③言之有“序”,即说明有合理的顺序;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解题 的基本技巧:①读通情境,抓住中心;②领会意图,设身处地;③注意礼貌,语 言得体。此外,还要注意试题字数的限制;既要阐述清自己的观点,还要贴切到 位。 其中,解答听力题,听第一遍要专心致志,记住要点;听第二遍要适当记录, 听完后再答题。解答对话题,要分析试题所设计的情景(对话的话题、时间、地 点、场合);要注意对象的身份、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等;还要紧扣题干,揣 摩说话人的语气和内容。 【考题分析】 例 1、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谢绝邀请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摩黛 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 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 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2006 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是一道较有特色的分析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领悟、表达能力。根 据题干中的提醒(“谢绝邀请”、“委婉、得体”),解答时应仔细揣摩黛玉的回话 中包含的意思;①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②申述了自己尽快离去的正当、充分 的理由;③表示改日一定从命,请求对方谅解。黛玉的回话显得十分委婉、得体, 得到了主人(邢夫人)的理解和尊重。 例 2、下午第三节课,班上张伟同学肚子疼痛厉害,王明和李强连忙将他送 到市中心医院。经医生诊断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需立即动手术,手术费为 2000 元。王明和李强商量先打电话通知张伟父母,然后再跟自己父母打电话。请你根 据以上情境,设计出两次电话的内容(称呼及部分内容已给出),要求语言简洁明 了。 ①王明给张伟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叔叔(阿姨),我是张伟的同学, ______________ __(以上填写内容不超过 30 字) ②王明给自己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爸爸(妈妈) _______________,(以上 填写内容不超过 15 字)(2006 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情境说话的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
容也不同。一定要说出符合要求的话来。同时,严格注意字数限制。答案如:① 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正在市中心医院等待手术,需2000元钱。②我班同学病 了,我在照顾他。 例3、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06年无锡市中考试 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 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经不再互相瞄准。” 普京总统说:“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猎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远 离人群,是最安全的。” 答 解析:这是一道别具匠心的口语交际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听”的能力,要 理解言外之意,解答这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意思。不用武器,意味着不要战争,要 和平。可这样回答:“和平”应成为今后政治对话的主旋律。(或“和平对话,远 离战争”;“要和平,不要战争” 例4、语文科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 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 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不超 过60字) (2006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此题的考点是口语交际中的“劝说”,劝说最 基本的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 点:①要注意对象和场合,做到语言表达的得体;②要做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 ③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答案示例:《三国演义》确实是 本好书,但如果在课堂上偷偷地看,既影响课堂学习,又使阅读乐趣大打折扣, 何不课后才看呢? 第二大板块的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部分。文言文阅读除 了熟练掌握课内基本篇目外,还要做适当的课外阅读。 【古文阅读】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 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①月不雨,民 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 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②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 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注①弥:整②忭:欢庆。 (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 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既而弥月不雨( 8.下列句子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名之者谁吾以之名吾亭 B.而不知人之乐而凿池其南
5 容也不同。一定要说出符合要求的话来。同时,严格注意字数限制。答案如:① 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正在市中心医院等待手术,需 2000 元钱。②我班同学病 了,我在照顾他。 例 3、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06 年无锡市中考试 题) 2002 年 5 月 24 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 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经不再互相瞄准。” 普京总统说:“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猎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远 离人群,是最安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别具匠心的口语交际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听”的能力,要 理解言外之意,解答这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意思。不用武器,意味着不要战争,要 和平。可这样回答:“和平”应成为今后政治对话的主旋律。(或“和平对话,远 离战争”;“要和平,不要战争”) 例 4、语文科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 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 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不超 过 60 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6 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此题的考点是口语交际中的“劝说”,劝说最 基本的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 点:①要注意对象和场合,做到语言表达的得体;②要做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 ③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答案示例:《三国演义》确实是 一本好书,但如果在课堂上偷偷地看,既影响课堂学习,又使阅读乐趣大打折扣, 何不课后才看呢? 第二大板块的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部分。文言文阅读除 了熟练掌握课内基本篇目外,还要做适当的课外阅读。 【古文阅读】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 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①月不雨,民 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 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②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 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注①弥:整 ②忭:欢庆。 (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 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②既而弥月不雨.( ) 8.下列句子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名.之者谁 吾以之名.吾亭 B.而.不知人之乐 而.凿池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