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3H野鼠色近交系小鼠。1920年白化 雌鼠与乳腺肿瘤髙发DBA系雄鼠杂交,再 经近交培育而获得。C3H/He于1985年引入 中国。主要特性:乳腺癌发病率高,6-10 月龄雌鼠乳腺癟自然发生率达85-100%, 14月龄肝癌发生率为85%。补体活性高, 干扰素产量低。血液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高 雄鼠对氨气、氯仿、松节油等甚为敏感, 死亡率高。对狂犬病毒敏感,对炭疽杆菌 有抵抗力。仔鼠易感染下痢。主要用于肿 瘤学、生理学、核医学和免疫学的研究
3. C3H 野鼠色近交系小鼠。1920年白化 雌鼠与乳腺肿瘤高发DBA系雄鼠杂交,再 经近交培育而获得。C3H/He于1985年引入 中国。主要特性:乳腺癌发病率高,6--10 月龄雌鼠乳腺癌自然发生率达85--100%, 14月龄肝癌发生率为85%。补体活性高, 干扰素产量低。血液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高, 雄鼠对氨气、氯仿、松节油等甚为敏感, 死亡率高。对狂犬病毒敏感,对炭疽杆菌 有抵抗力。仔鼠易感染下痢。主要用于肿 瘤学、生理学、核医学和免疫学的研究
4.DBA淡棕色近交系小鼠。1909年在毛色分离 实验中建立,为最古老的近交系小鼠。1929年在 亚系间进行杂交,建立了两个亚系:DBAl DBA2。DBA1于1977年引入我国,DBA2系于 1985年引入我国 DBAl系主要特征:抗DBA2系所生长的 瘤株;P534瘤株的生长率为50%;一年以上雌鼠 乳腺癟发生率为75%;对结核菌敏感
4. DBA 淡棕色近交系小鼠。1909年在毛色分离 实验中建立,为最古老的近交系小鼠。1929年在 亚系间进行杂交,建立了两个亚系:DBA/1、 DBA/2。DBA/1于1977年引入我国,DBA/2系于 1985年引入我国。 DBA/1系主要特征:抗DBA/2系所生长的 瘤株;P1534瘤株的生长率为50%;一年以上雌鼠 乳腺癌发生率为75%;对结核菌敏感
DBA2系主要特征:对大部分DBA/1 系的瘤株有抗性,但黑色素瘤S-91在两亚 系小鼠中均能生长;自发淋巴瘤;雌鼠乳 腺肿瘤发生率为,繁殖鼠66%,处女鼠3%: 36日龄小鼠听源性癫痫发作为100%,55 日龄后为5%;血压较低,心脏有钙质沉 者;嗜酒精性低;红细胞计数高。主要用 于肿瘤学、遗传学和免疫学
DBA/2系主要特征:对大部分DBA/1 系的瘤株有抗性,但黑色素瘤S-91在两亚 系小鼠中均能生长;自发淋巴瘤;雌鼠乳 腺肿瘤发生率为,繁殖鼠66%,处女鼠3%; 36日龄小鼠听源性癫痫发作为100%,55 日龄后为5%;血压较低,心脏有钙质沉 者;嗜酒精性低;红细胞计数高。主要用 于肿瘤学、遗传学和免疫学
5TA1和TA2白色近交系小鼠。1955年天津医学 院培育TA1,1963年培育TA2。1985年被国际小 鼠遗传命名委员会承认。主要特性:TA1系为自 发低乳腺癌系,TA2为自发高乳腺癌系,主要用 于乳腺肿瘤的研究。 6.615深褐色近交系小鼠。1961年中国医学科学 院血液病研究所用KM种小鼠雌鼠与苏联引进的 C5BL雄鼠杂交,尔后又作近交培育而成。1985 年被国际小鼠遗传命名委员会承认。主要特性: 8月令后出现衰老现象;自发肿瘤发生率、低白 血病、低乳腺癌、髙肺腺癌;对津638白血病病 毒敏感。主要用于白血病等的研究
5. TA1和TA2白色近交系小鼠。1955年天津医学 院培育TA1,1963年培育TA2。1985年被国际小 鼠遗传命名委员会承认。主要特性:TA1系为自 发低乳腺癌系,TA2为自发高乳腺癌系,主要用 于乳腺肿瘤的研究。 6. 615深褐色近交系小鼠。1961年中国医学科学 院血液病研究所用KM种小鼠雌鼠与苏联引进的 C57BL雄鼠杂交,尔后又作近交培育而成。1985 年被国际小鼠遗传命名委员会承认。主要特性: 8月令后出现衰老现象;自发肿瘤发生率、低白 血病、低乳腺癌、高肺腺癌;对津638白血病病 毒敏感。主要用于白血病等的研究
(二).封闭群 1.昆明小鼠(KM)白色封闭群小鼠。1926年 在美国先培育成瑞士小鼠,1946年我国从印度 将瑞士小鼠引入昆明,1952年从昆明引入北京 生物制品研究所,1954年推广到全国。主要特 性:繁殖率和成活率高,抗病力和适应性很强。 雌鼠乳腺肿瘤发生率为25%广泛用于药理 毒理、病毒和细菌学的研究,以及生物制品和 药品的检定
(二).封闭群 1. 昆明小鼠(KM)白色封闭群小鼠。1926年 在美国先培育成瑞士小鼠,1946年我国从印度 将瑞士小鼠引入昆明,1952年从昆明引入北京 生物制品研究所,1954年推广到全国。主要特 性:繁殖率和成活率高,抗病力和适应性很强。 雌鼠乳腺肿瘤发生率为25%。广泛用于药理、 毒理、病毒和细菌学的研究,以及生物制品和 药品的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