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二、理解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证据。议论 文的论据有两类: 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 的统计数字来充当,叫事实论据; 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原理、定律、格言、 谚语等,叫道理论据。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 的关系。阅读议论文,不仅要弄清论据的类型, 而且要弄清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看看论据证明 了什么论点,两者是否一致。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成功》泉港民族中学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证据。议论 文的论据有两类: 一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 的统计数字来充当,叫事实论据; 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原理、定律、格言、 谚语等,叫道理论据。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 的关系。阅读议论文,不仅要弄清论据的类型, 而且要弄清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看看论据证明 了什么论点,两者是否一致。 二、理解论据 文学常识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成功》 泉港民族中学 6
文学常识 三、分析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举例论证 主要道理论证 论证对比论证 方法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成功》泉港民族中学 7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三、分析论证方法 主要 论证 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文学常识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成功》 泉港民族中学 7
文学常识 四、揣摩议论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概括性、严密性的特点。 所谓“概括性”就是运用比较概括、抽象的词语,尤其 是列举事实论据时,只需紧扣论点概述主要事实就行,无需 详细描述。 所谓“严密性”是指议论语言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 击,如《多一些宽容》文末有这么一段:“我们所讲的宽容 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 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相互 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决不 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 关系。朋友,你说呢?”即是针对观点,做补充论述,使论 述全面而严密,无懈可击。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成功》泉港民族中学 8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概括性、严密性的特点。 所谓“概括性”就是运用比较概括、抽象的词语,尤其 是列举事实论据时,只需紧扣论点概述主要事实就行,无需 详细描述。 所谓“严密性”是指议论语言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 击,如《多一些宽容》文末有这么一段:“我们所讲的宽容 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 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相互 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决不 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 关系。朋友,你说呢?”即是针对观点,做补充论述,使论 述全面而严密,无懈可击。 四、揣摩议论语言 文学常识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成功》 泉港民族中学 8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 作者介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 作家。生于山东,家境贫寒。在叔父 的接济下,季羡林在济南读完了中学 。中学毕业,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 和清华。1930年初入清华大学,亲身 沐浴郑振铎、陈寅恪等先贤的教诲, 博览群书,攻读梵文,大有“登泰山 而小天下”之感。大学毕业后,季羡 林回济南中学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 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 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 罗文,走上东方文学研究道路。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成功》泉港民族中学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 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 作家。生于山东,家境贫寒。在叔父 的接济下,季羡林在济南读完了中学 。中学毕业,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 和清华。1930年初入清华大学,亲身 沐浴郑振铎、陈寅恪等先贤的教诲, 博览群书,攻读梵文,大有“登泰山 而小天下”之感。大学毕业后,季羡 林回济南中学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 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 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 罗文,走上东方文学研究道路。 作者简介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成功》 泉港民族中学 9
作者简介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到阔别十年的故 土,任北大教授,兼职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文 革”浩劫,受游街批斗,历经磨难。但他随缘雅化 似乎超尘脱俗,利用看门、收发信件、吃饭、走路 等空隙研读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并耗时十年将 其译成汉语,8大册,9万行,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 了巨大贡献,季羡林也因此享誉海内外。进入古稀 之年后,他依然故我,“咬定青山不放松”,潜心 研究,勤奋写作,著作等身,学术生命进入黄金时 期。2006年9月26日,95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成为 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被称为“国 学大师”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成功》泉港民族中学 10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到阔别十年的故 土,任北大教授,兼职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文 革”浩劫,受游街批斗,历经磨难。但他随缘雅化, 似乎超尘脱俗,利用看门、收发信件、吃饭、走路 等空隙研读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并耗时十年将 其译成汉语,8大册,9万行,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 了巨大贡献,季羡林也因此享誉海内外。进入古稀 之年后,他依然故我,“咬定青山不放松”,潜心 研究,勤奋写作,著作等身,学术生命进入黄金时 期。 2006年9月26日,95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成为 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被称为“国 学大师” 。 作者简介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成功》 泉港民族中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