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倩》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检测 编稿老师:袁海萍审稿老师:李家声责编:徐冬杰 一、学习要点 (一)读对联,了解蒲松龄。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1、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幼聪慧好 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 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 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并不断修改增补 2、认真阅读下面文段,体会其中滋味。 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每 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 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倗,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 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 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序》(节选) 【注释】: (1)长命不犹:长大成人后命运不好。不犹,不如别人 (2)笔墨之耕耘:犹谓卖文度日。 (3)萧条似钵:像托钵和尚一样清贫 (4)面壁人:佛教禅宗祖师达摩来中国,面壁而坐九年。此处泛指佛僧 (5)有漏根因:佛家语,谓未断绝尘缘,归于寂空。 (6)人天之果,即行善者得到的果报 ⑦)藩溷(hun)之花:《梁书·范缜传》:“缜在齐世尝侍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佛, 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 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 于粪溷之侧。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溷,粪坑。这里是借以自喻 (8)六道:佛教语,六样轮回去处
《聂小倩》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检测 编稿老师:袁海萍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 编: 徐冬杰 一、学习要点 (一)读对联,了解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1、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幼聪慧好 学,19 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 省试不第,直至 71 岁时才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 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并不断修改增补。 2、认真阅读下面文段,体会其中滋味。 少羸多病,长命不犹(1)。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2),则萧条似钵(3)。每 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4)? 盖有漏根因(5),未结人天之果(6);而随风荡堕,竟 成藩溷之花(7)。茫茫六道(8),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9),灯昏欲蕊(10);萧斋瑟瑟,案 冷疑冰。集腋为裘(11),妄续幽冥之录(12);浮白载笔(13),仅成孤愤之书(14)。寄托如此,亦足 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15),偎阑自热(16)。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17)? ——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序》(节选) 【注释】: (1)长命不犹:长大成人后命运不好。不犹,不如别人。 (2)笔墨之耕耘:犹谓卖文度日。 (3)萧条似钵:像托钵和尚一样清贫。 (4)面壁人:佛教禅宗祖师达摩来中国,面壁而坐九年。此处泛指佛僧。 (5)有漏根因:佛家语,谓未断绝尘缘,归于寂空。 (6)人天之果,即行善者得到的果报。 (7)藩溷(hùn)之花:《梁书·范缜传》:“缜在齐世尝侍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佛, 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 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 于粪溷之侧。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溷,粪坑。这里是借以自喻。 (8)六道:佛教语,六样轮回去处
9)荧荧:烛光微弱貌。(10)蕊:指灯油将尽,灯芯结花 (11)腋:指狐腋下毛皮。裘,皮袍 (12)幽冥之录:南朝刘义庆著《幽冥录》,记神鬼怪异事。这里泛指志怪小说 (13)浮白:本义为罚满饮一杯酒。浮,旧时行酒令罚酒之称,后指满饮。白,古代罚酒 用的杯子。后以“浮白”泛指饮酒。 (14)孤愤之书:战国韩非著有《孤愤》。《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索引云:“孤愤,愤 孤直不容于时也。”此指代(聊斋志异》。 (15)吊月:望月哀伤。 (16)阑:栏干。 (17)青林黑塞:语本杜甫《梦李白二首》:“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比喻冥冥中。 (二)了解《聊斋志异》其书:画鬼画狐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40岁左右基本完成。“聊斋”是他书斋的名 字,“志异”是说记载的全是奇闻轶事。书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极大部分以狐仙 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 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聊斋 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文佳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 国出版。《聊斋志异》多描写妖狐鬼神的奇特怪异故事,但与其前的任何志怪书不同,作者 是借鬼神世界影射人间生活及社会现实。其作品充满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中不少作品是 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还有揭露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弊端和追求 爱情的内容。 思想内容“孤愤之书”: 1、揭露和抨击黑暗的社会政治,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精神。《席方平》《梦狼》 《红玉》《促织》 2、暴露和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端:《叶生》《王子安》《司文郎》《考弊司》。 3、蔑视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赞美婚姻自由,歌颂纯真爱情。 (1)《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包含着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深刻的社会内容。《婴宁》: 喜剧性。表现他对世俗婚姻的不满。《晩霞》:悲剧性。批判破坏爱情的封建势力。 (2)《聊斋志异》中提出了新的爱情观。真心至情观,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阿宝》 笔笔写“痴”,字字关“情 (3)塑造了许多“情痴”、“情种”的男性形象和理想的女性形象,如《婴宁》中的王 子服,《青凤》中的耿去病,《阿宝》中的孙子楚等。女性形象:如《小翠》中的小翠所表 现出来的妇女的独立人格,《宦娘》中的宦娘表现出来的妇女的高尚品格等
(9)荧荧:烛光微弱貌。(1O)蕊:指灯油将尽,灯芯结花。 (11)腋:指狐腋下毛皮。裘,皮袍。 (12)幽冥之录:南朝刘义庆著《幽冥录》,记神鬼怪异事。这里泛指志怪小说。 (13)浮白:本义为罚满饮一杯酒。浮,旧时行酒令罚酒之称,后指满饮。白,古代罚酒 用的杯子。后以“浮白”泛指饮酒。 (14)孤愤之书:战国韩非著有《孤愤》。《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索引云:“孤愤,愤 孤直不容于时也。”此指代((聊斋志异》。 (15)吊月:望月哀伤。 (16)阑:栏干。 (17)青林黑塞:语本杜甫《梦李白二首》:“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比喻冥冥中。 (二)了解《聊斋志异》其书:画鬼画狐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 20 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40 岁左右基本完成。“聊斋”是他书斋的名 字,“志异”是说记载的全是奇闻轶事。书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极大部分以狐仙 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 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聊斋 志异》8 卷 491 篇约 40 余万字,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文佳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 国出版。《聊斋志异》多描写妖狐鬼神的奇特怪异故事,但与其前的任何志怪书不同,作者 是借鬼神世界影射人间生活及社会现实。其作品充满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中不少作品是 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还有揭露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弊端和追求 爱情的内容。 思想内容“孤愤之书”: 1、揭露和抨击黑暗的社会政治,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精神。《席方平》《梦狼》 《红玉》《促织》。 2、暴露和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端:《叶生》《王子安》《司文郎》《考弊司》。 3、蔑视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赞美婚姻自由,歌颂纯真爱情。 (1)《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包含着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深刻的社会内容。《婴宁》: 喜剧性。表现他对世俗婚姻的不满。《晚霞》:悲剧性。批判破坏爱情的封建势力。 (2)《聊斋志异》中提出了新的爱情观。真心至情观,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阿宝》 笔笔写“痴”,字字关“情”。 (3)塑造了许多“情痴”、“情种”的男性形象和理想的女性形象,如《婴宁》中的王 子服,《青凤》中的耿去病,《阿宝》中的孙子楚等。女性形象:如《小翠》中的小翠所表 现出来的妇女的独立人格,《宦娘》中的宦娘表现出来的妇女的高尚品格等
4、从不同的角度对当时的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反映,带有道德训诚意义,表达美好愿望 的作品。如《劳山道士》、《画皮》等 能力训练检测 1.下列加红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逡巡(qn 天殂(zu) 箧囊(qie) 魑魅(1) 衣衾(qin) 媵御(ying) 审谛(di) C.尸饔(yong) 央浼(mi) 颦蹙(cu) 封诰(hao) D.筵席(yan) 缄默(jian) 怊怅(chao) 攫拿(jue) 2.对下列加红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然蓬蒿没人,似绝行踪 行踪:行动的踪迹 B.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 威胁:威逼胁迫 C.从容出门,涉阶而没 从容:慢腾腾地 D.妾受生气已久,当不复畏 生气:活人的气息 3.下列句子中加红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遂散步以待僧归 ②向道途中不奉见者,良以此故 B.①庶不见凌于雄鬼 ②母隐有纳女意,然恐于子不利 C.①急起审顾,则北院女子也 ②回顾,则小倩也 ①辞使归寝,不为设床褥 ②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倘肯囊妾朽骨 A.意甚乐其幽杳 B.宁大奇之,因起问之 C.室有剑气畏人 D.果有白杨,乌巢其颠 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红字的含义 1)寺中殿塔壮丽,然蓬蒿没人 2)阶下有巨池,野藕已花 3)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
4、从不同的角度对当时的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反映,带有道德训诫意义,表达美好愿望 的作品。 如《劳山道士》、《画皮》等。 二、能力训练检测 1.下列加红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墙隅(yú) 逡巡(qūn) 夭殂(zú) 箧囊(qiè) B.魑魅(lí) 衣衾(qīn) 媵御(yìng) 审谛(dì) C.尸饔(yōng) 央浼(měi) 颦蹙(cù) 封诰(hào) D.筵席(yán) 缄默(jiān) 怊怅(chāo) 攫拿(jué) 2.对下列加红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蓬蒿没人,似绝行踪 行踪:行动的踪迹 B.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 威胁:威逼胁迫 C.从容出门,涉阶而没 从容:慢腾腾地 D.妾受生气已久,当不复畏 生气:活人的气息 3.下列句子中加红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遂散步以待僧归 ②向道途中不奉见者,良以此故 B.①庶不见凌于雄鬼 ②母隐有纳女意,然恐于子不利 C.①急起审顾,则北院女子也 ②回顾,则小倩也 D.①辞使归寝,不为设床褥 ②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倘肯囊妾朽骨 A.意甚乐其幽杳 B.宁大奇之,因起问之 C.室有剑气畏人 D.果有白杨,乌巢其颠 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红字的含义。 1)寺中殿塔壮丽,然蓬蒿没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2)阶下有巨池,野藕已花 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 ____________________
4)支板作几,为久客计 5)又一媪衣<黑曷>(左右结构)绯 6)觉有人至寝所,急起审顾 7)二者,凡以投时好耳 8)要有微衷,难以遽白 9)此剑袋也,宝藏可远魑魅 10)于是益厚重燕 11)宁斋临野,因营坟葬诸斋外 12)嘱坐少待,先入白母 13)蒙公子露覆,泽被发肤 14)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 15)借博封诰,以光泉壤 附参考答案: 1.答案:D A.天殂(cu) B.魑魅(chi) C.封诰(gdo) 2.答案:A行踪:行人出入的踪迹。 3.答案:C表发现,“原来是”。 A.①连词,来;②介词,因为 B.①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和“见”连用表被动:②介词,对。 D.①介词,给;②介词,被。 4.D例句和此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A.形容词作动词,“喜欢”。 B.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之为奇。 C.使动用法,“使人畏惧。” 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红字的含义。 1)没,高出,埋没 2)花,名词作东西,开花 3)启,打开 4)客,名词作动词,客居。 5)衣,动词,穿。 6)审,仔细,周密。 7)投,迎合。 8)要,总之。 9)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远离
4)支板作几,为久客计 ____________________ 5)又一媪衣<黑曷>(左右结构)绯 ____________________ 6)觉有人至寝所,急起审顾 ____________________ 7)二者,凡以投时好耳 ____________________ 8)要有微衷,难以遽白 ____________________ 9)此剑袋也,宝藏可远魑魅 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于是益厚重燕 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宁斋临野,因营坟葬诸斋外 ____________________ 12)嘱坐少待,先入白母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蒙公子露覆,泽被发肤 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 ____________________ 15)借博封诰,以光泉壤 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答案:D A.夭殂(cú) B.魑魅(chī) C.封诰(gào) 2.答案:A 行踪:行人出入的踪迹。 3.答案:C 表发现,“原来是”。 A.①连词,来;②介词,因为。 B.①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和“见”连用表被动;②介词,对。 D.①介词,给;②介词,被。 4.D 例句和此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A.形容词作动词,“喜欢”。 B.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之为奇。” C.使动用法,“使人畏惧。” 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红字的含义。 1)没,高出,埋没。 2)花,名词作东西,开花。 3)启,打开。 4)客,名词作动词,客居。 5)衣,动词,穿。 6)审,仔细,周密。 7)投,迎合。 8)要,总之。 9)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远离
10)厚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重视,推重 11)营,建造 12)白,禀靠。 13)被,覆盖,引申为惠及 14)志,心意。 15)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光耀、荣耀 作文推荐 老舍先生,您好 高一(11)蒋晨鸽 金灿灿的阳光直射到地面上,没有一丝风,我平静地享受着上天的恩惠,乘着111路汽 车,驶向老舍纪念馆 重逢 这是我第二次站在这个地方,对面坐落着的是老舍故居。回想起第一次来这里的情 至今还很惭愧。那是一次功利性的参观,为的只是完成作业。也许那时也怀有憧憬,怀有敬 仰,但如今当我再一次站在这里,我的心中升起的却是无限的敬畏。 跨过门槛,进入小院,一切都是老样子,没有丝毫改变。我没有按部就班地走入展厅 (那里的资料我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是径直进入了老舍曾经住过的房间。阳光透过玻璃, 静静地落在沙发上,没能激起一点涟漪,发岀一丝声响。屋里静得出奇,甚至看不见灰尘在 阳光下四处飞扬。玻璃窗对面的一切都仿佛凝固一般,整个空间停留在过去,就停在老舍离 开的那一刻。我在这头,老舍在那头,只有怀念冲破空间与时间的束缚,飞到已随老舍生命 消失的太平湖旁 老舍所写的书籍被人为摆放在沙发上,床上放了一副扑克牌,茶杯、眼镜、钢笔、墨水 瓶、烟灰缸……则整齐地码放在桌子上。在这宽不足两米的桌子旁,《龙须沟》被赋予了情 感,《荼馆》増添了百味,玩味了《正红旗下》的嬉笑怒骂,也平添了它未被完成的伤悲, 这是缩影,老北京的缩影。老舍将整个北平放进脑中,闭上眼,百姓们的一举一动全都栩栩 如生。他曾是小人物,所以他懂得小人物的处世哲学,他曾有着特殊的经历,所以他懂在历 史更替轮回中的挣扎与痛苦。娼妓、车夫,手工业工人、商贩、下等艺人……这些都是老舍 所关注的,这些曾经填充他童年的元素全都成为了他书中的灵魂。老舍的眼睛不停地注视着 社会,而他的笔在努力赶上眼前的奔波。北平是百态人生的舞台,北平更是老舍笔下的舞台 他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揉进书卷中,翻开书页,人物却是永远那么鲜活、立体,不矫揉造 作,也不枯燥无味。 老舍曾经说:“我只有一只笔,这支笔是我的本钱,也是我的抗敌武器……我由青岛跑 到济南,由济南跑到武汉,而后跑到重庆,这是流亡,是酸楚,是贫寒,是兴奋,是抗敌 也就是八方风雨。”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老舍一直用他的笔战斗着,他很少像鲁迅
10)厚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重视,推重。 11)营,建造。 12)白,禀靠。 13)被,覆盖,引申为惠及。 14)志,心意。 15)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光耀、荣耀。 作文推荐 老舍先生,您好 高一(11) 蒋晨鸽 金灿灿的阳光直射到地面上,没有一丝风,我平静地享受着上天的恩惠,乘着 111 路汽 车,驶向老舍纪念馆。 重逢 这是我第二次站在这个地方,对面坐落着的是老舍故居。回想起第一次来这里的情况, 至今还很惭愧。那是一次功利性的参观,为的只是完成作业。也许那时也怀有憧憬,怀有敬 仰,但如今当我再一次站在这里,我的心中升起的却是无限的敬畏。 跨过门槛,进入小院,一切都是老样子,没有丝毫改变。我没有按部就班地走入展厅一 (那里的资料我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是径直进入了老舍曾经住过的房间。阳光透过玻璃, 静静地落在沙发上,没能激起一点涟漪,发出一丝声响。屋里静得出奇,甚至看不见灰尘在 阳光下四处飞扬。玻璃窗对面的一切都仿佛凝固一般,整个空间停留在过去,就停在老舍离 开的那一刻。我在这头,老舍在那头,只有怀念冲破空间与时间的束缚,飞到已随老舍生命 消失的太平湖旁。 老舍所写的书籍被人为摆放在沙发上,床上放了一副扑克牌,茶杯、眼镜、钢笔、墨水 瓶、烟灰缸……则整齐地码放在桌子上。在这宽不足两米的桌子旁,《龙须沟》被赋予了情 感,《茶馆》增添了百味,玩味了《正红旗下》的嬉笑怒骂,也平添了它未被完成的伤悲。 这是缩影,老北京的缩影。老舍将整个北平放进脑中,闭上眼,百姓们的一举一动全都栩栩 如生。他曾是小人物,所以他懂得小人物的处世哲学,他曾有着特殊的经历,所以他懂在历 史更替轮回中的挣扎与痛苦。娼妓、车夫,手工业工人、商贩、下等艺人……这些都是老舍 所关注的,这些曾经填充他童年的元素全都成为了他书中的灵魂。老舍的眼睛不停地注视着 社会,而他的笔在努力赶上眼前的奔波。北平是百态人生的舞台,北平更是老舍笔下的舞台, 他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揉进书卷中,翻开书页,人物却是永远那么鲜活、立体,不矫揉造 作,也不枯燥无味。 老舍曾经说:“我只有一只笔,这支笔是我的本钱,也是我的抗敌武器……我由青岛跑 到济南,由济南跑到武汉,而后跑到重庆,这是流亡,是酸楚,是贫寒,是兴奋,是抗敌, 也就是八方风雨。”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老舍一直用他的笔战斗着,他很少像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