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热程度的判断(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低热:37.3-380°C; ●中度热:38.1-39.0℃; 高热:39.1-41.0℃; °超高热:41.0°以上
⚫ 2. 发热程度的判断(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 低热:37.3—38.0℃; ⚫ 中度热:38.1—39.0 ℃; ⚫ 高热:39.1—41.0 ℃; ⚫ 超高热:41.0 ℃以上
●3.发热过程一般发热包括3期 (1)体温上升期 ●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上升可有两种形式: ●骤升:肺炎球菌肺炎、疟疾 渐升:伤寒 病人表现为:发冷寒战,皮肤苍白、干燥
⚫ 3.发热过程 一般发热包括3期 ⚫ (1)体温上升期 ⚫ 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 ⚫ 体温上升可有两种形式: ⚫ 骤升:肺炎球菌肺炎、疟疾 ⚫ 渐升:伤寒 ⚫ 病人表现为:发冷寒战,皮肤苍白、干燥
°(2)高热持续期 ●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 ●病人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 燥、呼吸和脉搏加快等
⚫ (2)高热持续期 ⚫ 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 ⚫ 病人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 燥、呼吸和脉搏加快等
°(3)退热期 ●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 至正常的调节水平。 ●病人表现为: ●皮肤潮湿、大量出汗。要注意骤降型病人易 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循环 衰竭、休克症状
⚫ (3)退热期 ⚫ 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 至正常的调节水平。 ⚫ 病人表现为: ⚫ 皮肤潮湿、大量出汗。要注意骤降型病人易 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循环 衰竭、休克症状
°4.常见的热型: 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某些发热性 疾病具有独特的热型,加强观察有助于疾病 的诊断
⚫ 4.常见的热型: ⚫ 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某些发热性 疾病具有独特的热型,加强观察有助于疾病 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