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4.4.2ATM网络 ◆传统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在满足多媒体通信的大 数据量,实时性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缺陷;为了适应多媒体 信息传输,需要一种新型的交换技术,ATM技术正式在这 样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 ◆ATM概念:在通信领域,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表示异步转移模式,即信息分组是异步 传送的。该模式又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方式。 ◆ATM及其相关技术的最早研究工作是在1988年正式由国 际电信联盟推荐其为B-ISDN的信息传递模式,并在1990年 提出的一组建议中将这一推荐正式确认下来。ATM不是由 具体的业务需求所驱动,它完全是为未来宽带综合业务网 而特别开发的技术 26 ynh.cxh @ustc.edu.cn
{ynh,cxh}@ustc.edu.cn 4.4.2 ATM网络 传统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在满足多媒体通信的大 数据量 , 实时性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缺陷;为了适应多媒体 信息传输,需要一种新型的交换技术,ATM技术正式在这 样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 ATM概念:在通信领域,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表示异步转移模式,即信息分组是异步 传送的。该模式又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方式。 ATM及其相关技术的最早研究工作是在1988年正式由国 际电信联盟推荐其为B-ISDN的信息传递模式,并在1990年 提出的一组建议中将这一推荐正式确认下来。ATM不是由 具体的业务需求所驱动,它完全是为未来宽带综合业务网 而特别开发的技术 。 26
KC4.4.2ATM网络 ◆ITU-T在L.113建议中定义:ATM是一种异步时分复 用的面向分组的特定的转移模式,这里,“转移”包 含传输和交换。在ATM中,信息转送的基本单元称为 信元(cell)。 ◆ATM网将所发送的信息首先分解成一定长度的信息 块,并在各数据块前装配地址、丢失优先级等控制信 息(称为信元头),形成信元以统计时分复用的方式 传输,当各终端的信息比特流在链路控制中形成为完 整的信元后,就按先到先服务的原则,将信元及时插 入信道中的空闲时隙内,插入的位置无周期性,因此, 这种传送方式是异步传送。 ynh.cxh @ustc.edu.cn
{ynh,cxh}@ustc.edu.cn 4.4.2 ATM网络 ITU-T在I.113建议中定义:ATM是一种异步时分复 用的面向分组的特定的转移模式,这里,“转移”包 含传输和交换。在ATM中,信息转送的基本单元称为 信元(cell)。 ATM网将所发送的信息首先分解成一定长度的信息 块,并在各数据块前装配地址、丢失优先级等控制信 息(称为信元头),形成信元以统计时分复用的方式 传输,当各终端的信息比特流在链路控制中形成为完 整的信元后,就按先到先服务的原则,将信元及时插 入信道中的空闲时隙内,插入的位置无周期性,因此, 这种传送方式是异步传送。 27
KC4.4.2ATM网络 ◆1、ATM的特点 口面向连接的传输机制 ▣以信元(Cell)为信息传输单位 ▣基于ATM交换机的交换式网络 口多种速率接口 口多种服务类型 口高层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异步转移模式ATM不是根据时隙位置来识别信道的,它采用异 步时分(统计时分)方式,利用时隙中的标记来识别信道和完 成信息交换的。因此,ATM中不需要同步信号进行时隙定位, 这就是“异步”的含义。 28 ynh.cxh @ustc.edu.cn
{ynh,cxh}@ustc.edu.cn 4.4.2 ATM网络 1、ATM的特点 面向连接的传输机制 以信元(Cell)为信息传输单位 基于ATM交换机的交换式网络 多种速率接口 多种服务类型 高层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28 异步转移模式ATM不是根据时隙位置来识别信道的,它采用异 步时分(统计时分)方式,利用时隙中的标记来识别信道和完 成信息交换的。因此,ATM中不需要同步信号进行时隙定位, 这就是“异步”的含义
MC 4.4.2ATM网络 2、ATM网络参考模型 ◆ATM网络的目的是给出一套与网络传输的信息类型 无关的网络服务,这些服务是通过ATM参考模型定义 的。如下页图所示,是ATM网络参考模型。这是一个 立体模型,它从水平分为层,从垂直上分为面。 ◆从上面(垂直方向),模型分为3个平面:用户平面; 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 管理平面 控制 平面 用户平面 用户层 信号和 A类 B类 C类 D类 控制 服务 服务 服务 服务 ATM适配层 ATM ATM层 标准 物理层 TC PM 29 ynh.cxh @ustc.edu.cn
{ynh,cxh}@ustc.edu.cn 4.4.2 ATM网络 2、ATM网络参考模型 ATM网络的目的是给出一套与网络传输的信息类型 无关的网络服务,这些服务是通过ATM参考模型定义 的。如下页图所示,是ATM 网络参考模型。这是一个 立体模型,它从水平分为层,从垂直上分为面。 从上面(垂直方向),模型分为3个平面:用户平面; 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 29 信号和 控制 ATM 适配层 ATM 层 物理层 TC PM 控制 平面 用户平面 管理平面 用户层 ATM 标准 A 类 服务 B 类 服务 C 类 服务 D 类 服务
MC 4.4.2ATM网络 2、ATM网络参考模型 ■用户平面:具有分层结构,提供用户所要求的应用、协议和服务; ■控制平面:也具有分层结构,包括呼叫建立、维护以及撤销连接等有关的 功能; ■管理平面:提供层管理和平面管理二部分功能。层管理执行各层实体间的 控制交互管理,平面管理则执行与系统整体有关的管理功能,协调各平面 之间的关系。 ■管理平面执行本地管理功能,无须分层,而用户和控制平面可分为物理层 ATM层、ATM适配层和用户层(高层)。 管理平面 控制 平面 用户平面 用户层 信号和 A类 B类 C类D类 控制 服务 服务 服务服务 ↑ ATM适配层 ATM ATM层 标准 物理层 TC PM 30 ynh.cxh @ustc.edu.cn
{ynh,cxh}@ustc.edu.cn 4.4.2 ATM网络 2、ATM网络参考模型 30 用户平面:具有分层结构,提供用户所要求的应用、协议和服务; 控制平面:也具有分层结构,包括呼叫建立、维护以及撤销连接等有关的 功能; 管理平面:提供层管理和平面管理二部分功能。层管理执行各层实体间的 控制交互管理,平面管理则执行与系统整体有关的管理功能,协调各平面 之间的关系。 管理平面执行本地管理功能,无须分层,而用户和控制平面可分为物理层、 ATM层、ATM适配层和用户层(高层)。 信号和 控制 ATM 适配层 ATM 层 物理层 TC PM 控制 平面 用户平面 管理平面 用户层 ATM 标准 A 类 服务 B 类 服务 C 类 服务 D 类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