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 原子受外界能量的激 E 发,其最外层电子可 更高激发态 能跃迁至不同能级, 因而可能有不同的激 EEE 第一激发念 发态 某态 图2-3原子能量的吸收和 发射示意图
2.1.2 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 ⚫ 原子受外界能量的激 发,其最外层电子可 能跃迁至不同能级, 因 而可能有不同的激 发态 :
21.2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 共振吸收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第一激发态 的几率最多,要吸收一定能量即一定波长的谱线。这 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迁吸收诺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特征谱线: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 故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或者是由 第一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吸收(或辐射)的能量不同的 各种元素的共振线都具有不同的波长。所以元素的共振 线又称为元素的特征谱线 ●共振线是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谱线。原子吸收分析 就是利用处于基态的待测原于蒸气,对从光源发射出的 待测元素的共振线的吸收而进行定量分析
2.1.2 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 ⚫ 共振吸收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第一激发态 的几率最多,要吸收一定能量即一定波长的谱线。这一 由基态到第一激发 态的跃迁吸收诺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 特征谱线: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 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 故不同 元素的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 激发态(或者是由 第一激发态 返回到基态)时吸收(或辐射)的能量不同的 各种元素的共振线都具有不同的波长。所以元素的共振 线又称为元素 的特征谱线 ⚫ 共振线是元 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谱线。原子吸收分析 就是利用处于基态的待测原于蒸气,对从光源发射出的 待测元素的共振线的吸收而进行定量分析
21.2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 若将不同频率的光,通过原于蒸气有一部分光波 吸收,其透过光的强度(即原子吸收了部分共振 线后光的强度)与原子蒸气的宽是服从朗伯定律, 即: 是 式中,I 透过光的强度; 人射光的强度; L 原子蒸气宽度; 原子蒸气对频率为v的光吸收系数
2.1.2 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 ⚫ 若将不同频率的光,通过原于蒸气有一部分光波 吸收,其透过光的强 度(即原子吸收了部分共振 线后光的强度)与原子蒸气的宽是服从朗伯定律, 即:
21.2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 ●吸收线的半宽度:吸收线在中心频率两侧 具有一定的宽度,通常用系数等于极大 值的一半(K。/2)处,吸收线轮廓上两点间 的距离(即两点间的频率差),来表示吸收 线的宽度,称为吸收线的半宽度,以△V表 示。其数量级约为001-01A
2.1.2 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 ⚫ 吸收线的半宽度:吸收线在中心频率两侧 具有一定的宽度,通常用系数等 于极大 值的一半(Ko/2 )处,吸收线轮廓上两点间 的距离(即两点间的频率差),来表示 吸收 线的宽度,称为吸收线的半宽度,以∆v表 示。其数量级约为0.01-0.1Ǻ
21.2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 使谱线变宽的因素: ①谱线的自然宽度 在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谱线仍有一定的宽度。这种宽度 称为自然宽度,它依赖于原子处在激发态的平均寿命, 焘命越短,谱线越,寿命题长,谱线越窄。不同谱 线的自然宽度是不问的,通常在10“A数量级,与谱线 的其它宽度相比要小很多。 谱线的热变宽 又称多普勒变宽。它是因为发射(或吸收)原于在空间作 无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多普勒变宽取决于原子的 原子量、光源强度和语线的波长。待测元素的原子量 越小,温度越高,谱线波长越长,则谱线的热变宽越 大。热变宽对于吸光和发光原于都是存在的。特别是 发光原于的热变宽大大影响原于吸收分析的灵敏度和 准确废,所以应尽可能降低光源灯中的热变宽效
2.1.2 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 ⚫ 使谱线变宽的因素: ① 谱线的自然宽度 在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谱线仍有一定的宽度。这种宽度 称为自然宽度,它依赖于原子处在激发态的平均寿命, 寿命越短,谱线越宽,寿命题长,谱线越窄。不同谱 线的自然宽度是不问的,通常在10“A数量级,与谱线 的其它宽度相比要小很多。 ② 谱线的热变宽 又称多普勒变宽。它是因为发射(或吸收)原于在空间作 无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多普勒变宽取决于原子的 原子量、光源强度和语线的波长。待测元素的原子量 越小,温度越高,谱线波长越长,则谱线的热变宽越 大。热变宽对于吸光和发光原于都是存在的。特别是 发光原于的热变宽大大影响原于吸收分析的灵敏度和 准确废,所以应尽可能降低光源灯中的热变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