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道初中诗词鉴赏题汇总 1《观沧海》 曹操(汉末)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 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的手法 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 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 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和“入”将“海日”和“江春”拟 人化,夜将近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上的春 天已经到来。“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蕴含着时序变 迁、新旧交替的哲理;也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 之情
34 道初中诗词鉴赏题汇总 1《观沧海》 曹 操 (汉末)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 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 虚 景 , 诗 人 借 丰 富 的 想 象 , 描 绘 了 大 海 吞 吐 日 月 、 包 蕴 星 汉 的 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 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2. “海 日 生 残 夜 , 江 春 入 旧 年 。 “生 ”和 “入 ”将 “海 日 ”和 “江 春 ”拟 人 化 , 夜 将 近 未 尽 , 太 阳 已 经 升 起 ; 旧 年 还 没 过 完 , 江 上 的 春 天已经到来。 “日 ”和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蕴含着时序变 迁 、 新 旧 交 替 的 哲 理 ; 也 表 现 时 光 匆 匆 身 在 他 乡 的 游 子 的 思 乡 之情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 面开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 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争”和“啄〃写出 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 和生机。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 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 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 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3.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 面 开 阔 ; 风 平 浪 静 , 一 片 白 帆 高 高 悬 挂 。 是 以小景来衬托大景 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 ”和 “新 ”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 ”和 “啄 ”写 出 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 和生机。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 ”运用想象从植物角 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 “没 ”写出了草刚 刚遮盖马 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3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 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 夕 阳 西 下 , 断 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是一幅羁旅深秋荒郊图,作者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渲染 孤寂愁苦的气氛,表达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 思乡之情。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个对比鲜明的画面,前 者是凄凉的,后者是温馨的田园生活,衬托了游子的孤寂愁苦 的思乡之情。 2.“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主旨句,表达长期漂泊他乡的 游子的思乡之情。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 物加以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 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采用寓情于景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 伤 第三四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 心悲愁,无可排遣,只好把满腔悲愁和对朋友的深切关怀托付 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对朋 友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6《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 析 : 这 是 一 幅 羁 旅 深 秋 荒 郊 图 , 作 者 用 寓 情 于 景 的 手 法 渲 染 孤寂愁苦的气氛,表达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 思乡之情。 1.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是 一 个 对 比 鲜 明 的 画 面 ,前 者 是 凄 凉 的 , 后 者 是 温 馨 的 田 园 生 活 , 衬 托 了 游 子 的 孤 寂 愁 苦 的思乡之情。 2. “断肠人在天涯 ”是点睛之笔,主旨句,表达长期漂泊他乡的 游子的思乡之情。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 物 加 以 描 写 , 渲 染 并 烘 托 了 暮 春 的 特 定 节 令 和 环 境 , 也 象 征 着 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采用寓情于景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 伤 。 第三四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 心 悲 愁 , 无 可 排 遣 , 只 好 把 满 腔 悲 愁 和 对 朋 友 的 深 切 关 怀 托 付 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对朋 友深切 的同情和关怀。 6《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抒发了身在异乡的孤寂情怀和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渴望相 逢的急切心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 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渴望相逢的急切心 情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对这一成语 的理解。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 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 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表达了思念 亲人、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7《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 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写出了朦胧冷清 的月色夜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议论,借古讽今,表面 上写歌女,其实对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统治阶级的 批判,表现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8《浣溪沙》
赏 析 :抒 发 了 身 在 异 乡 的 孤 寂 情 怀 和 对 亲 人 的 思 念 以 及 渴 望 相 逢的急切心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 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渴望相逢的急切心 情 。 成 语 “剪烛西窗 ”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对这一成语 的理解。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 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 花 。他 们 剪 去 蕊 花 ,仍 有 叙 不 完 的 离 情 ,言 不 尽 重 逢 后 的 喜 悦 。 此 时 的 痛 苦 , 与 将 来 的 喜 悦 交 织 一 起 , 时 空 变 换 , 表 达 了 思 念 亲人、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7《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 的 秦 淮 河 水 , 冷 冷 的 月 光 覆 盖 着 水 边 的 沙 岸 , 写 出 了 朦 胧 冷 清 的月色夜景。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议论,借古讽今,表面 上 写 歌 女 , 其 实 对 不 顾 国 家 艰 难 , 只 顾 自 己 享 乐 的 统 治 阶 级 的 批判,表现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 8《浣溪沙》
晏殊 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 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 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即景抒情,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挡,花开花落 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 所以说似曾相似。写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和物 是人非孤独寂寞之感,透露出好景不长的惋惜,青春易逝的感 伤。被称为天下奇偶。 9《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1.赏析“阴阳割昏晓”。 本句写近望之势,“割″字拟人手法,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 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显出泰山遮天蔽日,突出了泰山的 雄伟高大的气势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 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 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表达 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 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 可 奈 何 花 落 去 ,似 曾 相 识 燕 归 来 ”已 成 为 千 古 名 句 ,谈 谈 你 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即 景 抒 情 , 一 切 必 然 要 消 逝 的 美 好 事 物 都 无 法 阻 挡 , 花 开 花 落 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 所以说似曾相似。写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和物 是人非孤独寂寞之感,透露出好景不长的惋惜,青春易逝的感 伤。被称为天下奇偶。 9《 望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1 .赏 析 “阴阳割昏晓 ”。 本句写近望之势, “割 ”字拟人手法,用的新奇有力,仿佛 “昏 ” 和 “晓 ”是泰山割开来的,显出泰山遮天蔽日, 突出了泰山的 雄伟高大的气势。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 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站 得 高 , 看 得 远 ; 只 有 登 上 绝 顶 才 能 俯 视 一 切 ; 只 有 努 力 战 胜 困 难 , 才 能 享 受 成 功 后 的 自 豪 与 喜 悦 ( 答 出 一 点 即 可 ) ; 表 达 了诗人不怕 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