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负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 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 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拔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 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c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C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c要低) 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C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 一个在0C以上,一个在0C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C,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 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 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C也就是+4C。(板书)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 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C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 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 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 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
11 第一单元 负数 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 0 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 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 200 米(向后走 200 米)③电梯上升 15 层(下降 15 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 500 元(取出了 500 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 20 分(扣了 20 分)。 ③10 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 500 元。(亏了 500 元)。④零上 10 摄式度(零下 10 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 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 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 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 小格呢?10 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 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 0,表示 0 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 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 0℃要高,是零上 4 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 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 0℃要低) 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 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 0 度低,是零下 4 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 一个在 0℃以上,一个在 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 0℃高,是零上 4 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 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 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 也可以直接写成 4,把正号省 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 4℃也就是+4℃。(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 0℃低,是零下 4 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 4 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 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 4 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 0℃为界线,用象+4 或 4 这些数可以来表示 零上温度,用-4 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 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 第 2 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 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
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 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 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 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 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 (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C为界限线,0C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 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 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 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 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 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 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 85.6
12 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 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 8844.43 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155 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 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 米或 8844.43 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 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 米或 8844.43 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 米这样的数可以 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 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 也可以写成 8844.43 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 到底归于哪一类? (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 0 可以分在 4 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 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 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 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 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 等这样的数叫做 正数;象-4、-155 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 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 2、3 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 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 800 元记作-800;存入了 1200 元记作 1200 元, 还可以记作+1200 元) (2)电梯:这里的 1 和-1 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 1 或+1 来表示,-1 就表示地下 一层)。老师现在要到 33 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 3 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 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 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3 1 + 7 4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晩,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新授: (一)教学例3 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 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 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 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一单元负数:认识负数说课稿 教材 (一)说教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 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 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 是负数
13 2、如果+20%表示增加 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 2 摄氏度下降了 7 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 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 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 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 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 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 0 起往右依次是?从 0 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 1.5 和-1.5 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 和-1.5 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 1、2 题。 (二)教学例 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 在-6 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 0 小,正数比 0 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 3 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 4、5 题。 2、练习一第 6 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 0m 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 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 0 小,正数比 0 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一单元 负数:认识负数 说课稿 一、教材 (一)说教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 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 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 是负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 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生活情境中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说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 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 这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教具准备 课件 、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 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采用了同桌合作形式组织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游戏导入一一引出负数; 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一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一一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 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巧设情境、游戏导入一一引出负数。 课的开始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反反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向前走 向后退、向上看一一向下看、电梯上升15层一一下降15层、存了500元一一取出500元、零上10摄氏度一一零下1 0摄氏度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 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体验内化、探求新知一一认识负数。 1、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游戏之后,利用 课件出示几组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然后抛出“学生自己思考,用数学的方法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样一个具有挑战 性的问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引出负数的意义。再利用课件出示生活 中正、负数的运用(存折),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以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负数的 认识 2、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出示温度计,提出问题: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5℃ 和5℃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要在温度计上快速找出指定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 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 用负数表示。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 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给数找家,巩固所学知识 3、利用课件介绍负数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再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 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一一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 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 了三种练习: 1、温度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零上用正数表示,零下用负数表示
14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 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生活情境中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说教学理念 :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 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 这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教具准备: 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 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采用了同桌合作形式组织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游戏导入——引出负数; 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 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巧设情境、游戏导入——引出负数。 课的开始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反反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向前走―― 向后退、向上看——向下看、电梯上升 15 层——下降 15 层、存了 500 元――取出 500 元、零上 10 摄氏度——零下 1 0 摄氏度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 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1、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游戏之后,利用 课件出示几组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然后抛出“学生自己思考,用数学的方法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样一个具有挑战 性的问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引出负数的意义。再利用课件出示生活 中正、负数的运用(存折),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以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负数的 认识。 2、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出示温度计,提出问题: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5℃ 和 5℃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要在温度计上快速找出指定温度,首先要确定 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 0 刻度 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 用负数表示。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 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给数找家,巩固所学知识。 3、利用课件介绍负数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再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 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 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 了三种练习: 1、温度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零上用正数表示,零下用负数表示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 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 表示。 3.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六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一一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 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 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 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 标落实到位 第一单元负数:认识负数说课稿二 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 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 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 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 得关注的问题 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 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适时加入初一学习数轴初步知识,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为此,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 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岀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
15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 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 表示。 3.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六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 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 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 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 标落实到位。 第一单元 负数:认识负数 说课稿二 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 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 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 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 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 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适时加入初一学习数轴初步知识,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为此,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 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 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