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动物病理学 程编号VT311 茧文名称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误 总学时 理论学刷 实骏学时工 动物解刻学动物生理兴 学分 预修课程 学、微生物学、动物组织与胚 适用对象 动物健康强化班 动物病理学通过观察和分析患病机体的代谢、机能和形态变化,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 发生及发抑律。为车的诊新和防治提 学的理论依燕。主要内容包括各 课程简介 、细和组织的提伤 话应终钉 ,炎症、肿等:系统 病理如心脏、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基本病理过程的病理生理学,如应激 与疾病、发热、缺氧、水与电介质代谢障碍、酸碱平衡障得、休克、DIC、黄痘等。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学习本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疾病观,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 习临味 发生马 作学酒过观 提供科与 可能 损伤 现的 机能的 综合分析问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实践合计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 细胞与组织的退行性变化 第四章 细胞和组织的进行性变化 第五章 谈建 5 第六章 肿瘤 4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获病病理 2 第八章 浩血系统疾病病理 第九意 弹吸系续病理 第十音 消化系转安理 2 第十音 彩尿系钻城理 第十一音 神经系统病理 第十二音 应漂与疾病 第十四意 发热 缺氧 水、电介质代谢障码 第十七意 酸酸平码 秋古 一+音 153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53 《动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动物病理学 课程编号 VET3117 英文名称 Animal Pathology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54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 分 3 预修课程 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 物化学、微生物学、动物组织与胚 胎学等 适用对象 动物健康强化班 课程简介 动物病理学通过观察和分析患病机体的代谢、机能和形态变化,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 发生及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疾病基本病 理变化过程,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炎症、肿瘤等;系统 病理如心脏、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基本病理过程的病理生理学,如应激 与疾病、发热、缺氧、水与电介质代谢障碍、酸碱平衡障碍、休克、DIC、黄疸等。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学习本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疾病观,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 学科和进行病理学诊断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动物病理学通过观察和分析患病机体的形态、代谢和机能变化, 来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及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课程重点掌握疾病发 生的原因、条件及二者的关系,疾病时的局部与整体,损伤与抗损伤等;研究各种疾病基本病理变化过程;系统 疾病病理;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细胞分子病理学变化,共同的代谢和机能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 节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实践 合计 第一章 疾病概论 2 2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 4 第三章 细胞与组织的退行性变化 5 5 第四章 细胞和组织的进行性变化 2 2 第五章 炎症 5 5 第六章 肿瘤 4 4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 2 2 第八章 造血系统疾病病理 2 2 第九章 呼吸系统病理 2 2 第十章 消化系统病理 2 2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病理 2 2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病理 2 2 第十三章 应激与疾病 2 2 第十四章 发热 2 2 第十五章 缺氧 2 2 第十六章 水、电介质代谢障碍 4 4 第十七章 酸碱平衡障碍 4 4 第十八章 DIC 2 2 第十九章 休克 2 2 第二十章 黄疸 2 2 合 计 54 54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和疾病 1.健康 2.疾病 习题要点:疾病发热概念, 第二节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和转归的一般规律 1,疾病爱生的原因 2,疾病的发病学 .疾病的 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转归规律 反应异常 第二章局部血液环 一节动脉性充血(充血) 动性东血的 2。动脉性充血发生的原因及类型 】动陆性东血的瑞理变化 4.动脉性充血对机体的影响 习题男占,衣血的垃套特 第二节静脉性充血(淤血) 1静账性充血的概公 2.静脉性充血发生的原因及机理 3,静脉性充血的病理变化 4,静脉性充血对机体的影响 习题要点:淤血的病变特征及其与充血的区别 第三节出血 1,出血的概念 2.出血发生的原因及类开 3.出鱼的柄理变化 4,出血对机体的影吧 习要点:出血的主要病变特点 第四节血栓形成 吉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栓塞 2。栓子的种类 3.栓子运行的途径 4.栓寒对机体的影响 习愿要点: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 154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54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和疾病 1.健康 2.疾病 习题要点:疾病发热概念。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和转归的一般规律 1.疾病发生的原因 2.疾病的发病学 3.疾病的转归 习题要点: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转归规律。 本章重点、难点: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物理性致病因素、机械性致病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外原性毒性因素、 免疫反应异常等疾病病因的致病特点;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转归的一般规律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健康、疾病、病理状态、康复、再发、死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要求学生了解疾病 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动脉性充血(充血) 1.动脉性充血的概念 2.动脉性充血发生的原因及类型 3.动脉性充血的病理变化 4.动脉性充血对机体的影响 习题要点:充血的病变特点。 第二节 静脉性充血(淤血) 1.静脉性充血的概念 2.静脉性充血发生的原因及机理 3.静脉性充血的病理变化 4.静脉性充血对机体的影响 习题要点:淤血的病变特征及其与充血的区别。 第三节 出血 1.出血的概念 2.出血发生的原因及类型 3.出血的病理变化 4.出血对机体的影响 习题要点:出血的主要病变特点。 第四节 血栓形成 1.血栓形成的概念 2.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发生机理 3.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4.血栓的种类 5.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习题要点:血栓的概念及其类型。 第五节 栓塞 1.栓塞的概念 2.栓子的种类 3.栓子运行的途径 4.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习题要点: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六节梗死 2.梗死 因和发生机 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本章重点、点:局部血液循环隐碍的主要类型及其各自病变特征:各种血液循环碍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本章敏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和发生机理、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掌提动 歌性充血和静歌性充血的区别要点:要求学生掌探玻袋性出血(血肿、积血、澄血)和渗出性出血(亲点、亮斑 书血性浸自。出血件素质)的稻今。临床老理特占。发生机理。了解各种出血对相体的响和结员。要求学生堂 握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要素、血栓的种类(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和特点,了解血栓 形成的过程、血栓对机体的形响和结局,掌提血栓与血凝快的区别特征。掌握栓塞的概念、栓塞的类型和特点, 了解栓塞运行的规律、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掌握梗死的概念、梗死的类型和特点,了解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机理、 结局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章细胞与组织的退行性变化 第一节娄缩 1,菱缩的概念 2.菱缩的原因和类型 3.委的病变 4菱缩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习题要点:菱缩局部的基本病变。 第二节变性 程 水泡变 匀要点:各种变性的病变特点。 第三节坏死 2,坏死的原因 3.坏死的一般病理变化 4坏死的米型及特占 5,坏死的结局 6.细胸涸亡 习题要点:细胞坏死的病变及其与凋亡的主要区别, 本章重点、难点:主要内容为菱缩(包括发有不全、不发有)的概念、菱缩的分类(全身性菱缩和局部性菱缩) 及特点、菱缩的病理变化、荧缩对机体的影响:颗粒变性、空泡变性、透明变性、脂肪变性、淀粉样变等的病变 特点:坏死的概念、坏死的类型和特点、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坏死的结局,细胞调亡的概念及病变特征。 本事数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菱缩的概念、菱缩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特征,了解菱缩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要求 学生掌握颗粒变性、空泡变性、透明变性、脂肪变性、淀粉样变的概念、病理变化特征:掌捏颗粒变性、空泡变 性、透明变性、脂肪变性的发生机理,了解各种类型变性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要求学生拿握坏死的概仑、坏 死的分类及特点、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特征,掌捉细胞调亡的概念和调亡细胞的主要病理变化特征、细胞调亡和 坏死的区别,了解坏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细胞 0组织的进行性变化 第一节肥大 1.肥大的概念 155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55 第六节 梗死 1.梗死的概念 2.梗死的原因和发生机理 3.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4.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习题要点:梗死局部的基本病变。 本章重点、难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主要类型及其各自病变特征;各种血液循环障碍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和发生机理、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掌握动 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的区别要点;要求学生掌握破裂性出血(血肿、积血、溢血)和渗出性出血(瘀点、瘀斑、 出血性浸润、出血性素质)的概念、临床表现特点、发生机理,了解各种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要求学生掌 握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要素、血栓的种类(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和特点,了解血栓 形成的过程、血栓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掌握血栓与血凝快的区别特征。掌握栓塞的概念、栓塞的类型和特点, 了解栓塞运行的规律、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掌握梗死的概念、梗死的类型和特点,了解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机理、 结局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章 细胞与组织的退行性变化 第一节 萎缩 1.萎缩的概念 2.萎缩的原因和类型 3.萎缩的病理变化 4.萎缩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习题要点:萎缩局部的基本病变。 第二节 变性 1.颗粒变性 2.水泡变性 3.脂肪变性 4.透明变性 5.淀粉样变 6.钙盐沉着 7.尿酸盐沉着 习题要点:各种变性的病变特点。 第三节 坏死 1.坏死的概念 2.坏死的原因 3.坏死的一般病理变化 4.坏死的类型及特点 5.坏死的结局 6.细胞凋亡 习题要点:细胞坏死的病变及其与凋亡的主要区别。 本章重点、难点:主要内容为萎缩(包括发育不全、不发育)的概念、萎缩的分类(全身性萎缩和局部性萎缩) 及特点、萎缩的病理变化、萎缩对机体的影响;颗粒变性、空泡变性、透明变性、脂肪变性、淀粉样变等的病变 特点;坏死的概念、坏死的类型和特点、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坏死的结局,细胞凋亡的概念及病变特征。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萎缩的概念、萎缩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特征,了解萎缩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要求 学生掌握颗粒变性、空泡变性、透明变性、脂肪变性、淀粉样变的概念、病理变化特征;掌握颗粒变性、空泡变 性、透明变性、脂肪变性的发生机理,了解各种类型变性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要求学生掌握坏死的概念、坏 死的分类及特点、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特征,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和凋亡细胞的主要病理变化特征、细胞凋亡和 坏死的区别,了解坏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 细胞和组织的进行性变化 第一节 肥大 1.肥大的概念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肥大发生的隙因和种关 肥大的基本病理学变化。 米 再生的类型 第三节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的概念 2。肉芽组织的病理变化 3,肉芽组织的功能 习题要点:肉芽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节创伤愈合 1。创伤食合的都多 2创伤食合的基本过用 3.创伤愈合的基本过阳 习要点:创伤愈合的基本讨程, 第五节化生与改建 1,化生与改建的概念 2.化生的原因 3.化生的种类 4,改建的种为 习题要点: 化生 与改建的基本病变特征。 第六节机化与包囊形成 形成的意义 包囊形成的病理学变化及其意义, 骨折 骨折愈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本童重点、难 内为 化生的概念、发生原因、种类,改建的概念、种类机化与包囊形成概念、对机体的影响:骨组织愈合的概念 每组知命△的计型 本津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肥大的概念、病理性肥大的类型和特点:章握再生的概念、病理性再生的类型:了 解不同类型组织再生的特点:肇握肉芽组织的概念、肉芽组织的组织结构特点,了解肉芽组织的发生发展过程」 功能和对机体的影响:掌捏创伤愈合的概念、创伤愈合的类型和特点,了解第一期愈合和第二期愈合的过程:掌 握化生和改建的概念,了解化生和政建的种类、各自的特点:掌握机化与包囊形成的概念:要求学生了解骨组织 愈合的过程 第五章炎症 第一书炎定意球 1,炎症的概念 2.炎症的原因 3.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性 4,炎症的局部症状及全身性反应 习题要点:炎症局部和全身症状 第二节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 2.渗出 9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56 2.肥大发生的原因和种类 习题要点:肥大的基本病理学变化。 第二节 再生 1.再生的概念 2.组织再生的类型 习题要点:再生的类型。 第三节 肉芽组织 1.肉芽组织的概念 2.肉芽组织的病理变化 3.肉芽组织的功能 习题要点:肉芽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节 创伤愈合 1.创伤愈合的概念 2.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3.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习题要点: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第五节 化生与改建 1.化生与改建的概念 2.化生的原因 3.化生的种类 4.改建的种类 习题要点:化生与改建的基本病变特征。 第六节 机化与包囊形成 1.机化与包囊形成的概念 2.机化与包囊形成的意义 习题要点:机化和包囊形成的病理学变化及其意义。 第七节 骨组织的愈合 1.骨折愈合的概念 2.骨折愈合的过程 习题要点: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本章重点、难点:主要内容为肥大的概念、肥大的原因和种类;再生的概念、病理性再生的类型、各种类型组织 的再生;肉芽组织的概念、病理变化、结构及功能;创伤愈合的概念、创伤愈合的过程、创伤愈合的类型和特点。 化生的概念、发生原因、种类,改建的概念、种类;机化与包囊形成概念、对机体的影响;骨组织愈合的概念、 骨组织愈合的过程。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肥大的概念、病理性肥大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再生的概念、病理性再生的类型;了 解不同类型组织再生的特点;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肉芽组织的组织结构特点,了解肉芽组织的发生发展过程、 功能和对机体的影响;掌握创伤愈合的概念、创伤愈合的类型和特点,了解第一期愈合和第二期愈合的过程;掌 握化生和改建的概念,了解化生和改建的种类、各自的特点;掌握机化与包囊形成的概念;要求学生了解骨组织 愈合的过程 第五章 炎症 第一节 炎症概述 1.炎症的概念 2.炎症的原因 3.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性 4.炎症的局部症状及全身性反应 习题要点:炎症局部和全身症状。 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 2.渗出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增生 点: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学变化及其形态学 第三节 类症的术 山性 3.增生性炎 习题要点:不同类型炎症时,局部的病变特征, 本章重点、难点:主要内容为炎症的概念、炎症发生的原因、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性、炎症的局部症状及全身性反 应:变质、渗出、增生的概念和特点:变质性炎、渗出性炎(浆液性炎、卡他性炎、纤维素性炎、出血性炎、化 性表)。描生件炎(:锄生性炎。结异性增生性炎)的据今、结占。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炎症的概念和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性:了解炎症发生的原因、炎症的局部症状及全身 性反应:掌操变质、渗出(液体渗出和细胞渗出)和增生的概念、特点:掌提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的 病理变化特征:了解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的发生原因、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六章肿瘤 第一节肿瘤概论 1.肿箱的概念 2,肿藉的形态字 3.肿箱细胞的物质代期 4.肿短的生的 2.肿瘤的扩 习题要点:肿抽的基本形态学及其转移途径。 第二节肿的命名和分类 肿癌的命名原 区别 本章重点、难点:主内容为肿的概念和特点、肿癌的形态学(肉眼形态、肿的组织学特征)、肿细胞的 物质代谢、肿瘤的生长、肿痕的扩散:肿瘤的命名原则、命名方法、肿瘤的诊断方法 :声禽常见的良性肿瘤(乳 头状煮、纤维箱、腺瘤、脂肪瘤)和恶性肿瘤(鳞状细胞棉、纤维肉瘤、腺棉、淋巴肉篇):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的区别要点:肿瘤的病因学(肿的外部致病因素、肿发生的内因)和肿痘的发病学(细跑突变学说、基因 达失调学说、肿胞的多步琼变理论)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肿瘤的概念和特点、肿瘤的形态学、肿箱的生长、肿抽的扩散,了解肿瘤的物质代 谢特点:掌握肿痘的命名原则,了解备禽常见的良性肿箱和恶性肿癌:掌握良性肿宿和恶性肿瘤主要的鉴别要点: 掌握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中概念(原癌基因、病毒癌基因、抑癌基因),了解肿瘤常见的病因及其可能的发生 机理。 第七章心脏系统疾病病理 第一节心包炎 1.传染性心包炎 2.创伤性心包炎 习题要点:心包炎的基本病理学变化。 第二节心肌炎 1.实质住心肌 2,间质性心肌炎 化肤性心肌炎 习要点:心肌炎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病变特征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57 3.增生 习题要点: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学变化及其形态学。 第三节 炎症的类型 1.变质性炎 2.渗出性炎 3.增生性炎 习题要点:不同类型炎症时,局部的病变特征。 本章重点、难点:主要内容为炎症的概念、炎症发生的原因、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性、炎症的局部症状及全身性反 应;变质、渗出、增生的概念和特点;变质性炎、渗出性炎(浆液性炎、卡他性炎、纤维素性炎、出血性炎、化 脓性炎)、增生性炎(普通增生性炎、特异性增生性炎)的概念、特点。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炎症的概念和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性;了解炎症发生的原因、炎症的局部症状及全身 性反应;掌握变质、渗出(液体渗出和细胞渗出)和增生的概念、特点;掌握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的 病理变化特征;了解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的发生原因、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六章 肿瘤 第一节 肿瘤概论 1.肿瘤的概念 2.肿瘤的形态学 3.肿瘤细胞的物质代谢 4.肿瘤的生长 2.肿瘤的扩散 习题要点:肿瘤的基本形态学及其转移途径。 第二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1.肿瘤的命名原则 2.肿瘤的分类 3.肿瘤的诊断 习题要点:肿瘤的命名原则。 第三节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四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1.肿瘤的病因学 2.肿瘤的发病学 本章重点、难点:主要内容为肿瘤的概念和特点、肿瘤的形态学(肉眼形态、肿瘤的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的 物质代谢、肿瘤的生长、肿瘤的扩散;肿瘤的命名原则、命名方法、肿瘤的诊断方法;畜禽常见的良性肿瘤(乳 头状瘤、纤维瘤、腺瘤、脂肪瘤)和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纤维肉瘤、腺癌、淋巴肉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的区别要点;肿瘤的病因学(肿瘤的外部致病因素、肿瘤发生的内因)和肿瘤的发病学(细胞突变学说、基因 表达失调学说、肿瘤的多步癌变理论)。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肿瘤的概念和特点、肿瘤的形态学、肿瘤的生长、肿瘤的扩散,了解肿瘤的物质代 谢特点;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了解畜禽常见的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掌握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主要的鉴别要点; 掌握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中概念(原癌基因、病毒癌基因、抑癌基因),了解肿瘤常见的病因及其可能的发生 机理。 第七章 心脏系统疾病病理 第一节 心包炎 1.传染性心包炎 2.创伤性心包炎 习题要点:心包炎的基本病理学变化。 第二节 心肌炎 1.实质性心肌炎 2.间质性心肌炎 3.化脓性心肌炎 习题要点:心肌炎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病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