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学 Diseases of Aquatic Animal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 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内容。 成绩:平时成绩40%+闭卷考试60% 中文简介: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 治疗方法的科学。是一门比较系统的水产动物医学,包括疾病概论,水产动物病原学,药理学,病 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引起水产动物各种疾病的详细阐释。在水产养殖上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 强的学科,一方面,它要以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流 行病学和水环境学等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它又要密切结合水产动物养殖生产实践,通过对水产 动物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来建立并发展自己的学科体系。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水产动物病害学特点与研究方法,理解致病病原学、病理学的基本 知识、掌握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病原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具备一定的正确诊断、预 防控制与治疗水产动物疾病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文字教材(课本)、音像教材(光盘、录像等)、课件PPT等教学媒 体。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掌握、理学时 解、了解,三选 分配 第一章绪论 理解 2 第一节水产动物疾病研究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疾病发生的病因
水产动物疾病学 Diseases of Aquatic Animal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 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内容。 成绩:平时成绩40%+闭卷考试60%。 中文简介: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 治疗方法的科学。是一门比较系统的水产动物医学,包括疾病概论,水产动物病原学,药理学,病 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引起水产动物各种疾病的详细阐释。在水产养殖上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 强的学科,一方面,它要以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流 行病学和水环境学等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它又要密切结合水产动物养殖生产实践,通过对水产 动物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来建立并发展自己的学科体系。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水产动物病害学特点与研究方法,理解致病病原学、病理学的基本 知识、掌握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病原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具备一定的正确诊断、预 防控制与治疗水产动物疾病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文字教材(课本)、音像教材(光盘、录像等)、课件PPT等教学媒 体。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掌握、理 解、了解,三选 一) 学时 分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水产动物疾病研究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病因 理解 2
第三节疾病的控制 第四节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与疾病控制。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了解水产动物疾病学的概念与发展 简史:了解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与控制方法:了解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 理方法。 第二章水产动物病原学 掌握 第一节病原病毒 ①病毒的形态与结构:②病毒的分类:③病 毒的增殖:④病毒的致病机理与病毒感 染。 第二节病原细菌 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②细菌的分类与命 名:③细菌的生长繁殖:④细菌的致病机理 与传染。 第三节病原真菌 ①真菌的形态与结构:②真菌的分类:③真 菌的生长繁殖:④真菌的致病性。 第四节寄生虫学基础 ①寄生的概念:②寄生生活的起源:③寄生 方式和寄主种类:④寄生虫的感染方式:⑤ 寄生虫、寄主和外界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 系。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病毒、细菌、真菌与寄生虫等不同类型病原的生物学 特性,结构与致病机理。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掌握病毒、细菌、真菌与寄生虫等 不同类型病原的结构、分类、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致病机理与感染方 式。 第三章药物学基础 掌握 第一节药物概述 ①药物的定义和类型:②药物的剂型:③药 效学:④药动学:⑤影响药物作用的因 素。 第二节水产药物的种类和选择
第三节 疾病的控制 第四节 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与疾病控制。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了解水产动物疾病学的概念与发展 简史;了解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与控制方法;了解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 理方法。 第二章 水产动物病原学 第一节 病原病毒 ①病毒的形态与结构;②病毒的分类;③病 毒的增殖;④病毒的致病机理与病毒感 染。 第二节 病原细菌 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②细菌的分类与命 名;③细菌的生长繁殖;④细菌的致病机理 与传染。 第三节 病原真菌 ①真菌的形态与结构;②真菌的分类;③真 菌的生长繁殖;④真菌的致病性。 第四节 寄生虫学基础 ①寄生的概念;②寄生生活的起源;③寄生 方式和寄主种类;④寄生虫的感染方式;⑤ 寄生虫、寄主和外界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 系。 掌握 8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病毒、细菌、真菌与寄生虫等不同类型病原的生物学 特性,结构与致病机理。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掌握病毒、细菌、真菌与寄生虫等 不同类型病原的结构、分类、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致病机理与感染方 式。 第三章 药物学基础 第一节 药物概述 ①药物的定义和类型;②药物的剂型;③药 效学;④药动学;⑤影响药物作用的因 素。 第二节 水产药物的种类和选择 掌握 4
①药物的种类:②药物的选择。 第三节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 ①抗病毒药:②抗菌药:③抗真菌药:④消 毒剂:⑤杀虫剂:⑥环境改良剂:⑦营养剂 和代谢故良剂:⑧抗霉剂和抗氧化剂:⑨麻 醉剂和镇静剂。 第四节药物残留与水产无公害养殖 ①渔药残留:②无公害水产品:③无公害水 产品的:④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药物使用标 准。 第五节给药方法 ①药物悬挂法:②浸洗法:③全池泼洒法: ④口服法:⑤涂抹法:⑥注射法。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水产药物的种类:药物的使用方法与作用机理。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掌握水产药物的基本概述,药理与 药效:掌握水产药物的种类:草握水产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与作用机理:了解 药物残留对水产无公害养殖的影响。 第四章病理学基础 掌握 第一节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①疾病的定义:②疾病发生的种类:③疾病 的经过与结局:④疾病发生的种类。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①萎缩:②变性;③细胞死亡。 第三节血液循环障碍 ①充血:②出血:③贫血:④血栓形成:⑤ 水肿:⑥梗死:⑦栓塞。 第四节炎症 ①炎症的概念:②炎症的原因:③炎症的基 本病理过程:④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⑤ 炎症结局
①药物的种类;②药物的选择。 第三节 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 ①抗病毒药;②抗菌药;③抗真菌药;④消 毒剂;⑤杀虫剂;⑥环境改良剂;⑦营养剂 和代谢改良剂;⑧抗霉剂和抗氧化剂;⑨麻 醉剂和镇静剂。 第四节 药物残留与水产无公害养殖 ①渔药残留;②无公害水产品;③无公害水 产品的;④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药物使用标 准。 第五节 给药方法 ①药物悬挂法;②浸洗法;③全池泼洒法; ④口服法;⑤涂抹法;⑥注射法。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水产药物的种类;药物的使用方法与作用机理。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掌握水产药物的基本概述,药理与 药效;掌握水产药物的种类;掌握水产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与作用机理;了解 药物残留对水产无公害养殖的影响。 第四章 病理学基础 第一节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①疾病的定义;②疾病发生的种类;③疾病 的经过与结局;④疾病发生的种类。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①萎缩;②变性;③细胞死亡。 第三节 血液循环障碍 ①充血;②出血;③贫血;④血栓形成;⑤ 水肿;⑥梗死;⑦栓塞。 第四节 炎症 ①炎症的概念;②炎症的原因;③炎症的基 本病理过程;④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⑤ 炎症结局。 掌握 4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症状:血液循环障碍的症状:炎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掌握疾病发生的基本概述与知识: 掌握细胞与组织损伤造成的症状:掌握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症状:掌握炎症发 生的特点与原因,病理过程与结局。 第五章水产动物病原的检测技术 掌握 第一节免疫学检测 ①抗原-抗体反应一般规律与特点:②免疫凝 集试验:③免疫沉淀试验:④补体相关试验 ⑤酶联免疫试验:⑥荧光免疫技术。 第二节PCR技术 ①PCR原理与条件:②PCR实验步骤。 第三节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①概述:②核酸分子印迹类型:③核酸分子 的杂交。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免疫学检测原理与方法:PCR操作技术。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了解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原 理与检测方法:了解PCR检测技术的原理与步骤:了解核酸分子杂交的原 理。 第六章鱼类的病害 掌握 8 第一节病毒性疾病 ①草鱼出血病:②传染性膜腺坏死病:③虹 彩病毒病。 第二节细菌性疾病 ①细菌性疾病的特点与种类;②细菌性烂鳃 病:③白皮病:④白头白嘴病:⑤赤皮病: 竖鳞病:⑦细菌性肠炎病⑧打印 病。 第三节真菌性疾病 ①水霉病:②鰓霉病。 第四节寄生原生动物疾病 ①由鞭毛虫引起的疾病:②由孢子虫引起的 疾病:③由纤毛虫引起的疾病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症状;血液循环障碍的症状;炎 症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掌握疾病发生的基本概述与知识; 掌握细胞与组织损伤造成的症状;掌握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症状;掌握炎症发 生的特点与原因,病理过程与结局。 第五章 水产动物病原的检测技术 第一节 免疫学检测 ①抗原-抗体反应一般规律与特点;②免疫凝 集试验;③免疫沉淀试验;④补体相关试验 ⑤酶联免疫试验;⑥荧光免疫技术。 第二节 PCR技术 ①PCR原理与条件;②PCR实验步骤。 第三节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①概述;②核酸分子印迹类型;③核酸分子 的杂交。 掌握 2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 免疫学检测原理与方法;PCR操作技术。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 了解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原 理与检测方法;了解PCR检测技术的原理与步骤;了解核酸分子杂交的原 理。 第六章 鱼类的病害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①草鱼出血病;②传染性膜腺坏死病;③虹 彩病毒病。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①细菌性疾病的特点与种类;②细菌性烂鳃 病;③白皮病;④白头白嘴病;⑤赤皮病; ⑥ 竖 鳞 病 ; ⑦ 细 菌 性 肠 炎 病 ; ⑧ 打 印 病。 第三节 真菌性疾病 ①水霉病;②鳃霉病。 第四节 寄生原生动物疾病 ①由鞭毛虫引起的疾病;②由孢子虫引起的 疾病;③由纤毛虫引起的疾病 掌握 8
第五节寄生蠕虫病 ①由单殖吸虫引起的疾病:②由复殖吸虫引 起的疾病:③由绦虫引起的疾病:④由线虫 引起的疾病:⑤由棘头虫引起的疾病:⑥由 环节动物引起的疾病。 第六节寄生甲壳动物病 ①由挠足类引起的疾病 ②由尾鳃类引起的 疾病:③由等足类引起的疾病:④软体动物 引起的疾病。 第七节非寄生性疾病 ①气泡病:②泛池:③中毒:④饥饿及营养 不良病。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鱼类各种类型疾病的症状、检测与防治方法。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 掌握鱼类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 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的类型、致病原因、病原体、感染症状,疾病检 测与防治方法。 第七章虾蟹类的病害 掌握 第一节病毒性疾病 ①概述②常见的病毒性虾病及其病原③对虾 白斑证病毒病④对虾杆状病毒病⑤黄头 病。 第二节细菌性疾病 ①红腿病:②烂鳃病;③瞎眼病:④甲壳溃 疡病:⑤气单胞菌病;⑥幼体弧菌病, 第三节真菌性疾病 ①对虾卵和幼体真菌病:②镰刀菌病。 第四节寄生虫病 ①细滴虫病:②微孢子虫病:③单孢子虫 :①微单孢子虫病:⑤簇虫病:⑥吸管虫 病 第二节其它生物性疾病 ①虾疣虫病:②蟹奴病:③海藻附生病:④ 水螅病:⑤藤壶病。 第三节非寄生性疾病 ①白黑斑病:②肌肉坏死病:③痉李病:④ 黑鳃病病:⑤水疱病:⑥浮头与泛池
第五节 寄生蠕虫病 ①由单殖吸虫引起的疾病;②由复殖吸虫引 起的疾病;③由绦虫引起的疾病;④由线虫 引起的疾病;⑤由棘头虫引起的疾病;⑥由 环节动物引起的疾病。 第六节寄生甲壳动物病 ①由挠足类引起的疾病;②由尾鳃类引起的 疾病;③由等足类引起的疾病;④软体动物 引起的疾病。 第七节 非寄生性疾病 ①气泡病;②泛池;③中毒;④饥饿及营养 不良病。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 鱼类各种类型疾病的症状、检测与防治方法。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 掌握鱼类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 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的类型、致病原因、病原体、感染症状,疾病检 测与防治方法。 第七章 虾蟹类的病害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①概述②常见的病毒性虾病及其病原③对虾 白 斑 证 病 毒 病 ④ 对 虾 杆 状 病 毒 病 ⑤ 黄 头 病。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①红腿病;②烂鳃病;③瞎眼病;④甲壳溃 疡病;⑤气单胞菌病;⑥幼体弧菌病。 第三节 真菌性疾病 ①对虾卵和幼体真菌病;②镰刀菌病。 第四节 寄生虫病 ①细滴虫病;②微孢子虫病;③单孢子虫 病;④微单孢子虫病;⑤簇虫病;⑥吸管虫 病。 第二节 其它生物性疾病 ①虾疣虫病;②蟹奴病;③海藻附生病;④ 水螅病;⑤藤壶病。 第三节 非寄生性疾病 ①白黑斑病;②肌肉坏死病;③痉挛病;④ 黑鳃病病;⑤水疱病;⑥浮头与泛池。 掌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