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第二 期是 ;第三期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 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岀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 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嶸 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 》等 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 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 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乂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 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16 了 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第二 期是 ;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 了 、 、 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 3 个标志:第 一, 。第二, 。第三, 。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 的《 》始,有陆机的《 》、刘勰的《 》、钟嵘 的《 》等,再加上肖统的《 》、徐陵的《 》等 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 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 、 。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 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 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媥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4课时) 学习提示 本章介绍了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的情况。分5节,用4节介绍建安 文学,1节介绍正始诗歌。第一节:曹操与曹丕。主要介绍了他们诗歌 的内容和风格,也指出了他们对建安文学的倡导和贡献。第二节:曹 植。着重介绍了他在政治上的悲剧和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肯定 了曹植在后世诗坛上的地位。第三节∶王桀、刘桢及蔡琰。分别介绍 了3人在诗歌创作上的成绩,并连带介绍了建安七子中的其他诗人, 如陈琳、阮瑀、徐干等人。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理 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等4 个方面论述了“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 诗歌。重点介绍了阮籍82首《咏怀诗》,指出其与建安风骨是一脉相 承的 本章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重点。要求能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认识 ‘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和“正始之音”隐晦风格。要求掌握“三曹” 诗歌的主要成就和各自的特点,掌握“七子″中代表的王粲、刘桢、 蔡琰等诗歌创作的内容和特点,阮籍《咏怀诗》的成就和影响。其中
17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4 课时) 一、学习提示 本章介绍了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的情况。分 5 节,用 4 节介绍建安 文学,1 节介绍正始诗歌。第一节:曹操与曹丕。主要介绍了他们诗歌 的内容和风格,也指出了他们对建安文学的倡导和贡献。第二节:曹 植。着重介绍了他在政治上的悲剧和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肯定 了曹植在后世诗坛上的地位。第三节:王桀、刘桢及蔡琰。分别介绍 了 3 人在诗歌创作上的成绩,并连带介绍了建安七子中的其他诗人, 如陈琳、阮瑀、徐干等人。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理 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等 4 个方面论述了“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 诗歌。重点介绍了阮籍 82 首《咏怀诗》,指出其与建安风骨是一脉相 承的。 本章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重点。要求能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认识 “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和“正始之音”隐晦风格。要求掌握“三曹” 诗歌的主要成就和各自的特点,掌握“七子”中代表的王粲、刘桢、 蔡琰等诗歌创作的内容和特点,阮籍《咏怀诗》的成就和影响。其中
尤为重要的是对曹植生平及诗歌的了解。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充分认识 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讲析篇目和导读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 《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独坐空堂上、驾言发魏都、《步 出夏门行》(观沧海、神龟虽寿)《赠白马王彪》、《七哀诗》(西京乱 无象、荆蛮非我乡)《野田黄雀行》、《杂诗》(仆夫早严驾)《送应氏》、 《名都篇》 二、重点和难点 1、曹丕及七言诗。 2、曹植对五言诗的发展。 3、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4、阮籍《咏怀》82首。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建安文学(见P47注释1) 二、曹操的生平及文坛地位 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曹操的家庭出身是微贱的, 他的父亲曹嵩是汉桓帝时宦官曹腾的养子,《三国忐·魏武帝纪》说“莫 能审其生出本末”,可知其先世社会地位不高,为当时的清流所鄙视 又一说认为是汉相国曹参之后,则恐不可靠(陈华昌《曹操与道教及 其仙游诗研究》一书有考辨)。曹操的家庭出身,加上当时社会风气
18 尤为重要的是对曹植生平及诗歌的了解。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充分认识 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讲析篇目和导读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 《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独坐空堂上、驾言发魏都)、《步 出夏门行》(观沧海、神龟虽寿)、《赠白马王彪》、《七哀诗》(西京乱 无象、荆蛮非我乡)、《野田黄雀行》、《杂诗》(仆夫早严驾)《送应氏》、 《名都篇》 二、重点和难点 1、曹丕及七言诗。 2、曹植对五言诗的发展。 3、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4、阮籍《咏怀》82 首。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一、建安文学(见 P47 注释 1) 二、曹操的生平及文坛地位 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曹操的家庭出身是微贱的, 他的父亲曹嵩是汉桓帝时宦官曹腾的养子,《三国志·魏武帝纪》说“莫 能审其生出本末”,可知其先世社会地位不高,为当时的清流所鄙视。 又一说认为是汉相国曹参之后,则恐不可靠(陈华昌《曹操与道教及 其仙游诗研究》一书有考辨)。曹操的家庭出身,加上当时社会风气
的影响,使他很少受传统伦理观念价值标准的束缚,他重视实效,崇 尚刑名之学,在日常生活中也简易随便。《三国志武帝本纪》云:“少 机警,有权数,而任侠筋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云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世说新语》引云 曹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也?′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云:字子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奷雄。′″陈琳文中曾说他是“赘阉遗丑,本无 懿德;好乱乐祸,剽狡锋协。〃从个性来看,他的特点可说是生性机 警,简易通脱。而所谓通脱,就是无所拘泥,不固执,个性与感情能 够直率地表现出来。这种个性当然也景响并体现于其文学创作。 曹操是政治家兼文学家,这种双重身份使他对建安文学的兴盛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表现在:(1)建安文人集团的形成与他的汲引 纳有很大关系。汉未社会动乱,文士颠市流离,分散各地,是他将他 们吸纳到自己的身边,从而形成了一个文人集团。如徐干、刘桢、杨 修、邯郸淳、吴质、陈琳、应玚、王粲等,无不是在他的感召与延揽 下走到邺城的,邺下文人集团创作局面的形成,曹操实有力焉。(2) 他在鼓励文人为他效力的同时,还勉励他们努力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如陈琳草具书檄,深得他赏识,“数加厚赐″,阮瑀受命作书与韩遂 亦受到表彰。(3)他自己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文学创作活动的兴盛。《文 心雕龙时序》说:“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三国忐魏书》 说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 皆成乐章。”而且他常常兴之所至往往要他人参与其事,从而形成了
19 的影响,使他很少受传统伦理观念价值标准的束缚,他重视实效,崇 尚刑名之学,在日常生活中也简易随便。《三国志·武帝本纪》云:“少 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云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世说新语》引云: “曹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也?’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云:‘子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琳文中曾说他是“赘阉遗丑,本无 懿德;好乱乐祸,剽狡锋协。”从个性来看,他的特点可说是生性机 警,简易通脱。而所谓通脱,就是无所拘泥,不固执,个性与感情能 够直率地表现出来。这种个性当然也影响并体现于其文学创作。 曹操是政治家兼文学家,这种双重身份使他对建安文学的兴盛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表现在:(1)建安文人集团的形成与他的汲引罗 纳有很大关系。汉末社会动乱,文士颠沛流离,分散各地,是他将他 们吸纳到自己的身边,从而形成了一个文人集团。如徐干、刘桢、杨 修、邯郸淳、吴质、陈琳、应玚、王粲等,无不是在他的感召与延揽 下走到邺城的,邺下文人集团创作局面的形成,曹操实有力焉。(2) 他在鼓励文人为他效力的同时,还勉励他们努力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如陈琳草具书檄,深得他赏识,“数加厚赐”,阮瑀受命作书与韩遂, 亦受到表彰。(3)他自己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文学创作活动的兴盛。《文 心雕龙·时序》说:“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三国志·魏书》 说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 皆成乐章。”而且他常常兴之所至往往要他人参与其事,从而形成了
当时集体性的文学创作活动。因此,没有曹操,就难以形成当时文学 繁荣的局面。 曹操的文学创作及其成就 曹操的文学创作,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他的诗歌今存有20余首 数量不算多,但成就却很突出。从内容上来看,大致分为四类,即纪 事,述志、游仙、咏史 纪事类诗歌对汉末战乱和人民的苦难作了真实的反映,如《蒿里 行》、《薤露行》、《步出夏门行》《却东西门行》等。其中《蒿里行》 写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被明人钟惺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述志诗有的表现了他的政治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度关山》、《对酒》 为代表。如《对酒》:“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 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囹囿空虚,冬节不断人。“还有的则表现了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如《短 歌行》、《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龟虽寿》。 游仙诗则有《气出唱》三首、《精列》 《咏史》有《善哉行》三首其一等 在艺术上,曹操的诗歌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曹操现存的二十五首诗歌 全是乐府诗,这些诗歌沿用了汉乐府的题目以及乐府民歌中常见的题 材,在这一点上他明显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传统,“感于哀 乐,缘事而发"。但是他又对汉乐府民歌进行大胆的革新,因而富有创 造性,这种革新,表现在一是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眼界较狭小,对重
20 当时集体性的文学创作活动。因此,没有曹操,就难以形成当时文学 繁荣的局面。 三、曹操的文学创作及其成就 曹操的文学创作,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他的诗歌今存有 20 余首, 数量不算多,但成就却很突出。从内容上来看,大致分为四类,即纪 事,述志、游仙、咏史。 纪事类诗歌对汉末战乱和人民的苦难作了真实的反映,如《蒿里 行》、《薤露行》、《步出夏门行》、《却东西门行》等。其中《蒿里行》 写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被明人钟惺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述志诗有的表现了他的政治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度关山》、《对酒》 为代表。如《对酒》:“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 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囹囿空虚,冬节不断人。”还有的则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短 歌行》、《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龟虽寿》。 游仙诗则有《气出唱》三首、《精列》。 《咏史》有《善哉行》三首其一等。 在艺术上,曹操的诗歌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曹操现存的二十五首诗歌 全是乐府诗,这些诗歌沿用了汉乐府的题目以及乐府民歌中常见的题 材,在这一点上他明显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传统,“感于哀 乐,缘事而发”。但是他又对汉乐府民歌进行大胆的革新,因而富有创 造性,这种革新,表现在一是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眼界较狭小,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