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中考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30分) 1、阅读《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王顺友”、“李春燕”的颁 奖词,按要求做题(11分) 颁奖词: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 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 bashe飞雪传心, 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16ng里行医,一间四 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 康,她是迁xi的侯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1)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文后横线上。(5分) (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对联。(2分) 上联:邮递员翻山越岭传家信下联 ()(从物您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律島榇动的人物。(2分)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 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2 分) 2、古诗文填空。(9分) (1)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2)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3)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5)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8)月常常入诗。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 3、下面是某同学在电话中给小明说的一段话,请按要求对加序号的句子进 行修改。(3分) 小明,①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同时,还要请你在班上 发动同学积极投稿。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②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③ 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也可直接交给我 (1)第①句有一处用语重复,应删去的词语是 (2)第②句自相矛盾,应改为 (3)第③句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 ,应改为 4、面临毕业,接受国家和社会的挑选,同学们总会有得有失,请你为自己 也为别人写一段临别赠言,写出莘莘学子的奋发之气。(3分)
2007 年度中考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30 分) 1、阅读《感动中国》2005 年度人物获奖者“王顺友” 、“李春燕”的颁 奖词,按要求做题(11 分) 颁奖词: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 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 20 年的 báshè飞雪传心, 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 lǒng 里行医,一间四 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 康,她是迁 xǐ的侯.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⑴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文后横线上。(5 分) ⑵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对联。(2 分) 上联:邮递员翻山越岭传家信 下联: ⑶(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人物。(2 分) 人物姓名: 作品名称:<< >>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 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2 分) 2、古诗文填空。(9 分) (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 _。(杜甫《春夜喜雨》) (2)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 __。(王之涣 《凉州词》) (3)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 __。(欧阳修 ,《醉翁亭记》) (5)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8)月常常入诗。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 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 ”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 3、下面是某同学在电话中给小明说的一段话,请按要求对加序号的句子进 行修改。(3 分) 小明,①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同时,还要请你在班上 发动同学积极投稿。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②以不少于 600 字左右为宜。③ 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也可直接交给我。 (1) 第①句有一处用语重复,应删去的词语是__________。 (2) 第②句自相矛盾,应改为_________。 (3) 第③句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______,应改为________。 4、面临毕业,接受国家和社会的挑选,同学们总会有得有失,请你为自己 也为别人写一段临别赠言,写出莘莘学子的奋发之气。(3 分)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在横线上写出其 序号)(4分) 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 高地,领略无限风光。③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 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⑤我与它朝夕为伴 交往,对话,倾听,诉说。 第二部分(6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6-10题。(2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 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 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 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 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 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时先主屯新野(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躬耕于南阳( )))) (4)先主器之( 7、(1)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几个不同的是 )(3分) A.将军宜枉驾顾之 B.将军岂愿见之乎 C.先主器之 D.咨臣以当世之事 8、翻译下列句子:(3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9、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 但 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像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在横线上写出其 序号)(4 分) 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 高地,领略无限风光。③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 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⑤我与它朝夕为伴—— 交往,对话,倾听,诉说。 第二部分(60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 6-10 题。(20 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 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 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 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 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 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时先主屯.新野 ( ) (2)将军宜.枉驾顾之( ) (3)躬.耕于南阳 ( ) (4)先主器.之 ( ) 7、(1)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几个不同的是:( )(3 分) A. 将军宜枉驾顾之 B. 将军岂愿见之乎 C.先主器之 D. 咨臣以当世之事 8、翻译下列句子:(3 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9、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 ,但 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 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二)阅读《寂寞女儿心》,完成18-22题。(14分) 寂寞女儿心 (1)女儿上学以后,正式从母亲那里搬进我们这边的小家。感情上的疏离,使 她对我和她爸爸从没有亲昵的举动,有时她爸爸抱她,她表情别扭极了。 (2)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100分至少跟我没有照过面,经常会让我们在不及 格的卷子上签名,要不就是留堂,午餐守着饭和菜等着迟迟不归的她。我这样一 个爱面子的人,常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去听证,全是说她不好,等我青着一张脸回 到家,当然要对她大发脾气 (3她渐渐变得落落寡欢,从不主动与我们交流,能在自己的房间里呆很久,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玩,上学、放学都是闷闷的。 (4)成绩还是不好,留堂照旧,老师的埋怨也照旧,我们不知道她心里想什么, 老师说她表扬、批评都那个样子,晚上我和她爸爸自嘲道:“荣辱不惊”啊 (5)一天临近放学前,突然降下暴雨,狂风怒吼,粗粗的雨柱被吹得横扫万物, 闪电雷鸣更是不在话下。等了好一会儿不见雨停。我便 拿了一把伞又撑着一把伞到学校去。 ⑥6)走至立交桥时,我停下来看车,再过两条马路便是女儿的学校,陡然间, 我发现女儿正在雨中狂奔,她好像一点也不怕雨,在雨中展开长腿长臂,像小俊 马一样扬蹄飞跑,(批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儿在雨中自由自在的情 态)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快意,背上是硕大无比的书包,她仍然轻盈地腾空飞跃。 ()我在马路的这边大声喊她的名字,但哗哗的雨声淹没了我的声音,她什么 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只知道在雨中酣畅地奔跑,那一瞬间,我呆住了,她 这种举动,分明是压抑已久之后的借题发挥,她心里一直不愉快,因为永远受到 责难与批评,可是她说不出,她还没有能力描述心中的感受,所以只好无奈地接 受寂寞童年,今天因为大雨改变了整个世界,汽车、行人、街道都失去了往日的 秩序,她于是趁着乱也舒缓一下沉闷的心情。 (8)我停止了叫喊,在雨中一直等到她发现我,跑过来,雨已经打湿了我整条 裙子,她更是落汤鸡一般。我说,这么大的雨,怎么不躲一躲再出来呢?她说, 躲了,看它不会停,又怕你们等着急…… (9我拉着她的手回家去 00教育子女的道理,谁讲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能做到一半已属不易。我自 封潇洒之人,也颇同意无为而治,但真正见到60分,照样勃然大怒。 ①社会发展到今天,竞争意识深入人心。孩子学习不好也是很实际的问题, 但是想到她以那样压抑的心情度过人生初游,也是一件令人悲情的事。毕竟,我 们除了希望她好以外,还附加了许多诸如我们的意志、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期待 我们的面子,我们其实也很看重这些,而一颗小小的童心又怎能装得下这一切 ⑩现在我们的情况有所好转,只是我必须经常地说服自己,也很累,也很想 在雨中奔跑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二)阅读《寂寞女儿心》,完成 18-22 题。(14 分) 寂寞女儿心 ⑴女儿上学以后,正式从母亲那里搬进我们这边的小家。感情上的疏离,使 她对我和她爸爸从没有亲昵的举动,有时她爸爸抱她,她表情别扭极了。 ⑵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100 分至少跟我没有照过面,经常会让我们在不及 格的卷子上签名,要不就是留堂,午餐守着饭和菜等着迟迟不归的她。我这样一 个爱面子的人,常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去听证,全是说她不好,等我青着一张脸回 到家,当然要对她大发脾气。 ⑶她渐渐变得落落寡欢,从不主动与我们交流,能在自己的房间里呆很久,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玩,上学、放学都是闷闷的。 ⑷成绩还是不好,留堂照旧,老师的埋怨也照旧,我们不知道她心里想什么, 老师说她表扬、批评都那个样子,晚上我和她爸爸自嘲道:“荣辱不惊”啊。 ⑸一天临近放学前,突然降下暴雨,狂风怒吼,粗粗的雨柱被吹得横扫万物, 闪电雷鸣更是不在话下。等了好一会儿不见雨停。我便 拿了一把伞又撑着一把伞到学校去。 ⑹走至立交桥时,我停下来看车,再过两条马路便是女儿的学校,陡然间, 我发现女儿正在雨中狂奔,她好像一点也不怕雨,在雨中展开长腿长臂,像小俊 马一样扬蹄飞跑,(批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儿在雨中自由自在的情 态)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快意,背上是硕大无比的书包,她仍然轻盈地腾空飞跃。 ⑺我在马路的这边大声喊她的名字,但哗哗的雨声淹没了我的声音,她什么 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只知道在雨中酣畅地奔跑,那一瞬间,我呆住了,她 这种举动,分明是压抑已久之后的借题发挥,她心里一直不愉快,因为永远受到 责难与批评,可是她说不出,她还没有能力描述心中的感受,所以只好无奈地接 受寂寞童年,今天因为大雨改变了整个世界,汽车、行人、街道都失去了往日的 秩序,她于是趁着乱也舒缓一下沉闷的心情。 ⑻我停止了叫喊,在雨中一直等到她发现我,跑过来,雨已经打湿了我整条 裙子,她更是落汤鸡一般。我说,这么大的雨,怎么不躲一躲再出来呢?她说, 躲了,看它不会停,又怕你们等着急…… ⑼我拉着她的手回家去。 ⑽教育子女的道理,谁讲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能做到一半已属不易。我自 封潇洒之人,也颇同意无为而治,但真正见到 60 分,照样勃然大怒。 ⑾社会发展到今天,竞争意识深入人心。孩子学习不好也是很实际的问题, 但是想到她以那样压抑的心情度过人生初游,也是一件令人悲情的事。毕竟,我 们除了希望她好以外,还附加了许多诸如我们的意志、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期待、 我们的面子,我们其实也很看重这些,而一颗小小的童心又怎能装得下这一切 呢? ⑿现在我们的情况有所好转,只是我必须经常地说服自己,也很累,也很想 在雨中奔跑
1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的主要内容。(3分) 1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⑦)自然段中“借题发挥”一词。(3分) 13、第000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分 14、文中的女儿也许就是你,也许是你身边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 所思考,想对老师、家长倾诉倾诉,沟通沟通。那就请你 给老师或家长写一句话。(不超过30字)(3分) 1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 达出来。参考文中示例,在原文中,对词语、句子、段落、文章结构、特色等某 方面进行批注。(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2分) 海啸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 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 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 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 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 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 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 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 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 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 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 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 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 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 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 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 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 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 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 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 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 很少 16、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3分)
1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的主要内容。(3 分) 1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⑺自然段中“借题发挥”一词。(3 分) 13、第⑽⑾⑿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3 分) 14、文中的女儿也许就是你,也许是你身边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 所思考,想对老师、家长倾诉倾诉,沟通沟通。那就请你 给老师或家长写一句话。(不超过 30 字)(3 分) 1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 达出来。参考文中示例,在原文中,对词语、句子、段落、文章结构、特色等某 一方面进行批注。(2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6-19 题。(12 分) 海啸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 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 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 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 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 20 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 6.5 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 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 20 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 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 60 多米,之后 15 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 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 在 5 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 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 2-200 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 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 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 40 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 为 4000 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 40 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 713 公里/小时,波长为 475 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 1-2 米。因此, 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 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 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 80%。西北太平洋海域, 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 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 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 很少。 16、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3 分)
17、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18、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19、从内容看,本文第②段介绍海啸的 ,第③段介绍海啸的特征, 第④段介绍海啸的」 全文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3分) (四)阅读《读“死”书与读“活”书》,完成20-24题。(14分) 读“死”书与读“活”书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 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 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 “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 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 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 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 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 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 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 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 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 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 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工夫。要把书读进去, 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 “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 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 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 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 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 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 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 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 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 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 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 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 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 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20、什么叫读“死”书?什么叫读“活”书?(3分)
17、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 分) 18、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 分) 19、从内容看,本文第②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第③段介绍海啸的特征, 第④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全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顺序。(3 分) (四)阅读《读“死”书与读“活”书》,完成 20-24 题。(14 分) 读“死”书与读“活”书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 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 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 “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 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 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 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 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 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 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 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 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 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 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工夫。要把书读进去, 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 “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 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 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 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 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 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 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 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 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 “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 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 “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 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 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20、什么叫读“死”书?什么叫读“活”书?(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