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是指执行政策必须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 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要求去做,全面地、不折不扣地实现政策目标。执行 政策要坚持原则性,这是由政策本身固有的属性所决定的, 执行政策要坚持原则性,这是由政策本身固有的属性所决定的。政策是党和国家为了指 导社会实践、调整社会关系,实现一定的政治路线、方针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列宁说:“党 的策路是指党的政治行为,或指党的政治活动的性质、方向和方法。党代表大会通过策略决 议,就是确切规定全党在新的任务方面或者是针对新的政治形势所应采取的政治行为。”①政 策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就决定了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在我国,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各项方针、 政策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指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为 规范和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策执行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在精神实质上忠实地执行 政策,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按照政策本身所规定的政策对象、政策范 围去实现政策目标,而不能随意变更、曲解、假借、贪污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各 个方面得到持续、稳定、协调、有序地发展,才能避免出现紊乱现象。 所谓灵活性原则,是指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精神和保持政策方向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 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时因地制宜,使政策目标得到真正实现。灵活性的核心是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执行政策坚持灵活性原则,也就是要有创造性,这也是由政策固有的属 性决定的。 首先,政策总是针对特定的问题,以时间和条件为转移。我们知道,任何政策都是针对 ~定时空条件下的特定问题制定的。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政策问题会发生变化,政策也会 失去效力,成为过时的政策:而新政策代替旧政策很难做到十分及时,往往要有一个滞后期。 在这个时期。旧政策仍以合法的形式存在着。如果受这种固有的形式约束,不敢越雷池一步 势必要贻误时机,给事业带来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政策执行者坚持事实求是,从实 际出发,敢于冲破旧政策的某些不合理条文的束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审时度势,积极灵 活主动地解决实际问题,以弥补因政策的失效而造成的损失。© 其次,政策具有层次性。从纵向来看,政策具有层次性。一般来说,中央的政策是高层 次的政策,是从全国的总体情祝出发制定的,往往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原则规定,具有普 遍的指导意义。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部门情况不同,差异性很大,比如,内陆 和沿海开放地区,在一些政策的适用上就有不同。中央的政策、规定不可能那么具体,就是 省里、地区、市县里的政策也不可能搞得那么细。要使上级政策同下边的实际结合起来,这 就要求地方、部门和基层单位在贯彻执行中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地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具体 政策措施。从横向来看,各部门制定的政策相互关联和交义。国家制定的政策,除了总政策 外,往往还有许多国家职能部门制定的具体政策。这些政策往往具有相关性。从总体上看, 它们也许是统一的:从局部看,则难免出现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执行者灵活堂握。 另外,即使是同一个政策,也总有一个作用幅度和界限,这也给政策执行的灵活性留下余地 第三,任何政策都需要逐步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必须有局部的修正和补充,任何政 策的执行总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执行者根据实际,灵活地补充修正,逐步完善 列中洗焦们春)北京,人民出板补 鱼参看刘玩.论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理论探讨.1989(⑤)
11 所谓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是指执行政策必须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 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要求去做,全面地、不折不扣地实现政策目标。执行 政策要坚持原则性,这是由政策本身固有的属性所决定的。 执行政策要坚持原则性,这是由政策本身固有的属性所决定的。政策是党和国家为了指 导社会实践、调整社会关系,实现一定的政治路线、方针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列宁说:“党 的策略是指党的政治行为,或指党的政治活动的性质、方向和方法。党代表大会通过策略决 议,就是确切规定全党在新的任务方面或者是针对新的政治形势所应采取的政治行为。”①政 策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就决定了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在我国,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各项方针、 政策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指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为 规范和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策执行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在精神实质上忠实地执行 政策,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按照政策本身所规定的政策对象、政策范 围去实现政策目标,而不能随意变更、曲解、假借、贪污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各 个方面得到持续、稳定、协调、有序地发展,才能避免出现紊乱现象。 所谓灵活性原则,是指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精神和保持政策方向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 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时因地制宜,使政策目标得到真正实现。灵活性的核心是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执行政策坚持灵活性原则,也就是要有创造性,这也是由政策固有的属 性决定的。 首先,政策总是针对特定的问题,以时间和条件为转移。我们知道,任何政策都是针对 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特定问题制定的。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政策问题会发生变化,政策也会 失去效力,成为过时的政策;而新政策代替旧政策很难做到十分及时,往往要有一个滞后期。 在这个时期,旧政策仍以合法的形式存在着。如果受这种固有的形式约束,不敢越雷池一步, 势必要贻误时机,给事业带来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政策执行者坚持事实求是,从实 际出发,敢于冲破旧政策的某些不合理条文的束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审时度势,积极灵 活主动地解决实际问题,以弥补因政策的失效而造成的损失。② 其次,政策具有层次性。从纵向来看,政策具有层次性。一般来说,中央的政策是高层 次的政策,是从全国的总体情况出发制定的,往往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原则规定,具有普 遍的指导意义。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部门情况不同,差异性很大,比如,内陆 和沿海开放地区,在一些政策的适用上就有不同。中央的政策、规定不可能那么具体,就是 省里、地区、市县里的政策也不可能搞得那么细。要使上级政策同下边的实际结合起来,这 就要求地方、部门和基层单位在贯彻执行中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地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具体 政策措施。从横向来看,各部门制定的政策相互关联和交叉。国家制定的政策,除了总政策 外,往往还有许多国家职能部门制定的具体政策。这些政策往往具有相关性。从总体上看, 它们也许是统一的;从局部看,则难免出现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执行者灵活掌握。 另外,即使是同一个政策,也总有一个作用幅度和界限,这也给政策执行的灵活性留下余地。 第三,任何政策都需要逐步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必须有局部的修正和补充,任何政 策的执行总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执行者根据实际,灵活地补充修正,逐步完善 ① 列宁选集(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10. ② 参看刘斌.论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理论探讨.1989(5)
政策,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对于乡镇企业的政策,在创建时期同成熟时期,在乡镇企业非 常稀少微弱的地区同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地位的地风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喜无变 化的。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只有坚持灵活性原则,才能防止政策执行成为政策简单的 传声筒,陷入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泥坑。 在政策执行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把政策的精神和实际情况相结 合,既要创造性地实施政策,又要正确地把握政策的界限。灵活是在原则所允许的范围内的 灵活,而不是违反政策的随心所欲:灵活性的临界点是原则性。我们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 如果抛弃了政策的原则性,滥用灵活性,就会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使党和 国家政策难以得到如实的执行。反之,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把政策的原则性理解成照抄、照转 不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同样也不能真正落实党的政策。 我国正在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许多事情还处于探索阶段,必然会遇到许 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把原测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灵活创造性地实施中央和上级政策 就显得更为必要。例如,广东省的顺德、南海、中山和东莞四县市,被海内外誉为“四小虎” 改革12年来,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或招时20%.超讨了亚洲“四小龙”在60一70年代经济 起飞时期的速度。成功的秘诀何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创造性地执行中央的政策所致。 一、政改带变用 政策变通是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必然现象,是政策灵活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探讨政策变通, 防止政策走样是政策执行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政策变通的涵义 政策作为指导社会发展、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和依据,具有原则性、时效性和灵活性的 基本特征。因此,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执行者要坚持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原则性和灵活 性相统一的原则,要善于变通,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 要而变通政策,使执行的政策能适应实际情况,取得预期效果。说到底,政策变通是因人因 时因事因地制宜地执行政策的方法,是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 体现。这种灵活变通也被称为“行政自由裁量”,因为它是一种不变之中求变的艺术,所以 西方学者称之为“行政权的核心”。可见,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政策变通是一种必然现象。 灵活变通是政策执行的客观属性,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辩证方法在执行 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政策变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善政策、执行政策,而不是为了违背政 策。因此,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变通政策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绝不能把它 们藏然分开。只有坚持原则性,才能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只有坚持灵活性,才能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政策不被教条化和僵化。 2。政策变通的形式 正确的政策变通实际上就是政策原则性与灵活性在实践中的具体反映。政策实践表明, 在执行政策的活动中,政策执行者对上级政策采取各种变通形式。有的学者概括了三种变通 形式,即()“求神似,去形似”:(②)“不求神似,只求形似”:(3)“既不求神似,也不求 形似”。只有第一种是合理、正确的变通形式,另外两种实际上是对政策的歪曲。 “求神似,去形似”是一种正确的变通形式,它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辩证统一,抓住或 2
12 政策,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对于乡镇企业的政策,在创建时期同成熟时期,在乡镇企业非 常稀少微弱的地区同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地位的地区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毫无变 化的。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只有坚持灵活性原则,才能防止政策执行成为政策简单的 传声筒,陷入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泥坑。 在政策执行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把政策的精神和实际情况相结 合,既要创造性地实施政策,又要正确地把握政策的界限。灵活是在原则所允许的范围内的 灵活,而不是违反政策的随心所欲;灵活性的临界点是原则性。我们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 如果抛弃了政策的原则性,滥用灵活性,就会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使党和 国家政策难以得到如实的执行。反之,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把政策的原则性理解成照抄、照转, 不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同样也不能真正落实党的政策。 我国正在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许多事情还处于探索阶段,必然会遇到许 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灵活创造性地实施中央和上级政策, 就显得更为必要。例如,广东省的顺德、南海、中山和东莞四县市,被海内外誉为“四小虎”, 改革 12 年来,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或超过 20%,超过了亚洲“四小龙”在 60-70 年代经济 起飞时期的速度。成功的秘诀何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创造性地执行中央的政策所致。 二、政策变通 政策变通是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必然现象,是政策灵活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探讨政策变通, 防止政策走样是政策执行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政策变通的涵义 政策作为指导社会发展、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和依据,具有原则性、时效性和灵活性的 基本特征。因此,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执行者要坚持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原则性和灵活 性相统一的原则,要善于变通,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需 要而变通政策,使执行的政策能适应实际情况,取得预期效果。说到底,政策变通是因人因 时因事因地制宜地执行政策的方法,是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 体现。这种灵活变通也被称为“行政自由裁量”,因为它是一种不变之中求变的艺术,所以 西方学者称之为“行政权的核心”。可见,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政策变通是一种必然现象。 灵活变通是政策执行的客观属性,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辩证方法在执行 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政策变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善政策、执行政策,而不是为了违背政 策。因此,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变通政策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绝不能把它 们截然分开。只有坚持原则性,才能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只有坚持灵活性,才能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政策不被教条化和僵化。 2.政策变通的形式 正确的政策变通实际上就是政策原则性与灵活性在实践中的具体反映。政策实践表明, 在执行政策的活动中,政策执行者对上级政策采取各种变通形式。有的学者概括了三种变通 形式,即(1)“求神似,去形似”;(2)“不求神似,只求形似”;(3)“既不求神似,也不求 形似”。只有第一种是合理、正确的变通形式,另外两种实际上是对政策的歪曲。 “求神似,去形似”是一种正确的变通形式,它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辩证统一,抓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