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K型题(每题2分) A:1+2+3 B:1+3 C:2+4 E:1+2+3+4 1霍纳氏征的临床表现为 (1)同侧眼裂小; (2)同侧眼球内陷 (3)同侧瞳孔缩小; (4)同侧瞳孔对光反应消失。 2与角膜反射有关的神经为 (1)三叉神经 (2)视神经 (3)面神经 (4)动眼神经。 3肌张力降低见于下列哪些部位的病损 (1)锥体束 (2)下运动神经元 (3)内囊; (4)小脑。 4周围性面瘫表现为: (1)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 (2)患侧的眼裂变小 (3)示齿口角偏向健侧 (4)张口时下颌偏向健侧。 5深浅感觉传导的第三级神经元均在: (1)中脑; (2)延脑; (3)内囊; (4)丘脑。 6供给脑部血液的血管是 (1)颈内动脉; (2)颈外动脉 (3)椎一基底动脉 (4)眼动脉。 7.治疗癫痫的用药原则是 (1)开始治疗剂量要大 (2)坚持服药要控制发作后两年 (3)完全控制发作后应立即停药 (4)按发作类型选择用药 8内囊病变时出现 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 (2)对侧中枢性瘫痪了 (3)对侧同向偏盲 (4)共济失调
二、K型题(每题2分) A:1+2+3 B:1+3 C:2+4 D:4 E:1+2+3+4 ⒈霍纳氏征的临床表现为: ⑴同侧眼裂小; ⑵同侧眼球内陷; ⑶同侧瞳孔缩小; ⑷同侧瞳孔对光反应消失。 ⒉与角膜反射有关的神经为: ⑴三叉神经; ⑵视神经; ⑶面神经; ⑷动眼神经。 ⒊肌张力降低见于下列哪些部位的病损: ⑴锥体束; ⑵下运动神经元; ⑶内囊; ⑷小脑。 ⒋周围性面瘫表现为: ⑴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 ⑵患侧的眼裂变小; ⑶示齿口角偏向健侧; ⑷张口时下颌偏向健侧。 ⒌深浅感觉传导的第三级神经元均在: ⑴中脑; ⑵延脑; ⑶内囊; ⑷丘脑。 ⒍供给脑部血液的血管是: ⑴颈内动脉; ⑵颈外动脉; ⑶椎—基底动脉; ⑷眼动脉。 ⒎治疗癫痫的用药原则是: ⑴开始治疗剂量要大; ⑵坚持服药要控制发作后两年; ⑶完全控制发作后应立即停药; ⑷按发作类型选择用药。 ⒏内囊病变时出现: ⑴对侧偏身感觉减退; ⑵对侧中枢性瘫痪了; ⑶对侧同向偏盲; ⑷共济失调
9.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最常用的药物是: (1)烟酸 (2)潘生丁 (3)甘露醇; (4)阿斯匹林 10.抢救癫痫持续状态 (1)尽快控制发作,首选安定静注; (2)给氧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防休克、大量输液 1l.供给脑部血液的血管是 ①颈内动脉 ②颈外动脉 ③椎基底动脉 ④脊前动脉 12.脑血栓形成的诊断要点是 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②神经系统局部体征 ③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 ④年龄在60岁以上 13.关于急性脑血管病,下列哪些内容是正确的? ①短暂脑缺血发作是脑出血的前驱症状 ②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不引起运动性失语 ③脑栓塞的症状是逐渐发展的 ④一过性单眼失明是颈内动脉系统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症状 14.见于震颤麻痹的有 ①步行时上肢不摆动 ②划圈步态 ③慌张步态 ④感觉减退 15癞痫持续状态是 ①频繁的强直阵挛性发作 ②一次发作后持续意识障碍 ③两次发作间意识障碍不恢复 ④发作后持续精神异常 16.周期性瘫痪多见于 ①青年期 ②男性 ③饱餐后发病 ④夜间睡眠中发病 17.共济运动的检查方法有: ①指鼻试验 ②快复动作 ③跟膝胫试验
⒐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最常用的药物是: ⑴烟酸; ⑵潘生丁; ⑶甘露醇; ⑷阿斯匹林。 ⒑抢救癫痫持续状态 ⑴尽快控制发作,首选安定静注; ⑵给氧; ⑶保持呼吸道通畅; ⑷防休克、大量输液。 11. 供给脑部血液的血管是 ①颈内动脉 ②颈外动脉 ③椎基底动脉 ④脊前动脉 12. 脑血栓形成的诊断要点是 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②神经系统局部体征 ③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 ④年龄在 60 岁以上 13. 关于急性脑血管病,下列哪些内容是正确的? ①短暂脑缺血发作是脑出血的前驱症状 ②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不引起运动性失语 ③脑栓塞的症状是逐渐发展的 ④一过性单眼失明是颈内动脉系统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症状 14. 见于震颤麻痹的有 ①步行时上肢不摆动 ②划圈步态 ③慌张步态 ④感觉减退 15 癫痫持续状态是 ①频繁的强直阵挛性发作 ②一次发作后持续意识障碍 ③两次发作间意识障碍不恢复 ④发作后持续精神异常 16. 周期性瘫痪多见于 ①青年期 ②男性 ③饱餐后发病 ④夜间睡眠中发病 17. 共济运动的检查方法有: ①指鼻试验 ②快复动作 ③跟膝胫试验
④ Lasegue征 8.脊健半侧损害的体征应是: ①病变节段平面以下的同侧深层感觉缺失 ②病变节段平面以下的同侧上运动神经元麻痹 ③病变节段平面以下的对侧痛觉与温度觉障碍 ④括约肌障碍 19.与瞳孔对光反射有关的脑神经: ①滑车神经 ②视神经 ③三叉神经 ④动眼神经 20.与眼球运动有关的脑神经是 ①滑车神经 ②动眼神经 ③展神经 ④视神经 2丶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可有: ①眩晕、眼球震颤 ②跌倒发作 ③交叉性瘫痪 ④失语 22、患者右侧动眼神经麻痹,则: ①右瞳间接光反射消失②左瞳直接光反射存在 ③右瞳直接光反射消失④左瞳间接光反射存在 23、蛛网膜下腔出血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①先天性动脉瘤为最常见的病因 ②没有明显偏瘫 ③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④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防治再出血 24、患者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在: ①后角②后根 ③灰质前连合 ④前根 25、患者,女性,40岁,既往体健,发热(38℃)及全身不适1天,此后两下肢麻木无力, 三天内发展至双下肢完全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体查:乳头水平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下 肢完全瘫痪,肌张力低,双侧 Babinski征阴性,诊断为 ①格林-巴利综合征②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③脊髓肿瘤④急性脊髓炎 26、脊髓半切综合征( Brown- Sequard syndrome)临床表现是: ①病变平面以下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障碍②出现共济失调 ③病变对侧的痛温觉障碍 ④大小便障碍 27、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痫性发作分类全面性发作包括: ①失神发作②无张力发作③强直-阵挛发作④肌阵挛发作 28、脑部的血流供应血管是: ①颈外动脉②颈内动脉③眼动脉④椎基底动脉 29、关于癫痫持续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①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 ②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③任何类型癫痫均可以出现 ④治疗的关键是尽快控制发作
④Lasegue 征 18. 脊髓半侧损害的体征应是: ①病变节段平面以下的同侧深层感觉缺失 ②病变节段平面以下的同侧上运动神经元麻痹 ③病变节段平面以下的对侧痛觉与温度觉障碍 ④括约肌障碍 19. 与瞳孔对光反射有关的脑神经: ①滑车神经 ②视神经 ③三叉神经 ④动眼神经 20. 与眼球运动有关的脑神经是: ①滑车神经 ②动眼神经 ③展神经 ④视神经 2·、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可有: ①眩晕、眼球震颤 ②跌倒发作 ③交叉性瘫痪 ④失语 22、患者右侧动眼神经麻痹,则: ①右瞳间接光反射消失 ②左瞳直接光反射存在 ③右瞳直接光反射消失 ④左瞳间接光反射存在 23、蛛网膜下腔出血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① 先天性动脉瘤为最常见的病因 ② 没有明显偏瘫 ③ 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④ 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防治再出血 24、患者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在: ①后角 ② 后根 ③灰质前连合 ④前根 25、患者,女性,40 岁,既往体健,发热(38℃)及全身不适 1 天,此后两下肢麻木无力, 三天内发展至双下肢完全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体查:乳头水平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下 肢完全瘫痪,肌张力低,双侧 Babinski 征阴性,诊断为: ①格林-巴利综合征 ②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③脊髓肿瘤 ④急性脊髓炎 26、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临床表现是: ① 病变平面以下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障碍 ②出现共济失调 ③ 病变对侧的痛温觉障碍 ④大小便障碍 27、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痫性发作分类全面性发作包括: ① 失神发作 ②无张力发作 ③强直-阵挛发作 ④肌阵挛发作 28、脑部的血流供应血管是: ① 颈外动脉 ② 颈内动脉 ③眼动脉 ④椎基底动脉 29、关于癫痫持续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① 一次癫痫发作持续 30 分钟以上 ② 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③ 任何类型癫痫均可以出现 ④ 治疗的关键是尽快控制发作
0、偏头痛的诊断依据是 ①青春期前后发病 ②反复发作的偏侧和双侧头痛 ③多有家族史 ④麦角胺制剂多有显效 31、重症肌无力诊断可根据: ①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波动性变化 ②有呼吸困难现象③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④胸腺瘤 32、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DMD型)临床特点: ①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 ②患儿均为男性 ③四肢近端肌萎缩明显,双侧腓肠肌假肥大现象 ④血清肌酶测定增高,肌电图为典型肌原性损害 33、脑栓塞临床特点是: ①起病急骤,症状迅即达到高峰 ②栓子来源以心源性最常见 ③病灶以颈内动脉系统分布区最常见 ④适宜的抗凝治疗是有益的 34、帕金森病常具有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 ①静止性震颤②肌强直③运动迟缓④共济失调步态异常 35.与吞咽有关的脑神经 ①舌咽神经 ②迷走神经 ③舌下神经 ④滑车神经 36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区别的关键在于 ①能否闭眼 ②面部有无感觉丧失 ③能否皱眉 ④口角有无歪斜 37.脑栓塞可发生于 ①风湿性心脏病 ②心肌梗塞 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④股骨骨折 38.为癫痫病人做脑电图检查的目的是 ①确定病因 ②证实临床诊断 ③确定治疗方针 ④区别癫痫类型 39.重症肌无力患者出现胆碱能危象时表现为 ①瞳孔缩小、分泌物增多 ②腹痛、腹泻、汗多 ③肌束颤动 ④高热,血压降低
30、偏头痛的诊断依据是: ① 青春期前后发病 ② 反复发作的偏侧和双侧头痛 ③ 多有家族史 ④麦角胺制剂多有显效 31、重症肌无力诊断可根据: ① 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波动性变化 ② 有呼吸困难现象 ③ 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④ 胸腺瘤 32、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DMD 型)临床特点: ① X 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 ② 患儿均为男性 ③ 四肢近端肌萎缩明显,双侧腓肠肌假肥大现象 ④ 血清肌酶测定增高,肌电图为典型肌原性损害 33、脑栓塞临床特点是: ① 起病急骤,症状迅即达到高峰 ② 栓子来源以心源性最常见 ③ 病灶以颈内动脉系统分布区最常见 ④ 适宜的抗凝治疗是有益的 34、帕金森病常具有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 ① 静止性震颤 ② 肌强直 ③ 运动迟缓 ④共济失调步态异常 35. 与吞咽有关的脑神经: ①舌咽神经 ②迷走神经 ③舌下神经 ④滑车神经 36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区别的关键在于: ①能否闭眼 ②面部有无感觉丧失 ③能否皱眉 ④口角有无歪斜 37. 脑栓塞可发生于 ①风湿性心脏病 ②心肌梗塞 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④股骨骨折 38. 为癫痫病人做脑电图检查的目的是 ①确定病因 ②证实临床诊断 ③确定治疗方针 ④区别癫痫类型 39. 重症肌无力患者出现胆碱能危象时表现为 ①瞳孔缩小、分泌物增多 ②腹痛、腹泻、汗多 ③肌束颤动 ④高热,血压降低
40.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有 ①药物治疗 ②神经阻滞疗法 ③手术治疗 ④按摩治疗 41.与孔对光反射有关的颅神经 ①动眼神经 ②滑车神经 ③视神经 ④外展神经 42.颈内动脉分支 ①大脑前动脉 ②大脑中动脉 ③后交通动脉 ④大脑后动脉 43.对于急性炎症性脱髓性多发性神经炎哪些是不正确的 ①瘫痪重于感觉障碍 ②常无面瘫 ③肌张力常降低 ④瘫痪常不对称 44.容易出现呼吸肌麻痹的疾病为 ①上升性脊髓炎 ②周期性麻痹 ③重症肌无力并感染 ④胸段脊髓肿瘤 45.以下哪项不适合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①口服强的松 ②茎乳孔红外线照射 ③口服维生素B1 ④肌肉注射青霉素 46.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的临床表现有: ①意识丧失 ②大小便失禁 ③ Babinski征(+) ④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47.病人高颈段脊髓病变,其表现为: ①四肢中枢性瘫痪 ②双肩以下感觉障碍 ③腹壁反射消失 ④病理反射(一) 48.下列哪点能鉴别格林-巴利综合征和周期性(低钾性)麻痹 ①脑脊液有否蛋白-细胞分离现象②有无感觉障碍 ③有无血钾降低 ④有无四肢瘫痪 49.病者双颞侧偏盲可能损害的部位 ①视束 ②视神经 ③视放射 ④视交叉
40.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有 ① 药物治疗 ② 神经阻滞疗法 ③ 手术治疗 ④ 按摩治疗 41. 与瞳孔对光反射有关的颅神经 ① 动眼神经 ② 滑车神经 ③ 视神经 ④ 外展神经 42. 颈内动脉分支 ① 大脑前动脉 ② 大脑中动脉 ③ 后交通动脉 ④ 大脑后动脉 43. 对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哪些是不正确的 ① 瘫痪重于感觉障碍 ② 常无面瘫 ③ 肌张力常降低 ④ 瘫痪常不对称 44. 容易出现呼吸肌麻痹的疾病为 ① 上升性脊髓炎 ② 周期性麻痹 ③ 重症肌无力并感染 ④ 胸段脊髓肿瘤 45.以下哪项不适合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① 口服强的松 ② 茎乳孔红外线照射 ③ 口服维生素 B1 ④ 肌肉注射青霉素 46.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的临床表现有: ① 意识丧失 ② 大小便失禁 ③ Babinski 征(+) ④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47.病人高颈段脊髓病变,其表现为: ① 四肢中枢性瘫痪 ② 双肩以下感觉障碍 ③ 腹壁反射消失 ④ 病理反射(一) 48.下列哪点能鉴别格林-巴利综合征和周期性(低钾性)麻痹 ①脑脊液有否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② 有无感觉障碍 ③ 有无血钾降低 ④ 有无四肢瘫痪 49.病者双颞侧偏盲可能损害的部位 ① 视束 ② 视神经 ③ 视放射 ④ 视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