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前夕(10月31日),他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张贴了《九十 五条论纲》。在《论纲》中痛斥出卖 “赎罪券”的作法, 并且提出了“信仰 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反对用金钱赎罪的办法。他写道:“每一个基督教 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 部免罪。”“很息然,当钱币扔在钱垢中T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 贪欲心。 至于代祷之是否 口能 :帝的意 ”文 际上就是否认了教皇的神权。这个《论纲》是用拉丁文写的,但是很快地就 被译成德文,其内容不胫而走,很快地传遍全德,并且引起了全民的讨论。 这件事也很快地传到教皇利奥十世耳中。最初他感到这不过是小小的争吵, 但是不久他就认识到问题很亚垂 ,下令把路德唤到罗马来,对这个论纲进行 时 选侯腓特烈同情路德,他劝教皇不要追究此事 因此,教 皇把这个问题暂时搁置起来。 1519年,路德在莱比锡参加了辩论会,他的对手是知名的天主教神学者 艾克,此人在辩论中滔滔不绝地引证权威言论,其中包括教皇敕令、宗教会 议的决议、早期基督教领袖的著述等等,想借此来压倒路德。他还恫吓路德 路德的某 ,特别是关于每个信徒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而 须教会的媒介的论点,简直与一个世纪前被处死刑的异端分子约翰·胡司的 观点一模一样。但是路德并未被他吓倒,他侃侃而谈,坚持认为宗教会议和 教皇都可以犯错误,并且指出罗马天主教会己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结果双 方都愤愤离开会场。 此后路德埋头写文章和小册子来宣传自己的观点, 以便赢得 大群众的 支持。他在标题为《最神圣的圣餐论》的文章中把罗马天主教会关于圣餐中 的面包和酒可以变成基督的肉和血的实体转化论驳得体无完肤。1520年8月 他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在信中他痛斥罗马教廷对德 意志的专横、 掠夺,呼吁世俗君主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数会 企图 以民族的世俗权威取代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神权 他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 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 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 职权” “应该规定,凡属俗世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俗世 当局外理” 1 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消 这上 田相 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这是激发德国人民族感情的有力的控诉, 生了很 大的影响。他在标题为《教会被囚于巴比伦》的小册子里有力地攻击圣礼制 度,主张“即令没有圣礼,信心也能救人。”在另一篇文章《论基督徒的自 由》中,路德全面论述了“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理论。 他指出,人的获数 只在信仰。 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 而是单用信 频受 因 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 而不是因任何行为”。这样,曾经是人类救赎中必不可少的教皇、教令、教 律,面对信仰的权威,便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在当时可算是十分激烈的
万圣节前夕(10 月 31 日),他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张贴了《九十 五条论纲》。在《论纲》中痛斥出卖“赎罪券”的作法,并且提出了“信仰 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反对用金钱赎罪的办法。他写道:“每一个基督教 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 部免罪。”“很显然,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 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 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这实 际上就是否认了教皇的神权。这个《论纲》是用拉丁文写的,但是很快地就 被译成德文,其内容不胫而走,很快地传遍全德,并且引起了全民的讨论。 这件事也很快地传到教皇利奥十世耳中。最初他感到这不过是小小的争吵, 但是不久他就认识到问题很严重,下令把路德唤到罗马来,对这个论纲进行 答辩。当时萨克森选侯腓特烈同情路德,他劝教皇不要追究此事。因此,教 皇把这个问题暂时搁置起来。 1519 年,路德在莱比锡参加了辩论会,他的对手是知名的天主教神学者 艾克,此人在辩论中滔滔不绝地引证权威言论,其中包括教皇敕令、宗教会 议的决议、早期基督教领袖的著述等等,想借此来压倒路德。他还恫吓路德 说:路德的某些观点,特别是关于每个信徒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而无 须教会的媒介的论点,简直与一个世纪前被处死刑的异端分子约翰·胡司的 观点一模一样。但是路德并未被他吓倒,他侃侃而谈,坚持认为宗教会议和 教皇都可以犯错误,并且指出罗马天主教会已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结果双 方都愤愤离开会场。 此后路德埋头写文章和小册子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以便赢得广大群众的 支持。他在标题为《最神圣的圣餐论》的文章中把罗马天主教会关于圣餐中 的面包和酒可以变成基督的肉和血的实体转化论驳得体无完肤。1520 年 8 月 他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在信中他痛斥罗马教廷对德 意志的专横、掠夺,呼吁世俗君主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企图 以民族的世俗权威取代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神权。他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 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 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 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俗世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俗世 当局处理”。这些内容的实质是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 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这是激发德国人民族感情的有力的控诉,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他在标题为《教会被囚于巴比伦》的小册子里有力地攻击圣礼制 度,主张“即令没有圣礼,信心也能救人。”在另一篇文章《论基督徒的自 由》中,路德全面论述了“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理论。他指出,人的获救, 只在信仰。“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 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 而不是因任何行为”。这样,曾经是人类救赎中必不可少的教皇、教令、教 律,面对信仰的权威,便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在当时可算是十分激烈的
思想主张 这时,路德的论著不仅传遍全德,而且也传到巴黎。天主教世界围绕他 的宗教思想沸腾起来了。 在迟疑一个时期后,到1520年6月2日,教皇利奥十世终于发布了开 除路德的天主教教籍的敕令。不过,这个敕令并没有把大门关死,它给路德 留下60天的密阻 希望他能在60天内撤回他的《九十五条论纲》中的4 但路德不为所动。在宽限期满那一天,维登堡的居民燃起篝火,路德当 众把教皇的敕令付之一炬。 路德不但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而且也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但是神 圣罗马皇帝并没有支持路德,因为他依靠天主教来维护自己在德国的皇帝地 位.1521年4月他在沃姻斯召集 ,以便讨论如何处理路德的问题 皇帝的代表在会上宜读教皇颁布的关于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并且要求帝国 议会宣布把路德置于法律保护之外。但是议会并没有照办,而是召唤路德本 人出席议会,以便由议会听取他自己的申诉。路德担心出席议会吉凶难下 但他还是勇敢地应召赴会,当他进入沃姆斯市时,受到了全市居民的热烈欢 在全市形成了一种 对教皇而同情路德的气氛 甚至议会也受到感染 教皇代理人在写给教皇的信里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写到 一块石头和超 ~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路德在议会席上义正辞严地为自己申辩, 拒绝认错。当时在场的皇帝想逮捕他,但是他在群众的保护下安然离开了会 在沃姆斯会议月 路德便被萨克森选侯腓特烈保护起来 一个时期他在 瓦特堡过着世俗的生活,留了长发,因为他不再是天主教修道士 。他仍 孜不倦地写信或写文章,热心地宜传自己的教义。这个时期他还从事《圣经》 的翻译,把它译成德文,所依据的是未被算改的希伯来文及希惜文原本。他 德文《圣经》译本在德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在立音结物后 汇和 字表 达等方面都有创新 为德文立了 对于德文的发展起了E 大的作用。路德也得到一位过去的方济各会修道士约翰·艾伯林的协助,这 位朋友到处宣传说:罗马教廷有系统地枪劫德国,每年从德国笔取石额的财 富。艾伯林也写了许多小册子,攻击天主教会的各种表现,影响极大。 沃姆斯会议结束后不久,在维登保及爱尔福特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起 义, 教堂遭到冲击 祭坛和教堂财宝被抢劫,绘画遭到破坏。 与此同时,路 德教义在北部 、中部德国迅速得到传播。 路德新派教之得到传播,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它得到农民、工人和 市民(中等阶级)的全面支持,因为这些阶级对天主教会恨之入骨。第二 它得到一心一意想攫取天主教会财产的世俗君主 (大诸侯)的有力支持。第 它也得到德国爱国主义者的同情 这些爱国主义者反对罗马教廷对于德 国的掠夺和干预。第四,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虽然想扑灭新教运动,但是力不 从心:对外战争及内政的棘手问题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使得他不追过问德国
思想主张。 这时,路德的论著不仅传遍全德,而且也传到巴黎。天主教世界围绕他 的宗教思想沸腾起来了。 在迟疑一个时期后,到 1520 年 6 月 2 日,教皇利奥十世终于发布了开 除路德的天主教教籍的敕令。不过,这个敕令并没有把大门关死,它给路德 留下 60 天的宽限,希望他能在 60 天内撤回他的《九十五条论纲》中的 41 条。但路德不为所动。在宽限期满那一天,维登堡的居民燃起篝火,路德当 众把教皇的敕令付之一炬。 路德不但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而且也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但是神 圣罗马皇帝并没有支持路德,因为他依靠天主教来维护自己在德国的皇帝地 位。1521 年 4 月他在沃姆斯召集了帝国议会,以便讨论如何处理路德的问题。 皇帝的代表在会上宣读教皇颁布的关于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并且要求帝国 议会宣布把路德置于法律保护之外。但是议会并没有照办,而是召唤路德本 人出席议会,以便由议会听取他自己的申诉。路德担心出席议会吉凶难卜, 但他还是勇敢地应召赴会,当他进入沃姆斯市时,受到了全市居民的热烈欢 迎。在全市形成了一种反对教皇而同情路德的气氛,甚至议会也受到感染。 教皇代理人在写给教皇的信里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写到:“每一块石头和每 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路德在议会席上义正辞严地为自己申辩, 拒绝认错。当时在场的皇帝想逮捕他,但是他在群众的保护下安然离开了会 场。 在沃姆斯会议后,路德便被萨克森选侯腓特烈保护起来,一个时期他在 瓦特堡过着世俗的生活,留了长发,因为他不再是天主教修道士了。他仍孜 孜不倦地写信或写文章,热心地宣传自己的教义。这个时期他还从事《圣经》 的翻译,把它译成德文,所依据的是未被篡改的希伯来文及希腊文原本。他 的德文《圣经》译本在德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他在文章结构、词 汇和文字表达等方面都有创新,为德文立下了规范,对于德文的发展起了巨 大的作用。路德也得到一位过去的方济各会修道士约翰·艾伯林的协助,这 位朋友到处宣传说:罗马教廷有系统地抢劫德国,每年从德国榨取巨额的财 富。艾伯林也写了许多小册子,攻击天主教会的各种表现,影响极大。 沃姆斯会议结束后不久,在维登堡及爱尔福特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起 义,教堂遭到冲击,祭坛和教堂财宝被抢劫,绘画遭到破坏。与此同时,路 德教义在北部、中部德国迅速得到传播。 路德新派教之得到传播,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它得到农民、工人和 市民(中等阶级)的全面支持,因为这些阶级对天主教会恨之入骨。第二, 它得到一心一意想攫取天主教会财产的世俗君主(大诸侯)的有力支持。第 三,它也得到德国爱国主义者的同情,这些爱国主义者反对罗马教廷对于德 国的掠夺和干预。第四,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虽然想扑灭新教运动,但是力不 从心:对外战争及内政的棘手问题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使得他不遑过问德国
的宗教问题。第五,路德个人的主观条件也有助于新教的胜利。他学识渊博 既有雄辩的口才,又能写典雅的文章。他很敏感而又有坚强的毅力、非凡的 阳识和气魄。这使他具备个改革运动的领导人的特质。 三、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 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因为他所 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的支柱。而且,与僵化了的天主教神学不 同,路德的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 及个人主义因素, 带有立阶级顺向 但是, 德的新教仍未完全 摆脱中世纪经院思想的影 他从来 没有认识到教会与国家分离的重要性,他把德意志君主和贵族看作是教会的 天然的保护者。第二,他在经济问题上反对高利贷者收取利息的行为。第三, 在国家问题上他接受了中世纪的观念,认为君主的权威是神授的,尽管他也 承认君主的权力要从属于自然法。第四,他反对叛乱, 他 贯调人民服 府的业 他说 不是正当的 不管它如 合乎正 它的结果 从来都是损害大于利益。我支持而且将始终支持那些身受叛乱之害的人们, 不管他们的事业如何违反正义:而日我将反对举行叛乱的人,即使他们的事 业合乎正义,因为叛乱发生后必然造成损失和流血。” 当路德日益变成诸侯的奴仆时,广大的农民、平民就抛弃了他,而团结 在人民宗教改革运动领袖闵采尔的周围 闵采尔(1490一1525年)出生于 个小手工业者的家庭。他博学多闻 精通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曾在莱比锡攻读神学,获博士学位。1517年他开始 追随路德,成为他的信徒,但是后来他的思相变得更为激讲,不满音路德的 保守态度, :o )年他就与路德分道扬镳了 1521年他到布拉格, 同波希米 亚的胡司派建立 了联系 1521年11月他写了 《布拉格通告》 表达了他为 教会及世俗封建主的憎恨。他宣称:上帝为世俗的生活提供了教义, 因此不 要用在天堂实现上帝的教义的说教来安慰世人。他主张在尘世上实现人人平 笔,取消尘世上的压泊和剥。1522年,由干闵采尔的神学见醒且右城来 强烈的政治性质, 在布拉格居留 以后 了图林根的阿尔斯特 德城当神甫,在这里他开始对教会的“圣礼 进行改革, 并进行反对罗马教 廷的宣传。他的思想截来越微进,不仅评击教士和僧侣,而且也反对诺侯 领主和城市贵族。与路德不同,他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认为信 仰应主要根据圣灵“活的启示”,它表现为人的理性。人人都右理性,也前 都可以有神性 可以升入天国 天国不是在来世 而是要在现世硅 立。闵采尔的天国实际上是一个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压迫 会成员的国家政权的社会。1524年闵采尔在一份革命的小册子中宣称:“整 个世界必须忍受一次大震荡,这是关于不敬上帝的人垮台而卑贱的人翻身的
的宗教问题。第五,路德个人的主观条件也有助于新教的胜利。他学识渊博, 既有雄辩的口才,又能写典雅的文章。他很敏感而又有坚强的毅力、非凡的 胆识和气魄。这使他具备一个改革运动的领导人的特质。 三、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 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因为他所 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的支柱。而且,与僵化了的天主教神学不 同,路德的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 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但是,路德的新教仍未完全摆脱中世纪经院思想的影响。第一,他从来 没有认识到教会与国家分离的重要性,他把德意志君主和贵族看作是教会的 天然的保护者。第二,他在经济问题上反对高利贷者收取利息的行为。第三, 在国家问题上他接受了中世纪的观念,认为君主的权威是神授的,尽管他也 承认君主的权力要从属于自然法。第四,他反对叛乱,他一贯强调人民服从 政府的必要性。他说:“叛乱不是正当的,不管它如何合乎正义;它的结果 从来都是损害大于利益。我支持而且将始终支持那些身受叛乱之害的人们, 不管他们的事业如何违反正义;而且我将反对举行叛乱的人,即使他们的事 业合乎正义,因为叛乱发生后必然造成损失和流血。” 当路德日益变成诸侯的奴仆时,广大的农民、平民就抛弃了他,而团结 在人民宗教改革运动领袖闵采尔的周围。 闵采尔(1490—1525 年)出生于一个小手工业者的家庭。他博学多闻, 精通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曾在莱比锡攻读神学,获博士学位。1517 年他开始 追随路德,成为他的信徒,但是后来他的思想变得更为激进,不满意路德的 保守态度,1520 年他就与路德分道扬镳了。1521 年他到布拉格,同波希米 亚的胡司派建立了联系。1521 年 11 月他写了《布拉格通告》,表达了他对 教会及世俗封建主的憎恨。他宣称:上帝为世俗的生活提供了教义,因此不 要用在天堂实现上帝的教义的说教来安慰世人。他主张在尘世上实现人人平 等,取消尘世上的压迫和剥削。1522 年,由于闵采尔的神学见解具有越来越 强烈的政治性质,他被禁止在布拉格居留。以后,他到了图林根的阿尔斯特 德城当神甫,在这里他开始对教会的“圣礼”进行改革,并进行反对罗马教 廷的宣传。他的思想越来越激进,不仅抨击教士和僧侣,而且也反对诸侯、 领主和城市贵族。与路德不同,他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认为信 仰应主要根据圣灵“活的启示”,它表现为人的理性。人人都有理性,也就 都可以有神性,便都可以升入天国。这个天国不是在来世,而是要在现世建 立。闵采尔的天国实际上是一个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压迫社 会成员的国家政权的社会。1524 年闵采尔在一份革命的小册子中宣称:“整 个世界必须忍受一次大震荡,这是关于不敬上帝的人垮台而卑贱的人翻身的
大事”。闵采尔在这里所说的“不敬上帝的人”,是指诸侯、骑士、城市贵 族和其他剥削者。 闵采尔的革命态度遭到了马丁·路德的反对,后者把闵采 尔看做死敌,诬蔑他是魔鬼的工具。闵采尔针锋相对,斥责路德向诸侯谄媚, 是“维登堡的行尸走肉”。 为了躲避政府当局的追捕,闵采尔在1524年8月逃离阿尔斯特德,先 后到了尔亮 ,南德等地。所到之处他宣传自己的主张,在劳动群众中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是在他的宜传鼓动下,德国在1524一1525年间爆发了 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约有2/3的农民投入了斗争。 这次农民战争有三个中心:士瓦本、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图林根。在 十百本地区,早在1524年写天,起义的农民就指绝为领主服劳役。1525年 农民队伍扩大到三四万 。起义军领袖于3月初举行集 通计了“ 条款”的纲领, 要求废除农奴制和什 一税,减轻劳役、地租和徭役,归还 被领主侵占的森林和牧场等,但没有要求没收地主的土地。纲领带有妥协 性,主要反映宫裕农民的利益。士瓦本的农民军没有统一额导,纪律松池 到4月底被诸侯的军队分别击溃 1525年3月 法兰克尼亚地区爆发了新的农民起义, 规模很大,斗争 激烈。许多城市的平民也参加了起义。1525年5月,起义军制订了“海尔布 琅纲领”,又名“帝国改革纲领”。纲领要求在德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 政府,取消诸侯的一切同盟:统一度量衡和币制:取消商税、过境税、食品 税以及其他苛捐杂税:允许农民赎买封建义务,等等。这个纲领反映了市民 阶层的要习 次 阶级的性质。纲领未能实现,到1525年6月,法兰 克尼亚的农民起义也失败了。 萨克森和图林根的农民起义是德国农民战争的顶点,由闵采尔直接颜 导。1525年3月,缪尔豪森的平民和矿工推翻了城市贵族的统治,成立“永 久会议”。随后,整个萨克森和图林根地区到处发生农民起义。4月底, 侯的军队进攻缪 闵采尔 人的队 迎敌, 但由子 缺 装备和训练,本人也无军事经验,到5月16日,农民军战败,闵采尔被俘 并壮烈就义。 农民战争的火焰被扑灭了。农民起义,只有在先讲阶级的领导下,才能 取得胜利,但16世纪的德国还没有这样一个先进阶级。 平民不是 个种 的阶级 与现代无产阶级根本 不同。市民阶级处在向资产阶级转化的过稻 中,但是软弱、动摇。他们虽然参加了起义,但当农民战争发展到高潮时 就因畏惧人民而叛变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宗教思想的路德的态度,便是很 好的证明。1525年5月,路德在《反对杀人诚货的农民暴徒》这本小册子里 号召无论是谁,只要力所能及,就应该把反叛者“戳碎 扼死 刺杀 ”,象 “打死疯狗一样 。他对起义农民的仇恨,己达到了疯狂的程 农民战争失败后,农民重新陷入领主的奴役之中,农奴制在德国死灰复 燃。诸侯是唯一从农民战争失败中得到好处的集团。他们加强了对农民的剥
大事”。闵采尔在这里所说的“不敬上帝的人”,是指诸侯、骑士、城市贵 族和其他剥削者。闵采尔的革命态度遭到了马丁·路德的反对,后者把闵采 尔看做死敌,诬蔑他是魔鬼的工具。闵采尔针锋相对,斥责路德向诸侯谄媚, 是“维登堡的行尸走肉”。 为了躲避政府当局的追捕,闵采尔在 1524 年 8 月逃离阿尔斯特德,先 后到了缪尔豪森、南德等地。所到之处他宣传自己的主张,在劳动群众中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正是在他的宣传鼓动下,德国在 1524—1525 年间爆发了 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约有 2/3 的农民投入了斗争。 这次农民战争有三个中心:士瓦本、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图林根。在 士瓦本地区,早在 1524 年夏天,起义的农民就拒绝为领主服劳役。1525 年 3 月,农民队伍扩大到三四万人。起义军领袖于 3 月初举行集会,通过了“十 二条款”的纲领,要求废除农奴制和什一税,减轻劳役、地租和徭役,归还 被领主侵占的森林和牧场等,但没有要求没收地主的土地。纲领带有妥协 性,主要反映富裕农民的利益。士瓦本的农民军没有统一领导,纪律松弛, 到 4 月底被诸侯的军队分别击溃。 1525 年 3 月末,法兰克尼亚地区爆发了新的农民起义,规模很大,斗争 激烈。许多城市的平民也参加了起义。1525 年 5 月,起义军制订了“海尔布 琅纲领”,又名“帝国改革纲领”。纲领要求在德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 政府,取消诸侯的一切同盟;统一度量衡和币制;取消商税、过境税、食品 税以及其他苛捐杂税;允许农民赎买封建义务,等等。这个纲领反映了市民 阶层的要求,带有资产阶级的性质。纲领未能实现,到 1525 年 6 月,法兰 克尼亚的农民起义也失败了。 萨克森和图林根的农民起义是德国农民战争的顶点,由闵采尔直接领 导。1525 年 3 月,缪尔豪森的平民和矿工推翻了城市贵族的统治,成立“永 久会议”。随后,整个萨克森和图林根地区到处发生农民起义。4 月底,诸 侯的军队进攻缪尔豪森。闵采尔率领一支 8000 人的队伍迎敌,但由于缺乏 装备和训练,本人也无军事经验,到 5 月 16 日,农民军战败,闵采尔被俘 并壮烈就义。 农民战争的火焰被扑灭了。农民起义,只有在先进阶级的领导下,才能 取得胜利,但 16 世纪的德国还没有这样一个先进阶级。平民不是一个独立 的阶级,与现代无产阶级根本不同。市民阶级处在向资产阶级转化的过程 中,但是软弱、动摇。他们虽然参加了起义,但当农民战争发展到高潮时, 就因畏惧人民而叛变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宗教思想的路德的态度,便是很 好的证明。1525 年 5 月,路德在《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这本小册子里, 号召无论是谁,只要力所能及,就应该把反叛者“戳碎,扼死,刺杀”,象 “打死疯狗一样”。他对起义农民的仇恨,已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农民战争失败后,农民重新陷入领主的奴役之中,农奴制在德国死灰复 燃。诸侯是唯一从农民战争失败中得到好处的集团。他们加强了对农民的剥
削,并夺取了天主教会的财产。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因托庇于诸侯的保护 也成了他们手中的工具。中小贵族遭到削弱,城市的特权被剥夺。诸侯在政 治、经济和宗教上的权势都大大加强,德国的分裂割据状态更为加剧了。 德图农民战争虽然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会在德国的势力 从此天主教会再也不能恢复以前的地位。农民战争显示了农民群众的伟大力 给后人留 了宝贵9 1856年4月16日 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 中写道: “德国的全部问题将取决于是否有可能由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来支 持无产阶级革命。如果那样就太好了.”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农民的支 持下才能取得胜利的工农联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路德教派的确立 路德进行宗教改革后 部分诸侯国已成为路德派 新教国家。另一些诸侯鉴于宗教改革引起了农民起义,仍坚持旧的信仰。1529 年,帝国议会在斯拜尔召开。由于会上天主教诸侯占优势,会议重申1521 年沃姆斯会议反对异端的禁令。路德教派诸侯拒绝接受这个决定,并提出抗 议, 此后新教徒被称为“抗议者” 路德派君主们在提出抗议书时, 已作好战争准备 到1531年他们成立 ~个互相保护同盟。1546年终于爆发了路德派诸侯国与以皇帝为首的天主 教诸侯国之间的战争。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和约,和约规定:诸侯 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的原则:1552年以前为新教诸 侯夺去的天主教会的财产,均应由其继续占有。路德派新教得到了正式手 认。它主要限于德因北部,南部仍为天主教国家。 四、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 继德国之后,瑞士也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在瑞士的宗教改革中,先后 出现了两位领袖: 是慈温利, 一是加尔文 慈温利乌尔利希·慈温利于1484年出生于瑞士的一个农民家庭。他 曾先后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和巴塞尔大学,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从1518年 起.他在苏黎世教微传教,明确地否认教卓是上密的代表,官布《圣经》是 信仰的唯 根据。他 后对客成 礼敬圣像, 更反对教 在瑞士兜售赎罪券。慈温利的改革思想比路德更为激进。他把圣餐仅看做是 对基督的追念,否认祝圣后的饼与酒具有神秘的力量:而路德则坚持圣餐的 “临在说”,即经祝圣后的饼与酒虽未化为基督的肉与血,但在信徒领受圣 餐时,耶稣基督确实临在其中,与饼、酒溶合并存。他还摒弃路德对诸侯的 依赖 张教会 实行共和制 在慈温利的影响下,苏黎世及瑞士其他地区进行了宗教改革:用方言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34页
削,并夺取了天主教会的财产。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因托庇于诸侯的保护, 也成了他们手中的工具。中小贵族遭到削弱,城市的特权被剥夺。诸侯在政 治、经济和宗教上的权势都大大加强,德国的分裂割据状态更为加剧了。 德国农民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会在德国的势力, 从此天主教会再也不能恢复以前的地位。农民战争显示了农民群众的伟大力 量,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训。1856 年 4 月 16 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 中写道:“德国的全部问题将取决于是否有可能由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来支 持无产阶级革命。如果那样就太好了.”①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农民的支 持下才能取得胜利的工农联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路德教派的确立 路德进行宗教改革后,一部分诸侯国已成为路德派 新教国家。另一些诸侯鉴于宗教改革引起了农民起义,仍坚持旧的信仰。1529 年,帝国议会在斯拜尔召开。由于会上天主教诸侯占优势,会议重申 1521 年沃姆斯会议反对异端的禁令。路德教派诸侯拒绝接受这个决定,并提出抗 议,此后新教徒被称为“抗议者”。 路德派君主们在提出抗议书时,已作好战争准备。到 1531 年他们成立 了一个互相保护同盟。1546 年终于爆发了路德派诸侯国与以皇帝为首的天主 教诸侯国之间的战争。1555 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和约,和约规定:诸侯 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的原则;1552 年以前为新教诸 侯夺去的天主教会的财产,均应由其继续占有。路德派新教得到了正式承 认。它主要限于德国北部,南部仍为天主教国家。 四、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 继德国之后,瑞士也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在瑞士的宗教改革中,先后 出现了两位领袖:一是慈温利,一是加尔文。 慈温利 乌尔利希·慈温利于 1484 年出生于瑞士的一个农民家庭。他 曾先后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和巴塞尔大学,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从 1518 年 起,他在苏黎世教堂传教,明确地否认教皇是上帝的代表,宣布《圣经》是 信仰的唯一根据。他反对斋戒,反对教士独身,反对礼敬圣像,更反对教皇 在瑞士兜售赎罪券。慈温利的改革思想比路德更为激进。他把圣餐仅看做是 对基督的追念,否认祝圣后的饼与酒具有神秘的力量;而路德则坚持圣餐的 “临在说”,即经祝圣后的饼与酒虽未化为基督的肉与血,但在信徒领受圣 餐时,耶稣基督确实临在其中,与饼、酒溶合并存。他还摒弃路德对诸侯的 依赖,主张教会实行共和制。 在慈温利的影响下,苏黎世及瑞士其他地区进行了宗教改革:用方言读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33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