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响应的灵敏指示器 冰冻圈 总面积10%,冰与雪的总体积折合水量约4340×104m?各 目前世界上冰川(冰盖)覆盖总面积约1490×104km2,占陆 相当于世界海洋每年蒸发总量的10倍,若全部融化流归海洋 将使世界海洋水层增厚65-80m。更重要的是冰雪聚集着地球 上全部淡水资源的85-90%左右,它已成为人类开发利用淡水 资源的重要对象
全球变化响应的灵敏指示器 ——冰冻圈 目前世界上冰川(冰盖)覆盖总面积约1490×104km2,占陆地 总面积10%,冰与雪的总体积折合水量约4340×104km3 , 相当于世界海洋每年蒸发总量的10倍,若全部融化流归海洋 将使世界海洋水层增厚65-80m。更重要的是冰雪聚集着地球 上全部淡水资源的85-90%左右,它已成为人类开发利用淡水 资源的重要对象
冰冻圈的组成、特征和空间结构 1冰冻圈( Cryosphere)定义 地球表层系统中受冰或冰冻作用影响的部分。 地球表层每年至少部分时间温度在0℃以下,形成各种类型的积 雪、冰川、河流、湖泊的淡水冰、海冰及地下水或永久冻土。 2组成 1)积雪或雪盖 ●雪:由于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而成为由冰晶组成 的六出分支的星状雪花,有时夹有针状或柱状晶粒,有时很多雪 花溶合成团似棉絮。 ●雪崩:雪崩多发于中纬度中高山区,坡地上的积雪骤然塌落,顺 沟槽或山坡快速下滑。春季多湿雪崩(暧雪崩),冬季多干雪崩 (冷雪崩)。雪崩扫荡沿程的岩块碎屑,形成雪崩槽沟;然后堆 叠在山麓,待雪化后岀现岩块碎屑组成的雪崩扇或雪崩锥 ●雪线:雪的年累计量与消融量相当的平衡线
一、冰冻圈的组成、特征和空间结构 1.冰冻圈(Cryosphere)定义 地球表层系统中受冰或冰冻作用影响的部分。 地球表层每年至少部分时间温度在0℃以下,形成各种类型的积 雪、冰川、河流、湖泊的淡水冰、海冰及地下水或永久冻土。 2.组成 1)积雪或雪盖 ⚫雪:由于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而成为由冰晶组成 的六出分支的星状雪花,有时夹有针状或柱状晶粒,有时很多雪 花溶合成团似棉絮。 ⚫雪崩:雪崩多发于中纬度中高山区,坡地上的积雪骤然塌落,顺 沟槽或山坡快速下滑。春季多湿雪崩(暖雪崩),冬季多干雪崩 (冷雪崩)。雪崩扫荡沿程的岩块碎屑,形成雪崩槽沟;然后堆 叠在山麓,待雪化后出现岩块碎屑组成的雪崩扇或雪崩锥。 ⚫雪线:雪的年累计量与消融量相当的平衡线
大体以夏季最热月积雪区的外绿边界为限,以内为多年积雪区 以外到冬季积雪区外缘之间为季节性积雪区 从降雪的积累情况看,唯有在多年积雪区才有降雪的连续积累 在平衡方程式中记为降雪量减去消融量等于积累量。在季节性积 雪区,实际上是降雪量小于消融量,没有长期的降雪的积累。 个地方雪线的具体分布位置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温度。形成多年积雪要求该地近地面空气温度长期保持在 0°C以下 二是降雪量。积雪的消融除融化成液态水之外,还有升华蒸发损 耗。如果降雪量的增加(或减少)超过融雪量随温度升高(或下降)而 增长(或降低)的值,那么,雪线的具体位置就可能出现在近地面 空气温度较偏高(更低)的地方
大体以夏季最热月积雪区的外缘边界为限,以内为多年积雪区, 以外到冬季积雪区外缘之间为季节性积雪区。 从降雪的积累情况看,唯有在多年积雪区才有降雪的连续积累, 在平衡方程式中记为降雪量减去消融量等于积累量。在季节性积 雪区,实际上是降雪量小于消融量,没有长期的降雪的积累。 一个地方雪线的具体分布位置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温度。形成多年积雪要求该地近地面空气温度长期保持在 0℃以下; 二是降雪量。积雪的消融除融化成液态水之外,还有升华蒸发损 耗。如果降雪量的增加(或减少)超过融雪量随温度升高(或下降)而 增长(或降低)的值,那么,雪线的具体位置就可能出现在近地面 空气温度较偏高(或更低)的地方
三是地貌因素。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晌,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 向上。陡峻的山地,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对于北半 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 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2)大陆极地和高山冰川、冰帽与冰盖 冰川是一种密实程度不同的固体冰雪堆积物,它在地心引力 场作用下运动着。 冰川依据其面积大小和下伏地形状况,一般可分为冰盖、冰 帽和各种冰川,约占陆地面积的11%,占地球淡水资源的75 % 山岳冰川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高山上的冰川。其中分布在雪线附近或更高 围椅状洼地(冰斗)中的冰体称冰斗冰川,规模大的可达数平方 公里,小的不足1平方公里,有的有短小冰舌从洼地缺口处伸 出。从冰斗中伸出较长的冰舌,前端停滞在高悬的山坡上或 支沟谷之中的冰川称悬冰川。它的特点是规模较小但前端的 进退变化比较大,即对当地气候变化的反映比较灵敏
三是地貌因素。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 向上。陡峻的山地,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对于北半 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 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2)大陆极地和高山冰川、冰帽与冰盖 ❖ 冰川是一种密实程度不同的固体冰雪堆积物,它在地心引力 场作用下运动着。 ❖ 冰川依据其面积大小和下伏地形状况,一般可分为冰盖、冰 帽和各种冰川,约占陆地面积的11%,占地球淡水资源的75 %。 ❖ 山岳冰川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高山上的冰川。其中分布在雪线附近或更高 围椅状洼地(冰斗)中的冰体称冰斗冰川,规模大的可达数平方 公里,小的不足1平方公里,有的有短小冰舌从洼地缺口处伸 出。从冰斗中伸出较长的冰舌,前端停滞在高悬的山坡上或 支沟谷之中的冰川称悬冰川。它的特点是规模较小但前端的 进退变化比较大,即对当地气候变化的反映比较灵敏
a—冰斗冰川 b—悬冰川 c一山谷冰川 d—复式山谷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