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5 迈尔、焦耳等 2 3、进化论 达尔文等 15 (三)电磁学与分子运动论 1、电磁学: 5 奥斯特、法拉第、麦克斯韦 2、分子运动论 伯努利、罗蒙诺索夫、克劳修斯、麦克斯韦与玻尔兹曼 12 二、第二次技术革命 1、内燃机 2、电动机 3、发电机 4、电报机 5、有机肥料 6、无线电 10 三、第三次科学革命 (一)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革命性突破 1、相对论 爱因斯坦 2、量子力学 波尔、海森堡、德布罗意、狄拉克 (二)其他重要科学成就 1、分子生物学 沃森和克里克、威尔金斯 2、复杂性科学 贝塔朗菲与系统论 普里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
2、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迈尔、焦耳等 3、进化论 达尔文等 (三)电磁学与分子运动论 1、电磁学: 奥斯特、法拉第、麦克斯韦 2、分子运动论 伯努利、罗蒙诺索夫、克劳修斯、麦克斯韦与玻尔兹曼 二、第二次技术革命 1、内燃机 2、电动机 3、发电机 4、电报机 5、有机肥料 6、无线电 三、第三次科学革命 (一)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革命性突破 1、 相对论 爱因斯坦 2、量子力学 波尔、海森堡、德布罗意、狄拉克 (二)其他重要科学成就 1、分子生物学 沃森和克里克、威尔金斯 2、复杂性科学 贝塔朗菲与系统论 普里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 5 2 15 5 12 10
哈肯与协同学 洛仑兹、曼德布罗特与混沌科学 四、第三次技术革命 1、第一阶段 飞机与电子管 2.第二阶段 电子计算机技术与航空航天、原子能、自动化、高分 子合成、互联网等技术 作业、习顿、思考颗、辅导等: 1、为什么说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 2、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所依据的两条基本公设是什么? 3、怎样认识现代技术革命以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论述了人类历史上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历程与重要成果
哈肯与协同学 洛仑兹、曼德布罗特与混沌科学 四、第三次技术革命 1、第一阶段 飞机与电子管 2.第二阶段 电子计算机技术与航空航天、原子能、自动化、高分 子合成、互联网等技术 作业、习题、思考题、辅导等: 1、 为什么说 19 世纪是科学的世纪? 2、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所依据的两条基本公设是什么? 3、怎样认识现代技术革命以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论述了人类历史上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历程与重要成果
板书设计: 第三讲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二) 、范一你刮学革命 (一)早期各学科成果 1、星云假说 2、地质讲化论 3、合成有机物 (仁)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1、细胞学说 2、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3、进化论 (三)电磁学与分子运动论 二、第二次技术革命 1、内燃机 2、电动机 3、发电机 4、电报机 5、有机肥料 6、无线电 三、第三次科学革命 (一)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革命性突破 (二)其他重要科学成就 1、分子生物学 2、复杂性科学 四、第三次技术革命 1、第一阶段 飞机与电子管 2.第二阶段 电子计算机技术与航空航天、原子能、自动化、高分子合成、互联网等技术 参考教材和文献资料 教材: 易显飞、刘明,《科学技术学导论一一自然辩证法概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板书设计: 第三讲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二) 一、第二次科学革命 (一)早期各学科成果 1、星云假说 2、地质进化论 3、合成有机物 (二)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1、细胞学说 2、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3、进化论 (三)电磁学与分子运动论 二、第二次技术革命 1、内燃机 2、电动机 3、发电机 4、电报机 5、有机肥料 6、无线电 三、第三次科学革命 (一)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革命性突破 (二)其他重要科学成就 1、分子生物学 2、复杂性科学 四、第三次技术革命 1、第一阶段 飞机与电子管 2.第二阶段 电子计算机技术与航空航天、原子能、自动化、高分子合成、互联网等技术 参考教材和文献资料 教材: 易显飞、刘明,《科学技术学导论——自然辩证法概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第四讲 授课时间 第6周第1、213、4节 课次 4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 课 其他口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自然观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把握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把握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古代的自然观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问题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基本内容 及时间设计 讲授法、多媒体 、 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min (一)古代的自然观 1、神话与原始宗教自然观: 自然界与超自然界 自然界的秩序性 精神力量联系神而调节与控制自然 2、古希腊、罗马的自然观 从神话到哲学思辨 3、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上帝超越论 泛神论与内在神论 4、古代中国的自然观
第四讲 授课时间 第 6 周 第 1、2 / 3、4 节 课次 4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自然观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把握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把握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古代的自然观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问题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及时间设计 一、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一)古代的自然观 1、神话与原始宗教自然观: 自然界与超自然界 自然界的秩序性 精神力量联系神而调节与控制自然 2、古希腊、罗马的自然观 从神话到哲学思辨 3、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上帝超越论 泛神论与内在神论 4、古代中国的自然观 讲授法 、多媒体 min 5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