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1.为什么说经济学是政策分析的重要学科基础? 2.简述政策分析的经济学途径的要点。 3.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政策分析的作用表现在哪里? 4.经济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及特征是什么? 5.案例二是如何应用成本一效益分析和成本一效能分析方法的? 案例 一、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当前我国主要可分为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因素以及政策以外的三个因素,其中政策本 身的因素中政策目标的具体明确性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而目标的制定出台必定要经过仔细 的研究审定,这就常常会用到经济学的理论及框架,通过经济学途径来衡量目标的可行性。政策出 台后有效性的衡量则更会用到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因为这样不仅直观,有说服力,而且可以使问题 的解决由规范变为实证,列举大量的数字,定理,计算公式和事实为决策的合理性提供了强而有力 的论据。下面我就我国经济政策中的一个方面一—即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问题,运用经济学的理 论知识作一分析,以便进一步论证经济学对政策分析的有用性。 我们知道,货币政策是一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在我国,当前由于经济运行状态和机制中存 在的某些问题,使得人民银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下面我将分三个方面结合经济学相关 知识论述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这三个方面分别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相关理论, 我国货币政策执行不明显的原因以及增加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1.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相关的理论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目标一般被概括为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内部均商包括通货稳定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外部均衡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汇率稳定。主流经济学对于开放经济和宏观 政策分析工具之一是蒙代尔一一弗莱明模型,“即当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时,投资者把他们 的部分资金转移到四外,并引起国内通货相对于国外通货贬值。这种贬值使国内物品与国外物品相 比变得便宜,从而刺激了净出口”'。它分析了资本充分流动、利率平价处处成立条件下,不同汇 率制度中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按照蒙代尔一一弗莱明模型,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因为 资本高度流动,任何国内货币政策变动所导致的国内外利率水平偏差将引起国际套利,从而抵消货 币政策的效应: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影响使汇率水平发生变动,能使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和有效性都得到增强,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关于实际利率与储蓄。在利率与储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中,利率指的是名义利*,但考虑到价 格水平的变化,需要考察一下实际利率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如果名义利率下降的幅度赶不上物价下 降的幅度,实际利率会上升,储蓄存款则会增加:反之,如果名义利率下降的幅度超过物价下降的 1[关]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2页
1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经济学是政策分析的重要学科基础? 2.简述政策分析的经济学途径的要点。 3.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政策分析的作用表现在哪里? 4.经济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及特征是什么? 5.案例二是如何应用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能分析方法的? 案 例 一、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当前我国主要可分为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因素以及政策以外的三个因素,其中政策本 身的因素中政策目标的具体明确性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而目标的制定出台必定要经过仔细 的研究审定,这就常常会用到经济学的理论及框架,通过经济学途径来衡量目标的可行性。政策出 台后有效性的衡量则更会用到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因为这样不仅直观,有说服力,而且可以使问题 的解决由规范变为实证,列举大量的数字,定理,计算公式和事实为决策的合理性提供了强而有力 的论据。下面我就我国经济政策中的一个方面——即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问题,运用经济学的理 论知识作一分析,以便进一步论证经济学对政策分析的有用性。 我们知道,货币政策是一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在我国,当前由于经济运行状态和机制中存 在的某些问题,使得人民银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下面我将分三个方面结合经济学相关 知识论述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这三个方面分别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相关理论, 我国货币政策执行不明显的原因以及增加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1.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相关的理论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目标一般被概括为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内部均衡包括通货稳定、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外部均衡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汇率稳定。主流经济学对于开放经济和宏观 政策分析工具之一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即当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时,投资者把他们 的部分资金转移到国外,并引起国内通货相对于国外通货贬值。这种贬值使国内物品与国外物品相 比变得便宜,从而刺激了净出口”1。它分析了资本充分流动、利率平价处处成立条件下,不同汇 率制度中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按照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因为 资本高度流动,任何国内货币政策变动所导致的国内外利率水平偏差将引起国际套利,从而抵消货 币政策的效应;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影响使汇率水平发生变动,能使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和有效性都得到增强,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关于实际利率与储蓄。在利率与储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中,利率指的是名义利率,但考虑到价 格水平的变化,需要考察一下实际利率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如果名义利率下降的幅度赶不上物价下 降的幅度,实际利率会上升,储蓄存款则会增加;反之,如果名义利率下降的幅度超过物价下降的 1 [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2 页.
幅度,则实际利率会降低,储蓄存款会减少。 名义利率与储蓄。在理论上,名义利率与储蓄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当存款利率降低后,居民会 减少储蓄而选择其他金融资产。但在我国这一传导机制的实现却有现实的障碍,居民的储蓄利率 性非常小。 弗里得曼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导致名义收入的增长有平均6-9个月的滞后,从名义收入的 增长到物价的上泳也有平均69个月的滞后。也就是说,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的收入增长效应几乎 一年的时滞,物价上升效应则有几平两年的时滞。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们必须破除凡是国家政府都会全心全意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观念。政府是 由个人选出的,也是由个人组成的,因此,选举规则和个人的多元化目标追求是决定政府行为的重 要因素,在任何不合理的选举规则下产生的政府以及政府官员为满足不合理的个人追求而采取的行 动,都将把经济运行引入恶化的境地。 流动偏好理论,它是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这种理论可 作为短期利率理论。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事实上己经近乎固定汇率,资本流动有限且不 对称,资本流入相对容易而流出较为困难,此时汇率平价在中国的作用也是不对称的。当国内实际 汇率高于国外实际汇率时,小规模的利率上调就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入,从而汇率需要做较大幅度 变动才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相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却不易引起同样程度的资金外流。一般而言, 开放资本项目初期必有资本的大量流入或流出,此时若中央银行一味的强调稳定汇率,则有可能破 坏内部经济的稳定。 我国在今年2月21日,人民银行再一次下调全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这是自1996年以 来,人民银行第8次下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我国1996年第一次降 低利率的收入增长效应应在1997年,物价上升效应应在1998年,以后各次降息的效应依次类推。 而人民银行连续降低利率后,1997年GP增长率为8.8%,以后各年基本维持在7%左右,都没有超 过往年的水平。更不可思议的是,降息后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却是持续走低,198年和199两年 还出现了负增长。经由这些经济分析可以得出,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 2.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的原因 一项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或对它着重解决的问题没有发生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 利率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储蓄、消费、贷款和投资。但是由于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和机制中存在的一些 问题,降总后,居民储蓄没有下降,消费、贷款和投资也没有显著增长,进而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 1997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的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名义利率的下降幅度,导致我国的实际利率 从1998年以后明显高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的持续攀升可以看成是对我国利率不断下调,但居民 储蓄存款反而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的,影响储蓄的因素有收入、价格、利率、个人偏好、社会风尚等。但由于当前经济结构 调整、企业体制转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如医疗、就业、保险等),导致社会下岗、分流人员较 多,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和居民的预期支出增加。使得人们普遍感到,生活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 素,他们需要牺牲当前消费来保证未来消费,从而储蓄对利率下调的反应程度低,储蓄的利幸弹性 [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页
2 幅度,则实际利率会降低,储蓄存款会减少。 名义利率与储蓄。在理论上,名义利率与储蓄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当存款利率降低后,居民会 减少储蓄而选择其他金融资产。但在我国这一传导机制的实现却有现实的障碍,居民的储蓄利率弹 性非常小。 弗里得曼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导致名义收入的增长有平均 6-9 个月的滞后,从名义收入的 增长到物价的上涨也有平均 6-9 个月的滞后。也就是说,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的收入增长效应几乎 一年的时滞,物价上升效应则有几乎两年的时滞。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们必须破除凡是国家政府都会全心全意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观念。政府是 由个人选出的,也是由个人组成的,因此,选举规则和个人的多元化目标追求是决定政府行为的重 要因素,在任何不合理的选举规则下产生的政府以及政府官员为满足不合理的个人追求而采取的行 动,都将把经济运行引入恶化的境地。 流动偏好理论,它是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这种理论可 作为短期利率理论。2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事实上已经近乎固定汇率,资本流动有限且不 对称,资本流入相对容易而流出较为困难,此时汇率平价在中国的作用也是不对称的。当国内实际 汇率高于国外实际汇率时,小规模的利率上调就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入,从而汇率需要做较大幅度 变动才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相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却不易引起同样程度的资金外流。一般而言, 开放资本项目初期必有资本的大量流入或流出,此时若中央银行一味的强调稳定汇率,则有可能破 坏内部经济的稳定。 我国在今年 2 月 21 日,人民银行再一次下调全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这是自 1996 年以 来,人民银行第 8 次下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我国 1996 年第一次降 低利率的收入增长效应应在 1997 年,物价上升效应应在 1998 年,以后各次降息的效应依次类推。 而人民银行连续降低利率后,1997 年 GDP 增长率为 8.8%,以后各年基本维持在 7%左右,都没有超 过往年的水平。更不可思议的是,降息后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却是持续走低,1998 年和 1999 两年 还出现了负增长。经由这些经济分析可以得出,1996 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 2.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的原因 一项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或对它着重解决的问题没有发生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 利率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储蓄、消费、贷款和投资。但是由于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和机制中存在的一些 问题,降息后,居民储蓄没有下降,消费、贷款和投资也没有显著增长,进而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 1997 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的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名义利率的下降幅度,导致我国的实际利率 从 1998 年以后明显高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的持续攀升可以看成是对我国利率不断下调,但居民 储蓄存款反而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的,影响储蓄的因素有收入、价格、利率、个人偏好、社会风尚等。但由于当前经济结构 调整、企业体制转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如医疗、就业、保险等),导致社会下岗、分流人员较 多,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和居民的预期支出增加。使得人们普遍感到,生活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 素,他们需要牺牲当前消费来保证未来消费,从而储蓄对利率下调的反应程度低,储蓄的利率弹性 2 [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2 页.
远小于储蓄的收入弹性,“借储”也就再所难免。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结余部分除现金和银行存款外,其他可供选择的金融资产较少,在别无选择 的情况下,居民一反贱买贵实的规律,在利率下调的条件下反而增加储蓄。特别是今年来,在物价 持续下降,居民实际购买力不断提高、名义利率多次下调,储蓄存款越来越不合算的情况下,人们 不仅不增加消费,反而继续储蓄,利率越是下降,人们越是储蓄。 我国居民跨期消费选择行为的政策启示: 在当前我国居民跨期消费选择行为中,由于利率下调所带来的收入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 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因而单一利率政策对居民当期消费的拉动作用将受到较大的限制,必须辅之以 相应的配套政策才能使利率政策效应得到凸现。如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居民不确 定风险等。而上述配套政策,首先必须以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预期为前提。当前我国的公费医 疗、义务教有、退休福利等制度都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同时实行的住房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 高校教有扩招等措施,又都使得当前我国居民对于未来的支出预期大大增加,所以尽管储蓄利率 降再降,人们的储蓄预防动机依然十分强烈,银行储蓄总额不断攀升。因此只有继续加强和完善我 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医疗、养老保险、失业、助学基金的建 立,使得人们尽可能的消除后顾之忧,从而整个社会经济进入需求供给的良性循环,摆脱通缩态势。 3.增加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在前两点中,阐述了货币政策的经济学理论根据和不显著效果的分析,但也不能否认货币政策 的宏观调控的作用,当前世界各国都积极的运用货币政策干预和调节经济,然而货币政策影响经济 运行的方式和机制在各国上不一样的,各国的具体国情也是不一样的。之所以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 显著,是因为短期内缺乏货币政策作用的条件,这就涉及到创造性的执行政策的问题,政策都是需 要逐步完善的,既然当前我国采用的货币政策效果没有体现出来,那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参考经 济学的相关原理,有针对性的改进政策中不适应国情与现状的环节,因时因地,因国情,坚持灵活 性与原则性相结合,使预期的政策目标得到真正的实现。当前在执行货币政策时,执行僵化,没有 创造性是一大弊端,随着资本的流动和资本项目的放开,国际资本的流出流入更加频繁,各种新的 情况层出不穷,而我国实行的固定汇率目标则增加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和成本。此外, 体制和结构的因素也不能忽视,这就需要大力创造一个适合货币政策发挥效能的政策环境,因此下 面我将就如何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首先要从体制入 手,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而不能不顾代价的运用货币政策。我国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是造成货币 政策基本无效的重要原因。如,为刺激消费,国家鼓励住房消费,但居民办理住房贷款则需经过层 层审批,不仅手续烦琐,而且代价较大:而在住房、汽车、电信消费方面,价格则高得让人不可思 议,结果是大多数人的实际消费能力下降。所以,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革这种高成本的经济体制, 货币政策的效果就有限。 其次,逐步实现灵活的弹性汇率制,增加货币当局调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蒙代尔一一弗莱明 模型表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无效。因此,资本项目放开条件下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或有效性,就必须实行更加灵活的弹性汇率制。 再次,利率改革是汇率改革的前提,建立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必须得到利率市场化的配合。资 本项目放开后,资本流动性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日益困难,而利率和汇率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
3 远小于储蓄的收入弹性,“惜储”也就再所难免。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结余部分除现金和银行存款外,其他可供选择的金融资产较少,在别无选择 的情况下,居民一反贱买贵卖的规律,在利率下调的条件下反而增加储蓄。特别是今年来,在物价 持续下降,居民实际购买力不断提高、名义利率多次下调,储蓄存款越来越不合算的情况下,人们 不仅不增加消费,反而继续储蓄,利率越是下降,人们越是储蓄。 我国居民跨期消费选择行为的政策启示: 在当前我国居民跨期消费选择行为中,由于利率下调所带来的收入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 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因而单一利率政策对居民当期消费的拉动作用将受到较大的限制,必须辅之以 相应的配套政策才能使利率政策效应得到凸现。如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居民不确 定风险等。而上述配套政策,首先必须以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预期为前提。当前我国的公费医 疗、义务教育、退休福利等制度都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同时实行的住房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 高校教育扩招等措施,又都使得当前我国居民对于未来的支出预期大大增加,所以尽管储蓄利率一 降再降,人们的储蓄预防动机依然十分强烈,银行储蓄总额不断攀升。因此只有继续加强和完善我 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医疗、养老保险、失业、助学基金的建 立,使得人们尽可能的消除后顾之忧,从而整个社会经济进入需求供给的良性循环,摆脱通缩态势。 3.增加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在前两点中,阐述了货币政策的经济学理论根据和不显著效果的分析,但也不能否认货币政策 的宏观调控的作用。当前世界各国都积极的运用货币政策干预和调节经济,然而货币政策影响经济 运行的方式和机制在各国上不一样的,各国的具体国情也是不一样的。之所以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 显著,是因为短期内缺乏货币政策作用的条件,这就涉及到创造性的执行政策的问题,政策都是需 要逐步完善的,既然当前我国采用的货币政策效果没有体现出来,那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参考经 济学的相关原理,有针对性的改进政策中不适应国情与现状的环节,因时因地,因国情,坚持灵活 性与原则性相结合,使预期的政策目标得到真正的实现。当前在执行货币政策时,执行僵化,没有 创造性是一大弊端,随着资本的流动和资本项目的放开,国际资本的流出流入更加频繁,各种新的 情况层出不穷,而我国实行的固定汇率目标则增加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和成本。此外, 体制和结构的因素也不能忽视,这就需要大力创造一个适合货币政策发挥效能的政策环境,因此下 面我将就如何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首先要从体制入 手,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而不能不顾代价的运用货币政策。我国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是造成货币 政策基本无效的重要原因。如,为刺激消费,国家鼓励住房消费,但居民办理住房贷款则需经过层 层审批,不仅手续烦琐,而且代价较大;而在住房、汽车、电信消费方面,价格则高得让人不可思 议,结果是大多数人的实际消费能力下降。所以,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革这种高成本的经济体制, 货币政策的效果就有限。 其次,逐步实现灵活的弹性汇率制,增加货币当局调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蒙代尔——弗莱明 模型表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无效。因此,资本项目放开条件下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或有效性,就必须实行更加灵活的弹性汇率制。 再次,利率改革是汇率改革的前提,建立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必须得到利率市场化的配合。资 本项目放开后,资本流动性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日益困难,而利率和汇率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
越来越高,因此,更应当重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作用。 第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不公。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从精简农 村政府机构、减免农业税费、加大农业投入和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等途径,切实提高农民 收入:出台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居民特别是下岗人员兴办第三产业: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来推 进医疗、保险、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国家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 继续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最后,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确立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在我国货币控制中的主导地位。开放经 济下,可供中央银行控制的直接调控工具越来越少,必须更多的利用间接调控工具才能有效的实现 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市场经济中一般性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主要是指所谓的货币政策“三大法 宝”,即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制度。 ([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2 页,) 二、京津唐高速公路的成本一效益分析 京津唐高速公路是我国“七五”至“八五”期间的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也是部分利用世界银行 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工程。该公路为新建双向4车道、全部控制出入的收费高速公路,连 接两市一省及沿海港口,公路全长142.69公里。 (一)经济效益分析 1.经济成本分析和调整 (1)工程建设成本 ·四大消耗材料的影子价格 钢材、木材按外贸货物调整:水泥、沥青按非外贸货物调整。调整后价格如下 师场采购价(元贸易费率平均运距/医费(元/吨影子价格(元 里 里) 制材/前 51153 1967.86 6 400 0.27 2122.17 木材/立方米52710 1013.72 6 1500 0.27 1096.17 水泥/吨 305883 157.8 0 400 0.27 315 沥青/吨 69515 755.58 0 900 0.27 1088 劳动力工资的调整 由于比重较小,不予考虑 ·土地费用的调整,由于建设高速公路,部分农田被征用,损失了农林收渔业生这所产生的 经济效益,在作经济评价分析时,需以负值的形式计入效益。 净效益 水田 旱地 菜田 鱼、果、苗 合计 (元/亩) A地 653.42 1818.28600.71 193.25 3265.66 资料来源:张三力主编投资项目后评价.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133页
4 越来越高,因此,更应当重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作用。 第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不公。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从精简农 村政府机构、减免农业税费、加大农业投入和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等途径,切实提高农民 收入;出台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居民特别是下岗人员兴办第三产业;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来推 进医疗、保险、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国家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 继续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最后,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确立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在我国货币控制中的主导地位。开放经 济下,可供中央银行控制的直接调控工具越来越少,必须更多的利用间接调控工具才能有效的实现 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市场经济中一般性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主要是指所谓的货币政策“三大法 宝”,即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制度。 ([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2 页.) 二、京津唐高速公路的成本—效益分析 京津唐高速公路是我国“七五”至“八五”期间的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也是部分利用世界银行 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工程。该公路为新建双向 4 车道、全部控制出入的收费高速公路,连 接两市一省及沿海港口,公路全长 142.69 公里。 (一)经济效益分析 1.经济成本分析和调整 (1)工程建设成本 · 四大消耗材料的影子价格 钢材、木材按外贸货物调整;水泥、沥青按非外贸货物调整。调整后价格如下: 数量消 耗量 市场采购价(元 /吨) 贸易费率 /% 平均运距 / 公里 运费(元/吨 公里) 影子价格(元/ 吨) 钢材/吨 51153 1967.86 6 400 0.27 2122.17 木材/立方米 52710 1013.72 6 1500 0.27 1096.17 水泥/吨 305883 157.8 0 400 0.27 315 沥青/吨 69515 755.58 0 900 0.27 1088 · 劳动力工资的调整:由于比重较小,不予考虑 · 土地费用的调整:由于建设高速公路,部分农田被征用,损失了农林牧渔业生产所产生的 经济效益,在作经济评价分析时,需以负值的形式计入效益。 水田 旱地 菜田 鱼、果、苗 合计 净效益 (元/亩) A 地 653.42 1818.28 600.71 193.25 3265.66 资料来源:张三力主编.投资项目后评价.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1:133 页
净收益 405 188 1074 1702 608.92 B地654.7466.88 721.62 C地 1976.21 6299.84 1972.64 860.27 1114.76 净收益452 157 1019 641 594.87 合计3284.378185.02573.351053.52 15130.04 (2)公路大修及养护管理成本分析和调整 平均养路管理费按1995年的35万/年公里计算,近期的养护费用是4281万元/年,考虑一定 的增长率,按平均每15年进行一次大修,预计第一次大修在2008年,大修费为150万元/公里, 初期总的大修费预计为22500万元 (3)汽车运输成本调整 按照费用与效率的计算范围和计算口径对应一致的原则,汽车运输费用应相应调整为经济成 公路运输成本影子价格调整 单位:元/仟吨公里,元/万人公里 线路 老路 高速公路 车型 客车 货车 客车 货车 年份 95/94 95/94 94 94 成本 财务成本 76.3/596.4 63.6/352 438.8. 259.9 合计 泾济成本 39.3/525.2 37.0/326.7 404.7 241.2 上资福利 6.7/67.8 3.3/51.7 52.2 38.2 姚制 04.0/124.405.6/102.4 95.8 75.6 轮胎 0.0/12.0 87/18.1 9.3 13.4 0.9/728 7.4/36.2 56.1 26.7 折旧 31.5/157.2 6,6/35.4 121.2 26,2 光路 1.8/85.9 8.7/56.9 66.2 42.0 理 .7/9.2 5/54 7.1 4.0 税金 1.5/13.7 4/33 10.6 2.4 其他 2.1/26.5 4.0/42.6 20.4 315 2.经济效益计算 (1)运输成本降低的效热 运输成本主要包括燃料费、轮胎费、大修费和车辆折旧费等项与运输量及交通条件相关费用 从油耗试验及成本调查结果看,客货车在高速公路比在相关老路上行驶其耗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 低。 (2)运输时间节省的效益 高速公路时间节省效益,主要是车速大幅度提高所带来大量客货在途时间的节省: 老路时间节省的效益,自高速公路建成投产后,老路客车的平均行使速度由原来的45公里/ 小时提高到55公里/小时,货车的平均行使速度由原来的30公里/小时提高到40公里/小时:
5 净收益 405 188 1074 1702 608.92 B 地 654.74 66.88 721.62 C 地 1976.21 6299.84 1972.64 860.27 1114.76 净收益 452 157 1019 641 594.87 合计 3284.37 8185.0 2573.35 1053.52 15130.04 (2)公路大修及养护管理成本分析和调整 平均养路管理费按 1995 年的 35 万/年公里计算,近期的养护费用是 4281 万元/年,考虑一定 的增长率,按平均每 15 年进行一次大修,预计第一次大修在 2008 年,大修费为 150 万元/公里, 初期总的大修费预计为 22500 万元。 (3)汽车运输成本调整 按照费用与效率的计算范围和计算口径对应一致的原则,汽车运输费用应相应调整为经济成 本。 公路运输成本影子价格调整 单位:元/千吨公里,元/万人公里 线路 老路 高速公路 车型 客车 货车 客车 货车 年份 95/94 95/94 94 94 成本 合计 财务成本 476.3 /596.4 363.6/352 438.8. 259.9 经济成本 439.3 /525.2 337.0/326.7 404.7 241.2 汽车财务运输 成本 工资福利 56.7/67.8 53.3/51.7 52.2 38.2 燃料 104.0 /124.4 105.6/102.4 95.8 75.6 轮胎 10.0/12.0 18.7/18.1 9.3 13.4 修理 60.9/72.8 37.4/36.2 56.1 26.7 折旧 131.5 /157.2 36.6/35.4 121.2 26.2 养路 71.8/85.9 58.7/56.9 66.2 42.0 管理 7.7/9.2 5.5/5.4 7.1 4.0 税金 11.5/13.7 3.4/3.3 10.6 2.4 其他 22.1/26.5 44.0/42.6 20.4 31.5 2.经济效益计算 (1)运输成本降低的效益 运输成本主要包括燃料费、轮胎费、大修费和车辆折旧费等项与运输量及交通条件相关费用。 从油耗试验及成本调查结果看,客货车在高速公路比在相关老路上行驶其耗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 低。 (2)运输时间节省的效益 高速公路时间节省效益,主要是车速大幅度提高所带来大量客货在途时间的节省; 老路时间节省的效益,自高速公路建成投产后,老路客车的平均行使速度由原来的 45 公里/ 小时提高到 55 公里/小时,货车的平均行使速度由原来的 30 公里/小时提高到 40 公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