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 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 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 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 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 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 【广西】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学优高考网 客从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答: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琀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 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化成了血水 可想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答出故事梗概的,给2分;答出“欲辩不成书”意思的,给1分;答出“哀今征 敛无”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答:“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汘。 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的,给2分;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广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冬天搬来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 去购票。 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那里每天下午、晚上, 各有一场演出。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节 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时髦得名称也 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我躺着听,边吃边喝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 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来的声音了:不想“古典”的日 子,偏偏是柔肠百转地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晩,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 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 看你们还演奏不。 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 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当儿,就也听不进自选 的音乐。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 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叉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 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 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 写不下去了—一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 然又起翻腾,恣肆癲狂,破石惊天,戛然而止。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 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 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 一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 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新课标必修 5 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 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 【广西】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学优高考网 客从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③,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 分) 答: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 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化成了血水, 可想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答出故事梗概的,给 2 分;答出“欲辩不成书”意思的,给 1 分;答出“哀今征 敛无”的,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 分) 答:“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的,给 2 分;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的,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广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22 分) 冬天搬来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 去购票。 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那里每天下午、晚上, 各有一场演出。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节 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时髦得名称也 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我躺着听,边吃边喝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 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来的声音了:不想“古典”的日 子,偏偏是柔肠百转地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 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 看你们还演奏不。 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 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当儿,就也听不进自选 的音乐。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 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叉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 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 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 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 然又起翻腾,恣肆癫狂,破石惊天,戛然而止。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
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严峻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 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 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 出奇的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 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 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 音色,各种记谱符号。这鼓声引醒的因素,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 原始而古老。在尚无管乐、弦乐、声乐伴随时,这些因素出现于打击乐,在漫长 的遗弃废置后,被今晩的鼓声所引醒,显得陌生新鲜。这非音乐的鼓声使我回到 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这鼓声接近于无声,最后放佛只剩下鼓手 个人,而这人必定是遒强美貌、粗犷与秀丽浑然一体的无年龄的人一一真奇怪 单单鼓声就可以这样顺遂地把一切欲望击退,把一切观念敲碎,不容旁骜,不可 方物,把它们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样分裂飞扬在宇宙中…… 我扑向窗口,猛开窗子,鼓声已经在圆号和低音提琴的抚慰中作激战后的喘息, 低音提琴为英雄拭汗,圆号捧上了桂冠,鼓声也就息去一一我心里发急,鼓掌呀! 为什么不鼓掌,涌上去,把鼓手抬起来,抛向空中,摔死也活该,谁叫他击得这 样好啊! 我激动过分,听众是在剧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见那鼓手,只听得他在扬声致 谢……掌声不停……但鼓声不起,他一再致谢,终于道晚安了,明亮的大贝壳也 转为暗蓝,人影幢幢,无疑是散场。 我懊丧地伏在窗口,开窗太迟,没有全部听清楚,还能到什么地方去听他击鼓, 冒着大雨我也步行而去的。 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又不是从来没有听见过鼓声,我是向来注意各种鼓手的,非洲的,印度的,中国 的…然而这个鼓手怎么啦,单凭一只鼓就使人迷乱得如此可怜!我承认他是个 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答:①现场鼓手的演奏结 我因不能再次听到鼓声和听众一起疯狂而失落 ⑨受到鼓声的鼓舞,我希望能过上一种新鲜有力的生 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答:①鼓声让我相信,这个鼓手近于自然的,因而也是幸福的;②作为听众,我 被鼓手的鼓声吸引,却不能分享他击鼓时的愉悦,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15.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用排比的手法,表现鼓声的节奏和声音由缓转急、不断强化的过程;②用 夸张的手法,表现鼓手技艺的高超,极大地渲 染鼓声非凡的感染力;③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我”的感情激动和失落的变化, 以此突出对“我”的影唾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6.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性?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鼓声打破了“我”所习惯的管弦乐和声乐的表现方法,让“我” 重新感受到打击乐的原始魅力:⑨鼓声唤醒了“我”精神中一直沉睡着、淤积着
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严峻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 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 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 出奇的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 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 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 音色,各种记谱符号。这鼓声引醒的因素,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 原始而古老。在尚无管乐、弦乐、声乐伴随时,这些因素出现于打击乐,在漫长 的遗弃废置后,被今晚的鼓声所引醒,显得陌生新鲜。这非音乐的鼓声使我回到 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这鼓声接近于无声,最后放佛只剩下鼓手 一个人,而这人必定是遒强美貌、粗犷与秀丽浑然一体的无年龄的人——真奇怪, 单单鼓声就可以这样顺遂地把一切欲望击退,把一切观念敲碎,不容旁骜,不可 方物,把它们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样分裂飞扬在宇宙中…… 我扑向窗口,猛开窗子,鼓声已经在圆号和低音提琴的抚慰中作激战后的喘息, 低音提琴为英雄拭汗,圆号捧上了桂冠,鼓声也就息去——我心里发急,鼓掌呀! 为什么不鼓掌,涌上去,把鼓手抬起来,抛向空中,摔死也活该,谁叫他击得这 样好啊! 我激动过分,听众是在剧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见那鼓手,只听得他在扬声致 谢……掌声不停……但鼓声不起,他一再致谢,终于道晚安了,明亮的大贝壳也 转为暗蓝,人影幢幢,无疑是散场。 我懊丧地伏在窗口,开窗太迟,没有全部听清楚,还能到什么地方去听他击鼓, 冒着大雨我也步行而去的。 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又不是从来没有听见过鼓声,我是向来注意各种鼓手的,非洲的,印度的,中国 的……然而这个鼓手怎么啦,单凭一只鼓就使人迷乱得如此可怜!我承认他是个 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答:①现场鼓手的演奏结束了,我因不能再次听到鼓声和听众一起疯狂而失落; ②受到鼓声的鼓舞,我希望能过上一种新鲜有力的生活。 每答出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答:①鼓声让我相信,这个鼓手近于自然的,因而也是幸福的;②作为听众,我 被鼓手的鼓声吸引,却不能分享他击鼓时的愉悦,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每答出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15.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6 分) 答:①用排比的手法,表现鼓声的节奏和声音由缓转急、不断强化的过程;②用 夸张的手法,表现鼓手技艺的高超,极大地渲 染鼓声非凡的感染力;③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我”的感情激动和失落的变化, 以此突出对“我”的影响。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16.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性?请简要分析。(6 分) 答:①鼓声打破了“我”所习惯的管弦乐和声乐的表现方法,让“我” 重新感受到打击乐的原始魅力;②鼓声唤醒了“我”精神中一直沉睡着、淤积着
和荒芜着的因素,让“我”认识到它们的陌生和新鲜;③鼓声打破了欲望和观念 的束缚,让“我”体会到重回自然的自由和幸福,表达了“我”寻求精神动力的 每答出一点给2分。学优高考网意思答对即可 7.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答:①初来曼哈顿,“我”对能够免费享受林中心丰富多样的音乐而感到 心惬意:②不久,“我”对从林肯中心传出的、不合意愿却又不得不听的音乐 感到痛莤和厌恶:③最后,“我”被林肯中心的鼓声所吸引,震撼,甚至为之疯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酬孝峙①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 石里藤 闲倚 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 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淅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 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解析】考查词人形象和表达技巧。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来推辞。表 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解析】考査诗句的理解。 【湖北】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髙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 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③离别在即的愁 绪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和荒芜着的因素,让“我”认识到它们的陌生和新鲜;③鼓声打破了欲望和观念 的束缚,让“我”体会到重回自然的自由和幸福,表达了“我”寻求精神动力的 愿望。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学优高考网 意思答对即可。 17.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答:① 初来曼哈顿,“我”对能够免费享受林肯中心丰富多样的音乐而感到 舒心惬意;②不久,“我”对从林肯中心传出的、不合意愿却又不得不听的音乐 感到痛苦和厌恶;③最后,“我”被林肯中心的鼓声所吸引,震撼,甚至为之疯 狂。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 石里藤。 闲倚 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 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 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 分)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解析】考查词人形象和表达技巧。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 分) 【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来推辞。表 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解析】考查诗句的理解。 【湖北】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 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 分) 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③离别在即的愁 绪。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两句作简要赏析。(5 分)
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 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 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 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 挥洒自如 【湖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共20分,共4小题)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 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 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 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 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 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 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 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 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 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 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 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 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 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 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 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 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 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 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 的艺术一一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 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 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 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 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 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 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 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 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 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 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 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 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一一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
答案: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 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 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 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 挥洒自如。 【湖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共 20 分,共 4 小题)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 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 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 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 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 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 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 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 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 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 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 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 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 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 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 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 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 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 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 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 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 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 22 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 38 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 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 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 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 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 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 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 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 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 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
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一这时 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一一直到他将近50岁那 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 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 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 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 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 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 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 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 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 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7.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 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8.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 概括。(4分) 19.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 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16.(4分)AE 17.(4分) ①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 兰的心灵。②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 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 4分 ①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②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 化身。 19.(8分) 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 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 树立了人生的榜样。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 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③在 “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苫 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 联系现实略。(此题考生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12 部长篇剧本,3 部最著名的传记,10 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 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 50 岁那 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 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 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 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 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两项都选对给 4 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 2 分,有选错的给 0 分)(4 分)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 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 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 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 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 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7.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 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 分) 18.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 概括。(4 分) 19.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 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 分) 16.(4 分) A E 17.(4 分) ①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 兰的心灵。②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 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 18.(4 分) ①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②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 化身。 19.(8 分) 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 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 树立了人生的榜样。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 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③在 “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 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 联系现实略。(此题考生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北京]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