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二中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六安二中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50分,考试 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冒昧互联网鬼斧神工称心如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剽悍返回舱纷至沓来笔勾消初生牛犊不怕虎 C.装潢抑郁症真知卓见满腹经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沉湎名信片忠贞不逾标新立异偷鸡不成蚀把米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以新农村建设 的名义大拆大建,滥用耕地。 (2)60年前,台湾摆脱了日本殖民统治,从那时起,台湾回归中国的事实不容否 定,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容 更不容挑战。 (3)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历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 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 轻率 A.防范置疑且/失之B.防止置疑但/失之 C.防范质疑但/有失 D.防止质疑且/有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高楼下面有数不尽的人,首尾相接,不分男女老少,蹲在泥水、湿汗、垃圾中, 匍匐着,并不是成百上千,而是几十万! B.南昌个别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和粘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 不加入人工色素”,此举完全是掩耳盗铃。 C.乐趣,看来是具体而微的小事,但却反映了人的情操,并反过来影响人的道德 D.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酒楼过年渐成时尚。中低档酒楼由于经济实惠 吸引顾客纷至沓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 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2008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这次两岸经贸论坛以两岸经贸交流和直接通航的主题,必将对深化 两岸经贸合作、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 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 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 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9分,每小题3分) 第1页共11页
六安二中 07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1 页 六安二中 07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 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冒昧 互联网 鬼斧神工 称心如意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 剽悍 返回舱 纷至沓来 一笔勾消 初生牛犊不怕虎 C. 装潢 抑郁症 真知卓见 满腹经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 沉湎 名信片 忠贞不逾 标新立异 偷鸡不成蚀把米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以新农村建设 的名义大拆大建,滥用耕地。 (2)60 年前,台湾摆脱了日本殖民统治,从那时起,台湾回归中国的事实不容否 定,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容 ,更不容挑战。 (3)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 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 轻率。 A.防范 置疑 且/失之 B.防止 置疑 但/失之 C.防范 质疑 但/有失 D.防止 质疑 且/有失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高楼下面有数不尽的人,首尾相接 ....,不分男女老少,蹲在泥水、湿汗、垃圾中, 匍匐着,并不是成百上千,而是几十万! B.南昌个别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和粘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 不加入人工色素”,此举完全是掩耳盗铃 ....。 C.乐趣,看来是具体而微 ....的小事,但却反映了人的情操,并反过来影响人的道德。 D.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酒楼过年渐成时尚。中低档酒楼由于经济实惠, 吸引顾客纷至沓来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媒体认为:有 NBA 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 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 2008 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这次两岸经贸论坛以两岸经贸交流和直接通航的主题,必将对深化 两岸经贸合作、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 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 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 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安二中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茶文化源远流长。据传茶的发现约于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农时代。最早祖先 们利用的是野生茶树,人工栽培约在3000多年前,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树的起源地 之一。东晋史书《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当地所产茶 叶作贡品,说明当时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而后茶的栽培从巴蜀地区南下云贵 东移楚湘,转粤赣闽,入江浙,北移淮河流域,形成广阔的产茶区。 原始社会人类在对植物的长期食用中发现茶树叶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 的作用,就把它熬煮成茶水作饮料。长期以来,茶只是用来治病,大约到西周衫 茶叶才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后又成为祭品,最终从煮水清饮改进到泡饮 秦以前,各地语言文字不统一,茶的名称众说纷纭。商周时茶叶首次有了名字 叫“荼”,因其苦涩,又叫“苦荼″。据唐代陆羽《茶经》载,唐以前,茶有“荼 “贾”等名,自《茶经》问世后,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到了汉代,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西汉 王褒在《僮约》中提到“武阳买荼″,说明当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魏晋南 北朝时期,饮茶的风气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待客、宴会、祭礼的饮料。 南齐武帝临终遗诏说:“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 下贵贱,咸同此制。”从此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各地制茶技术日益提高,出现很多名茶。有关 茶的诗歌众多,据统计,李白、杜甫等100多人写了400多篇涉及茶事的诗歌,唐 代还首次岀现描绘饮茶场面的绘画。宋代,茶成为普及的饮料,特别是上层社会嗜 茶成风。制茶的技术达到了精巧奢华的地步,如龙凤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就非常复杂, 有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等工序。1391年,明太祖下诏“罢造龙团, 惟采茶牙以进"。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 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茶的加工炒制方法和品饮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炒青 技术和功夫茶艺,从而推动了名茶发展和许多茶类的创新。 茶自发现以后,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目前世界上50多个产茶国的茶种、饮 茶风尚都来自中国。中国茶叶约在汉代就传入日本,唐代又有大批日本僧人来华, 回国时带回茶种。中国茶叶传入欧洲是在1607年。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荷 兰船首次将茶由澳门转运到爪哇。1669年,英国印度公司把14万磅茶叶运到英国, 当时只在伦敦咖啡馆中供应少量中国茶。17世纪初明神宗万历年间,中国大使将少 量茶叶运入俄国,大量输入是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后,1893年,俄国聘 请中国茶工发展茶叶生产。此后中国茶叶又从欧洲和中国传入了东南亚各国。 第2页共11页
六安二中 07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1 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茶文化源远流长。据传茶的发现约于公元前 2700 多年的神农时代。最早祖先 们利用的是野生茶树,人工栽培约在 3000 多年前,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树的起源地 之一。东晋史书《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当地所产茶 叶作贡品,说明当时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而后茶的栽培从巴蜀地区南下云贵, 东移楚湘,转粤赣闽,入江浙,北移淮河流域,形成广阔的产茶区。 原始社会人类在对植物的长期食用中发现茶树叶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 的作用,就把它熬煮成茶水作饮料。长期以来,茶只是用来治病,大约到西周初期, 茶叶才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后又成为祭品,最终从煮水清饮改进到泡饮。 秦以前,各地语言文字不统一,茶的名称众说纷纭。商周时茶叶首次有了名字, 叫“荼”,因其苦涩,又叫“苦荼”。据唐代陆羽《茶经》载,唐以前,茶有“荼”、 “贾”等名,自《茶经》问世后,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到了汉代,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西汉 王褒在《僮约》中提到“武阳买荼”,说明当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魏晋南 北朝时期,饮茶的风气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待客、宴会、祭礼的饮料。 南齐武帝临终遗诏说:“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 下贵贱,咸同此制。”从此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各地制茶技术日益提高,出现很多名茶。有关 茶的诗歌众多,据统计,李白、杜甫等 100 多人写了 400 多篇涉及茶事的诗歌,唐 代还首次出现描绘饮茶场面的绘画。宋代,茶成为普及的饮料,特别是上层社会嗜 茶成风。制茶的技术达到了精巧奢华的地步,如龙凤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就非常复杂, 有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等工序。1391 年,明太祖下诏“罢造龙团, 惟采茶牙以进”。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 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茶的加工炒制方法和品饮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炒青 技术和功夫茶艺,从而推动了名茶发展和许多茶类的创新。 茶自发现以后,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目前世界上 50 多个产茶国的茶种、饮 茶风尚都来自中国。中国茶叶约在汉代就传入日本,唐代又有大批日本僧人来华, 回国时带回茶种。中国茶叶传入欧洲是在 1607 年。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荷 兰船首次将茶由澳门转运到爪哇。1669 年,英国印度公司把 14 万磅茶叶运到英国, 当时只在伦敦咖啡馆中供应少量中国茶。17 世纪初明神宗万历年间,中国大使将少 量茶叶运入俄国,大量输入是在 1689 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后,1893 年,俄国聘 请中国茶工发展茶叶生产。此后中国茶叶又从欧洲和中国传入了东南亚各国
安二中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5.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西周时,作为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的巴蜀地区的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所 产茶叶已作为贡品。 B.西周初年,茶叶的功用由治病发展为泡饮,其间经历茶食、煮水清饮和祭品三 个发展阶段。 C.西汉时己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D.魏晋南北朝时,饮茶的风气已传至长江中下游,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6.中国茶“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对“各种渠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后,回国时偷偷带回茶种 B.东印度公司刚刚成立,就将大批茶叶运到英国。 C.清代,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的同时,中国茶工也被聘请到俄国。 D.后来中国茶叶又由日本、欧洲传入东南亚各国 7.下列推断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祖先最早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多年。 B.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是因为他最先为茶正名,即将“荼”字减去一 横 C.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画士的创作涉及茶事,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 的繁荣。 D.明代是中国茶发展的特殊阶段,茶叶的加工工艺和茶类形式有极大创新,品饮 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梁商传 (梁)商字伯夏,少以外戚拜郎中,迁黄门侍郎。永建元年,袭父封乘氏侯。三 年,顺帝选商女及妹入掖庭,迁侍中、屯骑校尉。阳嘉元年,女立为皇后,妹为贵 人,加商位特进,赐安车驷马,其岁拜执金吾。二年, 封子翼为襄邑侯,商让不受。三年,以商为大将军,固称疾不起。四年,使太常桓 焉奉策就第即拜,商乃诣阙受命。商自以戚属居大位,毎存谦柔,虚已进贤,辟汉 阳巨览、上党陈龟为掾属,李固、周举为从事中郎。于是京师翕然,称为良辅,帝 委重焉。每有饥谨,辄载租谷于城门,赈于贫馁,不宣己惠。检御门族,未曾以权 盛干法。然宦者忌商宠任,反欲陷之。永和四年,中常侍张逵、蘧政等连谋,共谮 商及中常侍曹腾、孟贲,云欲征诸王子,图议废立,请收商等案罪 帝日:“大将军父子我所亲,腾、贲我所爱,必无是,但汝曹共妒之 耳。逵等知言不用。惧怕,遂岀矫诏收缚腾、贲于省中。帝闻震怒,敕宦者李歙急 呼腾、贲释之,收逵等,悉伏诛。辞所连染及在位大臣,商惧多侵枉,乃上疏日 《春秋》之义,功在元帅,罪止首恶,故赏不僭溢,刑不淫滥,五帝、三王所以同 致康义也。窃闻考中常侍张逵等,辞语多所牵及。大狱起,无辜者众,死囚久系, 纤微成大,非所以顺迎和气,平政成化也。宜早讫竟,以止逮拆 帝乃纳之 第3页共11页
六安二中 07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1 页 5. 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西周时,作为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的巴蜀地区的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所 产茶叶已作为贡品。 B. 西周初年,茶叶的功用由治病发展为泡饮,其间经历茶食、煮水清饮和祭品三 个发展阶段。 C. 西汉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D. 魏晋南北朝时,饮茶的风气已传至长江中下游,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6. 中国茶“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对“各种渠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后,回国时偷偷带回茶种。 B. 东印度公司刚刚成立,就将大批茶叶运到英国。 C. 清代,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的同时,中国茶工也被聘请到俄国。 D. 后来中国茶叶又由日本、欧洲传入东南亚各国。 7. 下列推断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 祖先最早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1000 多年。 B. 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是因为他最先为茶正名,即将“荼”字减去一 横,称之为“茶”。 C. 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画士的创作涉及茶事,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 的繁荣。 D. 明代是中国茶发展的特殊阶段,茶叶的加工工艺和茶类形式有极大创新,品饮 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梁 商 传 (梁)商字伯夏,少以外戚拜郎中,迁黄门侍郎。永建元年,袭父封乘氏侯。三 年,顺帝选商女及妹入掖庭,迁侍中、屯骑校尉。阳嘉元年,女立为皇后,妹为贵 人,加商位特进,赐安车驷马,其岁拜执金吾。二年, 封子冀为襄邑侯,商让不受。三年,以商为大将军,固称疾不起。四年,使太常桓 焉奉策就第即拜,商乃诣阙受命。商自以戚属居大位,每存谦柔,虚已进贤,辟汉 阳巨览、上党陈龟为掾属,李固、周举为从事中郎。于是京师翕然,称为良辅,帝 委重焉。每有饥谨,辄载租谷于城门,赈于贫馁,不宣己惠。检御门族,未曾以权 盛干法。然宦者忌商宠任,反欲陷之。永和四年,中常侍张逵、蘧政等连谋,共谮 商及中常侍曹腾、孟贲,云欲征诸王子,图议废立,请收商等案罪。 帝日:“大将军父子我所亲,腾、贲我所爱,必无是,但汝曹共妒之 耳。”逵等知言不用。惧怕,遂出矫诏收缚腾、贲于省中。帝闻震怒,敕宦者李歙急 呼腾、贲释之,收逵等,悉伏诛。辞所连染及在位大臣,商惧多侵枉,乃上疏日: “《春秋》之义,功在元帅,罪止首恶,故赏不僭溢,刑不淫滥,五帝、三王所以同 致康义也。窃闻考中常侍张逵等,辞语多所牵及。大狱一起,无辜者众,死囚久系, 纤微成大,非所以顺迎和气,平政成化也。宜早讫竟,以止逮捕之烦。”帝乃纳之
安二中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罪止坐者 六年秋,商病笃,敕子翼等曰:“吾以不德,享受多福。生无以辅益朝廷,死必 耗費帑臧,衣衾饭唅玉匣珠贝之属,何益朽骨。百僚劳扰,纷华道路,只增尘垢 虽云礼制,亦有权时。方今边境不宁,盗贼未息,岂宜重为国损!气绝之后,载至冢 舍,即时殡敛。敛以时服,皆以故衣,无更裁制。殡已开冢,冢开即葬。祭食如存, 无用三牲。孝子善述父志,不宜违我言也。”及薨,帝亲临丧。朝廷赐以东园朱寿器、 银镂、黄肠、玉匣、什物二十八种,钱二百万,布二千匹。皇后钱五百万,布万匹 及葬,中宫亲送,帝幸宣阳亭,瞻望车骑。赐谥忠侯。 (节选自《后汉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太常桓焉奉策就第即拜策:马鞭子 B.逵等知言不用 用:采用,采纳 C.敛以时服,皆以故衣 敛:通“殓”,装殓 帝幸宣阳亭,瞻望车骑瞻:向上或向前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商乃诣阙受命 帝乃纳之,罪止坐者 B.辄载租谷于城门,赈于贫馁遂出矫诏收缚腾、贲于省中 C.《春秋》之义,功在元帅 衣衾饭唅玉匣珠贝之属 D.少以外戚拜郎中 检御门族,未曾以权盛干法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梁商贵为皇后之父,顺帝又委以大将军的重任,但他克勤克俭,遇事谦柔 为政期间赢得了京城百官一片“良辅”的赞誉声 B.中常侍张逵、蘧政等共谋陷害梁商和另外两个中常侍曹腾、孟贲,顺帝没有听 信他们的谗言,主要原因是梁商是梁皇后的父亲 C.梁商死前叮嘱儿子们的话,表现了梁商反对厚葬的习俗,认为国家有难之时, 耗费大量财物和人力厚葬死者,于死人并没有好处,礼制上的这种规定应该改一改 D.梁商死后,葬礼完全按照礼制的规定进行,顺帝和梁皇后都来送丧,“百僚劳 扰,纷华道路”的事情仍然发生了:梁皇后送的钱物比顺帝送的钱物还要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将军父子我所亲,腾、贲我所爱,必无是,但汝曹共妒之耳。(5分) 译文: (2)大狱一起,无辜者众,死囚久系,纤微成大,非所以顺迎和气,平政成化也。 (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千秋岁 第4页共11页
六安二中 07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1 页 罪止坐者。 六年秋,商病笃,敕子冀等曰:“吾以不德,享受多福。生无以辅益朝廷,死必 耗费帑臧,衣衾饭唅玉匣珠贝之属,何益朽骨。百僚劳扰,纷华道路,只增尘垢, 虽云礼制,亦有权时。方今边境不宁,盗贼未息,岂宜重为国损!气绝之后,载至冢 舍,即时殡敛。敛以时服,皆以故衣,无更裁制。殡已开冢,冢开即葬。祭食如存, 无用三牲。孝子善述父志,不宜违我言也。”及薨,帝亲临丧。朝廷赐以东园朱寿器、 银镂、黄肠、玉匣、什物二十八种,钱二百万,布二千匹。皇后钱五百万,布万匹。 及葬,中宫亲送,帝幸宣阳亭,瞻望车骑。赐谥忠侯。 (节选自《后汉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太常桓焉奉策.就第即拜 策:马鞭子 B.逵等知言不用.。 用:采用,采纳 C.敛.以时服,皆以故衣 敛:通“殓”,装殓 D.帝幸宣阳亭,瞻.望车骑 瞻:向上或向前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商乃.诣阙受命 帝乃.纳之,罪止坐者 B.辄载租谷于.城门,赈于贫馁 遂出矫诏收缚腾、贲于.省中 C.《春秋》之.义,功在元帅 衣衾饭唅玉匣珠贝之.属 D.少以.外戚拜郎中 检御门族,未曾以.权盛干法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梁商贵为皇后之父,顺帝又委以大将军的重任,但他克勤克俭,遇事谦柔, 为政期间赢得了京城百官一片“良辅”的赞誉声。 B.中常侍张逵、蘧政等共谋陷害梁商和另外两个中常侍曹腾、孟贲,顺帝没有听 信他们的谗言,主要原因是梁商是梁皇后的父亲。 C.梁商死前叮嘱儿子们的话,表现了梁商反对厚葬的习俗,认为国家有难之时, 耗费大量财物和人力厚葬死者,于死人并没有好处,礼制上的这种规定应该改一改。 D.梁商死后,葬礼完全按照礼制的规定进行,顺帝和梁皇后都来送丧,“百僚劳 扰,纷华道路”的事情仍然发生了;梁皇后送的钱物比顺帝送的钱物还要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将军父子我所亲,腾、贲我所爱,必无是,但汝曹共妒之耳。(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狱一起,无辜者众,死囚久系,纤微成大,非所以顺迎和气,平政成化也。 (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千 秋 岁 秦 观
安二中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 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目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 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写于绍圣元年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即金明池,在汴京城西 (1)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答 (2)有人曾评价“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试简要赏析“春去也,飞红万点 愁如海”这句,说说你的看法。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大江东去, 。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观 《鹊桥仙》)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黄山,立着的河 夏影 ①我们到达黄山时已是星斗橫空月挂中天的午夜时分了。枕着逍遥溪的清波, 在当地山民依山筑就的爬满青藤的小木屋里歇息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儿,便拄着半 截青竹,兴致勃勃地向山顶进发了。 ②踏着青石铺砌的磴道,沿着繁花遮掩的山径,我们奋力往上攀登。那磴道, 屈曲盘旋,老长老长的,怕有几千级吧?那山势曲折蜿蜒,极高极高的,怕有上万 仞吧?走在这崎岖逶迤的山道上,人们虽然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但并不觉得十分 累。秀美的山景撩得人们诗兴大发,都在精心觅看诗句。有的说,这山道,宛如 架高耸入云的天梯;有的说,这盘道,酷似一挂一迭数折的巨瀑;有的说,这大山 简直就是一颗飞速旋转的彩螺……我呢?才思不敏,思虑良久也想不出一句称得上 诗的句子来。我默默地走着,转了—个山弯又一个山弯,走着走着,一个新奇的比 喻突然一闪,电光似地照亮了我的思想,那就是:这跌宕起伏的黄山,很象那九曲 十八弯的黄河。你看,这曲曲折折的盘道,不就是黄河那弯弯曲曲的河床么?这道 旁一丛一丛灿灿的黄花,不就是从黄河里溅出来的一束一束的金浪 ③我惊喜极了,在黄山整整转了三天,游了北海,西海,天海…看了奇松,怪 第5页共11页
六安二中 07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1 页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 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目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 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写于绍圣元年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即金明池,在汴京城西。 (1)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答: 。 (2)有人曾评价“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试简要赏析“春去也,飞红万点 愁如海”这句,说说你的看法。 答: 。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大江东去, , 。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陆游《书愤》)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 《鹊桥仙》)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黄山,立着的河 夏 影 ①我们到达黄山时,已是星斗横空,月挂中天的午夜时分了。枕着逍遥溪的清波, 在当地山民依山筑就的爬满青藤的小木屋里歇息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儿, 便拄着半 截青竹,兴致勃勃地向山顶进发了。 ②踏着青石铺砌的磴道,沿着繁花遮掩的山径,我们奋力往上攀登。那磴道, 屈曲盘旋,老长老长的,怕有几千级吧?那山势曲折蜿蜒,极高极高的,怕有上万 仞吧?走在这崎岖逶迤的山道上,人们虽然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但并不觉得十分 累。秀美的山景撩得人们诗兴大发,都在精心觅看诗句。有的说,这山道,宛如一 架高耸入云的天梯;有的说,这盘道,酷似一挂一迭数折的巨瀑;有的说,这大山, 简直就是一颗飞速旋转的彩螺……我呢?才思不敏,思虑良久,也想不出一句称得上 诗的句子来。我默默地走着,转了一个山弯又一个山弯,走着走着,一个新奇的比 喻突然一闪,电光似地照亮了我的思想,那就是:这跌宕起伏的黄山,很象那九曲 十八弯的黄河。你看,这曲曲折折的盘道,不就是黄河那弯弯曲曲的河床么?这道 旁一丛一丛灿灿的黄花,不就是从黄河里溅出来的一束一束的金浪么…… ③我惊喜极了,在黄山整整转了三天,游了北海,西海,天海……看了奇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