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一、理清情节 1第一部分,写“我”受伤后,被抬进美术教室。 2第二部分,写“我”怀疑伤兵医院是自己三个月前自 己就读的学校改建的。 3第三部分,写“我”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 教室 个原文科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 知道自己究竞在什么地方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一、理清情节 1.第一部分,写“我”受伤后,被抬进美术教室。 2.第二部分,写“我”怀疑伤兵医院是自己三个月前自 己就读的学校改建的。 3.第三部分,写“我”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 教室。 一个原文科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 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
二、鉴赏人物 我 “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 在战争中早熟,还是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单调的生 活,对侵略战争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上了前线,糊里糊 涂受了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 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对青年真实的状况
二、鉴赏人物 “我” “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 在战争中早熟,还是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单调的生 活,对侵略战争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上了前线,糊里糊 涂受了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 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对青年真实的状况
研读文本 1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学校的环境布置? 突出反差 2我”一直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3“我”一直想明白战地医院是什么地方,小说采用悬 念的方法来处理,这样有什么作用? 4.小说为何用“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题?
三、研读文本 1.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学校的环境布置? 突出反差 2.“我”一直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3.“我”一直想明白战地医院是什么地方,小说采用悬 念的方法来处理,这样有什么作用? 4.小说为何用“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题?
四、小说主题 反战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遭遇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反映了被 迫充当炮灰的德国青年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小说同时也 对纳粹德国青年一代欺骗教育进行批判,从而揭示民族灾 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所在
四、小说主题 反战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遭遇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反映了被 迫充当炮灰的德国青年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小说同时也 对纳粹德国青年一代欺骗教育进行批判,从而揭示民族灾 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所在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 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流浪 人,你若来斯巴.…》,中篇小说《火车正 点》(《正点到达》)《丧失了名誉的卡塔 琳娜·勃罗姆》,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那 里?》等。1972年作品《女士及众生相》获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 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 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成名作《正点到达》已成为联 邦德国“战后文学”(即“废墟文学”)的代表作。 有人说伯尔是德国的“良心”,他的作品始终在讨伐 战争,1985年他去世以后,连联邦总统都亲自为他抬棺 材送行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 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流浪 人,你若来斯巴……》,中篇小说《火车正 点》( 《正点到达》)《丧失了名誉的卡塔 琳娜·勃罗姆》,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那 里?》等。1972年作品《女士及众生相》获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 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 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 成名作《正点到达》已成为联 邦德国“战后文学” (即“废墟文学”)的代表作。 有人说伯尔是德国的“良心”,他的作品始终在讨伐 战争,1985年他去世以后,连联邦总统都亲自为他抬棺 材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