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语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又何间焉()(2)形貌昳丽()(3)蹴尔而与之() (4)舜发于畎亩之中()(5)始龀()(6)陟罚臧否()() (7)猥自枉屈() 8)布衾( 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又何间焉( )(2)神弗福也( )(3)私我也( (4)闻寡人之耳者()(5)能勿丧耳()(6)国恒亡() (7)惩山北之塞()(8)山之一毛()(9)危急存亡之秋(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小惠未徧: 词义 (2)入则无法家拂士:追 词义: (3)困于心,衡于虑: 通通通 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 词义: (5)乡为身死而不受: 词义 4、解释加点词古今含义的不同。 (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2)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3)不以臣卑鄙古义 今义 (4)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 5、运用所学课文知识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 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国的史 料编写的_体史书 (2y“一鼓作气”是出自《曹刿论战》的一个成语,它在文中的意思是 现在的意思是 (3)《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写的 体史书 题目中的“讽”的 意思是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中表明诗人推已及人,心怀天下,舍已为人的崇高品
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又何间.焉( ) (2)形貌昳.丽( ) (3)蹴.尔而与之( ) (4)舜发于畎.亩之中( ) (5)始龀.( ) (6)陟.罚臧.否( )( ) (7)猥.自枉屈( ) (8) 布衾. ( ) 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又何间.焉( ) (2)神弗福.也( ) (3)私.我也( ) (4)闻.寡人之耳者( ) (5)能勿丧.耳( ) (6)国恒.亡( ) (7)惩山北之塞.( )(8)山之一毛.( ) (9)危急存亡之秋.( )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小惠未徧: 通 词义: (2)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 词义: (3)困于心,衡于虑: 通 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 通 词义: (5)乡为身死而不受 : 通 词义: 4、解释加点词古今含义的不同。 (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2)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3)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4)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 5、运用所学课文知识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 ,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国的史 料编写的 体史书。 (2)“一鼓作气”是出自《曹刿论战》的一个成语,它在文中的意思是: , 现在的意思是: 。 (3)《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写的 体史书 。题目中的“讽”的 意思是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中表明诗人推已及人,心怀天下,舍已为人的崇高品
质的诗句是: (5)自经丧乱少睡眠, !句中“丧乱”指 (6)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的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 千古名句是 6、《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很有名的一则寓言故事,这样的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请你列举如下(至少三则): 、综合学习与探究 7、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 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题目。 (1)一位小朋友在家读报:“一名日本老兵在华忏(qian)悔时,披露了日军侵华期间 一些鲜(xian)为人知的暴行…”小明听后,对小朋友说:“你读错了,这里‘忏’应该 鲜’应该读 —。”(请填上正确的拼音) (2)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A、“公用电话,长途直播” 应改为 B、“新款手机,震憾上市” 应改为 (3)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 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 两位英雄有关。(请填写人名) (4)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汇声汇色’炒外汇”“慧声慧色一一陈慧琳南 京演唱会”。两则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 (填一成语), 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 看法: 8、下面是关于诸葛亮的一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照示例,写 出另外列出来的六项具体所指
质的诗句是: (5)自经丧乱少睡眠, !句中“丧乱”指 。 (6)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的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 千古名句是: 6、《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很有名的一则寓言故事,这样的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请你列举如下(至少三则): 二、综合学习与探究 7、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 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题目。 (1)一位小朋友在家读报:“一名日本老兵在华忏(qiān)悔时,披露了日军侵华期间 一些鲜(xiān)为人知的暴行……”小明听后,对小朋友说:“你读错了,这里‘忏’应该 读 ,‘鲜’应该 读 。”(请填上正确的拼音) (2)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A、“公用电话,长途直播” 应改为 B、“新款手机,震憾上市” 应改为 (3)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 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 和 两位英雄有关。(请填写人名) (4)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汇声汇色’炒外汇”“慧声慧色——陈慧琳南 京演唱会”。两则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 (填一成语), 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 看法: 理由: 8、下面是关于诸葛亮的一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照示例,写 出另外列出来的六项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 (2)七擒 (3)东和 (4)北拒 (5)收二川 (6)排八阵 三、阅读理解与赏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 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本文的作者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所 并称。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蹴尔而与之( ④贤者能勿丧耳( 11、翻译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________ (2)七擒________ (3)东和________ (4)北拒________ (5)收二川________ (6)排八阵______ 三、阅读理解与赏析 (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 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本文的作者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所 以常 并称。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 )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 ) ③蹴.尔而与之 ( ) ④贤者能勿丧.耳( ) 11、翻译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按要求填空 (1)文中所说的比生命可贵的东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2)概括第二段的大意: (3)文章开头两句,既运用了 论证的方法,又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勿填摆 事实讲道理之类) 13、用文中原句填写。 (1)陈毅将军在他的诗作《梅岭三章》有一句诗“取义成仁今日事”,用文中的话说 就是:成语“嗟来之食”是由句子 演变成的 (2)面对一个最终人财两空的巨贪,有人或许会用 来嘲讽他 (用第二段中的句子答) 14、第二段列举“行道之人”和“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关?”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按要求填空。 (1)文中所说的比生命可贵的东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 (2)概括第二段的大意: (3)文章开头两句,既运用了 论证的方法,又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勿填摆 事实讲道理之类)。 13、用文中原句填写。 (1)陈毅将军在他的诗作《梅岭三章》有一句诗“取义成仁今日事”,用文中的话说 就是 ;成语“嗟来之食”是由句子 演变成的。 (2)面对一个最终人财两空的巨贪,有人或许会用 来嘲讽他 (用第二段中的句子答)。 14、第二段列举“行道之人”和“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二)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关?”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纳: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7、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 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 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三)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8、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不求闻达/于诸候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躬/耕于/南阳 19、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①段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7、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 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 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三)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8、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求闻达/于诸候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躬/耕于/南阳 19、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①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