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月考试卷(九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11分) 将1-5题的答案依次填入下面的表格内 题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栈桥(zhan)别墅(shu)精髓(sui)袅袅(nio) B、涸辙(he)虔诚(qian)作梗(gen)积攒(zan) C、地壳(qiao)契合(qi) 古刹(cha)称职(chen) D、皱缬(xie)寥廓(kuo)拾级(shi)猝然(c)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B、我不知道,它是因为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身孕” 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 C、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 不愿意放他回中国。”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 繁星 3、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顶是(2分) A、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地方,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这引起了当局的严重关 切 B、工作成绩突出,领导十分器重,面对未来,他踌躇满志。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 鹜 D、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和家长应接不暇。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孰视之(徐公)至之市(到……去)人恒过(犯过失)咨诹善道(道路) B、或王命急宣(有时)所欲有甚于生者(比)朝服衣冠(穿戴)以彰其咎(表明) C、不以疾也(如)百里奚举于市(在)今齐地方千里(方圆)陟罚臧否(善恶 D、又何间焉(参与)自度其足(自己的)由是感激(感动奋激)达于汉阴(南岸) 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清得如同镜子一般, ,实在奇绝。 ①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 ②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 ③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④现在正是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 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 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①③④②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139分) 、按要求答题(39分)
1 初三月考试卷(九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11 分) 将 1—5 题的答案依次填入下面的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栈.桥(zhàn) 别墅.(shù) 精髓.(suí) 袅.袅(niǎo) B、涸.辙(hé) 虔.诚(qián) 作梗.(gěn) 积攒.(zǎn) C、地壳.(qiào) 契.合(qì) 古刹.(chà) 称.职(chèn) D、皱缬.(xié) 寥廓.(kuò) 拾.级(shí) 猝.然(cù )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 (2 分) A、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B、我不知道,它是因为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身孕” 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 C、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 不愿意放他回中国。” D、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 繁星。 3、 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顶是 (2 分) A、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地方,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 ....,这引起了当局的严重关 切。 B、工作成绩突出,领导十分器重,面对未来,他踌躇满志 ....。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 ... 鹜.。 D、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和家长应接不暇 ....。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孰视之.(徐公) 至之.市(到……去)人恒过.(犯过失)咨诹善道.(道路) B、或.王命急宣(有时)所欲有甚于.生者(比)朝服.衣冠(穿戴)以彰.其咎(表明) C、不以.疾也(如)百里奚举于.市(在)今齐地方.千里(方圆)陟罚臧否..(善恶) D、又何间.焉(参与)自度其.足(自己的)由是感激..(感动奋激)达于汉阴.(南岸) 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清得如同镜子一般, ,实在奇绝。 ① 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 ② 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 ③ 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④ 现在正是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 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 A.②④①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①③④②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39 分) 一、按要求答题(39 分)
6、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一一找出,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空格里。(4分) 安详新陈代谢绿阴如盖实事求是视同至宝 箫索分道扬镳不计其数浮想联篇永往直前 狼藉郁郁葱葱如愿以偿卷帙浩烦言简意赅 改正 7、默写。(14分) (1)法不阿贵, 膏之沃者其光晔 。沙场秋点兵。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5)茅飞渡江洒江郊, (6)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 两句诗是: (7)《游山西村》中流露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感情的句子是 (8)当回忆往事的候, 8、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4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中用词的精妙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想象并描述 作者行走“白沙堤”时所见之景 9、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断,有四处表述不当,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符号 (不必全使用)加以修改。(4分) (1)换用号:C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5)调位号:((6)留空号:∨ ①在生活中,跌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了不爬起来。②整天抚摩着伤痕, 一味地消沉叹息,不思进取,在碌碌无为中慨叹时间流逝,光阴白白地过去,那是 无志之徒、无能之辈③真正的勇士是倒下又能够顽强地爬起来的,是能知耻而后勇 的。④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为发明电灯,造福人类,曾做过数以干次,但都失败了。 ⑤甚至,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他以百折不挠的意志研制 成了电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⑥张海迪高位截瘫,仍然克服困难,用功学习,取
2 6、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一一找出,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空格里。(4 分) 安详 新陈代谢 绿阴如盖 实事求是 视同至宝 箫索 分道扬镳 不计其数 浮想联篇 永往直前 狼藉 郁郁葱葱 如愿以偿 卷帙浩烦 言简意赅 改 正 7、默写。(14 分) (1)法不阿贵 , 。(2) ,膏之沃者其光晔。 (3) , 。沙场秋点兵。 (4) ,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5)茅飞渡江洒江郊, , 。 (6)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 两句诗是: , 。 (7)《游山西村》中流露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感情的句子是: , 。 (8)当回忆往事的候, , 。 8、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4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中用词的精妙。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想象并描述 作者行走“白沙堤”时所见之景 9、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断,有四处表述不当,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符号 (不必全使用)加以修改。(4 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①在生活中,“跌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了不爬起来。②整天抚摩着伤痕, 一味地消沉叹息,不思进取,在碌碌无为中慨叹时间流逝,光阴白白地过去,那是 无志之徒、无能之辈!③真正的勇士是倒下又能够顽强地爬起来的,是能知耻而后勇 的。④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为发明电灯,造福人类,曾做过数以千次,但都失败了。 ⑤甚至,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他以百折不挠的意志研制 成了电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⑥张海迪高位截瘫,仍然克服困难,用功学习,取
得了惊人的成绩。⑦由此可见,荣誉的桂冠从来是用荆棘编成的,只有不畏艰难 不怕“跌跤”,才能有所成就,才能使自己的灿烂的生命放射出光芒 10、阅读材料,根据情境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一些新兴语言铺天盖地,如3Q( thank you), 3166(再见,音近似于日语中 sayonara),伊妹儿(E-mail,通过网络传输的电子邮 件),粉丝(崇拜者),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介素虾米东东?(这是什么 东西) 材料二:都是“网语”惹的祸:“昨天晚上,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 陋的)GF(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地向我妈妈PMP(拍 马屁),那酱紫(样子)真是7456(气死我了)。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上打铁 (发帖子)去了。”(选自某一学生的作文) 请你分别从下面三个人的角度答题 (1)王民是一个标准的“网虫”,他非常喜欢使用这些新兴语言,理由是 (2)杨老师是一名有十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他认为这种新兴语言应禁止使用,理 由是 (3)李教授是一名语言文字研究者,他认为要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因为 11、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历史老师: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两句话,分别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2分) (1) (1)写出有关狼的成语。(不少于四个)(2分) (2)尽管科学家们还是能够比较公正地看待狼这一动物的,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对 狼仍然充满了恐惧与厌恶。甚至有人认为: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人类以及家畜造成 了不少伤害,应该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不知同学们如何看这 个问题?你们认为人类对狼应当是以猎杀为主呢,还是以保护为主?(2分) 名著阅读:(4分) 回忆你所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回答问题 (1)你认为保尔的精神核心是什么?(2分)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筑路者们面临哪些困难?他们面对这些困难采取 了怎样的态度?(2分)
3 得了惊人的成绩。⑦由此可见,荣誉的桂冠从来是用荆棘编成的,只有不畏艰难, 不怕“跌跤”,才能有所成就,才能使自己的灿烂的生命放射出光芒。 10、阅读材料,根据情境回答问题。(3 分) 材料一: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一些新兴语言铺天盖地,如 3Q(thank you), 3166(再见,音近似于日语中 sayonara),伊妹儿(E-mail,通过网络传输的电子邮 件),粉丝(崇拜者),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介素虾米东东?(这是什么 东西)…… 材料二:都是“网语”惹的祸:“昨天晚上,我的 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 陋的)GF(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GG 的 GF 一个劲地向我妈妈 PMP(拍 马屁),那酱紫(样子)真是 7456(气死我了)。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 QQ 上‘打铁’ (发帖子)去了。”(选自某一学生的作文) 请你分别从下面三个人的角度答题: (1)王民是一个标准的“网虫”,他非常喜欢使用这些新兴语言,理由是 (2)杨老师是一名有十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他认为这种新兴语言应禁止使用,理 由是 (3)李教授是一名语言文字研究者,他认为要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因为 11、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历史老师: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两句话,分别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2 分) (1) (2) 12、专题:(4 分) (1) 写出有关狼的成语。(不少于四个)(2 分) (2) 尽管科学家们还是能够比较公正地看待狼这一动物的,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对 狼仍然充满了恐惧与厌恶。甚至有人认为: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人类以及家畜造成 了不少伤害,应该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不知同学们如何看这 个问题?你们认为人类对狼应当是以猎杀为主呢,还是以保护为主?(2 分) 。 13、名著阅读:(4 分) 回忆你所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回答问题: ⑴你认为保尔的精神核心是什么?(2 分) 。 ⑵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筑路者们面临哪些困难?他们面对这些困难采取 了怎样的态度?(2 分)
读理解:(40分) (一)(9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 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 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故不为苟得也()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5、翻译句子。(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2分) 17、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分) (二)邴原泣学(8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 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 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 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8、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凡得学者( (2)一则愿其不孤( 1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20、翻译句子。(2分)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1、看了此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2分) 三)父亲不写信(13分) 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 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 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 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 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 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
4 。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9 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 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 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故不为苟得..也( ) 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 15、翻译句子。(2 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2 分) 17、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 分) (二)邴原泣学(8 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 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 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 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8、解释下列加点字。(2 分) (1)凡得.学者( ) (2) 一则愿.其不孤 ( ) 1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 分)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20、翻译句子。(2 分)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1、看了此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2 分) (三)父亲不写信(13 分) 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 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 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 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 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 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
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 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 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 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 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 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 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 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 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 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 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 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 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 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 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 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 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 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 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 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 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 妺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 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 子,让人放心 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22、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3分) ①②③ 23、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24、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 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2分)
5 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 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 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 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 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 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 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 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 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 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 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 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 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 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 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 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 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 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 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 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 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 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 子,让人放心……” 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22、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3 分) ① ② ③ 23、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 分) 24、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 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