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1283B06023 环境科学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大纲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环境科学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大纲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世行贷款 21 世纪初高等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1283B06023
《环境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 总学时数 学分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 目的要求: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入门课程。该课程的 教学目的是提髙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激发学生 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和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将来从事 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 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全球环境状况及环境变化规律:了解人类社 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一般规律;了解污 染物控制、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技术方法;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 内容概要: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了 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 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 与管理及其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控制。分析了当前人们 普遍关心的人口急剧增加、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全球环 境问题。简要介绍了环境管理、ISO1400标准体系、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战 略。主要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环境科学的性质;环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 和环境科学等基本概念;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章大气环境,主要介绍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类型;污染物在
2 《环境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 总学时数:54 学 分:3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 目的要求: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入门课程。该课程的 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激发学生 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和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将来从事 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 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全球环境状况及环境变化规律;了解人类社 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一般规律;了解污 染物控制、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技术方法;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 内容概要: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了 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 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 与管理及其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控制。分析了当前人们 普遍关心的人口急剧增加、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全球环 境问题。简要介绍了环境管理、ISO1400 标准体系、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战 略。主要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 绪论,主要介绍了环境科学的性质;环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 和环境科学等基本概念;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章 大气环境,主要介绍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类型;污染物在
大气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大气的稳定度与污染物的扩散模 式;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第三章水环境,主要内容有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污染途径;污染物 在水体中的扩散模型一简单河段水质氧垂曲线;河流的自净作用一耗氧有机物 在水体中的降解;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管理。 第四章土壤环境,主要内容有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的污染与净化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作用。土壤污染的防 治 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主要内容有固体废物的种类及其危害;固 体废物处理处置的主要技术方法。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内容有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基本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环 境质量评价报告书的基本内容等。 第七章环境规划,主要内容有环境规划的意义及作用;环境规划的常用 方法;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和管理程序等。 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主要介绍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 雨、森林的减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问题、城市环境 和城市生态等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第九章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主要介绍清洁生产的基本思想和内容; ISO14000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过程、基本内涵、实施 办法等。 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辅以看幻灯片、录象片,于2001年开始多媒体 教学。 实践性教学内容及安排: 在课程教学期间进行一次以兰州市环境状况考察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 1实践性教学内容 城市污水排放对黄河造成的污染
3 大气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大气的稳定度与污染物的扩散模 式;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第三章 水环境,主要内容有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污染途径;污染物 在水体中的扩散模型—简单河段水质氧垂曲线;河流的自净作用—耗氧有机物 在水体中的降解;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管理。 第四章 土壤环境,主要内容有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的污染与净化;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作用。土壤污染的防 治。 第五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主要内容有固体废物的种类及其危害;固 体废物处理处置的主要技术方法。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内容有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基本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环 境质量评价报告书的基本内容等。 第七章 环境规划,主要内容有环境规划的意义及作用;环境规划的常用 方法;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和管理 程序等。 第八章 全球环境问题,主要介绍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 雨、森林的减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问题、城市环境 和城市生态等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第九章 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主要介绍清洁生产的基本思想和内容; ISO14000 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过程、基本内涵、实施 办法等。 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辅以看幻灯片、录象片,于 2001 年开始多媒体 教学。 实践性教学内容及安排: 在课程教学期间进行一次以兰州市环境状况考察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 1 实践性教学内容 a 城市污水排放对黄河造成的污染;
b兰州市大气污染的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c垃圾包围城市和对环境的污染; d宛川河的环境状况及污染因素分析。 2具体安排: 在讲授完水、气、渣、声等章节后安排一天时间(利用星期六),从黄河兰 州盆地的西端到东端,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点进行考察。 需要安排大轿车一辆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考试 教材:新版本的高等学校统编教材,《环境学概论》刘培桐主编,高 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奚旦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髙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2、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00年7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天齐,环境保护,199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4 b 兰州市大气污染的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c 垃圾包围城市和对环境的污染; d 宛川河的环境状况及污染因素分析。 2 具体安排: 在讲授完水、气、渣、声等章节后安排一天时间(利用星期六),从黄河兰 州盆地的西端到东端,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点进行考察。 需要安排大轿车一辆。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考试 教 材:新版本的高等学校统编教材,《环境学概论》刘培桐主编,高 等教育出版社 参 考 书: 1、奚旦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6 月 2、钱易 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00 年 7 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天齐,环境保护,1992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学 总学时数 学分:3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 教学目的要求 《水文与水资源学》是从地球圈层环境角度继《地球科学概论》后为环境科学 专业学生开设的关于地球水的又一门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自然界水的形成、分布、运动及变化方面的知识; 同时,又能从水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和资源属性等方面认识水在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要求:一是对基 本概念理解、掌握;二是对自然界不同运动特征的水与不同分布形式的水之间 建立起内在的必然联系;三是能从水资源的特征、属性出发,分析、论证水资 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性质以及与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关系:水文与水 资源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及内容;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 第二章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地球水圈的概念,地球水循环模式与类型,各种水循环的特征及地理、生 态环境意义;通用水量平衡方程,陆地水量平衡方程,海洋淡水平衡方程,全
5 《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学 总学时数:54 学 分:3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 一、教学目的要求 《水文与水资源学》是从地球圈层环境角度继《地球科学概论》后为环境科学 专业学生开设的关于地球水的又一门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自然界水的形成、分布、运动及变化方面的知识; 同时,又能从水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和资源属性等方面认识水在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要求:一是对基 本概念理解、掌握;二是对自然界不同运动特征的水与不同分布形式的水之间 建立起内在的必然联系;三是能从水资源的特征、属性出发,分析、论证水资 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性质以及与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关系;水文与水 资源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及内容;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 第二章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地球水圈的概念,地球水循环模式与类型,各种水循环的特征及地理、生 态环境意义;通用水量平衡方程,陆地水量平衡方程,海洋淡水平衡方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