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免疫调节(I) 【目标导航】1.回忆初中所学,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2观察教材图2-15, 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预习导学A挑战自我,点点落实 免疫系统的组成阅读P3s)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最大)、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吞噬细胞等 T细胞(迁移 免疫免疫细胞(发挥免淋巴细胞(位于到胸腺中 系统疫作用的细胞)淋巴液、血液成熟) 和淋巴结中)B细胞(在骨 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 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布 B细胞和T细胞共同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发育的场所为骨髓,T细胞 发育的场所为胸腺,淋巴细胞集中分布于淋巴器官。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阅读P36-37) 1.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作为抗原的物质应位于病原体的表面。 根据抗原的概念可知抗原具有特异性;抗原一般是蛋白质类的物质,可知抗原具有大分子性; 从免疫识别的角度可知抗原具有异物性 (2)抗体:专门攻击抗原的蛋白质。 (3)第三道防线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分泌抗体作战,这种方 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称为细胞免疫 预习诊断
第 4 节 免疫调节(Ⅰ) 目标导航 1.回忆初中所学,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2.观察教材图 2-15, 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阅读 P35) 2.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布 B 细胞和 T 细胞共同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 B 细胞发育的场所为骨髓,T 细胞 发育的场所为胸腺,淋巴细胞集中分布于淋巴器官。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阅读 P36-37) 1.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组成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作为抗原的物质应位于病原体的表面。 根据抗原的概念可知抗原具有特异性;抗原一般是蛋白质类的物质,可知抗原具有大分子性; 从免疫识别的角度可知抗原具有异物性。 (2)抗体:专门攻击抗原的蛋白质。 (3)第三道防线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其中 B 细胞主要靠分泌抗体作战,这种方 式称为体液免疫;T 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称为细胞免疫
判断正误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2)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3)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4)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5)体液免疫通过产生浆细胞来清除抗原。() (6)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答案(1)×(2)×(3)×(4)×(5)×(6) F课堂讲义重点难点,个个击破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分化和生成 记忆T细胞 骨髓造(胸腺 转移到淋巴器官抗原刺激 (骨髓) 浆细胞→抗体 记忆B细胞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目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 来源 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fr/ x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作用 别「特点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 基础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 和吞噬细胞) 环而组成)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 联系 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思维激活 1.人体内的淋巴细胞最初来源是什么? 答案骨髓造血干细胞。 2.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能消灭一些病菌,是否属于第二道防线?
判断正误: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 (2)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3)免疫细胞包括 T 细胞和 B 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 (4)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 (5)体液免疫通过产生浆细胞来清除抗原。( ) (6)在抗原的刺激下,T 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 答案 (1)× (2)× (3)× (4)× (5)× (6)×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1.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分化和生成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种类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区 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 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 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 作用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 环而组成)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 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1.人体内的淋巴细胞最初来源是什么? 答案 骨髓造血干细胞。 2.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能消灭一些病菌,是否属于第二道防线?
答案不是,应该属于第一道防线,因为唾液和胃液直接与外界相通。 3.结合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分析吞噬细胞参与了哪些防线呢? 答案参与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 应用示例 1.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问题导析】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韭特异性免疫;B、C、 D选项皆与抗体有关,为特异性免疫 答案A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非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基础上产生。() (2)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的基础结构主要是皮肤、 黏膜、吞噬细胞等。() (3)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针对性强。() (4)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答案(1)×(2)×(3)×(4)√ 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的过程 再次侵入 记忆B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因B细胞 增殖'分化 浆细胞一抗体 直接刺激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形成 沉淀或细胞集团 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二次免疫反应及其特点 (1)二次免疫反应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其中,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2)二次免疫特点 与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更强,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答案 不是,应该属于第一道防线,因为唾液和胃液直接与外界相通。 3.结合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分析吞噬细胞参与了哪些防线呢? 答案 参与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 1.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问题导析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C、 D 选项皆与抗体有关,为特异性免疫。 答案 A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非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基础上产生。( ) (2)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的基础结构主要是皮肤、 黏膜、吞噬细胞等。( ) (3)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针对性强。( ) (4)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 答案 (1)× (2)× (3)× (4)√ 二、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的过程 2.二次免疫反应及其特点 (1)二次免疫反应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其中,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2)二次免疫特点 与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更强,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3)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可以用下图表示: 抗体的浓度二次免疫反应 a为抗体浓度变化 初次免疫反应 b为患病程度 时间 初次感染再次感染 思维激活 4.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哪些? 答案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5.吞噬细胞在免疫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吞噬和消灭抗原的作用:在特异性免疫中起摄取和处理病原体, 暴露病原体特有抗原:吞噬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6.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吗? 答案识别所有抗原的是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 无识别作用的是浆细胞。 7.如果把T细胞完全摧毁,免疫功能会不会全部丧失? 答案不会,非特异性免疫会保留,体液免疫会保留一部分,原因是可以通过抗原直接刺激 B细胞和记忆B细胞进而产生浆细胞。 8.为什么成人比儿童不易患传染病? 答案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如果同一种抗原再次侵 入时,其很快增殖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有些 抗原诱发的记忆细胞能对这种抗原终生记忆、因而动物或人对这种抗原形成了终生免疫能 力。二次免疫反应不但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患病之前将之消 灭,所以成人比儿童不易患传染病。 应用示例 2.下图代表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0_②国,5,细胞Ⅱ 抗原-T细胞一细胞I ⑥细胞Ⅲ免疫活 性物质 A.细胞I、Ⅱ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3)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可以用下图表示: 4.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哪些? 答案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5.吞噬细胞在免疫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 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吞噬和消灭抗原的作用;在特异性免疫中起摄取和处理病原体, 暴露病原体特有抗原;吞噬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6.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吗? 答案 识别所有抗原的是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 T 细胞、B 细胞、记忆 B 细胞, 无识别作用的是浆细胞。 7.如果把 T 细胞完全摧毁,免疫功能会不会全部丧失? 答案 不会,非特异性免疫会保留,体液免疫会保留一部分,原因是可以通过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进而产生浆细胞。 8.为什么成人比儿童不易患传染病? 答案 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如果同一种抗原再次侵 入时,其很快增殖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有些 抗原诱发的记忆细胞能对这种抗原终生记忆、因而动物或人对这种抗原形成了终生免疫能 力。二次免疫反应不但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患病之前将之消 灭,所以成人比儿童不易患传染病。 2.下图代表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Ⅰ、Ⅱ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问题导析该图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可知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分别是B细胞、记忆 细胞、浆细胞,⑧过程是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B细胞、记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⑥过程是 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⑦是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细胞Ⅲ为浆细 胞,免疫活性物质指抗体。⑨过程(抗体与抗原结合)不需要乔噬细胞参与。 答案A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①过程吞噬细胞缺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 (2)B细胞缺失仍能通过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来抑制肺炎双球菌数量的增加。() (3)记忆细胞对抗原维持较久的免疫能力。() (4②过程指T细胞呈递抗原。() 答案(1)√(2)×(3)√(4) 解析②过程还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课堂小结 疫调 特异性免 「免疫器官、免疫细体液免疫和抗体消 胞、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免疫 灭抗原 对点练习即时训练,体验成功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B 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 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 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问题导析 该图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可知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分别是 B 细胞、记忆 细胞、浆细胞,⑧过程是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B 细胞、记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⑥过程是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⑦是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细胞Ⅲ为浆细 胞,免疫活性物质指抗体。⑨过程(抗体与抗原结合)不需要吞噬细胞参与。 答案 A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①过程吞噬细胞缺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 ) (2)B 细胞缺失仍能通过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来抑制肺炎双球菌数量的增加。( ) (3)记忆细胞对抗原维持较久的免疫能力。( ) (4)②过程指 T 细胞呈递抗原。( ) 答案 (1)√ (2)× (3) √ (4)× 解析 ②过程还表示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 T 细胞和 B 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 B 解析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 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 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