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4年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 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寒砧(zhen)窸窣(su)谙熟(an)绰绰有余(chuo) B.垂涎(xidn)贮存(zhu)褒贬(bao)得鱼忘筌(qudn) C.颤抖(zhan)穹窿( qIong) 称道( cheng) 穷兵黩武(du) D.混沌(dun)毗邻(bi)颦蹙(c)随声附和(he)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蜂窠 梗节 独出心裁 不假思索 B.辐射 拱券 感恩待德 直言不讳 C.恍惚 叫嚣 臭名召著 举不胜举 D.蕴籍 坍缩 轻鸢剪掠 蹴而就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一一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 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 苦痛了
山东省济宁市 2014 年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2 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 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21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寒砧(zhēn) 窸窣(sū) 谙熟(ān) 绰绰有余(chuō) B.垂涎(xián) 贮存(zhù) 褒贬(bāo) 得鱼忘筌(quán) C.颤抖(zhàn) 穹窿(qióng) 称道(chēng) 穷兵黩武(dú) D.混沌(dùn) 毗邻(bǐ) 颦蹙(cù) 随声附和(h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蜂窠 梗节 独出心裁 不假思索 B.辐射 拱券 感恩待德 直言不讳 C.恍惚 叫嚣 臭名召著 举不胜举 D.蕴籍 坍缩 轻鸢剪掠 一蹴而就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 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 苦痛了
B.“冰心墓碑涂字案”开庭了。原告方说提起诉讼的初衷是“找到对墓碑有比 较好的处理办法。”如果被告方能找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清洗,那也很好。 C.依靠引进促进发展的“拿来主义”和“捷径”,使一些地方和企业滋长了惰 性,削弱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D.在乡村住得久了,周围的鸡呀,鸭呀,牛呀,羊呀,还有山水、草木都给你 亲近感。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强调友谊的重要,但我们也要明白:友谊并不是哥们 ②人们对所谓低危害“中式卷烟”入围国家科技奖纷纷提出质疑,科技部于昨日 就此事首度做出 ,称将于参评奖项公示期结束后,提出处理意见。 ③我国大运河申遗所走的是一条“文化路线 在这一过程中, 必然有一番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博弈 A.义气 回应 然而 B.义气 反应 因而 C.意气 反应 因而 D.意气 回应 然而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皇家圣骑士”劳尔带球突入禁区,只见他左冲右突,如白驹过隙,他左脚 猛一起射,球应声入网。 B.在今年的车展中,奔驰精品展台面积比以往扩大许多,那些琳琅满目的配饰 产品,让所有热爱奔驰的人趋之若鹜 C.著名艺术评论家白烨对当下许多粗制滥造的影视艺术作品评价时说,这样的 作品,多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无病呻吟,硬拿手指头掏人腋窝挠痒痒。 D.“腹黑毒舌”、“你摊上事了”、伴舞抢镜哥……吐槽春晩的众多热门话题 不绝如缕,“刷着微博看春晩,边看边吐槽”,渐成新潮流。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髙速度、高盈利发 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B.元代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描绘了仲春季节江南的山水风光和人们的日常 生活,不仅是研究元代社会的“百科全图”,而且是研究元代绘画的重要图像
B.“冰心墓碑涂字案”开庭了。原告方说提起诉讼的初衷是“找到对墓碑有比 较好的处理办法。”如果被告方能找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清洗,那也很好。 C.依靠引进促进发展的“拿来主义”和“捷径”,使一些地方和企业滋长了惰 性,削弱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D.在乡村住得久了,周围的鸡呀,鸭呀,牛呀,羊呀,还有山水、草木都给你 亲近感。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强调友谊的重要,但我们也要明白:友谊并不是哥们 。 ②人们对所谓低危害“中式卷烟”入围国家科技奖纷纷提出质疑,科技部于昨日 就此事首度做出 ,称将于参评奖项公示期结束后,提出处理意见。 ③我国大运河申遗所走的是一条“文化路线”, 在这一过程中, 必然有一番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博弈。 A.义气 回应 然而 B.义气 反应 因而 C.意气 反应 因而 D.意气 回应 然而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家圣骑士”劳尔带球突入禁区,只见他左冲右突,如白驹过隙,他左脚 猛一起射,球应声入网。 B.在今年的车展中,奔驰精品展台面积比以往扩大许多,那些琳琅满目的配饰 产品,让所有热爱奔驰的人趋之若鹜。 C.著名艺术评论家白烨对当下许多粗制滥造的影视艺术作品评价时说,这样的 作品,多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无病呻吟,硬拿手指头掏人腋窝挠痒痒。 D.“腹黑毒舌”、“你摊上事了”、伴舞抢镜哥……吐槽春晚的众多热门话题 不绝如缕,“刷着微博看春晚,边看边吐槽”,渐成新潮流。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速度、高盈利发 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B.元代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描绘了仲春季节江南的山水风光和人们的日常 生活,不仅是研究元代社会的“百科全图”,而且是研究元代绘画的重要图像
C.中央电视台2013年春晚导演组,把多家地方电视台选送的歌手和节目加以重 新组合润色,再进行选拔,这是开门办春晚的又一次创新 D.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借助微博参与公益活动,将微力量聚集起来 有效解决了众多的社会性问题 7.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回到家中,频频刷微博又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必修课” ②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 力都构成挑战。 ③很多人都熟悉的一个场景是:地铁车厢里,大家都低头摆弄手机、电纸书或者 平板电脑。 ④碎片化阅读在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信息的同时,也大量挤占了人们深阅读 的时间。 ⑤这种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碎片 化”“浅阅读”的忧虑。 ⑥碎片化阅读还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化的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 来获得知识碎片。 A.③②①⑤④⑥B.②③①⑤④⑥C.③①⑤④⑥②D.②③④⑥①⑤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活动,其生命活动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质都依赖于 自然界。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的诞生之地和生存环境,汤因比将其比喻为人类的母 亲。人类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 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 这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就是生产活动。而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的安排, 逐渐形成了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岁时节令习俗。 那达慕是否可以称为节日,学术界似乎还有争论。与农耕民族的节日相比较,草 原民族的节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达慕的节日的文化场域也比较宽 泛。据调查,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 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还有一种说 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而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所以传统那达 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6—7月。民俗,它与人们的出生地、族属 国籍、性别等与生俱来之物相关,那达慕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 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C.中央电视台 2013 年春晚导演组,把多家地方电视台选送的歌手和节目加以重 新组合润色,再进行选拔,这是开门办春晚的又一次创新。 D.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借助微博参与公益活动,将微力量聚集起来, 有效解决了众多的社会性问题。 7.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回到家中,频频刷微博又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必修课”。 ②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 力都构成挑战。 ③很多人都熟悉的一个场景是:地铁车厢里,大家都低头摆弄手机、电纸书或者 平板电脑。 ④碎片化阅读在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信息的同时,也大量挤占了人们深阅读 的时间。 ⑤这种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碎片 化”“浅阅读”的忧虑。 ⑥碎片化阅读还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化的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 来获得知识碎片。 A.③②①⑤④⑥ B.②③①⑤④⑥ C.③①⑤④⑥② D.②③④⑥①⑤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活动,其生命活动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质都依赖于 自然界。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的诞生之地和生存环境,汤因比将其比喻为人类的母 亲。人类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 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 这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就是生产活动。而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的安排, 逐渐形成了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岁时节令习俗。 那达慕是否可以称为节日,学术界似乎还有争论。与农耕民族的节日相比较,草 原民族的节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达慕的节日的文化场域也比较宽 泛。据调查,自 1963 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 10 次, 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还有一种说 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而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所以传统那达 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 6—7 月。民俗,它与人们的出生地、族属、 国籍、性别等与生俱来之物相关,那达慕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 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这个节日的产生与蒙古族古代的历法有关。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徒 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在对天象的观察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法。 由于草场是牧业的生命线,他们以草木计年。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云:“但见 青草则为一年。”宋孟珙《蒙鞑备录》云:“其俗每青草为一岁,有人问其岁, 则曰几草矣。”牧草的荣枯标识着牧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 义。注意这里的草不仅含有自然意义,而且含有人文意义。对于时间,正如法国 哲学家所说,我们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觉与体验。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 不同,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是以草为参照物的。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从事不同的 生计方式对时间的体验有所不同。什么叫节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中与生活中对 时间感受和对时间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在每年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 间,人类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草原那达慕的时间选择在夏末秋初,这个节庆的 时间有相对的固定性:“时间标志法取决于不同工作条件及其与自然节奏的关 系”。在夏末秋初这个一年里的特定时间,草原上举行那达慕,体现的就是人与 自然和谐的精神 与农耕文化的节日的文化空间不同,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文化空间 从其自然属性而言,必须是一个文化场所,即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和场所,必须 具有周而复始的循环性;从其文化属性看,则应该具有岁时性、周期性、季节性、 神圣性、娱乐性等等 草原是牧民的生活之源。在草原上,游牧民所从事的劳动、迁徙,与五畜、与自 然界的草场和气候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文化的人,人与自然的 关系是通过文化的中介表达的,牧业的生活方式是在草原生态中生存的牧人的一 种特殊的文化表达。“对于人类学家而言,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 的,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那达慕的 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因为经过牧民的劳动,把自然界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 草原是牧民的家园,同时也是牧民节日的文化空间。 (选自邢莉《在第六届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8.下列关于前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达慕,作为草原民族的节日,它不像农耕民族的民俗节日那样具体到某 天,它的节日的文化场域相对比较宽泛。 B.从已经举行过的大型那达慕看来,它们大多出于庆贺牧业丰收,而牧业丰收 的前提就是雨水好,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相对固定。 C.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 庆贺牲畜增加头数,据此可见,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 D.传统那达慕的节期一般在农历6-—7月,这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 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这个节日的产生与蒙古族古代的历法有关。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徒 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在对天象的观察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法。 由于草场是牧业的生命线,他们以草木计年。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云:“但见 青草则为一年。”宋孟珙《蒙鞑备录》云:“其俗每青草为一岁,有人问其岁, 则曰几草矣。”牧草的荣枯标识着牧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 义。注意这里的草不仅含有自然意义,而且含有人文意义。对于时间,正如法国 哲学家所说,我们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觉与体验。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 不同,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是以草为参照物的。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从事不同的 生计方式对时间的体验有所不同。什么叫节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中与生活中对 时间感受和对时间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在每年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 间,人类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草原那达慕的时间选择在夏末秋初,这个节庆的 时间有相对的固定性:“时间标志法取决于不同工作条件及其与自然节奏的关 系”。在夏末秋初这个一年里的特定时间,草原上举行那达慕,体现的就是人与 自然和谐的精神。 与农耕文化的节日的文化空间不同,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文化空间 从其自然属性而言,必须是一个文化场所,即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和场所,必须 具有周而复始的循环性;从其文化属性看,则应该具有岁时性、周期性、季节性、 神圣性、娱乐性等等。 草原是牧民的生活之源。在草原上,游牧民所从事的劳动、迁徙,与五畜、与自 然界的草场和气候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文化的人,人与自然的 关系是通过文化的中介表达的,牧业的生活方式是在草原生态中生存的牧人的一 种特殊的文化表达。“对于人类学家而言,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 二的,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那达慕的 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因为经过牧民的劳动,把自然界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 草原是牧民的家园,同时也是牧民节日的文化空间。 (选自邢莉《在第六届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8.下列关于前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达慕,作为草原民族的节日,它不像农耕民族的民俗节日那样具体到某一 天,它的节日的文化场域相对比较宽泛。 B.从已经举行过的大型那达慕看来,它们大多出于庆贺牧业丰收,而牧业丰收 的前提就是雨水好,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相对固定。 C.自 1963 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 10 次,大都出于 庆贺牲畜增加头数,据此可见,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 D.传统那达慕的节期一般在农历 6—7 月,这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 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对自然界形成对象性关系,因而人类生存环境必须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 关的联系,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 B.彭大雅《黑鞑事略》说“但见青草则为一年”,孟珙《蒙鞑备录》说“其俗 每青草为一岁”,从宋朝的这记载中可见蒙古族当时是以草木计年。 C.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并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它具有 三大元素,即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和呈现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 D.草原民族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从而把自然界 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广袤无垠的草原就成了那达慕的文化空间 10.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那达慕这样的岁时节令习俗是蒙古族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结果, 也是其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安排的结果。 B.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而 他们创造的天文历法知识自然要服从并服务于他们的生产生活 C.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时间感受,所以牧人对时间的体 验与农民不同,因为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以草为参照 D.对于人类学家,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从该民族的 眼光去了解,我们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 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 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 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 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 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 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 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 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 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 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
A.人对自然界形成对象性关系,因而人类生存环境必须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 关的联系,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 B.彭大雅《黑鞑事略》说“但见青草则为一年”,孟珙《蒙鞑备录》说“其俗 每青草为一岁”,从宋朝的这记载中可见蒙古族当时是以草木计年。 C.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并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它具有 三大元素,即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和呈现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 D.草原民族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从而把自然界 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广袤无垠的草原就成了那达慕的文化空间。 10.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像那达慕这样的岁时节令习俗是蒙古族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结果, 也是其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安排的结果。 B.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而 他们创造的天文历法知识自然要服从并服务于他们的生产生活。 C.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时间感受,所以牧人对时间的体 验与农民不同,因为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以草为参照。 D.对于人类学家,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从该民族的 眼光去了解,我们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 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 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 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 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 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 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 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 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 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 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