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全球主妥温室气体浓度及 WMO-GAW监测的全球温室气体趋势 时期CO2(mm)cH(p)No(p>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城市化水平(%) 极值 385山 2007 383.1 1789 320.9 0.74 50.0 381.2 46.0 1998 81.1 1786.3 320.13 0.4 45.0 1970 38.6 28.2 1900 13.6 工业化前2010 270 0.0 1850 6.4 1800 3.0 2008年10周出版的《开放大气科学杂志( Open Atmospheric Science Journa)》发表“大气C02目标:人类社会的目标所在 C0: Where Should Humanity Aim)?”一文认为:为了使地球保持与文明发展时期相似的状态,最佳的C02浓度 水平应 50pm,而不是以往的450p。目前已经达到385p,而且每年以2pm的速率上升(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研 究动态 008年第16期第10页)
表1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及WMO-GAW监测的全球温室气体趋势 时期 CO2(pp m) CH4(pp b) N2O(pp b) 全球平均温度升高 全球平均温度升高(˚C) 城市化水平(%) 极值 385[1] 2007 383.1 1789 320.9 0.74 50.0 2006 381.2 1783 320.1 46.0 1998 381.1 1786.3 320.13 0.4 45.0 1970 38.6 1950 28.2 1900 13.6 工业化前 280 700 270 0.0 1850 6.4 1800 3.0 [1] 2008 年10 月31日出版的《开放大气科学杂志(Open Atmospheric Science Journal)》发表“大气CO2目标:人类社会的目标所在 (Target Atmospheric CO2: Where Should Humanity Aim)?”一文认为:为了使地球保持与文明发展时期相似的状态,最佳的CO2浓度 水平应该不超过 水平应该不超过350ppm,而不是以往的450 ppm。目前已经达到385 ppm,而且每年以2 ppm的速率上升(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研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研 究动态监测快报,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2008年第16期第10页)。 www.cityup.org
口丛碳排放源头看,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 的集中地,也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集中地。据统计,全 球大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温室氕体排放量占世 界的80%。 口从最终使用( end use)的角度看碳排放的来源可分为 业( industry)、居民生活( residence)和交通 ( nsportation)z个主要组成部分。据美国资料,由 建筑物排放的C○约占39%,交通工具排放的C○2约占 33%,工业排放的CQ约占28%。英国80%的化石燃料是 由建筑和交通消耗的,城市是最大的C○2排放者。目前人 为C○2排放主要来自火力发电、交通运输、煅烧水泥、冶 炼金属^取暖做饭等居家生活
从碳排放源头看 从碳排放源头看,城市是人口 、建筑 、交通 、工业 、物流 的集中地,也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集中地。据统计,全 球大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 界的80%。 从最终使用(end use)的角度看,碳排放的来源可分为 产业(industry)、居民 生活(residence)和 交 通 (transportation)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据美国资料,由 建筑物排放的CO 2约占39%,交通工具排放的 交通工具排放的CO 2约占 33%,工业排放的CO 2约占28%。英国80%的化石燃料是 由建筑和交通消耗的 由建筑和交通消耗的,城市是最大的CO2排放者 。目前人 为CO2排放主要来自火力发电、交通运输、煅烧水泥、冶 炼金属、取暖做饭等居家生活。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www.cityup.org
◆全球碳排放量( 一世界城市化水平(%) 18001850 1900 20062007年份 全球温室气体量增长与城市化水平发展轨迹比较 口如果我们试图减少对c○2排放趋势估计的复杂性,便只需 考虑三个变量人变化趋势、社会发展阶段和能源结构。 显然,这全变量与城市化过程交织一体,其结果将被导 入另关于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的科学命题
50 60 全球碳排放量(10亿t CO2) 世界城市化水平(%) 20 30 40 0 10 1800 1850 1900 1950 1970 1998 2006 2007 年份 全球温室气体量增长与城市化水平发展轨迹比较 如果我们试图减少对CO2排放趋势估计的复杂性,便只需 考虑三个变量:人口变化趋势、社会发展阶段和能源结构。 显然,这三个变量与城市化过程交织一体,其结果将被导 入另一个关于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的科学命题。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www.cityup.org
3、低碳城市成为碳减排的关键所在 口应对能源危机和气候转暖所带来的问题,国际上已经兴起 低碳经济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对未来发展构成 种约束,也是一次利用新技术在城市发展的方针政策上做 出调整、快速跨入先进的城市发展模武的契机。 口在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的“低碳城市” 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合理促进低 碳经济,不仅不会制约城市发展,而且可能促进新的增长 点,增加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并最终改善城市生活
3、低碳城市成为碳减排的关键所在 应对能源危机和气候转暖所带来的问题,国际 已经兴起 上 低碳经济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既对未来发展构成一 种约束,也是一次利用新技术在城市发展的方针政策上做 出调整、快速跨入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的契机。 在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的“低 城市 碳 ” 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合理促进低 碳经济,不仅不会制约城市发展,而且可能促进新的增长 点,增加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并最终改善城市生活。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www.cityup.org
4、我国可以通过发展低碳城市实施碳减排目标 口根据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国国家委员会(CNC HDP)产业转型()工作组2008的研究认为:中国 产业产值结构和技术结构存很大的减排能力。分析显示 工业总量的增加是导致碳爱增机的最主要原因,而技术 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持很枣程度地抑制碳排放的增加。 口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 CNC-IHDP) 秘书处2007年研究显示:如果全民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36项日常史的生海行为(包括衣、食、住、行、用)年 节能总暴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CO2减排2亿吨
4、我国可以通过发展低碳城市实施碳减排目标 根据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产业转型(IT)工作组2007-08的研究认为:中国 产业产值结构和技术结构存在很大的减排能力 。分析显示: 工业总量的增加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而技术 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并没有很大程度地抑制碳排放的增加 。 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 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 (CNC -IHDP ) 秘书处2007年研究显示:如果全民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36 项 常 活的 活行 日 常 生活的 生活行为(包括衣 、 食 、 住 、 行 、 用 ) 年 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CO 2减排2亿吨。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www.cityu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