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2018-12-1410:58 (供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1前言 《临床甚础检验技术》是检验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其主要红客是通过冬种现代医学技术实验毛段 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挂物和脱落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疾病病理变化、病原体和脏器功能状况资 料,达到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变化及了解预后的目的,并为预防疾病的医学研究提供客观依据。这门课程的 临床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紧密联系临床,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具 有独立完成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对实验结果具有综合分析和解释能力,达到既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提高检验基本 技能的目的:并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技术合格人才。 本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技术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 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 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按照实验目的、原 理、器材、试剂、标本、操作、参考区间、注意事项和实验讨论层次进行 二在内容编排上,主要分为血液标本采集与血涂片制备、血液一般常规检验、尿液常规检验、粪便检验、脑 脊液常规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生殖系统分泌物检验和细胞病理学检验等:同时在血液部分实验和尿液部分实验 中分别增设一次综合设计性实验,在所有实验结束后利用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和细胞形态识别能力考核。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实验教学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0学时。 四使用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实验指导》,林东红,2015年2月第1版 Ⅱ正文 实验一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 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显微镜法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基本方法有初步认识。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显微镜计数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基本方法 (二)熟悉显微镜法红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原理、试剂组成及临床应用。 (三)熟悉牛鲍计数板的工作原理,熟悉有关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 三教学内容 (一)牛鲍计数板的工作原理、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 (二)显微镜计数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基本方法。 (三)末梢采血法采集方法、注意事项。 实验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教学目的 学习显微镜下白细胞的形态特征、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显微镜计数白细胞的基本方法。 (二)掌握瑞氏-吉姆萨染色原理、步骤及正常白细胞形态特征。 (三)熟悉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质量控制和临床意义 三教学内容 (一)白细胞计数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常见分类形态及其意义。 实验三静脉采血、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一教学目的 学习静脉采血、学习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二)掌握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影响因素,熟悉其质量保证 (三)熟悉显微镜下血小板的形态特征及血小板计数的质量控制和临床意义。 (四)熟悉常用血液标本静脉采集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五)了解各种采血方法的优缺点和抗凝剂的选择 三教学内容 (一)常用血液标本静脉采集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二)各种采血方法的优缺点和抗凝剂的制备 (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及质量保证。 (三)血小板计数的基本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四)显微镜下血小板的形态特征。 实验四末梢血常规检查(综合性实验)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系统掌握临床常用末梢血常规检查项目、操作步骤、方法学评价、注意事项及各参数之间的综合评价。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末梢血常规检查综合指标(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检查)并合理安排项目 检查顺序。 (二)掌握综合前面所学实验项目操作步骤,分别作单项目的测试。 (三)熟悉未梢血常规检查项目的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及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三教学内容 (一)临床血常规检查检测顺序。 (二)单项测试的操作步骤。 (三)血常规检查项目在方法学评价、影响因素、质量控制及实验结果的综合评价。 实验五血液分析仪及临床应用 小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对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的影响(综合性实验) 一教学目的 学习血液分析仪检测的电阻抗法的原理、操作过程和临床意义:小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对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的 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 法,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原理、操作步骤、质量控制、注意事项、结果报告及临床意义。 (二)掌握小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对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的影响: (三)了解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进展。 三教学内容 (一)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原理、操作步骤、质量控制、注意事项、结果报告及临床意义。 (二)小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对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的影响。 实验六血液分析仪使用与校准 一教学目的 掌握血液分析仪的校准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血液分析仪校准的原理,判别仪器是否需要校准的标准。 (二)掌握血液分析仪校准的操作步骤及对校准结果的验证。 (三)了解血波分析仪的准备和校准品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 (一)血液分析仪校准的操作步骤、判别仪器是否需要校准的标准, (二)血液分析仪校准的操作步骤
(三)血液分析仪校准结果的验证。 实验七血液操作技能考核 一、操作考核(100分) 姓名:成绩: 监考人:时间: 考核标准:按下列要求严格执行,本次考核包含四项内容:细胞形态识别考核(50分)、末梢血采集操作考 核(15分)、血涂片制备和染色(15分)、C分类(20分),总分为100分。 操作技能考核1、细胞形态识别考核(50分) 教师自制PPT,,选择25幅外周血图片,要求同学进行细胞形态识别,30秒播放1张图片,共25幅图,每幅图2 分,共50分. 操作技能考核2、末梢血采集操作考核(15分) 内容要点 分值扣分标准 得分 器材 采血针、无菌棉球、洒精棉 所用器材准备不齐,每少一样扣0.2分,扣完1分为 球 试剂 酒精、消毒液 试剂准备不齐,每少一样扣0.5分,扣完1分为止 标本 抗解末档血 未检查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扣0.5分 采集部位 不正确,扣1分 按摩采集部位、自然充血 未执行,扣0.5分 操作 采血部位消毒、待干 2 未消毒,扣0.5分,未待干,扣0.5分 无菌针采集、动作迅速 1 未用无菌采血针,扣0.5分,动作缓慢,扣0.5分 稍加挤压,血液自然流出 2 血液未自然流出,扣0.5分 采血量 血量未能满足要求,扣1分 结果 取血效果 不顺利,扣1分 未整齐穿者工作农或未带医用胶乳手套进行操作或 牛物安全 实验后未清洁台面,试剂、器材未归位等,扣0,5 评价 用品清理 作评价 整体操作不规范、不热练等,扣0.5分,操作中出 现未考虑的扣分项或其他意外情况,的情扣分 成绩总分 扣分:分 操作技能考核3血涂片制备和染色(15分) 内容 要点 分值 扣分标准 得分 器材 载玻片、推片、洗耳球、记 所用器材准备不齐,每少一样扣0.2分,扣完1分为 号笔、蜡笔、显微镜 试剂 瑞氏一古姆萨染色 试剂准备不齐,每少一样扣0.5分,扣完1分为止 标本 抗凝静脉血 1 未检查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扣0.5分 操作 推片涂片 2 持玻片手法不正确,扣0.4分 取血滴大小不恰当,扣0.4分
未做到推片从前向后靠近血滴并待其展开后推片, 扣0.4分 推片角度过大过小、速度过快过慢,扣0.4分 涂片推好后未快速干透,扣0.4分 未在玻片上标记或标记不清,扣0.1分 标记、染色 染色非骤不正确,扣0.2分 染色时间过长或过短,扣0.2分 冲洗 先将染液倒干再冲洗,扣0.5分 未在低倍镜下检查全片细胞分布及染色情况,扣1 显微镜检查 2 显微镜使用不规范或不正确,扣1分 血膜太薄、太厚或长度不当,扣0.5分 头、体、昆不分明,扣0.5分 结果 血膜质量 血膜不均一或有不规则间断,扣1分 分类结果 与仪器分类结果比较,未满足要求,扣1分 生物安全 未整齐穿着工作衣或未戴医用胶乳手套进行操作或 实验后未清洁台面,试剂、器材未归位等,扣1分 评价 用品清理 操作评价 整体操作不规范、不熟练等,扣0.5分,操作中出 现未考虑的扣分项或其他意外情况,酌情扣分 成绩总分 16 扣分:分 操作技能考核4BC分类(20分) 教师收集临床血涂片多张,学生每人随机选择一张,在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分类结果如下。 女 实验八尿液化学检查(蛋白质、葡萄糖、乳糜试验) 一教学目的 学习尿液化学成分蛋白质、葡萄糖、乳糜试验的检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原理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尿液蛋白质、简萄糖、乳糜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了解尿液标本的收集、保存与处理。 (三)熟悉尿液标本一般性状检查项日及意义。 三教学内容 (一)尿液蛋白质定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