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净的支援。 这次来参加制宪会议时,他,是宾夕法尼亚的行政长官。 富兰克林在美国人民心目中向后崇高威望,被历史学家 成为“美国先生”和“最美国的美国人”。1790年去 世时,费城人民为他服丧1个月以示哀悼,出殡队伍竟 达两万人之多。尽管他的墓碑只刻着“印刷工富兰克 林”几个字,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却为他写下了这样的 赞语:“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 民权。 这样一个人,如果用“德高望重”四个字来形容,那可 真是恰如其分。何况他参加制宪会议时已81岁,是会 议中真正的元老和长者。如果提名他当主席,恐怕也会 全票当选。实际上,联邦宪法最后得以通过,弗兰克林 和华盛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华盛顿的威望给人以 信心,弗兰克林的智慧给人以启迪。而他们两人的高风 亮节,则更是起到了一种楷模的作用。富兰克林提名华 盛顿当主席,实在是为会议开了一个好头。 罗伯特莫里斯提名后,南卡罗来纳代表约翰拉特里奇附 议。48岁的约翰拉特里奇也是一个“老革命”,参加
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 这次来参加制宪会议时,他是宾夕法尼亚的行政长官。 富兰克林在美国人民心目中向后崇高威望,被历史学家 成为“美国先生”和“最美国的美国人”。1790 年去 世时,费城人民为他服丧 1 个月以示哀悼,出殡队伍竟 达两万人之多。尽管他的墓碑只刻着“印刷工富兰克 林”几个字,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却为他写下了这样的 赞语:“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 民权。” 这样一个人,如果用“德高望重”四个字来形容,那可 真是恰如其分。何况他参加制宪会议时已 81 岁,是会 议中真正的元老和长者。如果提名他当主席,恐怕也会 全票当选。实际上,联邦宪法最后得以通过,弗兰克林 和华盛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华盛顿的威望给人以 信心,弗兰克林的智慧给人以启迪。而他们两人的高风 亮节,则更是起到了一种楷模的作用。富兰克林提名华 盛顿当主席,实在是为会议开了一个好头。 罗伯特莫里斯提名后,南卡罗来纳代表约翰.拉特里奇附 议。48 岁的约翰.拉特里奇也是一个“老革命”,参加
过1765年的“反印花税法大会”和两届大陆会议。拉 特里奇附议后,进行了书面投票。7个邦7票赞成。于 是罗伯特莫里斯和约翰拉特里奇便引导华盛顿在主席席 位上就座。华盛顿向与会代表郑重道谢,感谢大家授予 他如此殊荣。他提醒代表,他对自己将要履行的任务深 感惶恐,倘有不到之处,希望会议能够予以宽容。 实际上,华盛顿在整个会议期间都表现得十分谦虚、谨 慎和低调。5月29日,大会决定采取全体委员会的形 式,讨论邦联现状和弗吉尼亚代表团提出的修改《邦联 条例》的方案(即《弗吉尼亚方案》)。5月30日,大 会选举马萨诸塞的纳撒尼尔戈汉姆担任全体委员会主 席。此后,华盛顿便只在每天开会和散会就主席座,作 为会议开始和结束时的礼仪。其他时间,他都坐在弗吉 尼亚代表团的桌子旁,以普通代表的身份参加讨论和投 票。他在会上一共发言三次。第一次是在第一天,当选 主席后致简短答谢词。第三次是在最后一天,问由他保 存的会议记录以后怎么办。第二次也是在最后一天,对 戈汉姆的一项动议表示附议。在这唯一一次实质性的发 言中,华盛顿说,他的处境限制了他发表自己的见解
过 1765 年的“反印花税法大会”和两届大陆会议。拉 特里奇附议后,进行了书面投票。7 个邦 7 票赞成。于 是罗伯特.莫里斯和约翰.拉特里奇便引导华盛顿在主席席 位上就座。华盛顿向与会代表郑重道谢,感谢大家授予 他如此殊荣。他提醒代表,他对自己将要履行的任务深 感惶恐,倘有不到之处,希望会议能够予以宽容。 实际上,华盛顿在整个会议期间都表现得十分谦虚、谨 慎和低调。5 月 29 日,大会决定采取全体委员会的形 式,讨论邦联现状和弗吉尼亚代表团提出的修改《邦联 条例》的方案(即《弗吉尼亚方案》)。5 月 30 日,大 会选举马萨诸塞的纳撒尼尔.戈汉姆担任全体委员会主 席。此后,华盛顿便只在每天开会和散会就主席座,作 为会议开始和结束时的礼仪。其他时间,他都坐在弗吉 尼亚代表团的桌子旁,以普通代表的身份参加讨论和投 票。他在会上一共发言三次。第一次是在第一天,当选 主席后致简短答谢词。第三次是在最后一天,问由他保 存的会议记录以后怎么办。第二次也是在最后一天,对 戈汉姆的一项动议表示附议。在这唯一一次实质性的发 言中,华盛顿说,他的处境限制了他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达自己的情绪。但现在他认为应该采纳钢刚才这个建 议。华盛顿一言九鼎,戈汉姆的动议被一致通过。 华盛顿的这种低调,有表层的原因,也有深层的原因。 他成为合众国的缔造者(father),则既因为他“有所 为”,更因为他“有所不为”。所谓“有所为”,自然 是指他领导了独立战净,参加了制宪会议,担任了合众 国第一届总统。所谓“有所不为”,则是指他作为手握 兵权的总司令,在独立战净胜利后,主动把军权交还给 国会;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全票当选的 总统,在行将结束第二届总统任期之际,郑重向全国人 民表明退休还乡的愿望,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 届的先例。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 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正是由于这两个方 面的原因,才使他成为合众国的father。.Father这个 词,除“父亲”以外,还有“创立者”和“缔造者”之 意。过去我们都称华盛顿为美国的“国父”,其实是不 准确的,也不符合事实。把“合众国的缔造者”(或 ”创立者”)理解为“国父”,是一种典型的帝制思维
表达自己的情绪。但现在他认为应该采纳刚才这个建 议。华盛顿一言九鼎,戈汉姆的动议被一致通过。 华盛顿的这种低调,有表层的原因,也有深层的原因。 他成为合众国的缔造者(father),则既因为他“有所 为”,更因为他“有所不为”。所谓“有所为”,自然 是指他领导了独立战争,参加了制宪会议,担任了合众 国第一届总统。所谓“有所不为”,则是指他作为手握 兵权的总司令,在独立战争胜利后,主动把军权交还给 国会;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全票当选的 总统,在行将结束第二届总统任期之际,郑重向全国人 民表明退休还乡的愿望,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 届的先例。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 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正是由于这两个方 面的原因,才使他成为合众国的 father。Father 这个 词,除“父亲”以外,还有“创立者”和“缔造者”之 意。过去我们都称华盛顿为美国的“国父”,其实是不 准确的,也不符合事实。把“合众国的缔造者”(或 “创立者”)理解为“国父”,是一种典型的帝制思维
和专制思维(称皇帝为“君父”)。华盛顿却并不认为 他是美利坚人民的父亲,而只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儿子。 作为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其实是一个很平常甚至还 有点平庸的人。他在青年时代既没有“彼可取而代之” 的念头,也没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气概,最大 的愿望不过是拥有更多的土地,在英国殖民常备军谋个 一官半职。如果不是风云际会时势造英雄,他也许会在 他弗吉尼亚的农场里了此一生。她的智力并无多少超人 之处,形象也没有什么特殊魅力。他文笔流畅但缺乏文 采,待人诚恳但刻板冷淡,和他共进晚餐竟如“葬礼般 的肃穆”。历史和人民选中了他,主要因于他的人品。 他的诚信无懈可击,他的公正自始自终,他的良心使他 的决策丝毫不受个人利害、亲缘、好恶等因素的影响 何况他还有与诚信、公正和良心密切相连的另一种美德 一审慎。这就使大家相信,把国家交给他是可以放心 的。 但是,面对突如其来蜂拥而至的崇拜和荣誉,华盛顿感 到诚惶诚恐并一再萌生退意。在交出了手中的“克敌制 胜之剑”,回到弗吉尼亚农庄务农后,他非常不愿意重
和专制思维(称皇帝为“君父”)。华盛顿却并不认为 他是美利坚人民的父亲,而只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儿子。 作为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其实是一个很平常甚至还 有点平庸的人。他在青年时代既没有“彼可取而代之” 的念头,也没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气概,最大 的愿望不过是拥有更多的土地,在英国殖民常备军谋个 一官半职。如果不是风云际会时势造英雄,他也许会在 他弗吉尼亚的农场里了此一生。她的智力并无多少超人 之处,形象也没有什么特殊魅力。他文笔流畅但缺乏文 采,待人诚恳但刻板冷淡,和他共进晚餐竟如“葬礼般 的肃穆”。历史和人民选中了他,主要因于他的人品。 他的诚信无懈可击,他的公正自始自终,他的良心使他 的决策丝毫不受个人利害、亲缘、好恶等因素的影响, 何况他还有与诚信、公正和良心密切相连的另一种美德 ——审慎。这就使大家相信,把国家交给他是可以放心 的。 但是,面对突如其来蜂拥而至的崇拜和荣誉,华盛顿感 到诚惶诚恐并一再萌生退意。在交出了手中的“克敌制 胜之剑”,回到弗吉尼亚农庄务农后,他非常不愿意重
入政坛。这种想法使他在1789年接受总统职位时,竟 然抱着像”一个死刑犯步入刑场”一样的心情。这次制 宪会议,他原本也是不想参加的。只是在各方的一再请 求下,他才同意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勉为其难。这是他在 会上三缄其口的深层原因。当然,作为主席,过多的表 态会影响代表们的畅所欲言,人品高尚非常自律的华盛 顿当然知道这一点。 不过这丝毫不意味着华盛顿在会上是无所作为的,更不 意味着他对于这次会议来说是可以可有可无的。事实上 在制宪会议之前,他就曾与“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胡 同信息,共商建国制宪的大政方针。麦迪逊则把自己草 拟的新制度大纲给华盛顿过目。因此有人认为新宪法和 制宪会议实际上是华盛顿和麦迪逊密谋的产物。华盛顿 虽然并不愿意亲自出席会议,但一旦参加,则投之以全 身心。何况框如果没有他作为美利坚民族团结的象征坐 在会场,这次会议弄不好真会一哄而散。相反,由于他 的出席并担任主席,制宪会议的目的便和美国革命的主 题联系起来了。这是会议的精神基础。在后面的描述中
入政坛。这种想法使他在 1789 年接受总统职位时,竟 然抱着像“一个死刑犯步入刑场”一样的心情。这次制 宪会议,他原本也是不想参加的。只是在各方的一再请 求下,他才同意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勉为其难。这是他在 会上三缄其口的深层原因。当然,作为主席,过多的表 态会影响代表们的畅所欲言,人品高尚非常自律的华盛 顿当然知道这一点。 不过这丝毫不意味着华盛顿在会上是无所作为的,更不 意味着他对于这次会议来说是可以可有可无的。事实上 在制宪会议之前,他就曾与“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胡 同信息,共商建国制宪的大政方针。麦迪逊则把自己草 拟的新制度大纲给华盛顿过目。因此有人认为新宪法和 制宪会议实际上是华盛顿和麦迪逊密谋的产物。华盛顿 虽然并不愿意亲自出席会议,但一旦参加,则投之以全 身心。何况框如果没有他作为美利坚民族团结的象征坐 在会场,这次会议弄不好真会一哄而散。相反,由于他 的出席并担任主席,制宪会议的目的便和美国革命的主 题联系起来了。这是会议的精神基础。在后面的描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