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 称 普通植物病理学 课程代 020261 学分 5 总学 80 讲课学 56 实验学 24 码 时 时 时 课程性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必修课()选 质 修课( 任课教 徐秉良 职称 教授 授课 第四学期 师 时间 授课对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 象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授课对象为该 专业的本科生,授课学时80学时。其中理论课程56学时,实验课程24学 教学 时。 目的与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 要求 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学习植物病理 学的各门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实习打好基础。理论课讲授完后,要求学生 完成课后习题,实验课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 1、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2、植物病害的 教 学 症状类型、病害发生发展一般规律、病害流行学的基本知识、病害预测预报 基 以及病原物的致病性、寄主的抗病性和植物病害诊断、防治的基本理论和方 本 要 求 法。3、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毒、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 性状、分类和主要类群。4、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及诊断程序。5、了解植物 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材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2003;2、 主要参 GEORGE N.AGRIOS,Plant pathology,FIFTH EDITION,20o5;3、张中义等 考资料 植物病原真菌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邢来君李明春普通真 菌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系(教 (针对青年教师) 研室) 或导师 审阅意 见
甘肃农业大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 》课程教案 1 课程名 称 普通植物病理学 课程代 码 020261 学分 5 总学 时 80 讲课学 时 56 实验学 时 24 课程性 质 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 必修课( ) 选 修课( ) 任课教 师 徐秉良 职称 教授 授课 时间 第四学期 授课对 象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 教 学 目的与 要 求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授课对象为该 专业的本科生,授课学时 80 学时。其中理论课程 56 学时,实验课程 24 学 时。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 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学习植物病理 学的各门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实习打好基础。理论课讲授完后,要求学生 完成课后习题,实验课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教 学 基 本 要 求 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 1、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2、植物病害的 症状类型、病害发生发展一般规律、病害流行学的基本知识、病害预测预报 以及病原物的致病性、寄主的抗病性和植物病害诊断、防治的基本理论和方 法。3、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毒、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 性状、分类和主要类群。4、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及诊断程序。5、了解植物 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 材 许志刚主编,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主要参 考资料 1、许志刚主编, 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三版,2003;2、 GEORGE N. AGRIOS, Plant pathology, FIFTH EDITION,2005;3、张中义等 植物病原真菌学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邢来君 李明春 普通真 菌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系(教 研室) 或导师 审阅意 见 (针对青年教师)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案 主任导师签字: 年 月日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时数 讲课 实验 小计 备注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3 2 5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14 12 26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6 2 8 第四章 植物病毒 6 6 第五章 2 植物病原线虫及其它病原 4 6 第六章 非侵染性病害 2 2 第七章 侵染过程 3 2 5 第八章侵染循环 3 3 第九章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2 2 4 第十章 植物的抗病性 4 4 第十一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3 3 第十二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6 2 8 小计 56 24 80 教学进程 节次 授课内容(章节) 学时 1 第一章第一节 植物病害和植物病理学 0.5 2 第一章第二节 病害的症状第三节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2.5 第四节 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第五节 植物的抗病性第六节 植 物病理学简史 3 第二章第一节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2 4 第一节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2 2
甘肃农业大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 》课程教案 2 主任(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时数 教学内容 讲课 实验 小计 备 注 第一章 绪论 3 2 5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14 12 26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6 2 8 第四章 植物病毒 6 6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及其它病原 4 2 6 第六章 非侵染性病害 2 2 第七章 侵染过程 3 2 5 第八章 侵染循环 3 3 第九章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2 2 4 第十章 植物的抗病性 4 4 第十一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3 3 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6 2 8 小计 56 24 80 教 学 进 程 节次 授课内容(章节) 学时 1 第一章 第一节 植物病害和植物病理学 0.5 2 第一章 第二节 病害的症状 第三节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第四节 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第五节 植物的抗病性第六节 植 物病理学简史 2.5 3 第二章 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2 4 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2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案 5 第二章第二节鞭毛菌亚门 3 6 第二章 第三节 接合菌亚门 7 第二章 第四节 子囊菌亚门真菌 2 8 第二章 第五节担子菌亚门真菌 2 9 第二章第六节半知菌亚门 2 10 第三章第一节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 2 侵染与传播 11 第三章第三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2 12 第三章第四节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 2 13 第四章第一节形态、结构与组分第二节 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2 第三节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14 第四章第四节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第五节植物病毒的鉴定 2 原理 15 第四章第六节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第七节植物类病毒 2 16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及其它病原第一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 2 与解剖 第二节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 17 第五章 第三节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第四节 植物病 2 原线虫的主要类群第五节植物病原原生动物 18 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因素第二节 物理因素第三节植物非侵染 2 性病害的诊断 19 第七章第一节 接触期第二节侵入期第三节潜育期第四节发 3 病期 20 第八章 第一节 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第二节病原物的越冬 3 越夏 第三节 病原物的传播 21 第九章 第一节共生、共栖和寄主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 2 致病性 第三节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 22 第十章 第一节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第二节 植物受侵染后 2 的生理生化变化 23 第十章第三节植物的抗病机制 2 24 第十一章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流行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预测 3 25 第十二章第一节植物病害的诊断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 2 26 第十二章第三节植物检疫第四节农业防治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 2
甘肃农业大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 》课程教案 3 5 第二章 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 3 6 第二章 第三节 接合菌亚门 1 7 第二章 第四节 子囊菌亚门真菌 2 8 第二章 第五节 担子菌亚门真菌 2 9 第二章 第六节 半知菌亚门 2 10 第三章 第一节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 侵染与传播 2 11 第三章 第三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2 12 第三章 第四节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 2 13 第四章 第一节 形态、结构与组分第二节 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第三节 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2 14 第四章 第四节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第五节 植物病毒的鉴定 原理 2 15 第四章 第六节 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第七节 植物类病毒 2 16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及其它病原 第一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 与解剖 第二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 2 17 第五章 第三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第四节 植物病 原线虫的主要类群第五节 植物病原原生动物 2 18 第六章 第一节 化学因素第二节 物理因素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 性病害的诊断 2 19 第七章 第一节 接触期第二节 侵入期第三节 潜育期第四节 发 病期 3 20 第八章 第一节 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第二节 病原物的越冬 越夏 第三节 病原物的传播 3 21 第九章 第一节 共生、共栖和寄主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 致病性 第三节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 2 22 第十章 第一节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第二节 植物受侵染后 的生理生化变化 2 23 第十章第三节 植物的抗病机制 2 24 第十一章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预测 3 25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 2 26 第十二章 第三节 植物检疫第四节 农业防治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 2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案 27 第十二章第六节生物防治第七节物理防治第八节 化学防治 2 合 计 56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第二节病害的症状 章节 第三节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第四节植物病理学简史(3学时) 本章通过对普通植物病理学做全面概况的介绍,使学生对普通植物病理学 教学 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等有初步的认识。 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害的症状;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与要 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植物的抗病性;了解植物病理学简史。 求 本章主要内容:植物病害概念、病原及分类;植物的生物病原和非生物病 原;症状的概念、病状及病症。植物病理学简史 教学 补充更新:物病害概念中的四要素;症状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植物病理学 内容 的最新发展。 学时:3学时
甘肃农业大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 》课程教案 4 27 第十二章 第六节 生物防治第七节 物理防治第八节 化学防治 2 合 计 56 章 节 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二节 病害的症状 第三节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第四节 植物病理学简史 ( 3 学时)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本章通过对普通植物病理学做全面概况的介绍,使学生对普通植物病理学 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等有初步的认识。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害的症状;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植物的抗病性;了解植物病理学简史。 教学 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植物病害概念、病原及分类;植物的生物病原和非生物病 原;症状的概念、病状及病症。植物病理学简史 补充更新:物病害概念中的四要素;症状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植物病理学 的最新发展。 学时:3 学时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案 重点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病害的症状;了解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病理学简史。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植物病害概念、病原及分类、常见症状的类型。 分析 难点:植物病害概念、症状类型的分类及病害四要素。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及实习实验结合。从常识中的植物病害的表面现象 病状开始,进一步深入到病征、病程、病原及植物病害的重要性和造成 的损失。 本章节思考题: 1、试述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病原物、寄主、环境)四角关系(人、 病原物、寄主、环境条件),为何强调人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 2、简述植物病害的病状、病征的定义及类型。 3、掌握本章的名词概念。 课后补遗 章节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一节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2学时) 了解真菌的一般形态、真菌的细胞结构。掌握真菌营养体的类型。掌握菌 教学 丝的变态结构的定义及作用。了解菌组织以及吸器、附着胞的概念。掌握无性 目的 繁殖的定义及无性孢子的类型。掌握子实体、异核现象的定义,了解分体产果、 与要 整体产果的概念。掌握有性生殖的概念、过程及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类型。 求 本章主要内容:真菌的一般形态、真菌的细胞结构。真菌的营养体。菌丝 教学 的变态结构(菌核、子座、菌索)的定义及作用。真菌的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 内容 定义及无性孢子的类型(主要是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有性生殖的 概念、过程及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类型
甘肃农业大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 》课程教案 5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病害的症状;了解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病理学简史。 重点:掌握植物病害概念、病原及分类、常见症状的类型。 难点:植物病害概念、症状类型的分类及病害四要素。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及实习实验结合。从常识中的植物病害的表面现象—— 病状开始,进一步深入到病征、病程、病原及植物病害的重要性和造成 的损失。 本章节思考题: 1、试述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病原物、寄主、环境)、四角关系(人、 病原物、寄主、环境条件),为何强调人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 2、简述植物病害的病状、病征的定义及类型。 3、掌握本章的名词概念。 课后补遗 章 节 第 二 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2 学时)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了解真菌的一般形态、真菌的细胞结构。掌握真菌营养体的类型。掌握菌 丝的变态结构的定义及作用。了解菌组织以及吸器、附着胞的概念。掌握无性 繁殖的定义及无性孢子的类型。掌握子实体、异核现象的定义,了解分体产果、 整体产果的概念。掌握有性生殖的概念、过程及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类型。 教学 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真菌的一般形态、真菌的细胞结构。真菌的营养体。菌丝 的变态结构(菌核、子座、菌索)的定义及作用。真菌的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 定义及无性孢子的类型(主要是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有性生殖的 概念、过程及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类型